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第三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8881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隋唐五代文学第三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隋唐五代文学第三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隋唐五代文学第三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隋唐五代文学第三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隋唐五代文学第三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隋唐五代文学第三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教案.docx

《隋唐五代文学第三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隋唐五代文学第三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隋唐五代文学第三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教案.docx

隋唐五代文学第三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教案

隋唐五代文学第三章盛唐山水田园诗教案

第三章盛唐山水田园诗

(4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轨迹以及在盛唐繁盛的原因。

重点:

王孟山水诗派。

难点:

王孟山水诗风的异同;诗与禅。

盛唐山水田园诗繁荣的原因。

山水田园文学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山水田园诗在盛唐繁盛的原因:

1、隐逸之风。

读书山林、“走终南捷径”、隐居山川等。

2、漫游之风。

其中名山大川是主要地之一。

3、贬谪。

如柳宗元与“永州山水”。

4、佛道盛行。

求仙拜佛到名山。

“五岳寻仙不辞远,以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5、陶谢田园山水诗为盛唐诗人提供了艺术借鉴,由模山范水而与自然融为一体,抒写情致。

盛唐五十年,太平盛世。

唐人郑綮《开天传信记》载云:

“开元初,上励精理道,铲革讹弊,不六七年,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

自开远门西行,亘地万余里,入河湟之赋税。

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

四方丰稔,百姓殷富,管户一千余万,米一斗三四文,丁壮之人,不识兵器。

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

奇瑞叠应,重译麇至,人情欣欣然,感登岱告成其事。

上犹惕励不已,为让者数四焉。

”盛极的大唐帝国声威远扬,百夷臣服、诸邦来朝。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可以想见那种光明璀璨、仪态万千的声威形势。

在大唐极盛时朝度过青少年时期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回忆起昔日的辉煌依然是一往情深的,其诗《忆昔》云: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宝。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东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百姓殷富,四方太平,国力极其强大,具有三千年历史的中国农耕经济得到充分的发育,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的高度发展,促进了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也相应发达起来,并通过各种渠道大规模地涌入城市。

商品经济的异常活跃,仓储丰裕,城市繁荣,交通便利,使长安、洛阳、开封及太原等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盛唐的盛世安定和繁荣给大多数地主文人提供了尽情享受人生的物质基础。

不但百官时兴筑建郊馆山池,成为“休沐”之所,连一般中小地主都有别业。

“以诗取士”的科举,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变化,形成了以进士科考为中心的生活内容,出现了围绕着科举考试而进行的干谒交游、行旅升迁的活动,造成了迎来送往必有文人聚会赋诗的风气,大量的山水诗和送别诗就产生于这种场合。

当时著名诗人没有一个没有长途旅行,而文人所到之处“到处有逢迎”。

随着诗人的人生足迹由傍城池亭而拓向荒漠,而有了行役风景线。

池园文会的集体吟咏与山程水驿之间的个人放歌共生。

每逢节假日,“所游地推曲江最胜……朝士词人有赋,日即流传京师。

当时倡酬之多,诗篇之盛,此亦其一助也。

”(《唐音癸签》)风景审美时尚的扩散,流连光景而寄意玄远的六朝精神被唐人看好,也直接促进了山水诗的繁荣。

第二节孟浩然及其诗歌

1、生平:

襄阳人,早于王维,是终生未仕的诗人。

40岁前后为界,由隐居求仕而真隐。

《新唐书文艺传》:

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

尝于太学赋诗,以座嗟伏,无敢抗。

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

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

‘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

’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因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

‘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因放还。

采访使韩朝宗偕至京师,欲荐诸朝。

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

‘君与韩公有期。

’浩然叱曰:

‘业已饮,遑恤他!

