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8037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docx

《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docx

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创新机制,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等13项议案办理情况补充材料

一、议案办理过程

按照海淀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并案办理区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所提议案的通知》(海常字[2010]3号)的安排,孙英等181位代表提出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创新机制,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等13项议案并案办理。

接到议案后,区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专题研究会,决定由海淀园管委会负责主办,区发展改革委、区北部办、规划海淀分局等18个相关部门协办。

要求各议案具体承办部门要迅速行动、积极沟通、及时答复,借此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各项任务。

接到任务后,海淀园管委会立即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成立了议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议案办理工作方案,积极与领衔代表联络沟通,协调相关政府部门,认真落实代表所提建议,扎实推动和促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

办理议案工作任务分解表

序号

案由

代表姓名

主办单位

1

抓住机遇,创新机制,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

孙英

等19人

海淀园研究中心

2

关于大西山旅游规划为科技园区服务的议案

方海强

等11人

区旅游局

3

抓住机遇加快国家自主示范区、核心区的建设

段淑珍

等20人

海淀园产业处

4

抓住契机加快推进海淀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

吴观乐

等20人

海淀园产业处

5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和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应当注意保持地区“特”“优”“美”问题

刘慧

等12人

海淀园研究中心

6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建设环境优美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吴刚

等10人

区发展改革委

7

建设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必须激活学院路

孙维约

等13人

海淀园产业处

8

创新机制高起点做好发展规划、做大做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郑晓东

等10人

海淀园研究中心

9

充分整合辖区科研院所高校资源全力提升自主创新核心区的品质

张维佳

等12人

海淀园服体处

10

切实发挥政府作用,促进核心区建设

吴双

等12人

区发展改革委

11

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

王志勤

等10人

海淀园产业处

12

高质量保障”核心区“建设,加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细化工作流程、完善绩效考核注重执行力

卜晓英

等19人

区政府办公室

13

关于强化海淀区核心区建设的学习和宣传工作的议案

高福廷

等13人

海淀园国际处

从这些议案主题可以看出,区人大代表高度关注核心区建设,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指导政府工作并积极献计献策。

针对以上议案涉及的问题,在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区政府本着实事求是、重点突破的原则,对议案进行了面对面的答复,并以各种方式征求代表们的意见,组织代表进行实地视察和调研。

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议案办理报告。

二、高起点制定核心区发展规划

(一)构建核心区空间发展新格局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统筹推进全区科学发展,要通过深化功能区带动战略,形成各具特色、分工明确、相互联动、协同发展的格局,整体提升区域发展能力。

根据海淀区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的精神,下一步海淀区将重点建设功能定位准确、最具发展活力、综合竞争力强的四大功能区,建成若干特色鲜明、潜力巨大的产业聚集节点、特色发展带和聚集区。

1.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在海淀北部地区,按照“用地集约、产业集群、设施配套、生态良好、城乡一体”的原则,构建“一心、一带、多组团”的空间格局。

(1)形成以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

依托稻香湖风景区、中关村创新园部分空间及周边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北部地区综合服务配套中心。

重点强化产业配套和社会配套两方面职能,加快商贸、餐饮、教育、医疗、文化休闲、体育等为核心的社会服务配套环节发展,健全公共服务中心职能,形成与产业带融合发展的科技绿心。

(2)形成以“北清路——七北路”为轴线,组团建设约40平方公里的产业集群带。

打造北部研发产业聚集带,形成“软件与信息服务、新材料、新能源与环保、信息通信、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五大产业板块,建成后最终实现约8000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

配套建设五条南北通道,打造“绿色、低碳、综合、便捷”的交通体系,采用低能耗、绿色环保的能源供应体系。

打造自然生态系统、现代城市功能与高端产业发展相融合的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海淀北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已正式获批,为北部地区统一规划管理和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该地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完善的规划保障。

在北部地区规划建设中,将加大土地一级开发力度,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做好农民拆迁安置工作,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坚持以城带乡、联动发展,通过建设农民安置用房,配置良好的配套公共设施、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

