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 压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8875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31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 压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 压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 压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 压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 压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 压强.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 压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 压强.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 压强.docx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丹东市第24中学导学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

执笔主备:

梁晓副备:

杨连春审核:

姜希东备课时间:

2017.1

学习准备:

学习目标: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学习提示: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页结合下表回答什么是力?

力的单位及符号?

1

2

3

水桶

4

车轮

路面

5

磁铁

吸引

铁钉

小结

物体

作用

物体

(1)定义:

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

   

(3)思考:

力(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

力产生时有两个物体,一个是,另一个是。

(4)力产生时两个物体(填“一定”或“不一定”)相互接触。

2.小组实验探究图7.1-1,图7.1-2得出力的作用效果;

一个是改变物体的,另一个是改变物体的。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页回答力的三要素?

力的示意图及画法?

(1)力的三个要素,即力的、、,它们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示意图:

用一条带表示力。

(3)力的示意图画法:

长短——力的,

线段 箭头——力的,

起(终)点——力的。

4.小组讨论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同时性,相互性,同性质)

学习小结:

 

夯实基础:

1.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3N的是()

A.一头小牛B.一块砖C.八年级物理课本D.两枚1元硬币

2.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

(1)沿水平方向向右拉物体A的拉力。

(2)沿竖直方向向下压物体B的压力。

(3)沿水平方向向右对物体C的推力。

(4)水平地面上的物体D受到地面的支持力。

3.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

B.小孩用力推墙,他同时也受到墙的推力。

C.人坐在沙发上,可发现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如图所示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中,

其中图A表示力可以使物

体发生改变;

图B主要表示力可以

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能力提升:

5.如图所示画出下列力的示意图

(1)画出重为9N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时

所收到的重力,不计空气阻力。

(2)用电线悬挂着的电灯受到的拉力。

(3)小球受到的拉力。

6.当一个人提起一个物体后,人对物体施加了一个拉力,物体也对人施加了一个拉力,则这两个拉力的三要素()

A都相同B只有作用点相同C只有大小相同D只有大小和作用点相同。

7.划船时,桨向后划水,船才会向前行驶;相对静止的两个人,只要一人用力去推对方,两个人会向相反方向运动;将吹足了气的气球的嘴的嘴松开并放手,球内气体从气球嘴泄出的同时,气球会向相反方向运动。

请归纳出上述现象所共同遵循的物理概念或规律:

(1)

(2)

拓展延伸:

8.请你利用身边的器材验证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

(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3)实验现象:

(4)实验结论:

反思:

丹东市第24中学导学案八年级物理下册7.2弹力

执笔主备:

梁晓副备:

杨连春审核人:

姜希东备课时间:

2017.1

学习准备:

学习目标:

1.知道物体有弹性塑性,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常见的弹力。

2.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3.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学习提示:

1.自学课本P6页弹力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做塑性?

根据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塑性?

什么叫做弹性?

根据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弹性?

塑性:

弹性:

(2)什么叫做弹力?

弹力:

(3)种类:

压力,拉力,推力(F);支持力(N)(F支)。

 

(4)产生的原因:

接触,形变。

(5)一根弹簧能无限制拉伸吗?

2.自学课本P6——7页弹簧测力计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测力计?

(2)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测力计叫,观察其结构,说出它的测力原理吗?

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越大,弹簧的就越长。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观察什么?

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你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待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______N。

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

测量前应先观察指针是否指在上,如果不在调零。

(2)使用时注意:

A所测力不能超过它的。

B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避免弹簧与外壳摩擦)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C读数时,视线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

(2)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使指针到1N、2N、5N,感受一下1N、2N、5N的力有多大。

(3)测量头发能够承受的拉力大小为_____N。

学习小结:

 

夯实基础:

1.用手拉弹簧测力计越来越费力,是因为()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因为人是受力的物体,所以感到费力

C弹簧越来越紧,阻力大,拉起来费力

D弹簧的伸长越长,所需拉力越大

2.测一个约6N力时,应选用最恰当的弹簧测力计的规格是()

