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媒介教育的意义概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9671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媒介教育的意义概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论媒介教育的意义概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论媒介教育的意义概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论媒介教育的意义概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论媒介教育的意义概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媒介教育的意义概览.docx

《论媒介教育的意义概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媒介教育的意义概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媒介教育的意义概览.docx

论媒介教育的意义概览

《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将媒介素养引入到中国传播学视野下,张开等人认为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的各种讯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思辨

性应变能力,以及创造和制作媒介讯息能力:

也再可简化为获取、分析、传播和运用各种形

式媒介讯息的能力;陈先元认为大众传媒素养是指现代社会中的一般公众对于传播媒体及其传播信息的认知、解读、批评和利用的整体素质及实际能力,是大众对于传播媒体锁从事的信息传播这一社会现象的基本诉求及基本看法,实际上反映了社会个人和社会传播机制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

《大众传媒素养论》认为消除信息传播的负效应从社会体制的层面上来说,需要健全法

律;从经济动因来说,应该规范市场;从社会道德水准的层面来说,应该提升大众传媒的素养水平。

大众传媒素养,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指标,而是大众整个文化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9]。

张开在《大众媒介素养概论》中提出对于呈几何级数暴涨的信息,受众必须进行选择地

识读、理解、记忆和传输。

受众对媒介的认识,对媒介的选择与接触,对媒介传播内容的甄

别与判断,对媒介的运作和使用直接关乎人们社会生活的质量,尤其是关乎青少年世界观、

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

媒介素养引领受众穿越“信息迷雾”并朝着良性的轨道健康发展。

胡连利,王佳琦的《我国大陆媒介素养研究的缺失与进展》一文中给出了2004-2006年媒介素养各主体研究的文本数量比重表格

 

传统媒体人的新媒介素养

陈海霞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媒体业正在经历着又一次全新的改革,以网络媒体、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日益取代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途径。

在过去,媒体这一概念专指那些专业的新闻机构,他们利用自己的记者收集和筛选各种新闻信息,以平衡、中立、可信的形式呈现给读者,他们垄断了信息发布的平台,成为权威的信息发布者。

信息的的传播是单向的、线型的,缺乏必要的反馈。

但是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利用论坛、博客、微信等方式自由的发布自己想要传播的信息。

如今的社会信息传播已进入了一个新媒体时代。

在这一时代,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确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传统媒体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为适应这一变化,传统媒体加强了与新媒体的合作,许多传统媒体都在网络上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发布平台,如中央电视台旗下的央视网、手机客户端及微信,人民日报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人民网,这些平台一方面借助传统媒体的优势比如新闻信息的来源而另一方面则借助网络媒体的优势弥补新闻的即时性方面的不足、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以及互动性上的不足。

在现阶段,媒介之间的融合已成为必然,如何与新媒介融合,取长补短成为传统媒体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人如何提高自己的新媒介素养,适应新时代的媒体工作需要,已成为每个传统媒体人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我认为传统媒体人的新媒介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运用新媒介的能力。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要求传统媒体人必须不断创新学习方法,学习研究各种新兴媒介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术,提高运用新媒介的能力,具备跨媒介工作的能力。

作为一个媒体人,只有熟练地掌握各种新媒介技术,才能更好地了解和运用新媒介,使新媒介为我所用。

新媒体时代,随着传播手段的不断翻新,信息传播的方式已经摆脱了传统的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单一形式的传播模式,大规模的媒体融合促使了新的作业模式的产生,即“融合新闻”传播模式的广泛应用,传媒集团利用新的传播技术,将报纸、电视台、电台、互联网和移动网的媒体采编作业有效结合起来,媒体人不再是为一个单一的媒体服务,而是为媒体集团内的多个媒体平台服务。

作为一个媒体人,必须是全能型人才,具备多种媒介操纵技能,要既能为报纸供稿,又能为广播电视制作节目,还要能用手机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为网络提供音频视频节目。

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媒体人除了具备调查研究能力、新闻敏感性、文字表达能力等基本素养外,还必须通晓各种媒介的特点,掌握尽可能多的媒介技术,能够为不同媒介提供风格各异的新闻素材,自如地在多介质平台上呈现与传播其新闻作品,或者与不同媒介的同行完成协同报道,为全方位的策划报道贡献自己的力量。