在协调各镇之间、各村之间在宅基地腾退安置补偿工作中保持基本政策的一致性,坚持人均住宅面积基本均衡,补偿标准与实际相符。

各镇宅基地腾退安置补偿方案和各村实施细则在严格履行民主程序后予以实施,并由镇政府报北部地区开发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目前,正在制定《关于加快推进海淀区北部地区宅基地腾退安置及补偿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落实北部地区规划统筹平衡各镇利益关系的指导意见》以及《海淀北部地区安置房设计指导意见》。

2.中部研发、技术服务和高端要素聚集区

在不新增土地资源、不进行大规模建设的基础上,在首体南路、学院路、中关村大街、知春路为H型框架的约75平方公里范围内,规划建设研发、技术服务和高端要素聚集的中关村科学城。

中关村科学城将突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以中关村大街为核心,依托生命科学、军转民、新能源汽车等技术资源,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辐射中心;以知春路为核心,依托航空航天与集成电路技术资源,打造中关村空间技术国际港;以学院路为核心,依托信息网络科技资源,打造中关村信息网络世纪大道。

通过资源优化整合、体制机制创新、城市规划管理创新,激发创新资源活力,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抓手,形成形成科技金融、科技中介、产业服务组织、信息服务机构、市场交易平台等高端创新要素和企业总部、研发机构聚集区。

打造高校、院所、高科技企业、高端人才、社会组织及政府“六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局面。

目前,首批11个建设项目已经签约揭牌,预计到2015年,中关村科学城技工贸总收入规模将超过万亿元。

3.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

以建设世界高端旅游目的地为目标,重点规划建设以香山、圆明园、颐和园为主体的皇家园林旅游区和以大觉寺、凤凰岭等为主体、包括温泉沿山一线在内的大西山旅游区。

今年上半年进行了《海淀区大西山旅游区发展规划》修编工作,规划围绕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的背景,明确大西山旅游区的功能定位,提出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核心区建设中的服务带动作用。

在此基础上,目前正在开展《海淀区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高标准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开发高端旅游产品,促进旅游资源多样化、旅游服务便利化、旅游管理精细化、旅游市场国际化,提升海淀旅游在全球的知名度,将旅游业打造成为海淀区的一个新支柱。

按照市发改委、市旅游局工作部署,遴选了大西山旅游区西埠头旅游用地、天下美食、创意北京等项目参加了2010年北京市重大旅游产业推介会,并在会上进行了重点推介。

依托凤凰岭、阳台山、鹫峰和大觉寺等重要旅游景区,重点开发实施了“一轴四片”建设:

以大西山旅游路(命名为西山风景长廊)为轴,串联起四个景区和车耳营、管家岭、七王坟、徐各庄四个民俗旅游村;对阳台山风景区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了停车场整修、入口形象改造等工作;建成管家岭村庄入口道路。

在温泉镇白家疃村,依托红楼文化,建成了接待中心、钓鱼池、废艺斋等在内的红楼梦源文化旅游带一期项目,初步具备了旅游接待能力。

这些工程的推进实施,全面提升改善了该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条件,展现了大西山旅游区的新面貌。

4.南部高端商务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区

通过整合沿昆玉河、西四环、复兴路、阜成路等南部区域内公主坟、五棵松、甘家口几大商业消费聚集区、以香格里拉、金域万豪、裕龙国际、永兴商务花园等为代表的一批中高档酒店和五棵松体育中心、中国剧院、八一剧场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资源,加强各产业的聚集,不断提升规模和档次,形成以“文化、绿色、现代、时尚”为主要元素,以商务、会展、会议、艺术、体育、演出为特色,以满足国际文化交流、承接大型国际会议、服务市民生活需要为目的的高端商务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区。

以功能区建设来推进“四个服务”的落实,全面提升为驻区中央、国家机关、企业和部队服务的水平。

(二)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发展

核心区产业发展要抓住能源结构升级、信息技术升级等重大机遇,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持续占据产业发展的高端。