A量程10N,分度值0.2NB量程5N,分度值0.1N

C量程30N,分度值3ND上述三个弹簧测力计都可以用

3.在一定范围内拉伸弹簧时,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______,弹簧测力计就是据弹簧的这一性质制成的。

4.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上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时,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能力提升:

5.橡皮泥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______,当物体产生弹力时物体将发生__________形变。

6.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

A绳子对重物的拉力B万有引力 

C人对墙的推力 D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7.用自重为1N的弹簧测力计,来称一个4N的物体,如果把弹簧测力计颠倒过来,把物体挂在提环上,用手提着它的挂物钩,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A4NB5NC3ND无法判断

拓展延伸:

8.几个同学用同一根弹簧拉力器比试臂力,拉力器上有三根弹簧,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则( )

A.臂力大的人所用拉力大 B.手臂长的人所用拉力大

C.体重大的人所用拉力大D.每个人所用的拉力一样大

9.若先在地球上后在月球上分别用天平和弹簧测力计称量同一个物体,则会发现()

A天平示数变大,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C天平示数不变,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B天平示数变小,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D天平示数不变,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

10.一根弹簧拉长10Cm,用10N的力,四根弹簧并列组成的拉力器拉长0.4m,需用拉力为N

 

反思:

丹东市第24中学导学案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

执笔主备:

梁晓 副备:

杨连春审核:

姜希东  备课时间:

2017.1

学习准备:

 

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由地球吸引产生的,了解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会根据G-m图像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用G=mg进行简单的计算。

2.确认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能找出质量分布均匀物体。

学习提示:

一、重力的由来(*阅读教材第9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重力是指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而受到的力。

用字母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

二、重力的方向(*阅读教材“重力的方向”和“重心”内容,在空白处填写答案)

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

*注意:

“竖直”与“垂直”的区别。

       墙竖直—平行

应用:

铅垂线

       窗台水平—垂直*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三、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

方板-;球-;棒-

四、重力的大小(*小组合作探究G与m关系)

1.猜想:

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2.探究:

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1)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钩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钩码所受的重力的大小

(3)数据记录表格:

(4)根据收集的实验数据:

①计算出每次实验中G与m的比值,大约是_________,用g表示。

②用描点法作出图像,并在组内交流。

实验次数

1

2

3

4

钩码质m(kg)

0.1

0.2

0.3

0.4

钩码重G(N)

 

(5)通过计算和作图,我们可以得到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公式:

G=mg

(6)g=9.8牛/千克,其物理意义是是。

粗略计算:

g=10N/kg

例:

(1)m1=0.25kg,求:

G1

(2)G2=450N,求:

m2

解:

(1)

(2)

 

学习小结:

夯实基础:

1.重为3N的贡柑,从树上落下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对于贡柑所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于3N,方向竖直向下      B小于3N,方向竖直向下

C等于3N,方向竖直向上       D等于3N,方向竖直向下

2.有一苹果它的重力是2.5N,则它的质量是           克.

3.一个质量是60千克的同学,他受到的重力是多少N?

 

能力提升:

4.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1:

3,则它们受到的重力之比为(   ),若甲物体的物重为196N,则乙物体的质量为(  )。

5.重为4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用力的示意图画出它所受的重力G。

6.重力为10N的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试画出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拓展延伸:

7.一盒小铁丸的重量为25N,假如一粒铁丸的质量是0.025kg,那么一盒小铁丸有多少粒?

