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教学目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9522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鹤楼教学目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黄鹤楼教学目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黄鹤楼教学目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黄鹤楼教学目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黄鹤楼教学目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鹤楼教学目标.docx

《黄鹤楼教学目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鹤楼教学目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鹤楼教学目标.docx

黄鹤楼教学目标

黄鹤楼教学目标

(最新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plans,middleschoollessonplans,teachingactivities,comments,messages,speechdrafts,workplans,worksummary,experience,andothersampleessays,etc.IwanttoknowPleasepayattentiontothedifferentformatandwritingstylesofsampleessays!

黄鹤楼教学目标

  这是黄鹤楼教学目标,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黄鹤楼教学目标第1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这首诗的的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这首诗,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句——烟波江上使人愁。

  3、学习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掌握“意象”“意境”等专业术语,学会欣赏写景抒情的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

  1、展示交流。

  学生就古诗词相关的常识进行交流,为接下来的赏析做铺垫。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

  2、朗读感知

  

(1)学生反复朗读全诗,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谈谈自己初步的阅读体验。

  3、精读赏析

  

(1)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诗中景物描写的语句,组织学生对诗中的意境进行描述。

  

(2)教师组织学生结合“烟波江上使人愁。

”两句,引导学生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延伸拓展

  复习学过的思乡思亲的`名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树立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观念。

  2、学习作者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的精神。

  3、养成文明出游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这首诗的内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积累思乡思亲的名句。

  三、教学难点

  1、描述诗中意境。

  2、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谈谈你所了解的古诗词常识。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特别是“意象”“意境”知识。

  

(二)朗读感知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接力,在稍显紧张而又愉悦的气氛中激发朗读的兴趣。

  2、教师播放朗诵视频,并组织学生从语调、停顿和情感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3、学生就个人对这首诗初步的阅读体验进行交流。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点拨。

  (三)精读赏析

  1、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诗中景物描写的语句,对诗中已经进行描述。

  2、重点研读尾联,体会作者是怎样将写景抒情结合起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四)背诵默写

  1、限时背诵

  给学生三分钟左右时间,力求熟读成诵;接下来用两分钟左右,用上下句对接形式检查背诵效果。

  2、当堂默写

  两名同学上黑板,其他同学练习本完成。

力求让背诵效果真正落到实处。

(满分100分,题目和作者各10分,每句各10分,每处错一字则为零分。

  (五)资料补充

  1、关于黄鹤楼来历的传说。

(可加入诚信、感恩教育)

  2、江南四大名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和安徽宣州的谢朓楼。

(可加入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教育。

  (六)课堂小结

  学生就自己本节课最主要的一点收获进行交流;教师适当归纳明确。

  (七)课堂练习

  完成关于思乡思亲的古诗词名句上下句填空。

  七、板书设计

  黄鹤楼

  崔颢

  叙事昔人乘鹤而去(诚信、感恩)

  写景黄鹤楼遥望(热爱祖国、建设家乡)

  抒情思乡之情(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

  八、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初步一看,可能会发现就是常规模式,但其实在细节上极大地融入了对学情的调查,对知识的渗透,对能力的培养。

还可以尝试从局部着手,边读边赏。

  黄鹤楼教学目标第2篇

  教学目标

  1、读正确本诗中的“鹤、孟、唯”等生字的读音,正确书写“孟、浩”等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送别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感。

  3、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通过想象和移情体验,感受诗的情绪和意象。

  4、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重点难点

  1.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揭题、解题

  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学过很多古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让我们动情,“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诗句令我们落泪,“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诗句催我们奋起……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来体会李白的心路历程。

  二、浅尝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引出课题:

  过渡:

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诗仙”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

他诗篇的内容丰富多样,一些佳句名篇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送别诗。

(课件出示课题)

  背景材料:

诗人李白所在的唐朝,历史上地域辽阔,交通极不便利,亲人朋友一旦分别,再相见,极为困难。

李白有一位挚友叫孟浩然。

孟浩然是何许人也?

