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扩能技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模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8282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30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扩能技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煤矿扩能技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煤矿扩能技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煤矿扩能技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煤矿扩能技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扩能技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模板.docx

《煤矿扩能技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扩能技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模板.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扩能技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模板.docx

煤矿扩能技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模板

煤矿扩能技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XXX煤矿技改扩能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制:

XXX

长:

XXX

XXX煤矿

二0一一年二月

、F.—

前言

(1)

第一章工程概况(5)

第一节巷道名称及位置(7)

第二节地质概况(9)

第三节开采技术条件(14)

第四节工程技术特征及特点(20)

第五节主要施工系统(22)

第二章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24)

第一节施工顺序(24)

第二节施工方案(24)

第三节各工序质量要求(25)

第三章施工劳动组织(26)

第一节进度计划(26)

第二节组织机构(27)

第三节劳动力配备(28)

第四节安全技术措施(28)

第四章地面临时设施的布置(52)

第一节工业广场布置(52)

第二节生活区布置(53)

第五章主要施工系统(53)

第一节供电(53)

第二节供水(53)

第三节压风(54)

第四节井下排水(54)

第五节井下通风(54)

第六节提升运输(58)

第七节通讯(59)

第八节瓦斯抽放(59)

第九节避灾硐室(59)

第六章技术组织保证措施(59)

第一节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61)

第二节保障工期的主要措施

(61)

第三节安全保障措施

(63)

第四节灾害预防

(67)

第五节冬雨季施工措施

(68)

第六节健康管理

(68)

第七节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

前言

1月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达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泸州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川办函[]12号)附件中”叙永

县大窝坑煤矿整合小窝坑煤矿,批准能力由原3万吨/a扩能为6万吨

/a”、”XXX煤矿为独立扩能矿井,批准能力由原3万吨/a扩能为6万吨/a”。

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关于四川省筠连、古叙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矿业权设置方案的批复》(国土资函〔〕727号)的

附件中”叙3号矿”即由原XXX、小窝坑、大窝坑煤矿整合而成,整合生产能力为9万吨/a,由1-9个拐点圈闭,矿区的走向长约2.31km,倾斜宽约1.025km,面积1.472km2;批准开采、C20、C24、C25煤层,开采标高由+980m〜+650m标高。

整合后企业名称为:

X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XXX煤矿)。

XXX煤矿根据此批复,特委托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一三地质队(以下简称”一一三队”)承担整合后矿区范围内的煤炭资源储量核

实工作。

9月,一一三队提交了《四川省叙永县海坝井田XXX煤矿资源

/储量核实报告》;10月10日储量核实报告经过四川省矿产资源储量评

审中心评审(川评审[]562号),送交四川省国土资源厅进行备案,国土资

源厅以川国土资源储备字[]542号文同意备案,矿区平面内、采深内煤

炭保有资源/储量:

(122b)+(333)368.6万吨;平面内,采深外煤炭保有资源/储量(333)11.4万吨。

当前矿方已办理两年期采矿许可证(证

号:

C51000002116415),允许开采C25、C24、煤层,开采标高

+1000~+550m,生产规模9万吨/年。

本次设计利用资源储量为380万

吨,根据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X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XXX煤矿)整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川经信煤炭函[]962号)”同意该整合工程设计生产能力150kt/a:

本次设计仍按可研批复的

150kt/a进行设计。

XXX煤矿位于海坝井田南东部、叙永县城135。

方向,直距21km

处。

行政区划属叙永县后山镇所辖。

矿山中心点地理坐标:

东经105°

28’30〃,北纬27°59'33〃。

矿山有1km公路与国道321线连通,距叙永县城30km;交通便(见

ZB"

交通位置图)

立通位置圉

比M尼1:

WOUDO

为确保整合实施,促进煤矿生产建设向正规化,合理化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及《采矿工程设计手册》等的要求,使该矿整合后系统统一、安全生产条件符合要求,XXX煤矿于4月委托四川华宇矿山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对该矿进行整合工程初步设计(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现整合工程扩能初步设计和整合工程扩能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已完成并经过评审,于八月二十九日得到批复,批复文号为(川经信煤炭函【】)号;评审(川煤监审批【】)号;根据设计概算整合扩能工程总投资为1867.39万元,整合扩能建设工期23个月。