(g=10N/kg)

 

反思:

丹东市24中学八年级导学案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

(一)

执笔主备:

梁晓副备:

杨连春审核:

姜希东   备课时间:

2017.1

学习准备:

学习目标: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学习提示:

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学生观察教材P16篇头图,一个中学生玩滑板车的情形,思考以下问题:

物体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

2.实验探究:

(1)给水平面铺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

(2)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这样做的目的是:

小车到达水平面

的相同。

(3)记下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

实验记录:

水平面情况

小车受阻力大小

小车滑行距离

小车速度变化快慢

毛巾

最大

棉布

较大

木板

最小

理想平面

结论:

小车所受阻力减小,滑行距离变  ,速度减小越   。

分析推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牛顿第一定律

阅读教材17页“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理解:

(1)不是实验定律,在大量经验事实—   ,   得出。

不能直接用   验证。

(2)推论——    的检验。

学习小结: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h同—v0同

牛顿第一定律f越小,s越大,v减小得越慢。

内容:

F=0—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不变。

夯实基础:

1.牛顿第一定律()

A是通过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的结论

B只是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的规律

C是在实验基础上,经过分析推理得出的结论

D是在日常生活中得出的结论

2.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用了许多科学方法:

(1)怎样控制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的速度相等?

方法是:

把小车放在同一斜面的,由静止开始下滑。

(2)怎样反映“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方法是:

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或

(3)怎样得到“小车不受力的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呢?

必须用的方法,即如果小车不受阻力的作用,那么小车将

(4)本实验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能力提升:

3.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它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立即停下来

B先慢下来,然后再停下来

C改变运动方向

D沿原来的运动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4.在水平桌面上铺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让小车自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运动的距离见下表。

表面情况

毛巾

棉布

木板

小车运动的距离(m)

0.27

0.42

0.79

(1)通过探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摩擦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

B小车受到力就运动,小车不受力就不运动

C若平面非常光滑,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D运动物体不受力,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在本实验中,每次实验都用同一个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地点静止开始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使用不同粗糙程度的水平表面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反思:

丹东市24中学导学案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

(二)

执笔主备:

梁晓副备:

杨连春审核:

姜希东  备课时间:

2017.1

学习准备: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学习目标:

知道物体的惯性。

学习提示:

三、惯性

*阅读教材18页“惯性”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定义:

2.演示图8.1-3等实验,解释惯性现象:

(1)金属片弹出-惯性-原来静止状态-不会飞出。

(2)突然刹车-脚停止运动-上部保持原运动状态-前倾。

(3)大小:

质量大,惯性大。

3.惯性的利用和危害:

(1)利用:

跳远助跑,拍衣除尘,飞车,锤头套紧锤柄等。

(2)危害:

刹车系统,安全带(缓冲),限速行驶,禁止超载,保持车距,

骑自行车不要骑得太快,安全气囊等。

学习小结:

定义:

一切

大小:

质量—m

惯性利用:

跳远助跑

危害:

安全带

解释现象:

惯性→原状态→结果

 

夯实基础:

1.静止的火车车厢内的桌面上放有一小铁球,当火车突然由静止开始向前开动时,铁球将向____________运动。

当铁球突然向前滚动时,表明火车在____________运动。

若在行驶的火车车厢内的桌面上小铁球保持静止,这说明火车在做____________运动。

2.洗衣机脱水时,衣服和水被一起甩出,当碰到桶壁时衣服会____________,但衣服中的大量水分因为具有____________,还要继续____________,所以水和衣服会脱离开来,从而达到脱水的目的。

 

3.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

坐在小汽车前排的驾驶员和乘客都必须在胸前系好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出现对人体造成伤害()

A车速太快B车速太慢

C突然启动D紧急刹车

4.下列事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拍打衣服,把灰尘拍

B将足球射入球门

C公路上的汽车限速行驶

D跳远时快速助跑

能力提升:

5.有一架飞机沿水平方向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每隔1s从飞机上投掷一包救灾物资。

当有三包救灾

物资落下且未落至地面时,若不计空阻力影响,则这三包救灾物资在空中运动的正确位置排列图示

是()

6.在水平桌面上铺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让小车自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在不同材料表面运动的距离见下表。

表面情况

毛巾

棉布

木板

小车运动的距离(m)

0.27

0.42

0.79

(1)通过探究,我们可以反驳如下说法中的()

A摩擦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

B小车受到力就运动,小车不受力就不运动

C若平面非常光滑,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D运动物体不受力,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在本实验中,每次实验都用同一个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地点静止开始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使用不同粗糙程度的水平表面是为________________。