形成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形态,引领未来发展。

不断追踪、产生新的创新性成果,把握最前沿的技术;不断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项目落地;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重点打造三大竞争优势产业:

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服务业(研发服务、设计)、电子信息产业(三网融合)。

积极培育四大潜在优势产业: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航空航天产业、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

引导计算机产业等原有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

完善科技中介、教育培训等相关专业配套服务业,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

1.重点打造三大竞争优势产业

(1)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核心区将以软件园为主要空间载体,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和大学科研院所的力量,在物联网、云计算、高可信计算、移动计算、信息安全等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软件、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软件及各类应用软件,加强动漫游戏、数字出版、互联网服务、竞争情报服务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服务规范及标准制定,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我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

(2)科技服务业

核心区将围绕重点产业和全球创新竞争的高端环节,推动科研院所、企业集团的研发机构和设计部门转型发展,充分释放核心区科技研发资源效能,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和设计层次,加快技术转移服务环节的完善,形成核心区产业创新的有力支撑。

瞄准高端、新兴产业和前沿技术领域,集成研发创新资源,提升新能源、生物工程与新医药、节能环保、移动通信等优势领域研发水平。

推动科研院所向研发服务机构转型发展,积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本土民营研发服务企业。

大力吸引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大型企业研发服务机构入驻,提升整体研发服务能力。

重点围绕集成电路设计、工程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设计创意等领域,打造一批专业设计能力强劲、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知名设计品牌机构和企业。

重点吸引和支持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服务、技术转移、管理咨询、信用评估、法律服务、科技评估、检测与认证等科技中介与商务服务机构的聚集发展,形成支撑有力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3)电子信息产业

核心区将把握“三网融合”的发展机遇,发挥园区在移动通信领域技术和标准研发优势,推动TD-SCDMA产业联盟、下一代互联网联盟、物联网产业联盟、移动多媒体技术联盟、数字电视产业联盟等产学研协同创新载体的发展,突破一批核心和关键技术,抢占信息通信产业制高点。

2.积极培育四大潜在优势产业

(1)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

核心区将充分利用区域丰富的研发资源优势,建立和完善一系列专业性较强的共性技术平台、通用设备科研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等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提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

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具有发展潜力、基础条件较好、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行业企业,从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鼓励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一批企业。

吸引和聚集一批新能源相关的总部型企业,突破太阳能、风能、地热资源等领域的核心和关键技术,推进重大项目和高端成果转化落地,带动相关技术和产品的规模化应用,实现产业整体快速发展。

围绕工业、建筑、交通等节能服务业的重点领域,着重攻克核心节能技术,推进节能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发挥政府、协会、联盟的合力,加强节能技术、行业节能解决方案的推广应用,提升节能服务业整体水平。

重点支持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资源高效开发与再生利用等领域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推进规模化、工程化应用。

(2)新材料产业

核心区将加大永丰新材料基地的规划建设,进一步推动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

依托北京“高性能材料”专项,紧密围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能源环保等产业发展的需求,加强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与环保材料、纳米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新材料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应用,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沿技术成果,提升产业竞争力。

(3)航空航天产业

核心区将依托航天科技、航天科工、航天工业集团等军工集团及其下属的研发机构,发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遥感中心等院校科研资源优势,按照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要求,重点围绕“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等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和配套,加强航空航天核心技术与配套装备、卫星应用产业领域相关技术与设备的研发,推进导航定位、卫星遥感等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

(4)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

核心区将集成国家级生物技术研究机构、高校、龙头企业的研发平台和技术资源,推进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与研发外包(CRO),提升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研发层次,重点在以新型疫苗、基因工程药物为代表的医药生物技术、生物芯片、制药工艺等领域加强研发创新与应用。

同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生物医药产业研发的投融资体系,推动一批拥有先进成果与技术、具有较大成长潜力的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壮大,形成更多专业领域的领军企业,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带动核心区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3.加快完善专业配套服务业

专业配套服务业发展将以高端化、体系化及配套互动发展为重要思路,紧紧围绕高技术产业发展特点及需求,针对当前园区专业配套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加快科技金融、教育培训等领域专业配套服务业发展,形成核心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加快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建设,聚集一批科技金融服务机构,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服务业。