’卒不赴,辞行,浩然不悔也。

孟浩然是高士、名流、隐者的形象,傲岸的李白赞曰: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青云。

(《赠孟浩然》)

2、创作: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冲淡中有壮逸之气”。

《宿建德江》、《过故人庄》、《春晓》都是淡远之作。

3、评论:

孟浩然主要写家乡襄阳附近的风光及吴越山水(漫游时),“冲淡而淳美”。

与陶潜作比:

陶——把自己作为农民中一分子,反映田园生活和劳作,有着浓郁乡土气息。

孟——无陶诗的境界,在恬淡中有热情,孤清而又亲切。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语淡而味终不薄。

胡震亨《唐音癸签》:

孟浩然诗祖建安、宗渊明,冲淡中有壮逸之气。

殷璠《河岳英灵集》:

格高调逸,趣远情深。

削尽常言,挟风雅之迹、浩然之气。

苏轼:

韵高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终无材料。

闻一多《唐诗杂论》:

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建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精读作品篇目:

《过故人庄》、《临洞庭上张丞相》、《秋登兰山寄张五》、《宿建德江》

阅读作品篇目:

《夜归鹿门山歌》、《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春晓》、《岁暮归南山》

第三节王维——“最伟大的自然诗人”

1、生平:

701—761,与李白同时。

取“维摩诘”为名、字。

梵文中,维,无也;摩诘,诟也。

官至尚书右丞,称“王右丞”。

又有“诗佛“之称。

早年有诗名,20岁进士及第,后因伶人舞黄狮子坐累,由大乐丞谪济州司库参军。

张九龄为相,擢右拾遗、监察御史,奉使出塞。

并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活。

母安史乱时,陷贼,以药下痢,装喑,迫为伪给事中。

安禄山大宴凝碧池,维赋诗痛悼: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收复两京后,维因作伪官而下狱,经多方努力而豁免:

(1)弟王缙愿削自己蜀州刺史官以免兄之罪;

(2)作《凝碧池》诗为人所知;(3)审判官要维作画以涂壁。

之后,维逐步升官,至尚书右丞。

不过,他更倾向事佛。

妻死后,独居三十余年,吃斋奉佛。

“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

在《酬张少府》诗中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维是以个多才多艺的人:

他在绘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自云:

宿世谬词客,前生应画师。

他擅长山水,承“南宗画”,重写意而不重写实,如“雪里芭蕉图”。

在音乐上,他也极精通。

《旧唐书文苑传》:

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

维视之曰:

‘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

’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2、创作:

以天宝初为界,维之思想和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时期:

前期,积极进取,有政治诗、边塞诗;后期,隐遁事佛,以山水田园诗为主。

《使至塞上》、《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辋川集》二十首绝句。

3、山水田园诗特点——诗画乐禅的合一。

王维笔下山水有雄阔之景,如《终南山》、《汉江临眺》,也有精致之景,如《辋川集》二十首绝句。

后一类最多,最见艺术个性,宁静、秀雅、富有禅趣。

以画入诗。

殷璠:

在泉为珠。

著壁成绘。

一字一句,皆出常境。

(尤袤《全唐诗话》)苏轼: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人以画入诗的技巧:

1、捕捉景物,构成画面的主体;2、重视色彩、光线的和谐;3、合理布局。

画是空间艺术,诗用文字表现远近高低的变化;4、把画境转化为诗境,把空白转化成韵味。

如《终南山》。

王维诗情韵风致的高华丰润、清秀空灵,有这三个特征:

第一,充满了生活的爱意。

王维以眼前景所构成的静谧世界,充满了自由、和谐、友爱和潇闲,日照松间,泉流石上,虎兽心善,鸟禽天真,在深层次上象征了没有纷争竞斗的社会理想,诗人把对生活和人世的爱意浓浓地瀑泼出来。

第二,充满了辩证的深意。

诗人深受禅宗哲学的影响,而又能够沟通其他,兼同诸学,其无我之心深契山水自然的意志,发掘出自然山水其本身所包含着的哲意禅理:

静中蕴动,以动写静;空中有色,以色见空;瞬间永恒,以瞬间里感受永恒。

这是只要对王维诗略略留心者都会发现王诗中的这些耐人寻味的“理趣”,这也是其诗厚重高华气象的奥妙之一。

第三,充满了艺术的画意。

东坡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清人贺贻孙在其《诗筏》里指出:

“诗中有画,不独摩诘也。

浩然情景悠然,尤能写生,其便娟之恣,逸宕之气,似欲超王而上,然终不能出王范围内者,王厚于孟故也。

”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嫩竹含新粉,红莲脱故衣”(《山居即事》),“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中》),“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缓”(《辋川闲居赠裴迪》)等等,充满画意质感的诗句触目可见,而像《终南山》、《泛前陂》和《木兰柴》等诗,通篇巧妙敷色用光,取势构图,得“意余于象”的绘画之妙,更是风神摇曳,迥得天意。

凡此三者,使王维诗喻旨宏深,充满了微妙的暗示。

诗人凭借自然静美展现和追求形上超越的努力,使其得以最简约的形式而容纳最华丰的诗意内涵。

特别是,王维在对山水观照时,努力消解纯逻辑的概念活动,绝去圣智,无念为宗,而“空诸所有”的佛理神奇地使他实现了对于山水美的真谛的深观远照,而他又往往以“默语无际,不言言也”的禅理十足的“参证”的表达方式,笔墨极其简淡,如烟如岚,自然灵气恍惚而来去,“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泛眺》);“白云回合望,青霭入看无”(《终南山》);“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北垞》)等等,多空中见色,而又色中见空,非色非空,非有非无,这正是他所极擅表现的介乎“色空有无之际”的独特景象,其中幽静清远之美趣让人涵咏不尽。

维茕独无偶,暮年无子,“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

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以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维至孝,母死,毁几不欲生。

以辋川第为寺,自己也葬其旁。

王维诗多写离尘绝世,物我合一的体悟,及他在自然界中体悟出的禅意。

诗人通过禅定,使心澄静,使心处于寂灭(无生无灭)的虚空状态,以达到物我冥合的“无我”之境。

作者就把这样的境界以诗境来表达,使诗具有禅趣。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水穷处是空寂无人处,云出时无心,自然生成。

一切都是无心而澄静。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无生无死,自然圆足。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寂静安然,尘虑皆空。

(《竹里馆》)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秋夜独坐》)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鸟鸣涧》)注:

富有禅趣的诗与纯粹写禅理、修禅感受的“偈”是不一样的。

试比较王诗与上两“偈”的不同。

王维的意义,即在于他是中国古代诗史乃至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个特异存在。

他在艺术上深刻而无所不在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

王维的出现,使唐诗臻于成熟和完美,并推向高潮。

王维给后人最大赋予的即是他们把大自然作为一种精妙语言而精妙运用,在体合宇宙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实践中,展现直彻心源的生命情调,将中国古典诗歌中山水诗推上了峰巅,并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诗美学乃至整个的美学。

王维的那些作品,“比起庄、屈来,便具有一种充满机巧的智慧美。

它们以似乎顿时参悟某种奥秘,而启迪人心,并且是在普通人和普通的景物,境遇的直感中,为非常一般的风花雪月所提供、所启悟。

”(《李泽厚十年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369页。

王维许多诗可以入乐以歌,著名的如《送元二使安西》(《阳关三叠》)。

三叠之说:

每句再叠;每句三唱,应三叠之说;句首不叠,而每句再唱。

东坡论三叠调法,以三说为是。

证曰:

乐天《对酒歌》“相逢且莫推辞,听唱阳关第四声。

注云:

“第四声,劝君更进一杯酒。

4、影响;中唐尤其大历诗人受王维影响很大,如钱起。

南宋“学诗如参禅”的诗学观导源于他;清王士祯讲“气韵生动,神超言外”也受其启发。

在山水诗上,王维诗开风气之先。

山水在谢灵运之前作为背景出现,谢始以山水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创作出真正的山水诗。