我矿经研究决定施工建设采取自营施工,现已完成扩能工程1051M,扩能工程投资700万元

XXX煤矿周边生产的煤炭供不应求,市场前景较好。

该矿扩建后达到150kt/a生产能力,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小型煤炭企业,随着矿井的扩建投产,将吸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务工,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矿组建有专业建设队伍,有能力组织自建,机构

健全,对矿井整合工程作详尽的整体施工安排。

第一章、工程概况

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150kt/a;

2、储量:

工业储量:

3800kt。

可采储量:

2766.15kt(开发利用方案可采储3134.07kt)。

3、矿井服务年限:

14.19年(开发利用方案服务年限为17.41年);

4、开拓方式:

平硐开拓;

5、水平划分

根据矿井煤炭资源的情况划分为一个水平,即+720m水平。

6、采区划分

矿井划分为四个采区,以F25断层为界,断层东翼划分2个采区(即一、二采区);断层西翼划分2个采区(即三、四采区)。

采区走向长600〜1100m左右,倾斜宽420〜600m左右。

7、主要巷道布置

本矿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设计,设计将水平运输巷、采区轨道、人行、回风上(下)山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中,距C25煤层底板法向距离20m;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布置在煤层中。

8、开采顺序

煤层开米顺序:

先开米C19煤层,再开采C24、C25煤层;采区开采顺序:

先开采一采区,再依次开采二、三、四采区,采区前

进式布置;区段开采顺序:

由上而下,逐区段开采;

工作面米用后退式回米。

9、矿井布置2个井筒,即主平硐、回风平硐。

(1)、主平硐(原XXX煤矿主平硐)

主平硐布置在煤层顶板中。

担负矿井煤炭、矸石、材料及设备的

运输及行人、进风任务;巷道净宽3.0m,净高3.0m,净断面7.71m2,喷浆或砌碹支护,铺设22kg/m钢轨,600mm轨距,混凝土轨枕。

(2)、回风平硐(原小窝坑煤矿回风平硐)

回风平硐布置在煤层底板中,巷道净宽2.6m,净高2.62m,净断面

6.1m2,砌碹支护,担负回风及敷设管线。

(3)、井筒支护

主平硐、回风平硐均采取砌碹支护。

如顶板稳定时,可采用锚喷支

护。

(4)、井筒特征

井筒特征表

井筒名称

单位

主平硐

(原XXX煤矿主平硐)

回风平硐(原小窝坑煤矿回风平「硐)

井口坐标

X

m

3098918.85

3097563.46

Y

m

35547700.659

35547006.18

Z

m

721.79

897.031

倾角

o

3%o

3%

长度

m

290

225

断面形状

直墙、半园拱形

直墙、半园拱形

断面尺寸

净宽

m

3.0

2.4

净高

m

3.0

2.4

断面积:

2m

7.71

5.4

掘进

m

8.8

6.3

支护形式

砌碹或喷浆

砌碹或喷浆

第一节巷道名称及位置

1、巷道名称:

XXX煤矿主平硐,长度1100m,倾角3%0,标高:

+720m铺设轨道,担负矿井矸石、材料、煤炭运输和进风排水任务,并在其中敷设电缆、管线等。

矿井采用平硐开拓方式,XXX煤矿主平硐+720M,该主平硐位于煤层顶板中,在距主平硐井口290m处向南转向施工140m穿过、C24、C25煤层,进入煤层底板,沿C25煤层的走向距底板法向20m灰岩石中布

置水平运输巷,水平运输巷施工约1025m,沿煤层倾向距底板法向20m岩石中布置采区轨道、行人、回风上(下)山。

上山为一采区、下山为二采区。

回风上山与+884m回风平硐连接构成一、二采区生产、通风系统。

并作为一安全出口。

(1),+720M灰岩运输巷;长度850m,倾角3%。

°,标高:

+724m〜+727m铺设轨道,担负矿井矸石、材料、煤炭运输和进风任务,布置灰岩石中,与一采区轨道、行人、回风上(下)山。

连接构成一采区生产、运输,通风系统。

(2),+720M灰岩运输巷石门;长度100m,倾角3%。

°,标高:

+724m〜+724m铺设轨道,担负矿井矸石、材料、煤炭运输和进风任务,布置从灰岩石中穿层C25煤层;C24煤层;C19煤层,与一采区轨道、行人、回风上(下)山。

连接构成一采区生产、运输,通风系统。

(3),+720M灰岩运输巷溜煤眼;长度40m,倾角30°,标高:

+724m〜+740m,担负矿井一采区煤炭储备和运输任务,人行上山。

连接

构成一采区生产、运输系统。

(4),1111断层探巷,长度600m,倾角0°,标高:

+726m,主要是探明F25断层的产壮,断距,为一,二,三,四采区布置提供可靠依据。

布置在C19煤层中。

(5),1121探巷1#,长度200m,倾角18°,标高:

+720m〜+763m,主要是探明原大窝坑煤矿C25采空区的分布位置。

为1121工作面布置提供可靠依据。

布置在C25煤层中。

(6),1121探巷2#,长度200m,倾角18°,标高:

+720m〜+763m,主要是探明原大窝坑煤矿C25采空区的分布位置。

为1121工作面布置提供可靠依据。

布置在C25煤层中。

(7),总回风上山(下),长度300m,倾角18°,标高:

+720m〜+796m,担负矿井回风任务,布置灰岩石中,布置采区轨道、行人、回风上(下)山。

上山为一采区、下山为二采区。

回风上山与+897m回风平硐连接构成一、二采区生产、通风系统。

并作为一安全出口

(8),总回风上山(上),长度200m,倾角18°,标高:

+796m〜+776m,担负矿井回风任务,布置灰岩石中,布置采区轨道、行人、回风上(下)山。

上山为一采区、下山为二采区。

回风上山与+897m回风平硐连接构成一、二采区生产、通风系统。

并作为一安全出口

(9),一采区轨道上山,长度160m,倾角18°,标高:

+720m〜+763m铺设轨道,担负矿井矸石、材料、煤炭运输和进风任务,布置灰岩石中,布置采区轨道、行人、回风上(下)山。

上山为一采区、下山为二采区。

回风上山与+897m回风平硐连接构成一、二采区生产、通风

系统

(10),一采区人行上山,长度160m,倾角18°,标高:

+720m〜

+763m,担负矿井行人、煤炭运输和进风任务,布置灰岩石中,布置采区轨道、行人、回风上(下)山。

上山为一采区、下山为二采区。

回风上山与+897m回风平硐连接构成一、二采区生产、通风系统。

(11),1111运输巷,长度470m,倾角0°,标高:

+743m,担负1111

回采工作面,矸石、材料、煤炭运输和进风任务,布置在C25煤层中。

(12),1111回风巷,长度527m,倾角0°,标高:

+763m,担负1111回采工作面,回风任务,布置在C25煤层中。

(13),1111切眼,长度90m,倾角18°,标高:

+743m〜+763m,担负1111回采工作面采煤,回风任务,布置在C25煤层中。

(14),1121运输巷,长度399m,倾角0°,标高:

+743m,担负1111回采工作面,矸石、材料、煤炭运输和进风任务,布置在C25煤层中。

(15),1112回风巷,长度387m,倾角0°,标高:

+763m,担负1111回采工作面,回风任务,布置在C25煤层中。

(16),1112切眼,长度90m,倾角18°,标高:

+743m〜+763m,担负1121回采工作面采煤,回风任务,布置在C25煤层中。

(17),总回风平巷,长度850m,倾角3%。

标高:

+724m〜+727m,担负矿井三,四采区回风任务,布置灰岩石中。

(18),二采区回风上山,长度400m,倾角18°,标高:

+724m〜+650m,担负二采区,回风任务,布置在灰岩层中。

(19),二采区轨道下山,长度400m,倾角18°,标高:

+724m〜+650m,担负二采区,担负二采区矸石、材料、煤炭运输和进风任务,布

置灰岩石中,与采区行人、回风上(下)山。

上山为一采区、下山为二采

区。

回风上山与+897m回风平硐连接构成二采区生产、运输,通风系统。

布置在灰岩层中。

(20),二采区人行下山,长度400m,倾角18,标高:

+724m-

+650m,担负二采区,行人,运输任务,布置在灰岩层中。

第二节地质概况

一、地层

矿区位于大安山向斜南翼,井田范围内除第四系零星分布外,出露地层有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二叠系下统茅口组(见附图XXX煤矿综合地层柱状图):

(1)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土层(Q4)

主要分布于山麓、沟谷、山湾、缓斜坡及低洼地带,由残积、坡积、崩积、冲洪积的黄灰色、褐黄色、紫灰色、灰色、深灰色块碎石土、角砾土、粉质粘土、粘土、和卵砾石土、砂土组成。

不同性质的土层因形成地点不一分布不均匀,陡坡下多崩坡积块碎石土,山湾、缓斜坡及低洼地带多残坡积角砾土、粉质粘土、粘土,河流和大型冲沟中常有冲洪积的块石土、漂卵石土、卵砾石土、砂土。

厚0〜35m。

(2)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

厚422.41〜485.99m,按岩性可分为四段。

四段(T1f4):

为暗紫红色、紫灰色薄层泥岩,砂质泥岩,层间夹灰绿色粉砂条带,显水平层理,中上部夹一层厚3〜5m的中厚层泥灰岩,底部

以厚8〜15m的黄绿色泥岩与三段分界,厚69.15〜102.10m。

三段(T1f3):

为暗紫红色、紫灰色薄层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显水平层理及缓波状层理,沿层面夹厚0.05〜0.15m的灰色生物介壳石灰岩,底部以厚1.5〜3m的黄绿色泥岩与二段分界,厚79.48〜101.88m。

二段(T1f2):

为暗紫红色紫灰色薄层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中厚至厚层状粉砂岩、细砂岩互层,显水平层理及小型斜层理,层间夹厚0.03〜0.20m的亮晶生物碎屑石灰岩。

厚139.00〜177.10m。

一段(T1f1):

按岩性可分为兩个亚段,厚106.90〜120.75。

(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2c)

为灰黑色中厚层透镜状、瘤状、眼球状含炭质石灰岩,层面不平整,沿层面间夹薄层砂质泥岩。

厚29.35〜48.12m。

(4)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

为灰色、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组成,含植物化石碎片及菱铁矿、黄铁矿结核,顶部常见腕足类动物化石,显水平层理、透镜状层理、砂纹层理、小型斜层理,含煤10〜27层。

厚98.54〜115.55m,本矿可采的、C24、C25煤层位于龙潭组下部、底部,本

矿区范围内C20煤层不可采。

(5)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

为浅灰色、灰色、深灰色厚层状、块状细晶至粗晶石灰岩,含腕足、珊瑚、蜓等动物化石,中、上部含燧石结核及似层状硅质条带,局部沿层面分布有较多泥质薄层,形成眼球状、瘤状构造。

厚219.31〜

248.06m。

二、构造

矿山位于大安山向斜南翼,地层呈单斜状产出,地层倾向330~350°,倾角12〜20°。

矿山范围内发现F25断层,该断层位于矿山西部,呈南北走向,南起黄天寨沟,向北经大岩脚、香樟树、藿麻沟、到河沟头,断层倾向西,倾角75~85°,断层特征清楚,两盘地层界线平移断开,地层不连续,东盘(下盘)龙潭组含煤岩系与西盘(上盘)茅口灰岩接触,水平位移300m,垂直断距为110m。

断层破碎带宽3~5m,为挤压角砾岩、部份灰

岩透镜体及方解石脉组成,破碎带显示压扭性,沿断层破碎带形成灰岩的陡坎及煤系地层沟槽状地貌。

故矿区地质构造中等。

三、煤层

XXX煤矿2年期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C24、C25煤层,现将开采

的、C24、C25煤层分述如下:

煤层:

俗称”白炭”,又称K4煤层,位于龙潭组(P2I)下部,下距C24煤层10-13m,为单一煤层,煤层厚度0.90-1.20m,平均厚度1.02m;在矿区范围内可采。

煤层顶、底板为砂质泥岩。

C24煤层:

俗称”二层炭”,又称K2煤层,位于龙潭组(P2I)下部,下距C25煤层8-10m,为单一煤层,煤层厚度0.40-0.60m,平均厚度0.52m;在矿区范围内可采。