2、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

新媒体时代信息量激增,传播方式更加多元,然而这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我们能够更加轻松自如地从网络中获取我们想知道的信息,了解世界各地正在发生的事件,从而使空间距离不再成为获取信息的障碍,但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又造成各种信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例如在最近发生的马航飞机失联事件中,可谓谣言满天飞,各种假消息层出不穷。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去伪求真,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成为媒体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当今社会,传统媒体人的核心价值不再是简单地采集信息,而是必须具有强大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能够在庞杂的信息中筛选、发现、鉴别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并将其有序整合,使之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呈现给受众。

这就需要传统媒体人更加注重学习,无论是国际形势、国家政策,还是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练就一双善于发现新闻的慧眼。

3、职业道德素养。

职业道德素养是一个媒体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它是媒体人媒介素质的集中体现。

普利策曾说过:

“只有最高尚的理想,最严谨追求真理的热望,最正确的丰富知识,以及最忠诚的道德责任感才能将新闻事业从商业利益的臣属、自私自利的追求以及社会利益的敌对上拯救出来。

”作为一个媒体人,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忠于职守,求真务实,做到“三负责”,即对历史负责、对受众负责、对社会负责。

在新媒体时代,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个人的生活被置于摄像头的监控之下,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复杂的不确定因素,新媒介的个体性、信息的海量性、信息的易得性、信息交流的便利性使得媒体人违反职业道德素养造成的后果被无限放大。

试想,如果一个媒体人违背职业道德素养,为片面吸引眼球,追求上稿率,放松责任意识和道德要求,滥用手中的权力,或捕风捉影制造虚假新闻,或无中生有牟取私利,或随意侵犯他人隐私,会造成多大的恶果,将直接降低媒体的公信力,从而导致受众的流失。

媒体公信力的建立需要长期的努力,而破坏则只是一瞬间的事,往往一条虚假新闻就会使受众对媒体的信任荡然无存。

作为一个媒体人,必须时时刻刻意识到:

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媒体和媒体人的生命。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人的媒介素养

黄楚新王丹

80余年前,英国学者李维斯和汤普森首次提出了“媒介素养”的概念。

随着媒介形态的变化和发展,媒介素养的概念也在不断充实与完善。

媒介素养通常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也就是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生活、社会发展所用的能力。

媒介素养的核心内涵是带着批判的精神对信息进行选择与解读,从而更好地使用媒介信息。

当今,新传播技术使人们处在一个海量信息的时代。

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是报道者。

面对纷纷扰扰的信息,传统媒体人如何识别这些信息的真伪,客观公正真实地报道给受众?

传统媒体人尤其需要与时俱进,具备新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才能使新媒体为我所用。

新媒体信息的获取

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获取能力,无疑是传统媒体人最为基本的媒介素养。

信息的获取是新闻生产的基础。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拥有获取“信息原料”的能力,才能烹饪出“新闻大餐”。

1.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海量信息

信息的海量性是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一个基本特点。

新传播技术使新闻生产的传统模式发生改变,每个普通的受众都可能成为记者,由“受者”转变为“传者”,通过新传播技术发布信息。

同时,新媒体分享、超文本的特性使信息更加广为传播,造成信息海量出现甚至信息过剩。

面对这种变化,传统媒体人首先要做到的便是及时转变理念与认知,从态度上积极面对,从海量信息中发现最具新闻价值的线索,而不要被这些信息搞得茫然不知所措。

2.以质疑的意识接触新媒体信息

海量信息会催化出眼球经济,为了在众多信息中“出位”,一些虚假信息、谣言便会滋生。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中的数据表明:

“2012年,平均每天有1.8条谣言被媒体报道,平均每条谣言有7.8条相关新闻。

”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便是传统媒体人对于信息的全盘接受,缺乏质疑与批判的精神。

因为新媒体海量信息中有不少虚假信息,需要传统媒体人具有质疑与怀疑的精神。

3.以新闻人的眼光筛选新媒体信息

海量信息为媒体带来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众多的信息中筛选与挖掘有价值信息的能力,是衡量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人媒介素养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

一方面,信息资源为媒体人的工作带来选题与报道的便利;另一方面,信息的复杂性也考验着传统媒体人的专业素养。

面对信息,传统媒体人应沉着冷静,凸显“守门人”的功能,以新闻价值判断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选取有新闻价值的信息进行报道。

4.以丰富的知识应对新媒体信息

新闻信息的获取需要新闻敏感。

一般而言,新闻敏感的培养需要大量的新闻实践。

在新媒体环境下,除了普通的采访、写作等技能的经验累积,还需要媒体人进行广泛而深刻的专业知识学习。

在最近的马航客机失联报道中,CNN的记者,有专门报道空难和航空新闻十多年的,还有的自己是飞行爱好者考了驾照,驾驶过波音777模拟机。

这些专业知识的具备,使一般的记者无法与之比肩。

国内媒体人需要向国外媒体人学习,广泛涉猎专业知识,为增强报道专业性增加知识积累。

新媒体信息的解读

1.核实信息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核实信息是新闻真实的重要保障,是信息解读的第一步。

