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9235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德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明德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明德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明德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明德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明德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docx

《《明德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德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明德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docx

《明德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明德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小学李娟

南沙小学的课程设置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和地方课程为基础,初步实施了明德校本课程。

它是基于南沙小学的办学理念和核心价值观,以培养“有美德、有智慧的现代化小公民”为育人目标的系列校本课程总称。

一、研究课题提出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1.以人为本。

心理学家德西曾经说过,人都有自主需要,当自主被人控制时,兴趣就下降,自主得到满足时,兴趣就提高。

明德课程“以人为本”,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习惯促发展。

弗洛伊德心理学强调:

成年人的某些行为习惯,归结于青少年时期所接受的教育。

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促进其自我发展。

从这个角度看,明德校本课程,不仅致力于对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即“仁者”的培养,也通过对学生知识和技能即“智者”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

3.实践促发展。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思想精髓,他强调学生的学习内容要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强调教是为了不教,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明德校本课程在内容上,选取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具体形象的内容,选取与生活贴近的内容,选取熟悉的、有发展性的、对学生终身有益的内容;在课程形式上,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手操作与知识传授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有课程实施中,还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在形式上采用大量的直观场景、实践体验活动,促进其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发展。

在课程开发上,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分层编写、循序渐进的方法,在“做中学,有学中做”,使课程适合学生实际,产生更大的效果。

(二)现实依据

1.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校课程建设的逻辑起点是育人目标。

只有认真研究学生现状,我们才可能创造出符合学生成长与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我们分析了我校学生的教育背景、居住环境、生活方式;人生规划、爱好特长、发展倾向;认知特点、学习风格、学习习惯;人际交往、责任担当、意志品质;情绪管理、时间管理、非认知发展;等等。

提出了我校的育人目标。

结合我国提出的学生核心素养和当今时代的要求,参考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明确我校学生发展的八大核心素养。

而达成的最佳途径就是课程的有效实施。

2.教师发展的需要。

叶澜教授在《在学校改革中造就新型研究性实践教师---以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为例》中把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分为几个阶段:

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南沙区的飞速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敢于开拓创新,了解学生之所求所需,把他们不同的内要需要转化成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意义建构,关注个人实践知识等等。

这些都为创造性实施课程提供了条件和需求。

3.学校发展的需要。

南沙小学首名明德学堂,“明德”是学校的灵魂和核心价值。

学校近百年的历史文化传承至今经历四个主要阶段,第一是跨越式发展,在此过程中我们认真、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二是内涵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提炼出了“山海文化”和“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为我校的课程改革和建设提供了文化支撑;第三阶段是NCCT评估认证阶段,在此阶段学校确定了更高的发展方向,时代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和地方通用的课程已不能完全满足我校师生发展、学校发展的需要。

学校将山海文化作为课程改革的载体,尝试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班队活动、文体活动、科技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第四阶段是面向世界。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推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我校开发了系列校本课程,构成了明德校本课程开发的雏形,显示了较好的课程基础,说明为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提供有利的现实依据。

二、与学校课程体系(或目标定位)的关系

南沙小学课程体系主要有三大类,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本课题研究的所有校本课程总称之为明德校本课程。

它在我校课程体系的关系如下:

(一)在结构上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丰满和完善

国家课程永远都是我校课程的主体,明德校本课程只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个性化补充、扩展和延伸。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明德校本课程各有优势,是不能相互取代的。

在我校的课程体系中是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为主,在结构及内容上,明德校本课程是加强二者之间的整合与互补。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在形式上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扩展和延伸

国家课程基本解决了知识的建构与传授的问题,但是不足以解决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运用问题,至少可以说,在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践空间还是很大的。

针对这一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校本课程建设就有了自己的空间和课程实施的价值。

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基础上,我校开发了以拓展、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系列校本课程,它在形式上是让学生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所学到的知识,以小组合作、家校合作或学校和社区合作的方式,创设实践的平台和机会。

从这个角度来说,它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扩展和延伸。

(三)在目标上是课程体系中“个性化”的体现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更多强调和突出的是统一性和普适性。

校本课程就需要做到考虑到每一个学生作为学习个体的差异,尽可能照顾和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潜能、特长、志向、理想等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求。

因此,在明德校本课程建设上,我们一直坚持多样化,基于学校的育人目标,最大可能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内在需求。

同时“构建课程领导共同体”,让校长、教师、专家、学生、家长和社区各方面力量参与其中。

切实保证作为教育服务对象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教师的首创精神和激发、保护他们参与领导课程开发的主观能动性。

三、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坚持国家课程为基础,以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互补为原则,通过课程资源整合,实现学校特色发展。

具体研究目标:

(1)构建适用性、规范性、实效性强的校本课程体系,实现学校校本课程创新,打造特色化的校本课程,提升学校课程实力,促进学校特色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

(2)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培养能力,从而让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和特长都获得充分、和谐的发展。

(3)提升教师校本课程意识,推动教师由课程执行者向课程开发者转变,让教师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专业能力与学术水平。

(二)研究内容

1.课题研究的整体内容:

在我校办学理念指导下制定校本课程建设的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的研究,包括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现代化建设;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课程资源的完善和整合。

(2)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

基础类课程建设:

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时,通过课堂建设、教学方式、评价等改革和创新来实现和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

拓展类课程建设:

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拓展和补充,主要分为主题拓展、学科拓展和活动拓展。

其操作方式是对现有的校本课程,重新梳理、整顿与优化,按照精品课程的标准及要求,推选出一批作为精品课程的培育对象,同时,对其余课程可以继续以活动及社团的方式而存在,并要求强化其开设成果与质量;二是继续鼓励和组织开发一批新的高效优质的校本课程。

