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9149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家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石家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石家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石家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石家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家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石家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家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家统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石家统可行性研究报告

BAODINGSHI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2011年度

石家统村生态综合开发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代码:

13063321011325

 

编制单位:

易县农业开发办公室

编制时间:

二0一一年三月

项目名称:

易县2011年石家统村生态综合开发项目

总投资:

240万元

财政资金:

210万元

群众自筹:

30万元

建设规模:

2500亩

建设地点:

易县西山北乡石家统村

项目建设期限:

2011年4月-2011年7月

项目承担单位:

易县农业开发办公室

项目负责人:

崔增宝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易县农业开发办公室

编制时间:

2011年3月30日

编制人员:

何四海(水利工程师)

孟祥润(水利高级工程师)

张文启(水利水资源工程师)

张朋辉(水利工程助理工程师)

薛庆江(林业工程师)

翟建平(助理农艺师)

 

目录

一、项目概要1

1.1项目背景1

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工期2

1.2.1项目范围及规模2

1.2.3项目建设工期2

1.3项目投资2

1.4项目编制的依据3

1.5项目效益3

二、项目区概况3

2.1自然概况4

2.1.1地理位置4

2.1.3地形、地貌、土壤4

2.1.4自然灾害状况4

2.2社会经济状况5

2.2.1人口及劳动力5

2.2.2土地利用现状5

2.2.3农业生产状况5

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5

2.2.5农业科技与服务体系状况5

2.2.6产品、市场与供需初步研究与分析5

2.3基础设施6

2.3.1田间工程现状6

2.3.2农机与农机服务现状6

2.3.3农电现状6

2.3.4科技现状6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7

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7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7

3.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

3.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8

四、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9

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9

4.1.1地表水9

4.1.2地下水9

4.2水资源利用现状9

4.3现状供需水量平衡分析9

4.4项目实施后供需水量平衡分析11

4.5水资源评价11

五、规划设计11

5.1指导思想11

5.2建设标准11

5.3建设的规划、布局及规模12

5.3.1水利措施:

12

六、建设主要内容和工程设计13

6.1建设主要内容13

6.1.1水利措施13

6.1.2农业措施13

6.1.3林业措施13

6.1.4科技措施13

6.2工程设计13

6.2.1水利措施13

6.2.2农业措施15

6.2.3林业措施15

七、工程概算15

7.1编制的原则和依据15

7.2资金筹措17

八、综合效益分析17

8.1经济效益17

8.1.1效益计算17

8.1.2年均费用计算19

8.1.3经济效益19

8.2社会效益20

8.3生态效益20

8.4经济(财务)评价20

九、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20

9.1组织机构设置20

9.2运行管护21

十、环境影响与评价21

10.1环境现状分析21

10.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21

10.3对策与措施21

十一、结论及建议21

11.1可行性研究结论21

11.2问题与建议21

一、项目概要

1.1项目背景

易县位于河北省中西部,保定西北部,太行山的北端东麓,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4°51′~115°38′,北纬39°03′~39°36′。

东北邻涞水县、定兴县、西连涞源县,南与顺平、满城、徐水县接壤。

全县总面积2534km2,共有28个乡镇处,469个行政村,总人口56万人,耕地面积62万亩,其中中低产田面积37万亩。

境内大、中、小型水库17座,主要河流5条,是集山区、丘陵、平原地貌齐全的山区县,同时易县是省级贫困县,经济欠发达地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自1988年以来,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共计改造中低产田面积26.9万亩,其中生态综合治理面积5.5万亩,项目总投资8834万元。

虽经大力开发治理,但易县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有较大面积农业产出率不高。

易县县委、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非常重视,提出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创建和谐社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的口号。

现拟定项目区位于易县西南35公里,属西山北乡管辖。

拟定项目区主要原因:

①拟定项目村干部对农业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有很好的认识,有极高的热情。

管道修复地段已栽植果树,待开发区荒山已全部承包到户,群众治山、治坡、治水、治穷的积极性很高。

②当地山场、坡角土质较好,开发利用价值高,制约当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没有必须的灌溉水源条件且水资源浪费严重,急需实施引水灌溉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林果业的发展步伐,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③拟定项目区是我县确定的把农业搞强、农业立县、发展农业产业的重点科技示范园区,也是我县确定的旅游兴县战略重点开发地带。