打造一批在专业培训、职业教育培训、基础教育培训等领域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教育培训产业集团,将核心区打造成为全国教育培训产业基地。

4.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

海淀区地处城近郊区,是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先行区,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是要将海淀区的农村、农业、农民消灭,而是要建设海淀特色新农村,农村、农业要长期存在。

海淀区现有农业用地面积近8万亩,集中分布在山后四镇,全区农业人口近10万人。

海淀区农业主导产业为果品生产,樱桃和冬枣鲜果是北京市的重要产区。

全区全面推广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大力扶持设施农业建设发展。

大力推进都市型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建设了四季青“一河十园”、温泉“南山”、苏家坨“大西山”、上庄“翠湖”等都市型现代观光休闲农业产业带。

大力推广循环农业技术,建设科润维德苏家坨基地循环农业技术示范园,推进种业产业发展。

下一步将充分利用地区科技资源,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重点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深度开发农业生活功能,打造特色休闲体验农业。

不断加强农业生态功能,发展环保有机农业和生态型农业。

目前,规划了以现代种业城为龙头的“中关村农业科技城”建设项目。

“中关村农业科技城”立足于大农业科技思路,整合区域内土地、政策、资金、科技、区位及产业优势资源,打造跨越式的发展平台,成为国内外种业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的集散地,国内国际种业高科技品种的交易与展示地,国内农业科技人才的培训地以及国内国际农业高科技公司总部聚集地。

三、全面推进核心区各项建设工作

在核心区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引领下,进一步完成了核心区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和北部地区规划,在此基础上,为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开展了全面、深入、系统地调研。

根据核心区的根本问题和基本思路,以及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目标和总体思路,核心区的工作重点主要围绕“三个有利于”标准展开:

即是否有利于释放科技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制度创新,破解科技生产力释放的难题;是否有利于技术创新,产生一批关键技术、技术标准和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

因此,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聚焦发展链条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突破,统一思想,明确职责,认真落实各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持续推进政策创新

创新管理机制。

成立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40多个区属单位为成员单位的海淀区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及发展规划建设、环境整治、科技金融、创新要素聚集、公共服务及政策创新、宣传、督查保障7个专项工作组,全面推进核心区建设。

制定出台《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工作方案》,成功召开核心区动员大会和建设大会。

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发展政策体系。

围绕核心区“一个中心,四个一批”的建设目标,通过政策的完善、调整和制定,形成支持自主创新核心区企业发展政策体系。

政策体系分为做强做大、创新创业、科技金融、要素聚集等四大板块。

一是实现预算安排、支持方向、申报平台、审批权限、管理流程等五个统一,整合全区资源,2010年统筹12亿专项资金,全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二是强化支持导向,资金集中用于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同时,要求各个专项支持资金向重点企业倾斜(原则上不得少于50%)。

三是明确政策信号,对大企业主要扶持其做强做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从优化创业环境入手,支持其创新发展。

四是动态优化调整,依据政策实施效果,不断对各部门财政预算进行调整,加大支持力度,全面提升核心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积极支持企业做强做大。

一是制订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支持创新型企业做强做大工作方案》,优选并公布联想(北京)有限公司等346家企业作为核心区重点创新型企业。

二是制定出台《海淀区重点产业化项目股权投资实施办法》,初选了21家公司的重点产业化股权投资项目。

三是建立并完善重大项目调度机制、绿色通道审批机制,加快项目和投资落地,167个项目进入绿色审批通道,其中市级通道项目112个,区级通道项目55个。

四是开展重点企业用地需求调研和对接工作,首期对核心区内71家示范区“十百千工程”重点培养企业、111家总部注册在海淀区的科技型上市公司进行了摸底调查,正逐步落实企业需求解决方案。

五是支持区内企业承担重大科技项目。

向市经信委推荐19家区内企业的22项项目申报“十二五”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节能技术装备项目;向市科委推荐23项项目申报2010年度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向中关村管委会推荐30项项目申报科技部移动互联网试点集群专项。

