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文关于中国文化.docx
《叶小文关于中国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叶小文关于中国文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叶小文
[强国论坛]:
7月7日14:
30,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做客强国论坛,以中国文化的复兴和精神家园的重建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这是第三届中欧社会论坛系列访谈的第一场,欢迎参与。
[14:
33]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
今天我们强国论坛非常荣幸地为大家邀请到了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同志作客强国论坛,与网友们进行在线交流。
欢迎您,叶书记,首先请您和强国论坛热情的网友朋友们打声招呼。
[14:
40]
[叶小文]:
大家下午好,人民网非常有名,我是人民的一员,今天终于来到了人民网,很乐意和大家交流。
[14:
42]
[主持人]:
今天叶书记将会以中国文化的复兴和精神家园的重建为主题和网友们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大家积极给叶书记提问题。
[14:
42]
[网友]:
现在无论我们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可能都会看到“中国制造”的商品,我们不禁要想在这些“中国制造”的商品中,我们的中国文化是否也随之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呢?
今天,我们来探讨中国文化的复兴和精神家园的重建,首先请叶书记跟强国论坛的网友们谈谈您觉得中国文化为什么要坚定“走出去”或者说它“走出去”的冲动是什么?
[14:
49]
[叶小文]:
这位网友的问题非常好,真的是一种“冲动”。
我问了我的一位校友龙永图,龙永图是中方加入世贸组织的首席谈判代表。
我看他一天忙到那个样子,中国一定要进入世贸组织为什么呢?
他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农夫挑了一担菜上市卖,卖了就走了,生意做大了,就要摆一个菜摊、开一个商铺,甚至还要开连锁店、超市,就必须了解和遵守市场的规则,去争取和保护自己的权益。
他就一定要加入这个市场的组织,遵守它的规则,而且要参与制定这个市场的规则。
今天当农夫成为世界上最大超市的总经理,当中国的贸易出口已经在世界占第一,我们在经济上已经加入了世贸组织,走向了世界。
我们还有什么要走向世界呢?
中国正在崛起,两手都得有,我们经济上的一手是强起来了,但是文化上的一只手我觉得还是比较软。
我们经济发展的势头强劲,我们的中国制造在不断地走向世界,但是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上我们是严重地贸易逆差、严重的入超。
现在是世界文化重大的转折,国际间经济、技术、军事竞争,或者大家说的软实力、巧实力的竞争,对这个大格局我们要小心。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说过中国不会成为世界大国,因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不是思想观念,不是阿凡达,这提醒我们中国文化不走出去,在世界上永远是一个提篮小卖的农夫。
我们仍然还是个大而不强的大国,我们还需要若干年的韬光养晦。
但是,也不是说在文化的竞争、文化的输出上有所作为。
我们中国不应该满足于人类物质生产加工厂的地位,需要重新认识自己在世界文化中的位置。
中国应该“走出去”,我们向西方学习、“拿来”,“拿来”一个世纪了,我们也应该送点东西出去了。
所以,我觉得我们从文化上有一种“走出去”的冲动。
[14:
49]
[主持人]:
谢谢叶书记。
我们看到您刚才说的也让我们理解了,中国文化一定要“走出去”和“走出去”的冲动,您觉得中国文化“走出去”最根本的基础是什么呢?