 

反思:

 

丹东市第24中学导学案八年级物理8.2二力平衡

执笔主备:

梁晓 副备:

杨连春审核:

姜希东  备课时间:

2017.1

学习准备:

学习目标:

1.认识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也能够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知道的平衡力的概念。

3.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学习提示:

一、平衡状态

1.阅读课本21页第一,二段及图8.2-1了解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

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演示图8.2-2实验。

把小车放在的水平桌面上,向挂在小车两端的托盘里加,观察小车在什么条件下会保持运动状态是不变。

猜想:

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

体物在水平方向所受二力的情况

运动状态

是否改变

大小

方向

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不相等

相反

相等

相同

相等

相反

相等

相反

2.阅读课本21页“黑体字”找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力平衡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相互作用力

(1)相互作用力-223

(2)同时产生(消失),同时增大(减小)

(3)性质相同(弹力,摩擦力,重力)

4.物体不受力(受平衡力)→运动状态不改变→静止(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受非平衡力→运动状态改变→做变速运动。

三.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

1.悬挂的电灯受到的______和_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如果电灯受到的重力是5N,则电线对它的拉力是____N。

2.放在桌子上的书受到的_______和_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如果这本书重3N,则桌子对它的支持力是_____N。

3.在水平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水平方向受到的________和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如果牵引力是

5×104N,则它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N。

4.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已知人和伞总重为700N,则他受到的阻力是_____N.

四.合力:

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

1.同向:

F=F1+F2

2.反向:

F=F1-F2

学习小结:

夯实基础:

1.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C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D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2.下列各对力是平衡力的是( )

 

3.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当国旗匀速直线上升时,国旗受到的  力和绳对国旗的

   力是一对平衡力.

4.值日时,小东提着一桶水走进教室,下列情况中,属于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

A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人的拉力B水桶受到的重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

C水桶对人的拉力和人对水桶的拉力D水桶受到的重力和水桶对地球的引力

能力提升:

5.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汽车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D汽车所受的牵引力和阻力的合力为零

6.起重机臂下吊一个质量为5t的重物,下列情况中钢丝绳所受的拉力T应为()

A只有静止时,T=4.9×104NB匀速上升时,T>4.9×104N

C匀速下降时,T<4.9×104ND以上情况T均为4.9×104N

7.下面关于二力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一定平衡

B若两个力的合力为零,这两个力一定平衡

C若两个力的三要素相同,这两个力一定平衡

D用一水平推力推水平放置的木箱,但没推动,其原因是推力小于摩擦力

8.用手握住一个瓶子,瓶身保持竖直,如果增大握力,则()

A瓶子受到的重力增大B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C瓶子受到向下滑力减小D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不变

反思:

丹东市第24中学导学案八年级物理下册8.3摩擦力

(一)

执笔主备:

梁晓 副备:

杨连春审核人:

姜希东  备课时间:

2017.1

学习准备:

学习目标:

1.知道自然界中的两种摩擦: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2.知道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的关系.

学习提示:

一、摩擦力(*阅读课本23页内容)

1.找出摩擦力的概念,并仔细体会它的含义。

2.定义:

两个     的物体,当它们      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   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3.把你的手掌用力压在桌面上,慢慢移动,感受一下桌面对你的摩擦力,并感受摩擦力产生条件,摩擦力方向与手运动方向之间关系.

结论:

产生滑动摩擦力的两个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摩擦滑动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类:

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5测量摩擦力: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      拉动木块,

根据      的知识可知:

f=F.

6.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可能有:

.

实验:

图8.3-3实验。

压力大小(N)

接触面粗糙程度

滑动摩擦力大小(N)

木板

木板

毛巾

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和接触面_________________有关。

接触面上受到的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_____。

二、静摩擦力

1.大小:

f静=

2.方向: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实例:

f=f=f<f=

学习小结:

 

夯实基础:

1.物体A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