④拟定项目区,党和国家领导多次来该村指导工作,对该村的发展非常观注。

该村实施开发治理,距离前期几个年度的开发较近,其规模效益将明显提高。

基于上述原因,如能在该区进行项目开发,对于易县实施发展战略,建设新农村都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开发治理过去的荒山、坡地,将变成林果生态园区,实现经济、生态、旅游的三赢,达到“山间道路,围山环绕;引水上山;砌埝固地,梯级排列;科技管理,精品示范;立体种养,效益倍增;结构调整,农业入园;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的发展格局。

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工期

1.2.1项目范围及规模

项目范围西山北乡石家统村。

项目区开发治理总面积2500亩。

1.2.2项目建设主要建设内容

水利措施:

修复配套旧井5眼,建机井房5座;维修输水管道6km,新铺设输水管道6km;建蓄水池6座。

农业措施:

平整土地500亩;修建农路1.0km(其中硬化1.0km)。

林业措施:

栽植生态林500亩,3.0万株。

科技措施:

技术培训200人。

1.2.3项目建设工期

项目自2011年4月开工至2012年4月完工。

1.3项目投资

项目总投资24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50万元,省级资金48万元,县配套12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0万元。

1.4项目编制的依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60号)

2.《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冀农发办[2011]25号)

3.《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编报2011年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的通知》(冀农发办[2011]29号)

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投劳管理规定(试行)》(国农办[2005]239号)

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暂行办法》(国农办[2008]183号)

6.《河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监理工作的通知》(冀农开办[2010]115号)

7.《易县2011—2015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五年规划》

8.《河北省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

9.《河北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10.《建设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

1.5项目效益

通过开发治理,项目区改善灌溉面积2000亩,新增生态林500亩。

年农产品生产能力折粮产量为208万公斤,年农业产值360万元,年净产值241.2万元。

新增农产品生产能力折粮97.2万公斤,新增农业产值1160万元,年净产值增加108万元,具有显著的生态及社会效益。

二、项目区概况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

项目区位于县西南35km的西山北乡,海拔235-300m,地处东经115°06′54″~115°09′43″,北纬39°05′~39°09′32″。

2.1.2水文、气象

项目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

气候变化和差异较大,四季分明。

据气象站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11.9℃,极端最高气温41.6℃,极端最低气温-23.1℃,最大冰冻深度0.8m,年积温0℃以上(2月17日至11月17日)为4684℃,10℃以上(4月6日至10月24日)为4256℃,多年平均无霜期185d,全年日照是2621h。

项目区地处山区,朝阳面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适合地膜豆角等早春作物生长。

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46mm,降雨量年际变化大,且年内分配不平衡,多集中在6~8月,春季及晚秋两季少雨,春季降水量为60.8mm,秋季降水量为29mm。

2.1.3地形、地貌、土壤

项目区地形属于中低山,项目区坡度小于25º。

土壤以沙壤为主,属褐土和潮褐土类,坡角地层较薄,土壤容重为1.40g/cm3,田间持水率为25%(重量),地力属于中、下等水平。

有机质含量0.7~0.9%,全氮含量0.05~0.06%,碱解氮30~40PPM,速效磷15PPM,速效钾60PPM,PH值为7.2。

2.1.4自然灾害状况

根据易县民政局、气象局各年度灾情统计报表,自1990年至2009年项目区自然灾害以春旱为主,风雹灾害为次,不同程度共计16次,最大减产5成;严重春旱2次,农作物(尤其果树)减产近3成;风灾4次,作物减产3~5成。

2.2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及劳动力

项目区总人口1100人,农业人口1100人,务农劳动力750人,常年务农劳动力350人,季节性外出打工人员460人。

(见附表1—项目区基本情况表)

2.2.2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9200亩,其中村庄350亩、道路200亩、耕地950亩,荒山、坡地7700亩(不可开发面积2700亩;可开发利用面积5000亩,可开发利用面积中,已开发栽植柿树4500亩。