但谢模山范水,刻意逼真细致、雕琢堆砌;王诗以新的面貌出现,力求勾勒一幅画面、表现一种意境,给人以浑然一体的印象,并且在诗中表现诗人的性格。

王维从晋宋之际陶、谢古诗脱化而愈益精致,《辋川集》融情入景,画趣盎然,幽玄秀雅。

王维作品讲读

讲读之一《终南山》(略)

讲读之二《山居秋暝》(略)

讲读之三《观猎》(略)

精读作品篇目:

《终南山》、《山居秋暝》、《汉江临泛》、《渭川田家》、《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

阅读作品篇目: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新睛野望》、《桃源行》、《老将行》、《观猎》、《相思》、《鹿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扩展阅读:

陈铁民《王维新论》(北京师大出版社1990)

王志清《纵横论王维》(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思考题】

1、王孟诗比较。

2、王孟山水诗如何体现“盛唐气象”的?

第四节储光羲与常建

储光羲,开元十四年(约二十)中进士,任县尉之类的微官约七年。

天宝六年于终南隐居处赴太祝,不久任监察御史,约八年。

从开元二十一年,辞官归乡(润州延陵),至天宝六年复出,隐居约十四年。

安史之乱中被迫授伪署,后获罪而在至德二载被贬南荒,宝应元年遇赦。

《全唐诗》收编其诗四卷,271首,其中山水田园诗143首。

《河岳英灵集》:

“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挟风雅之道,得浩然之气。

”道教的圣地茅山就在延陵,储光羲受道家影响可以想见,后由道而禅。

他的田园诗似陶处在于对田家生活的真切表现,而超出陶的地方,是对生活细节的刻画。

他的诗似王维的地方,就是将宗教的情思融入写景中。

禅学对他的影响最深的还是对高远清净意境的追求。

这个意境,是道家虚无观与精神逍遥的影响,融合了禅家清静观与明心见性的主旨。

也表现出类似王维诗的禅境。

开元末到天宝初,他在终南山隐居。

他第二次离家入秦后,在终南山隐居了六年。

他的大多数山水田园诗就是写作于这一时期。

他与王维等人屡有来往。

这一时期王维也在此隐居。

与王维和綦毋潜、裴迪时有来往。

他在《山居贻裴十二迪》提到其隐居的环境:

“出径惜松引,入舟怜钓矶。

”《终南幽居献苏侍郎三首》也有这方面的描写:

“深林开一道,青嶂成四邻”,“卜筑青岩里,云萝四垂阴。

虚室若无人,乔木自成林。

时有清风至,侧闻樵采音。

凤凰鸣南冈,望望隔层岑。

既言山路远,复道溪流深。

”环境十分的幽僻,这与他在淇上桑榆满园、东野平阔的隐居环境相比迥然异趣,綦毋潜在准备弃官还乡时(约天宝四载秋),他在《酬綦毋校书梦耶溪见赠之作》描写自己隐居的环境:

“往往缆垂葛,出舟望前林。

山人松下饭,钓客芦中吟。

”末两句又说:

“以我采薇意,传之天姥岑。

储光羲诗能把田园山水与魏晋以来的咏怀诗表现艺术结合,在田家生活的描绘中寓意寄兴,创造了独特的比兴体。

他的不少诗境界以闲静清新见长。

他在七古上用力最多,格调清幽老成,很有古意。

诗人追求天真流畅的风格,但凝练不够。

小诗中优秀的如《江南曲》其三: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

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船流。

”《钓鱼湾》是他的名作: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见240页。

背诵。

常建与《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的诗最擅创造明秀澄澈的空灵之境界。

裴迪与王维的辋川联唱。

祖咏《终南望馀雪》、储光羲《田家即事》、《钓鱼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