“诗仙”李白对他的赞美是“吾爱孟夫子”;“诗圣”杜甫对他的赞美是“清诗句句尽堪传”。

由此可见孟浩然的人品和才华确实天下闻名,令人敬仰。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

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李白望着孟浩然渐行渐远的船只,不禁动情,留下了千古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信同学们了解了这样的一段背景资料,再来品读诗句就会有更真切的感受。

  活动2【讲授】二、浅尝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引出课题:

  过渡:

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诗仙”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

他诗篇的内容丰富多样,一些佳句名篇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送别诗。

(课件出示课题)

  背景材料:

诗人李白所在的唐朝,历史上地域辽阔,交通极不便利,亲人朋友一旦分别,再相见,极为困难。

李白有一位挚友叫孟浩然。

孟浩然是何许人也?

“诗仙”李白对他的赞美是“吾爱孟夫子”;“诗圣”杜甫对他的赞美是“清诗句句尽堪传”。

由此可见孟浩然的人品和才华确实天下闻名,令人敬仰。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

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李白望着孟浩然渐行渐远的船只,不禁动情,留下了千古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相信同学们了解了这样的一段背景资料,再来品读诗句就会有更真切的感受。

  2、出示诗句:

  指名读古诗,纠正读音。

  题目中的“之”是什么意思?

(解题)

  广陵是指扬州。

古代的别称。

  之:

到,去。

  试着连起来解释题目的意思。

  全班齐读古诗。

  3、学习前两句。

  学生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理解“故人”、“西辞”、“烟花三月”、“下”…

  地名:

扬州

  4.学生质疑:

为什么是“西辞”呢?

(点名答)

  A、孟浩然向东而去,与地处西方的黄鹤楼渐行渐远,是向西辞行的意思。

  B、诗中还有这样的词语,注意到了吗?

下:

顺流而下(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烟花:

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5、让学生根据这些重点词,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6、指名答,看书上配图。

  活动3【讲授】 三、品读古诗。

  1、自由读诗,读完之后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这首诗。

(依依惜别、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过渡:

面对离别,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上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背景材料:

让我们把时间再往前推5年,那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

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

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

  过渡:

如今又将面临分别,这时候的李白,面对孟浩然这位朋友,兄长,老师,会说什么?

相见时难别亦难,不忍别,终须别。

孟浩然还是坐着小船走了,李白这时候在干什么?

他看到了什么?

(他没有走,站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离去。

  (出示课件)

  齐读最后两句。

让学生试着理解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解释“尽:

穷尽,消失”“天际:

天边”的意思。

  2、学生质疑:

  a、.长江之上,过境千帆,为什么李白却说是孤帆呢?

  b、为什么又唯见呢?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再自由读诗。

  指名回答问题a和b。

  3、师总结。

  虽然是过境千帆,可是李白的心中只有孟浩然,唯见孟浩然。

“过境千帆皆不见,心中只有孟浩然”

  4、(欣赏课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再创情境。

)深情朗诵全诗。

  (师生同读)女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男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老师也来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学,我们一起送送孟浩然。

  活动4【活动】四:

精彩回顾

  滚滚长江东逝水,不思量,自难忘。

名楼,名城,名士,成就了这首千古名诗。

“故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两个人——李白和孟浩然;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吟诵,读出这对好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全班配乐诵读。

  活动5【活动】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与诗人对话,得到了语言的滋养,情感的熏陶,友情的珍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一课的课后小练笔是把古诗中动人的友情写出来,可以加上自己大胆的想象。

  黄鹤楼教学目标第3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4.通过拓展学习其他的送别诗,了解古人送别的方式

  【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2、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难点】

  1、体会“西辞”“烟花”的意思。

  2、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理解诗题。

  1、师:

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难再见面。

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

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

你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首李白的送别诗吗?

生答《赠汪伦》。

(在音乐声中吟诵《赠汪伦》)

  2、师:

自古重离别,记载流传下来的作品,可以说不可胜数。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它们,去感受其中美好的真情。

让我们来看这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理解诗题:

  ①师:

这个诗题用现在的话怎么说呢?

(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关键字:

“之”的意思是去、往;

  ②谁?