着力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

一是全面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

截止目前,共帮助3192家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0675家企业获得区级创新型企业认定,75家企业成为中关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试点企业。

二是以无偿资助的支持方式,择优支持中小企业创新资金项目80项,支持资金达2340万元,并全部推荐申请科技部创新基金。

三是积极支持各类创业孵化机构、大学科技园发展。

截至目前,孵化器总数达到34家,其中综合型孵化器有20家,专业型孵化器14家,总孵化面积63万多平方米。

成功推动依科曼公司建立了海淀区植保中心。

四是发布了《海淀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发展支持办法》和《海淀区促进信用担保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业务支持办法》,促进信贷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全市首家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北京市中关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区设立。

加快产学研用创新网络建设。

一是研究制定《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产学研创新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二是设立产学研专项基金,推进产学研创新联盟建设,着手制定组建方案。

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或技术转让提供服务平台。

三是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形成点面结合的产学研用创新网络。

(三)加快推进高端创新要素聚集,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推进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

研究制订中关村人才特区政策,制定科学的人才评价、认定标准,使引进人才符合核心区发展的实际需要。

在高层次留学归国人才永久居留证申请、外国护照办理、出入境、子女教育、股权激励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建设高端人才大厦,计划明年5月1日投入使用。

积极推进人才公寓建设。

已经开工建设10万平米公租房。

今年已解决400名企业骨干的户口问题。

吸引聚集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留学人员服务大厅、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等人才服务机构。

挂牌成立首都创新人才发展大厦。

20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40人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

加快创新要素聚集。

目前,已经启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建设,项目总面积四万平米,推进产品展示和技术交易。

中关村台资企业资本中心在西区挂牌成立。

积极引入中国人民大学版权贸易基地,推动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国家数字版权研究基地等与中国技术交易所深入合作。

引入公正会计师事务所、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等多家有影响力的中介机构入驻首都科技中介大厦,加强核心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

(四)着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落实各项先行先试任务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项目落地。

积极承接国家和北京市的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海淀,以股权投资、直接奖励、贴息、补贴等方式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鼓励核心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承接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领域战略性、带动性、示范性的重大项目。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密切联系,跟踪北大、清华、中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国家重大科技成果研发动态,优选一批适合海淀特点的项目,提供产业空间,吸引其在园区转化。

建立重大项目的发现、转化、落地机制,推进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船重工等区内重点企业新增项目落户。

为重大项目预留配套空间,从150个接洽项目中,筛选40个重点项目落户,计划投资150亿元。

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试点工作。

以企业需求为核心,全面优化政府行政审批,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初步实现了12个部门19项市级审批权限下放,新增2项市级下放审批权限,累计办理各类下放权限事项6533件,部分审批业务办理时限缩减50%以上。

成立了核心区企业服务中心,33个单位和部门集中入驻,建立综合服务窗口,集中办理审批业务。

下一步将继续做好市级行政审批权限下放的对接工作,确保实现市、区无缝衔接,加强公共服务与政策创新。

深入开展科技金融创新。

一是制定实施建设首都科技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二是企业上市服务工作成绩显著,截至9月底,新增上市(含挂牌)企业29家,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全区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70家,约占北京市的一半。

三是股权投资业快速发展,新增股权投资机构32家,德丰杰龙脉等40余家国内外知名PE/VC机构入驻中关村PE大厦,全区股权投资机构总数达到212家。

四是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与中国农业银行、北京银行等5家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获得1900亿元授信额度。

新增科技型金融服务专营机构12家,9家外资银行开设网点12家。

3家小额贷款公司经营情况良好,截至9月底支持全区中小企业贷款达10亿元。

积极做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累计为52家科技型企业融资4.78亿元。

区属国有控股企业—海淀科技金融资本控股集团即将挂牌,为区域科技型企业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

(五)以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改造为突破口,全面推动环境综合治理

加大遏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力度。

在前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编制了指导今后三年遏制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