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史以及学习心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27481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史以及学习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方经济学史以及学习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西方经济学史以及学习心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西方经济学史以及学习心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西方经济学史以及学习心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史以及学习心得.docx

《西方经济学史以及学习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史以及学习心得.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史以及学习心得.docx

西方经济学史以及学习心得

工商管理学院课程考试

答题纸

考试时间:

2015/5/7

课程名称:

高级宏观经济学

任课教师:

专业班级:

物理院

学号:

姓名:

考试成绩:

教师签名:

经济学史思维导图

古典经济学

重商主义萨伊

亚当•斯密李嘉图约翰•穆勒

重农学派马尔萨斯

非古典经济学

历史学派制度学派马克思经济学→前苏联

新古典经济学

约翰•穆勒

奥国学派马歇尔凯

边际效用学派数理学派恩

马尔萨斯斯

现代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新剑桥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新凯恩斯主义

新古典经济学(马歇尔)货币主义(弗里德曼)

新古典主义

经济学说的历程:

第一个时期——前古典经济学时期

一、中世纪的经济思想(5~15世纪)

这一时期是经济学知识的积累时期。

其中,11世纪至15世纪,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由于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和商业的繁荣,使得这一阶段的经济思想与前期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

一些与商品经济有关的经济范畴如价值、价格、货币、利息等成了讨论的主题。

这个阶段也是欧洲中世纪教会的全盛时期,教权已经普遍确立。

在意识形态领域,它几乎统治一切,使得包括经济思想在内的各类学科都成了神学的“侍婢”,这严重制约着经济思想的发展。

2、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16至18世纪)

1.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a.认为只有金银货币才是真正的财富,金银多寡才是一国是否富

强的标志,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的实行都是为了获得金银货币;

b.认为顺差的对外贸易是财富的来源,发展顺差贸易,就要使出口大于进口;

c.要发展顺差贸易,国家就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利用立法和行政手段,奖励出口,限制进口。

2.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

(约翰·海尔斯,威廉·斯塔福德,托马斯·孟,柯尔培尔)

3.重商主义的影响:

a.关于贸易保护主义的观点和主张,一再成为贸易保护论者手中武器。

各国都力求把顺差的对外贸易当作提高本国的有效需求,解决生产过剩和就业不足的重要途径。

b.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曾出现过“进口代替”和“出口导向”的经济战略。

c.关于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尽管政府不必要的干预在逐步减少,但国家政权对经济加以干预,管制和引导,并未因为批评重商主义而抛弃。

d.关于利益集团寻求政府保护问题,利益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要求政府对经济加以管制仍旧存在,对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寻租”活动不断。

3、重农主义(也称作重农学派,18世纪晚期)

1.重农主义者的经济政策主张:

a.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大农业,因为大农业与小农业相比,规模大,效率高,生产的纯产品多;

b.主张自由贸易,让农产品自由出口,使农产品价格上升,让工业品自由进口,使工业品价格下降,这样生产阶级的实际收入就会增加,农业和整个经济都会发展;

c.主张单一地租税,认为纯产品是以地租形式为土地所有者获得的,因此,一切赋税也应该有土地所有者负担。

只有地租收入都是用于个人消费,与生产无关,因此,向地租征税不会影响经济与生产。

d.经济活动的主要动力是来自农业生产的的盈余,而其它的如工资、消费、地租是这盈余的转化及衍生活动。

2.重农主义代表人物:

(弗朗斯瓦·魁奈,杜尔阁)

3.重农主义的影响:

亚当·斯密在法国讲学期间深受其影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大段引述重农主义观点,将其发展为现代的劳动价值论。

四、古典经济学时期(17世纪中叶~19世纪70年代)

这一时期是西方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时期。

1.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由威廉·配第建立,由亚当·斯密发展和确立,经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完善。

2.具有代表性的古典经济学家及学说

亚当·斯密提出:

地主、工人、资本家是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阶级,地租、工资、利润分别是他们的收入。

他的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

a.反对封建制度,主张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制度取而代之。

社会要发展,国民财富要增长,要靠有一个自由的制度,自由的秩序,以及有一个保护这种自由的政府;

b.反对重商主义,主张自由贸易。

批判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提出个人经济自由政策是对国家最有利的政策,批判重商主义的保护关税政策,提倡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

c.对政府职能的认识,是斯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又一重要表现。

在经济自由情况下,政府职能有:

(1)保护社会,使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

(2)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和个人使不受社会上任何其他人侵犯或压迫;(3)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公共设施。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a.确认利润是驱动经济进步的动力,任何对利润的伤害,都会对经济增长构成威胁;

b确认物价和币值与流通中货币数量有关,工商业顺利发展离不开通货稳定的经济环境;

c.认为比较利益的存在,是进行贸易的正当理由。

萨伊定理或萨伊法则:

a.在一切社会生产者越多,产品越多样化,产品便销售的越快,越多,越广泛;

b.每一个人都和全体的共同繁荣有利害关系,一个企业办的越成功,就可以帮助别的企业达到成功;

c.购买和输入外国货物绝不至损害国内或本国产业和生产;

d.仅仅鼓励消费并无益于商业,因为困难不在于刺激消费的欲望,而在于供给消费的手段,而只有生产能供给这些手段,所以,鼓励生产是贤明的政策,鼓励消费是拙劣的政策。

e.提出生产三要素理论

马尔·萨斯:

a.人口增长有超过食品供应增长趋势

b.大多数人注定要在贫困中和饥饿的边缘生活

c.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的危机理论

约翰·穆勒:

a.否定商品供给的一般过剩。

穆勒重复萨伊供给创造自己需求的说法。

b.继承稳定状态的论点。

他认为,财富的增长并不是无限的,在进步的尽头就是稳定状态,财富的增长只不过是延缓了稳定状态的来临。

如果生产技术不进一步改良或者资本不再从富裕的国家流向未开发的国家,由于利润率的降低,富裕国家很快就会达到稳定状态。

c.国际价值法则:

“一国的生产物总是按照该国的全部输出品适足抵偿该国的全部输入品所必需的价值,与其他国家的生产物相交换。

这一国际价值法则只是更为一般的价值法则,即我们称之为供给和需求方程式的延伸”穆勒的国际价值学说是对古典学派国际贸易理论尤其是李嘉图的相对成本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在国际贸易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d.工资论:

他认为工资是由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劳动的供给即是工人人数,劳动的需求即是购买工人的劳动的资本,古典经济学家称之为工资基金,通常认为工资基金总是由维持工人所需最低生活费用决定的,因而它是一个固定的量,在此基础上,他认为,长期来看,工资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工人人数,即人口,他认为控制人口才是改善工人生活水平的主要办法,同时,穆勒认为,政府实行的最低工资或补贴行为,都是没有实际效用的,并不能真正改善工资环境。

e.强调分配公平的重要性。

3.古典经济学观点总结

a.自利的经济行为

b.利益和谐观点

c.最低限度的政府干预

d.一切经济资源和经济行为都可以增加一国财富

e.市场经济的运行是有规律的,如萨伊定律、货币数量理论等

四、新古典经济学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

新古典经济学含义:

广义指的是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出现以后,发展了的众多经济学派的统称。

狭义指的是以马歇尔为首的剑桥学派。

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a、主张仍是自由放任主义。

b、从新的角度,即不再是只重视对生产的研究,而是转向了消费、需求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

c、运用新的方法(边际分析法)去论述经济自由放任主义思想。

1.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确立时期。

以“边际革命”为标志。

(英国的W.S.杰文斯(1871)、奥地利的C.门格尔(1871)和法国的L.瓦尔拉斯(1874):

主观价值论)

(英)马歇尔综合(新古典经济学)。

1890年《经济学原理》

2.“均衡价格论”的形成:

萨伊“生产费用价值论”(客观)加上“边际效用价值论”(主观)

3.具有代表性的新古典经济学家及学说

马歇尔

马歇尔经济学从方法论看有如的特点:

a.强调心理因素对经济生活的作用,提出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在人的日常生活事务方面最有力,最坚决的影响人类行为的那些动机。

人的动机可以通过货币来间接衡量;

b.运用进化论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强调“连续原理”在经济学中的作用认为社会和生物界一样,只有渐变,没有飞跃;

c.重视数学分析,尤其是重视边际增量分析方法的应用,也是“连续原理”的运用;

d.用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即假定各种条件不变情况下,孤立讨论某一市场中商品的价格怎样被它的供给和需求这两种相反的作用所达到的均衡。

马歇尔在生产要素理论方面的创新,主要是在生产三要素之外增加了“组织”的要素。

(剑桥学派:

庇古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基数效用论)

庇古

a.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

b.福利经济学的突出特点是强调道德判断或价值判断,它是一种规范经济学

c.福利是个人所感受到满足程度和幸福快乐程度

5、现代经济学时期(20世纪30年代~今)

1.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就业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学说。

凯恩斯三大心理定律:

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流动偏好。

凯恩斯认为流动性偏好的三大动机:

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投机动机。

凯恩斯思想政策有三大特点:

1.国家干预是前提;2.财政政策是重心;3.举债指出是手段。

凯恩斯定律

凯恩斯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投资与储蓄是由不同的人群所进行的,没理由相信二者的数量永远相等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在小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下,社会上必然存在多余的生产能力,社会总能生产出与需求相等的供给量。

即需求创造自己的供给。

这一说法被一些西方学者称之为凯恩斯定律。

他没有真正否定萨伊定律,而是给该定律的成立增添了一个条件:

在充分就业的储蓄等于投资的条件下,国民收入的均衡值才能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凯恩斯的核心观点:

a、反对自由放任,主张政府干预

b、扩大政府职能,主要是指扩大政府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引

职能

c、调节消费倾向,目的在于刺激消费,从而拉动投资

d、有效需求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组成的,刺激消费和投资,

就是刺激有效需求

萨缪尔森综合:

开创“新古典综合”

微观经济学理论+宏观经济学理论即(马歇尔的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的理论)

2.学派林立时代:

(20世纪70年代~今)

“滞胀”(高失业率与高通胀率并存)动摇新古典综合派的正统地位。

经济自由主义学派主要有:

货币学派、供给学派

政府干预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

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1.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

2.“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3.“收入指数化”方案。

4.实行浮动汇率制。

需求管理政策导致的问题:

1.高税率特别是高边际税率会阻碍工作积极性并造成劳动生产率下降;

2.高边际税率使得消费成本变得较低,用于投资和储蓄的收益也变得很低,从而鼓励人们多消费、少储蓄、少投资,而且会使作为经济发展锋芒的的上层阶级纷纷转向可以躲避捐税的非生产性活动,囤积黄金,购置不动产,从事投机买卖。

3.供给学派认为,高边际税率不仅阻碍个人和企业的财富积累和创造,更重要的是它使企业家的革新,创造,发明的精神丧失殆尽,从而扼杀了经济增长的动力。

4.大规模福利开支的“劫富济贫”的行为,一方面从富人那里拿走会减少他们的投资,另一方面把资金给予穷人,会减少他们的工作刺激,结果会使全社会的“经济蛋糕”越做越小,阻碍贫困的改善。

供给学派的其他政策主张:

1.减少财政开支,大规模缩减福利开支,提高私人投资的能力。

2.采取相应的紧缩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