最后视其成熟程度将评选与推广最为优秀的精品课程。

例如:

体育专项选修课程、英语外教口语课程等。

探究类课程建设:

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本课题研究的重、难点是:

(1)完善明德校本课程体系:

我校的课程主要有三种类型,基础课程,即国家和地方规定开设的课程;另外还有拓展课程和探究课程,即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集中体现了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性。

 

(2)打造特色校本课程,尝试走班制教学。

如体育专项选修课、奇妙英语课、艺术体验课等,并配套开发校本教材。

将探究课程进一步完善,并展开深入研究。

配合特色校本课程的实施,学校创新授课方式,在部分校本课程中实行走班制教学。

如在体育专项选修课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愿望选择专项科目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测试的难度也不同。

(3)构建“智慧课堂”。

课堂是实施课程的主阵地,是学校文化的基础载体,而“智慧”是学校山海文化的核心之一,因此我们提出“智慧课堂”。

它的理念是“教师的智慧不在于教,而在于让学生智慧地学。

”智慧课堂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成长,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真实课堂,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

在课堂中,教师多以引导、点拨的方式,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启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实现师生间与生生间思维的互动,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理性思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唤醒学生的智慧。

四、推进思路

(一)研究思路

1.通过调查分析和理论探究,力求对“校本课程建设”的科学概念和打造精品课程有一个清醒而完整的认识,并让师生掌握其“山海文化”的基本理念和内涵,并将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落实到课程中,以及如何培养和实现育人目标的要求与措施。

2.用多元、多维参与的方式,让参与研究的教师加大校本课程教学改革试验的力度,有效构建相应的教学模式,掌握教学环节,并做到将“校本课程”的校本性、生活性、实践性和学生自我发展相整合并渗透到各门具体的校本课程开设之中。

进一步规范校本课程的教学行为,帮助教师掌握、交流有关校本课程开设的技能与方法,为打造精品课程创造条件。

3.通过指导或帮助学生制定自我发展的“校本课程方案”,来实现学生的发展需求,提高能力,张扬个性。

4.明确研究程序:

建立领导机构

进行前期论证

加强师资培训

确定主题,搜集资料

综合分析,形成类别

撰写课程纲要

教师开题,学生选择

校本课程的评价

反思、调整

生成

(二)课题的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以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结合进行文献研究、个案研究。

以“研究——尝试——反思——生长”为研究模式,力图在研究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生成。

1.调查研究法。

这一方法贯穿在整个研究的各个阶段。

前期阶段,通过调查研究,确定主题,形成稳定的明德校本课程体系中的课程的类别。

中期阶段通过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效果调查分析,发现制约学习效率提高的各种关键因素。

后期阶段通过调查学生的评价和成果,调整课程设计或课堂教学。

2.行动研究法。

由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程序,并按照制订课程实施纲要、计划、开展教育行动、观察检测行动效果、反思行动和开展新一轮行动的程序进行实践与研究。

本课题从新的理论视角出发,对明德校本课程加以实践、深化,以专家引领为依托、通过师生互动研究,开展人生规划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在实践中进一步发现和解决课题研究中所存在问题。

根据实验情况,修正、完善学习方案,进一步开展实验。

对实验作理论概括,提出本项目的结论,制订出较为科学的校本课程学习方案,进行推广。

3.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收集、分析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我校校本课程科学管理的制度和具体办法,预设我校的明德校本课程体系。

4.个案研究法。

根据课题方案,组织一定范围内的教学实验,进行行为干预。

通过个案的实施并逐渐推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培养促进学生自我良好发展的学习理想、兴趣、习惯及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关注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学习的全过程,引导他们对社会、对生活、对自我形成正确的认识。

(三)实施计划

起止年月

主要内容

成果进展

2017年4月-2017年5月

明德校本课程调查分析

制定研究方案和课程开发规划

2017年6月-2017年12月

完善课程体系、确定课程类别

制定课程纲要

2018年1月-2018年6月

实施课程、打造精品课程

个案集、阶段性研究报告

2018年7月-2018年12月

阶段性总结、调整实施

校本课程、阶段性评价及成果

2019年1月-2019年5月

总结归纳成果资料

校本教材、论文、研究报告

五、阶段成果

(一)预期成果

1.形成有推广价值的明德校本课程;构建完善、实效的“智慧”课堂;

2.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让每一个学生素质都得到全面提升,并有特长。

3.特色专项选修课。

这类课程是对原有学科课程的一种拓展,具灵活性、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它赋予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权,他们可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爱好灵活地调整所学各门功课的比重和速度,并向不同方向发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

4.走班制授课方式。

配合特色专项选修课,打破传统班级授课方式,部分学科教师挂牌上课,学生流动听课,让学生以兴趣为主导的走班形式。

5.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和学校教师发展制度。

(二)成果形式

1.形成特色鲜明的明德校本课程体系;

2.开发具特色性、传承性的精品校本课程,例如:

海洋科技、创意机器人、复合型人才课程等;

3.本课题充分挖掘山海文化教育内涵,开发具有学校特色、能体现办学理念的系列校本。

如《山海教育(山之行篇、海之航篇)》《巨轮启航》科普方面的校本教材;《仁智》山海人文校本教材;《足球》等学科拓展校本教材;

4.《十二个一成长计划(一至六年级)》评价体系;

5.《山海奉献》教师论文集,《山海少年》学生成果集;

6.撰写《明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