然而,随着媒体竞相争夺新闻时效,信息核实的步骤在新闻生产中所占的时间比越来越小,甚至有的媒体忽略核实信息的步骤,直接对网络信息进行编辑、发布。

例如,2013年12月的假新闻“北京街头外国小伙扶起中国大妈反被讹”,上到党报下到都市报的官方微博,纷纷中枪。

从“媒体观察”的微博截图中可知,《南都周刊》、《21世纪经济报道》、《环球时报》等知名媒体的新浪官方微博都曾对此事件进行报道,可是事后证实是外籍男子无证驾驶无牌摩托车撞倒大妈。

知名媒体的官方微博在此事件中的“失足”说明,在信息爆炸时代,信息核实才应是媒体工作的重点。

打开社交媒体客户端,用户可以浏览来自世界各地的海量信息,受众不缺少信息,但是缺少真实的信息。

媒体应对信息进行核实,以保障信息的真实性。

2.秉承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贯穿媒体运作全过程的基本原则,表现为坚守社会伦理的底线,同时履行舆论监督的职能,引导主流价值观。

但在实际操作中时常出现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的情况。

2014年3月21日,搜狐娱乐新浪官方微博一条“13岁少女痴迷追星被父亲砍死”的微博引起网友热议,微博中以“明星就是比你们父母好”作为话题,报道少女追星被父亲砍死的新闻。

此条新闻片面强调话题性、娱乐性,易对青少年“追星族”造成负面影响,是媒体人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表现。

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对于舆论的控制性功能减弱,舆论引导功能凸显。

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低门槛”的特性易使虚假信息、负面信息散布,用户发布信息随意性和主观性较强,由此媒体需要进行疏导,引导主流价值观。

新媒体信息的运用

1.寻找新闻选题

新媒体带来的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媒体人带来了更丰富、更新鲜的新闻选题。

以往通讯员来稿、热线报料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新环境下传统媒体人的需要。

通过网络寻找新闻选题,已经成为传统媒体人媒介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2012年12月,《南方日报》记者根据天涯社区帖子内容进行追踪,撰写新闻稿件《网曝顺德副公安局长坐拥上亿房产纪委介入》。

传统媒体人运用网络爆料进行新闻采访,已成为新媒体时代媒体人的一种工作模式。

2.碎片归纳整合

新媒体信息传播普遍具有碎片化和浅阅读的特点。

以新浪微博为例,一般微博以140个汉字为最大篇幅,用户需要在规定的篇幅内进行文字信息编辑。

因此,微博的信息具有碎片化的特性,信息较少且零散,像一个个碎片发布在网络上,不具有系统性及完整性。

传统媒体人对于碎片化信息的整合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新媒体信息运用能力。

例如,针对“李亚鹏诈捐”的新闻,《法制晚报》记者通过对微信公用账号、网站、其它媒体报道等信息进行整合与归纳,采写出新闻稿《周筱赟再曝李亚鹏诈捐100万元涉刘嘉玲等明星》,对事件脉络进行梳理。

3.尊重隐私

传播技术的发达使公民的知情权需求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然而随着“人肉搜索”等功能的出现,公民的隐私权受到威胁。

传统媒体人在新技术的帮助下可以获得新闻相关主体更加全面的信息,但是在选择报道内容时,传统媒体人需要对新闻相关主体的隐私进行保护。

在马航客机失联报道中,有媒体通过搜索马航客机上乘客微博的方式,获取并在媒体上公布乘客照片与家人生活照等个人信息,其中不乏未成年人的照片,侵犯了被报道者的隐私权。

新媒体的运用

1.塑造媒体及媒体人形象

除了运用新媒体进行新闻业务工作,新媒体本身对于塑造媒体主体的形象具有巨大的作用。

以人民日报开设新浪官方微博为例,其通过开设“你好,明天”等栏目,通过“最美的是你的名字,为你写诗”等流行语言、“一张图告诉你:

午睡多长时间最好”等贴近性的话题,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一方面改变了党报死板的形象,另一方面维护了自身的权威。

媒体官方微博通过微博主页设计、微博主页风格、微博话题选择等,可进行自身品牌营销,塑造自身形象。

新媒体同时也是传统媒体人自身形象的展示窗口,这要求媒体人对个人严格要求。

2014年2月21日,拥有30余万微博粉丝的广东电视台主持人王牧笛,因不满护士在女友手部“连扎四针”,在其认证微博上表态“我也想拿刀砍人!