[14:
54]
[叶小文]:
这个题目就比较大了,我要多说几句,网友可以随时打断我。
像一个小孩,他只有站稳了才能迈开步,一个少年只有精神强劲、文化昌盛才能走出去。
中国文化要走出去,但是我们中华文明和世界上那些基督教文明都不同,因为基督教文明都非常自信,他们认为自己的东西是最好的,都要普世传教,教徒都有义务叫宗教徒来皈依。
所以有个人叫亨廷顿的名著《人类的冲动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说到:
“从创始开始,伊斯兰教就要依靠征服进行扩张,只要有机会,基督教也是如此行事。
这两个类似的概念不仅令他们彼此相象,而且将这两种信仰与世界其他主要宗教区别开来。
当然,我未必同意亨廷顿的话,他这个话有极大的片面性,因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广大教徒都是主张和平的。
但是那样也说出一个道理来,我们中华文明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先把自己的形象搞好。
我们“走出去”,不是说一定要按我的或者一定要强加于人,我们“走出去”某种程度上是像放卫星,把自己搞得很漂亮,往天上放一个卫星,然后《论语》有句话: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知”。
我们搞得很漂亮,放一个北斗星在上面,众星都会来敬仰它,来跟随它,这就走出去了。
所以,中国文化的“走出去”不是急于对外扩张,更不会依靠征服去扩张,而是首先把自己搞好、形象搞得美一点,像卫星一样放上天去,靠自己文化魅力来吸引人、赶超人。
把自己搞好,使自己更美,那就要解决好一个基本问题,现在我们市场经济很发达,但是我们不得不忧虑,我们市场经济缺乏一种人文精神,我们要搞市场经济,我们不是要搞市场社会。
这个问题我要多讲几句。
你们是人民网,我就看到美国福布斯网,6月8日登了一篇文章“中国还不是超级大国”,说中国正在变成一个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不会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一个超级大国应该在思想与意识形态、经济体系、军事实力方面都取得支配地位。
从思想和意识形态上,中国可能是世界上比较混乱的国家。
文革期间,中国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很多传统都被摧毁掉了,在当今的中国金钱就是上帝,大家不相信理想主义的东西了。
他这个评论当然过分了,居心剖侧,胡说八道,我们也没想当什么超级大国。
但是也值得我们深思,确实我们市场经济发展得很好,但是我们不是要搞市场社会,我们的社会关系不能市场化,我们的大学不能市场化,我们的人际关系不能市场化,我们的家庭不能市场化,我们的学术不能市场化了。
如果都搞成市场社会了,这个就麻烦了。
[14:
54]
[叶小文]:
这个问题我比较苦恼,市场经济好,它给我们带来民族的振兴和腾飞。
但是究竟毛病出在哪里呢?
我想,市场经济有两个起点,每一个经济的个体都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是资本的本质,资本是干吗的?
资本是赚钱的。
每一个真实的个人都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人的本性。
但是西方有个经济人的假设,他是有这两个冲动,因为这两个冲动,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不断地追求利润和利益,总体上推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但是经济是有节制的,因为两个巨大化的无限度的膨胀,那就要出事了。
因为市场经济可以叫人不偷懒,逼着大家去竞争,但是它没有办法叫你不撒谎、不害人,只要赚钱,最小的成本赚到最多的钱,那就是骗子,怎么办呢?
西方是马克思·韦伯写了一本书叫《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他认为西方的人又要赚钱,但是他有节制,因为他相信上帝,因为上帝看着他,老板赚钱是为了上帝的荣誉,工人打苦工,那是上帝的安排。
他说再加上健全的会计制度的精心盘算,就构成了一个经济合理性的观念,这就是他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我们当然不能去照搬什么新教伦理,我们认为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我们也搞神仙皇帝。
但是这是不是启发我们,我们的市场经济也需要有一种核心价值来支撑,我们说现在在忙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也就是说,我们需要面对资本盈利和个人牟利这两个起点被激活以后,同时又怎么对它有适度的约束呢?
如果听任欲望膨胀、赚钱的冲动、诚信丧失、腐败泛滥,市场经济就难以为继了。
所以,我觉得中国文化要走出去,首先解决立足点、基本点的问题,得先把自己搞好,在市场经济里大家都会赚钱,整个社会都会赚钱,大家都很节制,大家不会乱来,要找到一个出路。
我们的出路在哪里呢?
我们一个说法靠科学主义,靠工具、理性恐怕不行,因为科学主义、工具、理性叫你不断地赚钱。
有一种说法说这个不行,我们就从传统文化去搞,现在国学热,国学当然是好东西了,但是国学没有面对过市场经济。
比如儒家叫我们见利就思义,这是对的。
我们都知道对钞票不能过于太亲,因为钞票分分钟钟都可以把你送进棺材里,钞票够用就可以了,不要贪心。
[15:
00]
[叶小文]:
问题是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够用。
所以,从文化层面来说,按照儒家的传统,中国人的一切信念都建立在仁义礼等级秩序,但是到现代社会大规模的市场经济服从价值规律、等价交换,这种诚信的本就衰微了。
出路在哪里呢?
