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二 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6283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二 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二 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二 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二 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二 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二 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同步练习.docx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二 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二 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同步练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二 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同步练习.docx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同步练习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二第一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1、选择题

1.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

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

导致这一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造纸术的推广

D.印刷技术的发展

2.

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

出处

“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

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

【后晋】刘昫《旧唐书·文宗本纪》

“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

【后唐】冯贽《云仙散录》

“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

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

【民国】王修《版本述》

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B.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

C.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

D.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

3.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写道:

“中国和它的西方邻国以及南方邻国之间的交往和反应,要比一向所认为的多得多,尽管如此,中国思想和文化模式的基本格调,却保持着明显的、从未间断的自发性。

这是中国‘与世隔绝’的真正涵义。

”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技

A.辉煌灿烂,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

B.具有明显的独创性

C.未受到外来科技的影响

D.卓越非凡,鹤立鸡群

4.

北宋地理学家朱彧《萍洲可谈》载: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材料可以论证中国古代(  )

A.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B.重视科技运用与思想迷信两者并存

C.天文科学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

5.

汉代是少数人在宫廷里整理书籍,南朝则不论官私都拥有大量藏书,整理书籍并进而从事文化总结的不再局限于宫廷里的少数人,而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成为一个醒目的文化现象。

这一文化现象的形成得益于

A.隶书成为了通用字体

B.书写材料的革命性改进

C.书法强调个性化创造

D.传统文化进入总结时期

6.

宋代以来民间文化迅速发展,各种文化知识逐渐普及.即使在偏僻的乡村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读书人。

此现象直接得益于

A.民众普通接受理学观念

B.宋元以来开明的文化政策

C.书写材料的重大改进

D.印刷术的发明和大力传播

7.

靖康元年金兵围攻汴京,宋将李纲下令放霹雳炮,此炮可能就是由霹雳火球发展而来的。

南宋时,霹雳炮经常用于作战中。

13世纪初,金人发明了用铁制外壳装火药的爆炸性火器叫震天雷,南宋曾大量仿制,叫铁火炮。

南宋铁火炮有小型和大型多种,威力很大,在与金、元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述资料说明

A.火药武器推动了民族融合

B.宋元时期火药武器使用较为普遍

C.少数民族的火器技术优于汉族

D.火药武器使用不当导致宋朝灭亡

依据题干“南宋时,霹雳炮经常用于作战中”、“南宋铁火炮有小型和大型多种,威力很大,在与金、元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火药武器使用较为普遍,故B项正确。

A项中民族融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少数民族的火器技术优于汉族在材料中不能得出,故C项错误。

宋朝灭亡的原因不是火药武器使用不当,而且在材料也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8.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

“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

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

这表明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

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9.

李约瑟在牛津大学科学史讨论会上作了一个题为“中国科学传统的贫困与成就”的报告。

在报告中他指出:

“无论是谁想要解释中国社会未能发展出近代科学的原因,那他最好是从解释中国社会为何未能发展商业的以及后来的的资本主义入手。

”他甚至相信:

“如果中国社会曾可能出现类似于西方的社会和经济的变革的话,那么在那里也许本来是会出现某种形式的近代科学的。

”在报告中李约瑟试图分析

A.中国没能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因

B.中国没有发生过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的原因

C.中国未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

D.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落后于欧洲的原因

10.

春秋战国时期,采用了杠杆原理的桔槔得到了普遍应用。

隋唐时期,人们发明了类似于不倒翁的行酒令的工具,俗称“酒胡子”。

明代利用声音反射原理建造了天坛“回音壁”。

(如下图所示)这些现象反映了

A.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主要应用于生产

B.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呈现多样性

C.明代科技更加注重总结

D.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偏离了正确方向

11.

唐代僧一行预言过两次日食(发生于公元724、725年),当其没有被观察到时,他不是去检查修正所依据的大衍历,而是去颂扬唐玄宗的德行感动了上天。

这一故事说明

A.伦理思想影响了科学家判断

B.佛教思想在唐代占据着主导地位

C.天文观测技术落后导致迷信泛滥

D.君主专制阻碍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12.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记有栽培植物159种,皆国人千百年来衣食住行取资之源。

徐氏以其审慎之科学态度,广征历史文献,加之实地考查,乃至亲自试验,因此书中所记植物之形态、特征、价值及栽培方法,大多信而有征。

这表明明代科学

A.已具备某些近代科学的特征

B.受到了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

C.普遍吸取西方近代科学成就

D.完全突破了只求实用的局限

13.