”此条微博一出,随即遭到网友谴责,中国医师协会官方微博更是呼吁让其下课。

主持《财经郎眼》等节目、以聪明睿智形象示人的王牧笛,因新媒体方面媒介素养的不足而形象受损。

2.受众沟通与反馈

与受众进行直接互动,是新媒体的一大特性与优势。

以微博为例,微博粉丝通过评论媒体发布的信息表达观点,通过转发媒体发布的信息使信息得到进一步传播。

评论与转发的互动形式可直接表达受众态度,使媒体收到受众反馈。

微博的转发及评论数量也可反馈受众的新闻关注点,可以直接观察与分析舆情。

在2014年春节期间,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开展了“央视新闻让红包飞”活动,粉丝通过点赞、评论或转发微博便可获得电子产品或央视主播签名的微博书。

通过开展活动,增进了与受众的距离,增强了与粉丝的沟通。

3.多形式丰富报道

新传播技术赋予传统媒体人更加丰富的报道形式,单一的文字报道时代已经过去,从“有图有真相”对于图片新闻的推崇,到视频、微视频、超链接等多媒体形式的新闻报道,可以从文字、声音、画面全方位展示新闻信息,使受众获得更为清晰精准的新闻体验。

因此,对于传统媒体人的要求也就更加全面,扎实的文字功底、熟练的图片软件使用能力、视频编辑能力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图表制作能力等,都是对传统媒体人媒介素养的新考验。

新媒体时代到来,促使传统媒体人向新媒体进军。

这对每一位媒体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更是传统媒体人转型所应具备的重要内容。

传统媒体人要想立足于新媒介时代,需要具备对新媒体信息的获取、解读、运用能力,同时需要懂得如何运用新媒体。

只有传统媒体人具备了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所在媒体的公信力与影响力。

[黄楚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新媒体蓝皮书)副主编;王丹: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

 

媒介素养与传媒责任

郑瑜《当代传播》2007年04期

 

人类社会正步入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人们了解环境、谋求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依据。

而面对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无远弗届的传播媒介及其传播的海量信息,如何正确、有效地利用媒介和信息,便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时代,传播技术日新月异,大众传媒的力量变得日益强大,其传播的信息对社会的覆盖面越来越大,对社会和公众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

但不可否认,大众传媒的运转、提供和传播信息起到正效应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负效应,特别是互联网等新电子媒介兴起以后,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都比较明显。

受众只有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才可以提高对媒体负面效应的“免疫力”,趋利避害。

从传、受双方不同角度来看,正确、有效利用媒介和信息体现为不同的要求或责任。

于受众而言,体现为媒介素养的提高,正确、合理的利用媒介和信息;对传者则体现为充分发挥好传媒的社会功能,履行好社会和公众赋予传媒的社会责任。

所谓媒介素养,按照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的定义,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和生产以及思辨和反应的能力。

具体而言,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公民,必须能够主动获取信息,正确理解信息,批判地思考信息,让信息为己所用。

毋庸置疑,媒介素养已成为现代人生存、发展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提高媒介素养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正确的使用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建立获得正确的媒介信息、独立判断信息价值和意义的知识结构,使之为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服务。

也就是说,接触媒介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时候,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必须具有较好的媒介素养。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著名学者陈力丹说:

“理想的大众传播需要理想的传播接受者充分开发、利用它,来完善自身,造福社会”。

(陈力丹:

《我国需要“媒介扫盲”》,《陈力丹自选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7页。

)从另一方面来说,在信息社会,获取的信息是人们决定采取何种行为方式的基础,作为信息主要来源的媒介提供什么样的信息也因此显得十分关键。

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之一是通过议题设置来建构话题、再现世界。

大众传播媒介通过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客观事实中挑选出一部分加以传播,从而影响到受众对社会事务轻重缓急的考虑;某一事件在大众传播中出现的频率成为受众赖以判断事件重要性的主要依据。

也就是说,媒体在报道中如何设置议程,设置什么样的议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受众对该事件的理解向度和最终态度。

传媒具有的这种对受众特殊的舆论引导能力,客观上

要求媒介在议程设置时应把视点放在造福人类和社会、使我们的社会运转得更好之上。

受众决定着媒体定位,同时媒体也影响和培育着受众。

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即受众增强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批判意识,减少媒介信息的负面影响,也对传媒及其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研究表明,在现代社会中,媒介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人们头脑中关于“社会图景”的信息80%以上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获知的。