(李白)介绍孟浩然《赠孟浩然》。

  ③题目为我们交代了送别的地点。

介绍黄鹤楼(图片)

  ④再读诗题

  二、通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把诗歌读正确,多读几次,读出正确的节奏来。

  2.指名初读课文,师生合作读。

  3、自学诗句。

  4、同桌交流。

  5.全班交流。

  【预设】

  1、理解“西辞”。

  因为黄鹤楼在西边,然后人在东边,孟浩然要离开黄鹤楼到广陵,西辞的意思就是离开黄鹤楼到广陵

  “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其实诗句里面已经告诉我们了。

  既然是之广陵,又说是下扬州,看样子这个广陵就是……

  2、理解“烟花”。

(理解烟花的古今异义。

  师:

哦,离开了西边的黄鹤楼道别了。

没错,此时的孟浩然就要沿长江自西向东顺流而下。

所以诗中还说道烟花三月下扬州。

说到烟花,我们现在在非常重要的日子里,还经常放,见过吗?

  生:

见过,那是烟花爆竹,这里是指“花太多,太繁茂了。

  师:

我们从注释当中也看到了。

花太多,太繁茂了。

此时的长江两岸,那正是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百花盛开,春意盎然,使我们感到千里莺啼绿映红。

(播放课件)

  师:

就在这烟花三月的美好季节,可是好友孟浩然却要离开诗人远去扬州,这怎么不令人惆怅呢?

来,带着你的惆怅读一读这两句!

  生读

  师:

烟花三月的美景,李白此时有心情赏景吗?

为什么?

  四、品读古诗,感悟情感。

  

(一)通过“孤帆远影碧空尽”体会离情

  1、师:

故人,老朋友走了,谁都会感到不舍。

诗歌最美的在于它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在大家再认真读读,看看诗的后两句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孤帆碧空

  长江

  3、“孤帆”也就是——(孤单单的.一条小船)

  4、此时此刻,你的脑海里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呢?

(孩子们,古时的长江可以说是“千帆驶过”,可是在李白的眼中,却只有那一艘船,孤帆远影,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5、师:

他的眼中,他的心中,只有——孟浩然(板书:

目光送)是啊,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有孟浩然。

此时此刻,诗人看不到烟花三月美如画,看到的只有这——;看不到长江上来来往往的船,看到的只有那——,他的心都跟着——(板书:

心相随)

  6、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个“孤帆”,从这个“孤“字,你读出了什么?

  7、这小小的一个“孤”字,把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再来读

  

(二)通过“唯见长江天际流”,理解深情。

  1、师:

那孤帆远影都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可李白却仍然久久地伫立着,伫立着,谁能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指名读)

  2、李白可能在想什么?

(再也没有人与我……再也没有人……再也……)

  师:

从孤帆离开,由近到远李白在看,远到消失,李白在看,后来一直在看,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3、补充:

李白与孟浩然分别后的第二年写的《江下行》。

  4、指名读全诗

  5、齐读全诗

  (三)朗读指导

  1、师:

诗虽没有一个字直接写情,可我们在字里行间却分明看到了诗人的这颗心,感受到了这份情。

自古离别多伤悲,“孤帆远影碧空尽,”而不尽的却是这浓浓的离愁,李白吟诵到,女生读——

  师:

人在千里外,情在送别中。

这滚滚涌动的是诗人的情意,带着这深深的情意,李白吟诵到,男生读——

  2、师: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对朋友之间的友情是多么感人啊!

让我们再用情地读读诗歌吧!

(配乐朗诵)

  五、借助诗境,训练说写

  引导:

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

  六、拓展,了解古人送别的方式

  1、自古多情伤离别,送别时刻以诗相赠,寄以深深的情意,让我们走进送别诗,看看古人都是以什么样的方式送别。

  《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折杨柳》(留与“柳”谐音“)

  2、每首以什么样的方式送别。

  3、积累:

背诵抄写

  4、总结:

一首简短的古诗,往往包含着诗人的深情厚谊。

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七、作业练习: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碧空长江

  孤帆

  目光送,心相随

  依依惜别

  情深意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