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学案人教版Word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9396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学案人教版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三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学案人教版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三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学案人教版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三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学案人教版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三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学案人教版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学案人教版Word版.docx

《第三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学案人教版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学案人教版Word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学案人教版Word版.docx

第三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学案人教版Word版

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学案(三课时)

班级:

姓名:

复习目标

1、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一些文言句式。

2、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3、了解写景记游散文融记事、描写、抒情、说理于一体的特点。

4、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理解作品中对人生、宇宙的哲学思考和作者由此产生的丰富情。

复习重点和难点:

1、复习本单元中出现的重要实词和虚词。

2、复习巩固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并能加以拓展运用。

复习方法:

自主、合作,练习、讲解

复习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兰亭集序》

一、独立自学(A级)

1、文章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王羲之,(朝代)著名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世称。

本文是一篇序,序,是一种,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文字。

多介绍成书经过,意旨,作者情况等,亦可评论。

古人宴集,常一同赋诗,推一人作序。

2、本文记叙了,抒写了。

文章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以一字为基调;后一部分,笔锋一转,变为,引发出,的哲理思辨,作者认为,暗含有生之年应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茂林修竹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趣舍万殊暂得于己

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故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其致一也有感于斯文

所以兴怀虽世殊事异

4、翻译下列句子。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殇曲水,列坐其次。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世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二、巩固检测(AB级)

1.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②况修短随化(自然)

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

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

2.下列句子中“一”都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A.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②悟言一室之内

C.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D.①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

4.下面划横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或取诸怀抱B.亦将有感于斯文

C.引以为流觞曲水D.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5.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信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6.对文章三、四两个自然段文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从兰亭雅集,联想到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同足悲叹。

B.作者将其悲伤的情思,写得回环曲折,感动人心。

首先从兰亭欢聚,联想到现在的人们彼此相处,时间非常短促。

虽相处的方式不同,或内室倾谈,或山林遨游,但遇事兴怀是相同的。

C.作者又由今及昔,眼光上移至古昔。

他从昔人留下的文章看到,昔人亦为人生变化而兴叹生悲,昔人今人的感慨“若合一契”。

D.作者又将眼光下移至未来,他推想后来之人看待昔人和今人,会更加感到悲痛。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

《赤壁赋》

一、独立自学(A级)

1、苏轼,(朝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散文家,世人称三人为“”。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之一。

2、《赤壁赋》是作者苏轼于“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1082年的秋、冬,苏轼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两篇赋。

本文是第一篇,又称“”。

赋,是一种,由《》《》发展而来,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本文是宋代的代表作。

赋的特点是:

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

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七月既望举酒属客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羽化而登仙扣舷而歌之

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倚歌而和之

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山川相繆

方其破荆州舳舻千里

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麋鹿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吾与子之所共适

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

举匏尊以相属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4、积累虚词“于、而、之”的意义和用法。

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③徘徊于斗牛之间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⑤托遗响于悲风

而:

①羽化而登仙②扣舷而歌

③倚歌而和之④正襟危坐而问之

⑤侣鱼虾而友麋鹿⑥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

⑦耳得之而为声

之:

①纵一苇之所如  ②凌万顷之茫然

  ③扣舷而歌之   ④倚歌而和之

  ⑤哀吾生之须臾  ⑥苟非吾之所有

5、解释下列成语。

沧海一粟:

正襟危坐:

遗世独立:

杯盘狼藉:

6、翻译下列句子,是特殊句式的指出其句式类型。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山川相繆,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无尽藏也。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各一方。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二、巩固检测。

(一)理解课文内容,完成选择题。

1、下列字词读音和字形与原文一致的是()

A.扁piān舟糜mí鹿挟xiá飞仙苍海一粟sù

B.舳zhú舻lú遨áo游取之无禁jìn正襟jīn危坐

C.徘徊huái窈窕yáotiǎo杯盘狼藉jí余音袅袅niǎo

D.扣舷xuán旌jīng旗用之不竭jié不绝如屡lǚ

2.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B.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兮兰桨……”

C.苏子愀然 何为其然也

D.托遗响于悲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最能体现苏东坡旷达心怀的两句是(  )

A.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B.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C.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D.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E.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4.对文章理解有误的几项是(  )

A.作者在江风秋月中与客对饮,显出一种乐观的情怀。

B.作者对客人箫声悲凉而感到不解,因而发问。

C.客人箫声婉转,主要是内心怀慕前贤。

D.客人转悲为喜,最后主客畅饮而酣睡舟中。

E.本文是散文,因而重在写景抒情,而不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5.《赤壁赋》中对于水和月作了反复的描写,对其作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因为文章写的是一次夜游赤壁的经历,作为记游写景的文章,必须要写当时当地之景,水和月就是赤壁这个地方的特有景物,所以反复描写。

B、以景抒情,融情入景。

开篇写水的澄澈和月的皎洁与多情,以及全景的迷离浩瀚,是为了表现作者此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的游江之乐。

C、第二段“击空明兮溯流光”的诗句,是就《月出》之诗生发而来的,由月而美人,由美人而政治理想。

表现了作者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

D、第三段“客”借夜游赤壁所见的长江、明月的无穷,与英雄人物与英雄业绩的易逝,生发出“哀吾省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与“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幻想。

(二)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①客曰: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②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槊:

长矛。

  B、知不可乎骤得骤:

突然。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藏:

宝藏。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

缭、盘绕。

2、下列加横线字的用法与“寄蜉蝣于天地”中的“蜉蝣”相同的一项是()