(许浩:

《信息时代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紧迫性》,《中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第108-109页。

)大众传媒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塑型力量”,不仅人们的信息获取依赖于媒体,而且意识形态的形成,对社会的评断标准,大都来源于媒体。

大众传播媒介成为人们赖以观察、认识世界并调整和选择自己行为的须臾不可或缺的参照系。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在媒体大众化趋势日益明显、媒介商业化、市场化程度加深的当下,一些媒体忽视了社会责任,一味迎合受众,表现出强烈的娱乐化、煽情化、低俗化倾向,在“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代替了端庄”的媒介世界和社会图景下,受众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和判断受到影响和误导。

一旦受众媒介素养不高,极易迷失在由一些媒介所构建出来的对真实世界或夸张、或歪曲、或放大的非正常的“虚拟环境”中。

不但无益于人们的身心发展,也为社会带来了种种不和谐因素。

从理论上讲,传播是传者与受众对信息的交流与分享。

传者与受众的良性互动是一个良好传播生态形成的基础。

媒介素养的培养、建立和提高,固然主要针对受众并依赖于受众,但作为向受众提供信息的大众传媒,同样应该重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向受众提供真实、有益、丰富的信息。

这就要求传媒及其从业者恪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大力张扬媒体的专业主义精神,切实扮演好社会公器的角色,树立为公众利益服务和社会效益优先的理念,力避低俗信息出现、传播随意化的现象,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

同时,新闻传媒应该充分发挥教化功能、整合社会舆论的功能,对受众进行正确引导,通过传播内容和频次的把握,为受众正确认识和判断客观世界进而端正自己的态度、观念和行为提供良好的信息基础,使传、受互动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

媒介素养教育对象包括传者、受者两个方面,但在新媒介技术导致传者、受者界限模糊的情况下,提高媒介素养和增强社会责任,对媒体、受众,甚至每个公民都是十分必要的

《今传媒》2012年12期

三网融合下的媒体人媒介素养问题研究

张洋李燕临

摘要:

随着我国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与互联网三网融合的逐步推进,我们将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媒介社会中。

三网融合大大提高了受众的信息接受量及信息接受速度,对广大媒体人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要求。

本文以三网融合为背景,分析了关于媒介素养新要求及媒体人媒介素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就此提出了笔者自身的建议与对策,意在找到问题的症结与相关解决途径。

关键词:

三网融合;媒体人;媒介素养;提升策略中图分类号:

G206.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8122(2012)12-0098-02

收稿日期:

2012-09-11基金项目:

本文是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三网融合对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的影响”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张洋,女,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研究生,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电视传媒创意与策划研究;李燕临,男,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视传媒与策划研究。

一、三网融合背景下媒体人的媒介素养分析

1.媒介素养概说。

20世纪30年代初期,电影在英国开始普及,在社会带来流行文化的同时,也带来了庸俗低级的文化趣味,当时的一些教师认为,这种大众化的电影对青少年的文化趣味造成了腐蚀与侵害,破坏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1933年,英国学者ER·利维斯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桑普森发表了文化批评论著《文化与环境:

培养批判意识》,提出文化素养的概念,意在反对电影带来的流行文化价值观,教育青少年学会抗拒大众媒介带来的“低水平满足”,保护传统文化,这里所说的“文化素养”,实际上就是媒介素养的滥觞。

陈力丹把媒介素养分了两个层次:

一是公众对于媒介的认识关于媒介的知识,二是媒体人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和一种职业精神。

重点是媒体人对职业的认识和对工作规范的了解。

2.三网融合对传统媒介素养的新要求。

随着以网络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的正式来临,以及我国三网融合时代工作的循序推进,传统媒介认知方式正在遭受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媒介认知方式具有确定性、唯一性和可认知性等特点[1]。

随着网络等新媒体的兴起与蓬勃发展,新的传播方式接踵而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或者超出了传统媒介素养的研究范畴,对当下媒体人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新要求。

三网融合下新媒体的虚拟性超出传统媒体的认知与判断范围。

三网融合后媒体的虚拟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其展现的是一个高度虚拟的高仿真的现实世界,现实活动几乎都可在网络中找到替代。

传统的媒体认知和判断方法已经不能适应。

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介传播内容海量化,带来的是信息的大爆炸,这对现今的媒体人的媒介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如何在这些海量的信息内,为广大受众及时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并帮助媒介受众提高自我正确认知和判断能力。

三网融合下海量的信息降低了媒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