)项目区中有林地面积5450亩。

2.2.3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土地已全部栽植柿树,亩产1000公斤。

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项目区所涉及西山北乡年财政收入是78万元,收入来源主要是部分企业收入及农业收入,财政收入中农业收入所占比例为55%。

农民人均年收入7600元,人均纯收入5800元,收入来源为外出打工及林果收入。

2.2.5农业科技与服务体系状况

项目区内建有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乡镇设有农业综合服务站,有农艺师1名,助理农艺师3名,技术员7名。

项目村共有农民助理农艺师5名,负责当地农业技术的培训及指导。

县、乡、村三级服务组织,上下连通集中服务,能满足项目区农民科学种植的需求。

2.2.6产品、市场与供需初步研究与分析

项目区现有柿树产量545万公斤。

市场分析:

临近项目区现有林果专业市场二处,同时有很多外地经销商来项目区购柿果外销。

柿果主要流向内蒙古自治区及东北地区市场。

项目建成后将在原有果林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易县是磨盘柿基地,现正在同科研部分合作研究柿果深加工项目,据权威部门市场预测,几年后果品市场供给量仍小于需求量。

通过开发,使基地向高效产业发展,形成规模,搞出特色。

加大科技投入,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新增农产品开发后,仍不满足当地市场及外地流通市场需求,

2.3基础设施

2.3.1田间工程现状

水利:

项目区内现有机井6眼,均为深水井(井深大于120m),需维修配套5眼;需维修输水管道6000m,水资源利用率较低。

林业:

项目区内已种植柿树有一定规模,没有苗圃种植,森林覆盖率为59.2%。

2.3.2农机与农机服务现状

项目区内无大型农机具,有小型旋耕机3台,用于土地旋耕;主要农业运输工具为农用三轮车380辆,利用率较高。

镇设有农机服务站,村有农机维修点。

2.3.3农电现状

项目区现有农电线路1000m,变压器6台。

2.3.4科技现状

经过几年的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农民有了一定的科技意识,对于先进技术、优良品种的推广有很高的积极性,但是知识的贫乏和环境的闭塞严重地制约了当地农民的发展,因而必须加大对科技培训、设备更新等方面的投入,加大科技网络建设力度。

见附表2-项目区工程现状一览表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联产承包后,农业生产上了新台阶,但随着改革开改的深入,农民弃农从工从商的渐渐增多,农业产出比较低,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农民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但发展中又有许多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是农业生产设施落后,各村各组农民全力集资打井,却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机井利用率低。

二是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低。

三是旧的种植模式的禁锢,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四是无特色产业,无规模生产。

五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群众治山、治坡的积极性很高,需灌溉面积逐年增加,现有供电设施供电能力不足,不能满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六是项目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严重影响了群众耕作及粮食果品的运输,影响了当地市场的发展壮大。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农业开发工作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依靠先进的科技措施,对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造就一批具有强大示范作用的农业产业化园区,提升项目区的综合生产能力,提升项目区农业生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提升农民参与市场,调整种植结构的意识。

使新时期“三农”问题在党的领导下得到更好的解决。

(2)项目建设也是恢复生态环境,保护大自然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持人类生存环境,保护大自然已成当务之急。

良好的环境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科学地将保护环境、优化环境、发展经济、节约能源及创建和谐社会结合在一起,在有效地保护环境、恢复植被、保持水土的基础上,实施节水灌溉,使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实现生态经济的双赢。

(3)项目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家提出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新农村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农业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是易县“十五”、“十一五”以及“十二五”计划的发展纲要。

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恰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生态环境为着力点,集中资金,连片治理。

治理后的项目区果树林立,梯田抱脚,路上山,水上山,项目区处处是采摘园、生态园,秀美的山水成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一座座农家院的落成,采摘园的兴起得益于生态综合治理,更为当地农民走上小康之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有良好的自然基础,山场及土地开发利用价值大,区内有丰富的水资源条件及充足的电力基础。

(2)项目区有一定的科技基础,群众从多发的自然灾害,恶化的生态环境中已意识到农业生态建设的紧迫性,有极高的热情参与项目的开发建设。

(3)乡、村两级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自筹资金能足额到位。

(4)通过项目的连续开发,群众集累了一些开发治理经验,已开发项目区效益显著,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5)县、乡、村三级有一支精干的专业队伍,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四、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4.1项目区水资源概况

