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组.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029903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组.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组.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组.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组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小学组)——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试题及其详解

一、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

  答案与解析:

选B。

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这一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所以,答案选B。

  2.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A.1903年B.1913年C.1924年D.1934年

  答案与解析:

选A。

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这一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所以,答案选A。

  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

  A.理论性学科B.应用性学科

  C.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学科D.边缘性学科

  答案与解析:

选C。

教育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它不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它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

因此,答案选C。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

  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

  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答案与解析:

选A。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因此,答案选A。

  5.乌申斯基的代表作(),对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

  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大纲》

  答案与解析:

选B。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因此,答案为B。

  6.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年。

  A.1903B.1908C.1913D.1924

  答案与解析:

选D。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因此,答案选D。

  7.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

  答案与解析:

选C。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时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A初创时期是20世纪20年代以前,B发展时期是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D完善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

因此,答案选C。

  8.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

  A.《教育实用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D.《教育心理统计》

答案与解析:

选A。

《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日本小原又一的著作,1908年由房东岳译成中文,它是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教育心理学》是廖世承编写的我国第一本教科书。

因此,答案为A。

第2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试题及其详解

  一、选择题

  1.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是属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与解析:

选C。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分为:

①感知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②前运算阶段:

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③具体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④形式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

因此,答案选C。

  2.如果儿童处于2~7岁年龄阶段,那么它属于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的()。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与解析:

选B。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关于年龄的划分如下:

感知运动阶段为0~2岁;前运算阶段为2~7岁;具体运算阶段为7~11岁;形式运算阶段为1l、12~15、16岁。

因此,答案选B。

  3.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的是()。

  A.学前期B.青年期C.学龄期D.成年早期

  答案与解析:

选C。

埃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①婴儿期(0~2岁):

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②儿童早期(2~4岁):

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③学前期(4~7岁):

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④学龄期(7~12岁):

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⑤青年期(12~18岁):

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忠诚的实现;⑥成年早期(18~25岁):

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⑦成年中期(25~50岁):

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⑧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

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智慧的实现。

因此,答案选C。

  4.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处于青年期的特征是()。

  A.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B.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

  C.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D.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

  答案与解析:

选A。

原理同上题。

  5.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自我意识B.自我认知C.性格特征D.能力

  答案与解析:

选A。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同时,一切社会环境因素对人发生影响,都必须通过自我意识的中介。

因此,答案选A。

  6.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

  答案与解析:

选B。

认识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该过程因个体之间的不同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而存在个别差异。

因此,答案选B。

  7.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A.比纳—西蒙量表B.斯坦福—比纳量表

  C.比纳—推孟量表D.韦克斯勒量表

  答案与解析:

选B。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

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后来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做了多次修订而闻名于世。

因此,答案为B。

  8.智商()等于()。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答案与解析:

选A。

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实际年龄是指从出生到进行智力测验时的年龄,简称。

智力年龄是指根据智力测验计算出来的相对年龄,简称。

因为智力测验的题目按年龄分组。

据此公式计算得到的智商属于比例智商。

因此,答案选A。

第3章学习的基本理论试题及其详解

一、选择题

  1.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是()。

  A.实践B.反应C.反射D.学习

  答案与解析:

选D。

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学习。

因此,答案选D。

  2.在西方,对学习类型的分类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B.斯金纳C.托尔曼D.桑代克

  答案与解析:

选A。

在西方心理学中,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专家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先后提出的学习层次分类说和学习结果分类影响较大。

斯金纳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的代表人物,托尔曼是认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桑代克提出了尝试—错误说的学习理论。

因此,答案选A。

  3.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桑代克D.班杜拉

  答案与解析:

选B。

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由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经过实验研究而提出。

因此,答案为B。

  4.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D.习惯成自然

  答案与解析:

选B。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是一个操作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

因此,答案为B。

  5.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分别是()。

  A.学习行为和操作性为B.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C.刺激行为和反应行为D.操作性为和反应性为

  答案与解析:

选B。

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

而操作性行为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

因此,答案选B。

  6.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答案与解析:

选D。

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学习。

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是儿童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属于学习现象。

因此,答案选D。

  7.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消退

  答案与解析:

选C。

逃避条件作用指当厌恶刺激出现后,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8.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

  A.条件反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

  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D.强化物与反应同时出现

  答案与解析:

选C。

操作性条件反应中,强化物出现在新的反应之后。

而在经典性条件反应中,强化物出现在新的反应之前。

因此,答案选C。

第4章学习动机试题及其详解

 1.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答案与解析:

选B。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其中,任务难度属于稳定的、外在的、不可控的。

因此,答案选B。

  2.下列能代表高成就需要的描述是()。

  A.他宁愿担任专业工作也不愿做企业家

  B.他总是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

  C.他很少依赖外界反馈

  D.他常常让别人提出问题

  答案与解析:

选B。

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