余秋雨说:

“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

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

”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  )

A.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

B.发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

C.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

D.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

14.

培根指出: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

A.奠定中华文明古国地位

B.打破世界隔绝状态

C.推动欧洲工业革命发展

D.促进欧洲社会转型

15.

意大利在14世纪初书籍价格极高,用一所房子加一块土地才能购置一本文法书,甚至教皇尼古拉五世未发迹时曾因购书而身负重债。

至17世纪,囊中羞涩之士购买心仪书籍已非难事,而佛罗伦萨购书上百册的家庭已超过13.6%.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资本主义萌芽推动

B.人文精神的普及

C.活字印刷术的传人

D.近代教育的发展

16.

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

“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B.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C.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

D.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

2、非选择题

17.

著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

”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的走进近代社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时,“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

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

臣(北宋国子祭酒邢罱)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

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隋唐均规定:

“工商不得入仕。

”(《通典》卷一四)。

……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

“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宋会要辑稿·选举》

材料三

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

材料四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

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三的观点。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

18.

材料一、中国和西方国家科技发明世界地位变化统计表:

年代

科技发明

中国

西方国家

%

%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日:

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上、商、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1)以1500年为界,提取图表中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领先者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4)结合材料二三,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

对此你有何认识?

试卷答案

1.D

2.B

“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说明雕版印刷在市场出现,“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说明需要众多,出现雕版印刷,三则史料足以证明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B正确;只有材料二可以证明A结论,C和D表格材料难以证明,排除。

3.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科技特征的认识。

由材料关键信息“要比一向所认为的多得多”,C项“未受到外来科技的影响”,不符合材料的描述和史实。

由“尽管如此,中国思想和文化模式的基本格调,却保持着明显的、从未间断的自发性”,材料主旨即在强调古代中国科技的自发性,B项符合题意。

A、D两项的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相符合,排除。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相关科技成就·特征及原因

4.A

材料主要阐述了北宋水师在海上辨别方向时晚上依靠星星,白天依靠太阳,只有在阴雨天时才用到指南针,据此可知指南针在当时水师辨别方向时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综合材料判断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都起了促进作用,故A项符合题意;

B项“迷信”的表述与题意无关;

C项“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材料未体现;

D项各国表述不合题意,题干中只提到中国北宋时期.

故选A.

5.B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的纸。

造纸术的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从而在南朝时出现“不论官私都拥有大量藏书”的现象。

故答案为B项。

隶书在汉朝时已经成为通用字体,排除A项;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明清时期我国传统文化进入总结时期,排除D项。

6.D

根据“宋代以来民间文化迅速发展,各种文化知识逐渐普及”,结合所学,北宋毕昇发明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普及,故D正确;A不符合“各种文化知识逐渐普及”,排除;B不是主要原因,排除;自汉代发明造纸术以来,书写材料一直以纸为主,C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宋代以来民间文化迅速发展,各种文化知识逐渐普及”,结合宋朝发明印刷术的科技成就分析解答即可。

7.B

8.试题分析:

从题干中的“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八卦是农耕文明在文化上的反映,故答案为C。

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不能反映“卦”字的含义,排除;D项说法绝对,排除。

C

9.C

根据材料反映的李约瑟通过寻找中国社会未能产生社会和经济变革的原因来解释中国社会未能发展出近代科学,说明李约瑟试图分析中国未能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

故答案为C项。

材料是以中国没能产生资本主义和没有发生过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来解释中国未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排除AB项;中国科学技术并非一直落后于欧洲,材料也不是探讨这一原因,排除D项。

10.B

“酒胡子”利用的是杠杆原理,“回音壁”利用反射原理,体现出古代科技运用生活和建筑等方面,说明古代科技使用和发展呈现出多元性特点,故B正确;A材料中没有体现,并不是主要;C中经验总结不符合题意;D中偏离方向不符合事实。