煤层顶、底板为砂质泥岩。

C25煤层:

俗称”臭炭”,又称K1煤层,位于龙潭组(P2I)底部,下距硫铁矿层0-3.0m,距茅口组(P1m)灰岩顶界约4.6m,煤层厚度0.5-1.04m,平均厚度0.74m。

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一层夹矸,夹矸厚度0.07-0.21m,岩性为炭质泥岩;煤层顶、底板为砂质泥岩,在矿区范围内可采。

表1-3-1可采煤层特征表

含煤地层

煤层编号

煤层厚度(m)

层间距(m)

结构

可采性稳定性

倾角

(°)

视密度

3(t/m)

顶底板岩性

取大〜取小平均

取大〜取小

夹矸层数

顶板

底板

一叠

0.90〜1.20

1.02

简单

全区可采稳定

砂质泥

砂质泥

10〜13

12〜21

1.54

系上统

龙潭组

0.40〜0.60

简单

全区可米

砂质泥

砂质泥

C24

12〜21

1.55

下部

0.52

稳定

一叠系上统龙潭组

底部

0.5〜104

0.74

8〜10

简单

1

全区可采稳定

砂质泥

砂质泥

C25

12〜21

1.56

四、煤类、煤质及煤的用途

1、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

1物理性质

根据原勘资料,、C24、C25煤层主要物理性质差异不大,煤层呈灰黑〜黑色,似金属光泽,阶梯状、不规则状、参差状断口,条带状、线理状结构,层状及块状构造,内生裂隙一般不发育,质地致密坚硬(详见表1-

3-2)。

表1-3-2各煤层主要物理性质一览表

煤层

颜色

条痕

光泽

断口

视密度最小一最大

平均

结构

构造

灰黑~黑色

灰黑色

似金属

阶梯状

1.47—1.61

1.54

条带状

层状块状

C24

灰黑色

灰黑色

似金属

阶梯状不规则状

1.48—1.60

1.55

条带状线理状

层状

C25

灰黑色

铅灰~灰黑八、、

似金属

阶梯状参差状

1.48—1.72

1.56

条带状

块状

2煤岩特征

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型煤为主,次为半暗型煤,少数为暗淡型

、C25煤层主要是半亮型煤,部分为半暗型煤和暗淡型煤。

镜煤呈不

规则的中〜宽条带状、透镜状分布。

亮煤为不规则的条带、层状。

煤较少,常与亮煤呈互层。

C24煤层为半暗型煤和暗淡型煤,以暗煤为基质,夹线理状亮煤。

2、煤质主要指标及煤炭分类

根据煤样分析试验成果,煤层以中灰、中〜高硫、高热值煤为主。

其中、C24煤层含硫量低,为特低〜低硫煤。

主要煤质指标叙述如下:

1水份:

主要煤层分析煤样的水份(Mad)含量0.42~2.43%,平均为1.00%;浮煤水份(Mad)为0.44~1.52%,平均为0.95%;据测定的全水份(Mt)为0.85~1.28%,平均为1.01%,属特低全水份煤。

2灰分:

主要煤层原煤灰分(Ad)产率16.11~32.78%,平均为22.86%,主要是中灰煤,局部地段为高灰煤。

浮煤灰分(Ad)产率7.76~17.50%,平均为11.96%。

3挥发份及固定碳:

主要煤层原煤挥发份(Vd)产率差异较小,在6.99~12.43%之间,平均为9.33%。

浮煤挥发分(Vdaf)产率8.22~9.66%,平均8.82%。

固定碳:

主煤层原煤固定碳(FCd)为50.84~75.89%,平均为68.54%其中煤层固定碳(FCd)含量较高,达71.92%;浮煤固定碳(FCd)为73.65~84.33%,平均为80.24%。

3全硫:

主要煤层原煤全硫(St,d)含量0.21~3.59%,平均为1.52%;浮煤全硫(St,d)含量为0.06〜2.21%,平均为0.84%。

各煤层之间原煤全硫(St,d)含量差异较大,其中C25煤层含硫量最高,为1.70~3.59%,其余C20、C24煤层全硫量低为0.21~2.89%。

4发热量:

主要煤层原煤发热量(Qgr,v,d)为21.91~29.16MJ/kg,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