有人想起了宗教信仰,敢搞假,老天会报复你,是的,宗教信仰有一定用的。
我记得亚当·斯密说过:
“在娇揉造作的理性和哲学时代出现很久以前,宗教,即使它是最为粗陋的形式,就已经颁布了道德规则。
”是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就是靠宗教,但是发展下来最近看来也不灵了。
像华尔街那些老板新教能力管着,拼命搞个金融衍生品,搞出一个次贷危机,自己在那里拿高薪,搞的全世界一片混乱,肆无忌惮的贪婪,看来也不大管用了。
那么,出路究竟在哪里?
我一直在苦恼,传统的东西也有些,西方的那套搬来又不灵,工具、理性这些东西也不行。
当然,我们现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要在传统的基础上改造和创新,去建立我们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所谓市场能力。
应该的,我们不是社会主义吗?
如果说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就是一个善于运营资本的主义,那么我们要善于不仅搞市场经济,要运营资本,我们更要善于建设和管理好社会。
总之,我们希望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我们不希望市场社会的出现,我们不希望市场社会出现来解构人和人的关系。
这个问题很复杂,谈“走出去”,我们中国人“走出去”首先让全世界都承认,中国人不仅是非常精明的,能够搞经济的人,能够赚钱的人,尤其是一个非常有诚信的,道德非常好的令人敬佩的人。
只有把这个搞好,我们才能像一颗卫星放到天上,让全世界人来羡慕,那样才能走得出去。
[15:
06]
[主持人]:
我们一定要把自己基础打得更夯实才可以。
[15:
15]
[网友小海豚]:
中国文化要“走出去”,始终要找到一个好的落脚点,每次的世界杯就是一次很好展现自己国家民族文化的时候,我们看到南非世界杯知道了呜呜祖拉,我们国家就是没有这样的机会。
不知道您怎么看?
[15:
15]
[叶小文]:
小海豚你好,我就是大海豚。
这几天天气正热,全世界足球也热,天气热的外面温度和里面的温度一样了。
昨天晚上我也熬夜看了半决赛,电视天天在播放南非世界杯的豪门盛宴,尽管这个盛宴我们没有门票,我们吃的是闭门羹,但是我们照样熬夜为别人喝采,这是人类关注度最高的一项体育赛事,也是一场盛大的文化聚会。
像呜呜祖拉,大家都在呜呜。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作为经济三十年持续增长而举世瞩目的国家,作为刚刚成功举办了奥运会,而且金牌拿了第一的国家,作为在G20峰会中不可或缺的国家,我们总是缺席着世界杯。
13亿人出不了一支足球队怪谁怨谁?
我问过伍绍祖,伍绍祖说:
“中国足球要从爷爷抓起。
”就是说亚洲人的素质不行,得吃肉,爷爷吃了肉,孙子、儿子才吃肉,孙子、孙子再吃肉,体质就好了,就可以练足球了。
这话有道理。
同时日本人、韩国人、朝鲜人吃的肉未必比我们多,至少朝鲜人吃的肉未必有我们多,日本可能比我们吃得多一点。
怨自己技不如人,我们中国历来不缺技艺高超的人,看我们的杂技,看我们的气功、看我们的武术,看我们的霍元甲、叶问、霍元甲现在唱的歌词我现在还记得:
“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
”怨足球,中国人不熟悉这个运动,可是国际足联明明确认足球就起源于中国,有个怪名词叫“蹴鞠”。
《水浒》里有一个角色,叫“高俅”,球打的好。
我们怨教练不行,我们也花钱请过高人了。
怨机制不对,我们也引进职业联赛了。
怨球风不正,我们为制止赌球,已经依法抓人、判刑,开始纠风了。
可是,13亿人就出了一支足球队。
基辛格退休后当过足球评论员,他说中国足球队不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是因为中国的文化害了他们,他们只知道集体主义,缺乏个性,缺乏想象力。
此论谬也,一个君子要修齐治平,把自己的事情和天下的事情联系起来了吗?
何况中国出了那么多放射着个性光芒的文学家、艺术大师。
[15:
15]
[叶小文]:
但是,13亿人就是出了一支足球队。
倒是基辛格提醒我们,这其实是个文化现象,应该做一点文化的反思。
我看至少可以反思三条:
第一条,足球这种运动确实需要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整体协调的高度配合。
其实不光是足球,我们在很多方面缺的就是协调配合。
比如我们强调个人就忘了集体,什么都往家里捞,我们强调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