A.下江陵,顺流而东也B.舞幽壑之潜蛟

C.侣鱼虾而友麋鹿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3、比较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②哀吾生之须臾

③耳得之而为声④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①②③④的用法都不同

C.①④用法相同,②④用法不同。

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4、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

   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

   

C、慨叹人生无常。

   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

  

5、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6、对这两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

  

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

   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人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

   

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

7、填出下列各句的作者:

    

甲: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______。

 乙: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______。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游褒禅山记》

一、独立自学(A级)

1、王安石,(朝代)著名的家、家、家。

抚州临

川人,故世称先生,本文选自。

2、“记”是古代的一种,一般属,可以、、。

有的“记”属于说明文体,可以记物。

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有碑仆道何可胜道也哉

则或咎其欲出者夫夷以近

盖音谬也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而世之奇伟、瑰怪其文漫灭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有怠而欲出者盖余所至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方是时

火尚足以明也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往往有得独其为文犹可识

非常之观无物以相之

然力足以至焉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翻译下列句子。

余于四人拥火以入。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二、合作交流,质疑解难。

(B级)

1、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2、选出下列“以”作介词用的一项()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C.险以远,则至者少D.由山以上五六里

3、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三、巩固检测(AB级)

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火尚足以明也明:

明亮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

平坦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

帮助D.何可胜道也哉胜: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险以远,则至者少

C.有怠而欲出者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D.而人之所罕至焉然力足以至焉

3.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遂与之俱出D.此余之所得也

4.根据文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褒禅山记》以小见大,借游山说明治学的道理:

一是反对半途而废,提倡深入探索,二是反对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主张探本索源,深思慎取。

B.作者在材料的选择上,略写前洞,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这是为了配合说理的需要,这种安排颇具匠心。

C.作者揭示“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朴素的辩证观点。

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

D.全文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来过渡,将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紧密联系起来,前后衔接自然。

四、拓展提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与愈襄阳书作者:

韩愈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

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

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

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

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

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

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

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往无赫赫之光。

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

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

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之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耶?

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

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

愈虽不材,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

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

古人有言:

“请自隗始。

”②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

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

世之龌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

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

愈恐惧再拜。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于襄阳,名由页,字名元,深得唐德宗器重。

因做过襄州大都督,故称于襄阳。

②燕昭王欲招致天下贤才,问计于郭隗,郭隗回答:

“王必欲致士,请自隗始!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之能垂休光休:

美好B.未始不相须也须:

依赖 

C.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负:

仗恃D.未尝干之干:

从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②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B.①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②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D.①亦足知其志之所存②余亦悔随其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既表现了自己积极仕进的心情,又对达官贵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B.作者认为,读书人享有大名的原因,是有通显而负天下众望的人做其引导者。

C.作者认为,是下位之人恃才傲物、上位之人不肯屈尊下顾导致二者不能“相须"。

D.作者认为,自己虽然不是人才,可是立身处世从来不敢落后于那些一般的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

(2)未闻后进之士,有遇之于左右

(3)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

5.从文章内容来看,韩愈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2分)

必修二第三单元复习学案(三课时)

班级:

姓名:

复习目标

1、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一些文言句式。

2、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3、了解写景记游散文融记事、描写、抒情、说理于一体的特点。

4、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理解作品中对人生、宇宙的哲学思考和作者由此产生的丰富情。

复习重点和难点:

1、复习本单元中出现的重要实词和虚词。

2、复习巩固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并能加以拓展运用。

复习方法:

自主、合作,练习、讲解

复习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兰亭集序》

一、独立自学(A级)

1、文章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王羲之,东晋(朝代)著名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世称“王右军”。

本文是一篇书序,序,是一种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文字。

多介绍成书经过,意旨,作者情况等,亦可评论。

古人宴集,常一同赋诗,推一人作序。

2、本文记叙了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抒写了他们的共同意志。

文章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以一“乐”字为基调;后一部分,笔锋一转,变为抒情、议论,引发出由乐而生悲,由生而到死的哲理思辨,作者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暗含有生之年应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群贤毕至全少长咸集都

茂林修竹高高的映带左右映衬,围绕

引以为流觞曲水酒杯列坐其次旁边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繁盛俯察品类之盛指自然界的万物;繁多

所以游目骋怀用来/放开,敞开极视听之娱穷尽

信可乐也实在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助词,引起下文;相交往;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

取诸怀抱从……取得;胸怀抱负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交谈

因寄所托依,随着;指所爱好的事物放浪形骸之外放纵、无拘束;身体,形体

趣舍万殊趋向,取向;舍弃暂得于己一时

及其所之既倦往、到达感慨系之矣附着

向之所欣过去,以前以之兴怀介词,因;发生、引起

况修短随化自然终期于尽至、及

临文嗟悼面对;悲伤不能喻之于怀明白

故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做一样齐彭殇为妄作把……看做相等

其致一也一样有感于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所以兴怀……的原因虽世殊事异即使

4、翻译下列句子。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一起。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殇曲水,列坐其次。

还有清澈而湍急的溪流,辉映围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排列坐在曲水的旁边。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抬头观望宇宙的广大无穷,低头细察地上万物的繁多。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够可以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令人快乐。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世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有的人把自己的抱负,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兴叹抒怀的原因,是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致的。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过去所感到欣慰的事,一下子就已经成为旧迹,还是不能不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古人说:

“生与死也是每个人要面临的大事啊”,我们能不感到痛惜吗?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何况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

二、巩固检测(AB级)

㈠基础检测(25分)

1.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