4.1.1地表水

本项目区无可利用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

4.1.2地下水

项目区含水岩性为震旦系石灰岩,属雾迷山地层,底板埋深150m左右。

地下水埋深浅层水30-50m,深层地下水90-150m,静水位50m左右,动水位100m左右。

据《易县水资源调查及水利资源区划综合报告》显示,项目区75%年份水资源发模数为18.0万m3/km2,可开发利用模数2.15万m3/km2,项目区总面积为30km2。

项目区P=75%年份,地下水可开发利用量为30km2×2.15万m3/km2=64.5万m3。

4.2水资源利用现状

项目区无工副业用水,此项不计,只计算项目区农业及人畜饮用水量。

农业用水量项目区现有灌浇面积5450亩,柿树灌溉用水为80m3/亩,人均耗水按80L/d,牲畜按40L/d计算,则项目区全年人畜用水量3.6万m3;其它用水量为1万m3。

则项目区现总用水量为50.5万m3,水资源供需比例为1.27:

1。

见附表3-项目区现行灌溉制度下水资源平衡分析表

4.3现状供需水量平衡分析

项目区机井深度在100m以上,项目区所在水资源分区属于南支山区,水资源模数为18.0万m3/km2,其可开发利用水资源模数为2.15万m3/km2。

Q总=k×F

K─可开发利用水资源模数2.15万m3/km2

F─计算面积30km2

Q可采=30×2.15=64.5万m3/年

地下水可开采量为64.5万m3/年

3.1.4.2项目区需水量及供需平衡分析

下面是现状水平年不同保证率各种农作物的灌溉定额

项目建设前灌溉用水量计算表

表4-1

保证率

甘薯

玉米

柿树

净用

水量

(万m3)

毛用

水量(万m3)

面积

(亩)

灌溉定额(m3/亩)

面积(亩)

灌溉定额(m3/亩)

面积(亩)

灌溉定额(m3/亩)

75%

0

0

0

0

5450

80

43.6

45.9

项目建设前果树年灌溉两次。

项目建成后灌溉用水量表

表4-2单位:

万m3

保证率

作物种类

面积(亩)

灌水

次数

灌水定额

灌溉

定额

净用

水量

毛用

水量

75%

改善柿树

2000

3

20

60

12

12.5

原柿树

3450

2

40

80

27.6

29.1

节水灌溉工程建成后提高了作物灌溉保证率和水资源利用系数。

保证率75%时,项目区农业需水量为41.6万m3,人畜用水量3.6万m3;其它用水量为1万m3,项目区现总用水量为46.2万m3,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为64.50万m3。

由此可知,项目区地下水资源可供给项目建成后农灌和人畜饮水。

4.4项目实施后供需水量平衡分析

4.5水资源评价

由上述平衡分析,项目区水资源量可以满足开发后的需要,水资源利用盈余18.3万m3,不会造成水源枯竭、地面沉降等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问题。

根据《易县水资源调查及水利区划综合报告》提供数据,项目区内水的矿化度为12.2毫克/升,总硬化度4.7毫克/升,总碱度5.39毫克/升,PH值为7.2,符合农业灌溉和人畜用水标准。

此次开发项目均为农业生产灌溉项目,对地下水不会造成污染,有一定的水土保持作用。

见附表4项目区工程实施后水资源平衡分析表

五、规划设计

5.1指导思想

以科技为先导,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实行低山绿化,引水上山,砌埝固地,川地栽是的综合治理措施,建成农业生态精品示范基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5.2建设标准

以国家有关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建设标准为依据,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因地制宜,采取水利、农业等综合治理措施,将项目区建设成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基本实现田园化。

同时项目区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建成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5.3建设的规划、布局及规模

5.3.1水利措施:

①灌溉系统规划科学,灌溉用水有保证,水质符合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因地制宜采取工程、农业、管理等节水措施,灌溉制度科学合理;②水利工程配套,项目区灌溉率达到95%以上;③输配水渠系和田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性能与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范标准要求,渠道衬砌坚固耐用,抗冻性能好,井、水泵、管道、出水口等综合配套,便民务农;⑤推行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合理确定机井、渠等水利工程;⑥排涝标准达到4年一遇,主要建筑物防洪设计标准达到15年一遇;⑦排水系统健全,设计合理,排水出路通畅。

  

5.3.2农业措施:

①土地治理,集中连片;②田间道路规划顺直通畅,机耕路设计路面宽不低于4.0m,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与乡、村公路连接,满足中型以上农业机械的通行,支道能保证农机通行,晴雨天畅通,并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③农业机械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④能够满足良种繁育能力设计、项目区内优势农产。

5.3.3林业措施:

石家统开发治理面积0.25万亩,项目区建设以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经济林为主的开发思路进行规划,配合我县农业发展总体布局,在项目区建成以引水上山,栽植优质柿树为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区开发治理面积2500亩,其中山坡地2000亩,山坡500亩。

引水上山,主管道垂直等高线布置,支管沿等高线布置;区内农路环绕与区外主路连通;栽植生态侧柏500亩,4.5万株。

5.3.4科技措施:

结合生态综合项目中林业工程进行科学技术培训,培训主要内容以柿树高产提质为主要内容,培训人员为各项目村果树管理技术员及种植专业户,培训200人次。

六、建设主要内容和工程设计

6.1建设主要内容

6.1.1水利措施

2011年石家统项目区水利措施如下:

维修旧井5眼,建井房5座;蓄水池6座;维修地下管道DN110mmPE管6000m,新铺设DN110mmPE管2000m,DN63mmPE管1000m,¢100mm钢管2000m,¢50mm钢管1000m。

6.1.2农业措施

平整土地500亩,平整土地为荒山造地,需开挖水平梯地,梯地宽4m,回填熟土,呈外高里低,外沿用土夯实。

新建硬化农路1.0km。

6.1.3林业措施

在新开发山坡梯地,种植优质侧柏500亩,60棵/亩,共计3.0万株。

6.1.4科技措施

进行科技培训,培训内容《柿树的栽培与管理》,培训人数200人次。

6.2工程设计

6.2.1水利措施

(1)机井修复及配套工程

典型区块选择在石家统村北山包,面积600亩。

水泵的选择:

根据公式Hp=H0+Z0-Zd+∑hj.f

Hp-设计扬程(m)

H0-管道设计工作压力(取10m)

Z0-管道入蓄水池出口高程(m)

Zd-动水位高程(m)

∑hj.f-管道系统沿程及局部水头损失(m)

经计算Hp=104.5m水源井出水量60m3/h。

选取水泵为:

200QJ60-107型。

(2)蓄水池工程

项目区域内为震旦系地层,主要岩性为硅酸盐类,以硅质白云岩,燧石条带白云岩为主。

岩石坚硬质脆,含燧石条带的岩石,裂隙发育。

其地层产状为:

倾向SSE,倾角45°左右。

上部地带均为第四系地层,岩性为蓝色亚砂土。

在山顶建高位蓄水池,引水上山,沿山脊第隔200m~300m修建1座50m3高位蓄水池。

蓄水池间用管径DN110mm的PE管相连接。

蓄水池采用半地下式、圆形、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壁与底板一起浇筑。

蓄水池直径5m;池顶高出地面1m,池底、池顶和池壁均采C20钢筋混凝土,厚20cm,池顶预留通气孔及检修孔。

(3)低压管道灌溉方式

典型区块选择在石家统村北山包,面积600亩。

由山顶50m3高位蓄水池引出主管线,主管网垂直于等高线布置,管径DN110mm,管材采用PE管材;支管网平行于等高线分布置,管径DN63mm,管材采用PE管材。

支管间距80m~120m,支管每隔40m设出水一处,出水口连接软管进行灌溉。

管道埋深1m。

(4)旧管道维修工程

石家统村原有灌溉管道年久失修,部分管道破裂,严重影响灌溉效果及灌水质量。

因此,对原有6000m灌溉管道进行维修,将破坏管道及出水口挖除,用新管道代替,用管件连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