11.A

从材料中唐代僧一行的所作所为来看,中国古代皇权社会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判断往往受到世俗社会的影响,所以A选项正确;B选项错在材料没有突出佛家的重要作用;C选项没有明白材料的真实含义;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12.A

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不但系统总结历代经验,而且充分汲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故已具备某些近代科学的特征,故A项正确的。

中体西用是近代洋务派的思想,与“明朝”不符,故B错误。

《农政全书》有介绍西方的内容,但不是普遍吸取西方近代科学成就,故C错误。

D说法太过绝对,故D错误。

13.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强调中国古代最重大的发明在于天文历法和中医中药,主要在于历法能为农业生产服务,中医中药更是直接关乎人的生死,可见其是从实用性的角度来加以说明的。

所以答案选B。

A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C不是题干意思所指;D说法错在“都应该”。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特点

【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科技的基本特点:

中国古代科技曾经走在世界前列,一度被称为“发明和发现的国度”。

除四大发明之外,还有众多世界之最,例如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这本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再如,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纵观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因此,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

中国传统学术中的实用之学如农学、医学、地学、天文历算之学等有比较突出的成就,就反映了这一特点。

西方的亚里斯多德就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

同时,这些科技成就与农业及其人与自然的和谐密切关联,发达的应用数学、天文测量及其系统的农学都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而发达的中医学及其中药学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正与儒家的“天行有常”“天人合一”契合。

14.D

点睛:

抓住题干要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三大发明对世界人类社会的影响,从四个选项找到就可以。

15.C

试题分析:

“至17世纪,囊中羞涩之士购买心仪书籍已非难事,而佛罗伦萨购书上百册的家庭已超过13.6%”说明了书籍的普遍,与印刷术相关,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传到欧洲,活字印刷术的传播降低了书籍的成本,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早出现在13世纪就,与题意时间不合,故A项排除;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都促进了人文精神的普及,但是购买书籍与此无直接联系,故B项排除;近代教育的发展主要发生在18世纪工业革命之后,故D项排除。

【名师点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作出的贡献

(1)火药对于粉碎西方骑士阶层,建立属于资产阶级的政权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推动了西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发展。

(3)指南针对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有促进作用。

(4)《九章算术》、圆周率对数学的贡献。

(5)《本草纲目》、四诊疗法对医学的完善。

(6)地动仪、日月食的观测对天文学的贡献等。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影响

16.D

试题分析:

本题材料提到,“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

因此选D。

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特点

17.

(1)原因:

家庭重视文化教育;印刷技术的进步;宋代科举取士条件放宽;宋代教育的发展(书院教育);统治者重文轻武政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对文化的需求增强。

(2)我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宋代科技发达,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等;文化兴盛,宋词发展走向辉煌;教育普及,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出现了程朱理学等新的哲学流派。

总之宋文化高度繁荣,陈寅恪实事求是肯定了宋文化成就。

政治上仍然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科技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理学服务于专制主义封建皇权,后来日益走向僵化;蒙古的入侵打断了这一进程。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国家重文轻武的政策、宋代科举制制度的发展展又包括家庭重视文化教育、印刷技术的进步等,关键要多角度分析。

(2)材料三是强调宋代华夏民族之文化造及时期,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结合宋代的文化成果即可论述此观点。

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主要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状况多角度分析。

当然材料四还特别突出了“蒙古人的入侵”这个重要的外部因素。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化成就•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等

18.答案: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

(中国1500年以前处于领先地位)

原因:

中央集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政局较为稳定;封建经济的繁荣发展(农耕经济的稳定性和快速发展);国内各民族间和中外间的文化交流;政府的支持和鼓励;科学家的努力。

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写出任四点即可)。

(2)原因:

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词句子长短不齐更适合表达丰富的情感宋朝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

(3)特点:

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

因素:

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壮大,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4)趋势:

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

认识:

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艺的发展。

从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宋词、明清小说等方面来分析考查。

(1)结合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

(中国1500年以前处于领先地位)。

至于其原因,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归纳作答即可。

(2)材料“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答案。

(3)从材料“士大夫、农、上、商、贾无不习闻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中可以概括出小说的特点。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来分析得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4)根据材料“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农、上、商、贾无不习闻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

我们得出的认识,文学体裁要更加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