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6274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docx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docx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教材分析:

  本课共有3页图画,其中第一页的主题是自主修改习作,第二页至第三页的主题是多种渠道学语文。

第一页共有三幅小图,上面的图画是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为什么要学会自主修改习作,下面的图画是全班同学正在认真的修改自己的习作,左边在两图间是缩小了的一页修改后的学生习作。

可以看出这位同学使用的修改符号很正确,经修改后的文字比原先的要好的多。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第一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第2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结合图上的习作和本班学生习作的实际,说明学会自主修改习作的重要性。

2.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能力会不断增强。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第一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

打开课本,翻到第1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于什么。

(图上是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课,讲解关于修改作文的问题)好!

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讲修改作文的问题。

(板书:

文章不厌百回改)

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

齐读。

提示"厌"、"百"的意思。

学生试说句意

明确句意:

文章应该经过多次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过渡:

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

三、出示小资料(用投影片打出)

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

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

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

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

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1.学生讨论:

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

修改的结果怎样?

说明了什么?

2.教师指点:

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

3.讨论:

作家写作要修改,我们小学生写作要不要修改呢?

为什么呢?

教师指点:

我们小学生学习写作的时间不长,作文当然不可能一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当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必须进行反复修改。

四、继续观察第4幅图

1.图上是谁?

在干什么?

是怎么做的?

2.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右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巩固基本的学习习惯)

(1)坐姿端正。

(2)握笔姿势正确。

(3)书本、文具摆放整齐。

(4)专心致志。

五、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

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

六、观察第5页的插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1.教师提示:

这是作文《小花猫》的一部分。

文章写好后,小作者在上面作了修改。

2.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的。

3、请同学们逐句读,先读修改以前的,再读修改以后的。

想想:

他为什么这样修改?

明确:

第一处和第六处:

语句多余。

第二处:

标点错误。

第三处:

意思不完整,不连贯:

第四处:

顺序混乱,应先写头部再写身体。

第五处:

错别字。

4.看了小作者的修改,想想:

我们自己修改作文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

明确:

(1)错别字

(2)标点不当(3)用词不当(4)语序颠倒(5)语句多余(6)词语脱漏等

5.你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

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

明确修改符号:

删除、插入、更换、调序

6、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办?

七、总结:

学会修改习作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习惯。

学会修改习作,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第2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语文的》(生答:

语文课)然而,学习语文还有许许多多的渠道,你们想知道吗?

(板书课题:

多种渠道学语文)

二、初步观察第2-3页的插图,根据地点把插图分为三类

家中:

第1页的插图。

学校:

第2页上面的两幅,第3页下面的两幅。

校外:

第2页上面的四幅,第3贞下面的四幅。

三、分类指导观察插图

1.指导观察第1页上部和下部的-组插图。

请同学们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观察,谁能说说图上分别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看了图,你有什么启发?

(收听广播节目、通过热线电话问疑解难是学习语文的渠道之一)

2.指导观察第2页下面的两幅插图,思考:

这两幅图上分别是谁,正在干什么?

3.通过以上观察,你知道在家中同学们可以利用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

4.指导观察第2页上面的两幅图。

(1)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图,看看图上分别是谁,在干什么,你是从哪甲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

(2)语文课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主要从课堂学习中来。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上好每节语文课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还应该养成坐姿端正、书本文具摆放整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

这些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保证,。

5.观察第3页下面的两幅图;:

(1)指导观察插图,弄清图上分别有哪些人。

在于什么,是怎么做的。

左图:

人物--校长、三名小记者地点--学校橱窗前事情--采访怎么做--用摄像机、手持话筒、做记录

右图:

人物--兴趣小组成员地点--教室事情--猜谜语(或讲故事)

(2)指导学生说图意。

提示:

右图应安排好说的顺序,抓住中心人物的表情动作来说。

(3)你在学校里参加过语文的哪些课外活动呢?

这些活动对你学习语文有哪些帮助呢?

四、课外延伸:

除了书本上介绍的这些渠道以外,我们还可以找到许多其他的渠道。

五、继续观察插图

1.观察第2页下面的四幅图。

(1)弄清人物、地点、事情,然后说图意。

(2)教师小结:

同学们走出校园,融人社会,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要做好记录和文字整理工作,让社会活动推动我们语文学习。

2.观察第3页卜面的四幅图。

(])引导学生说出整体图意:

这四幅图的内容都是小学生在图书馆借阅课外书刊的情景。

(2)逐一说出图意。

(3)教师小结:

高尔基说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记载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无论学习哪-门学科,都离不开课外阅读,学习语文更是如此。

阅读课外书刊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渠道,希望大家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六、总结与延伸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丈知道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板书:

社会实践、课外阅读)

2.上节课我们曾经布置大家思考学习语文的其他渠道,你们想到了吗?

现在就请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吧!

(提示从家中学语文、校内学语文、校外学语文三个方面说。

以下内容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如学生不能说出,可由教师给出。

(1)家中学语文。

①网上学语文。

②与家人交谈,学习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

③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写观察日记,?

(2)校内学语文。

①自办墙报板报,参加兴趣小组活动;②留心校园生活,做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

(3)校外学语文。

①留心大街小巷中的字牌标语学书法;②利用假期参加社区活动。

③发现有创意的广告,理解商家用心,学习语言技巧。

3.总结:

“处处留心皆学问。

”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

自主修改作文

多种渠道学语文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两篇课文,一首现代诗和两首古诗。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

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描述了一群像春天一般充满活力的儿童,表现了儿童活泼可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喜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和活力,读后令人感到十分兴奋和激动。

《早》通过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蜡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的讲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作品。

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

《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描写田园风光的诗作。

诗篇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品词析句,感受春的气息,并从文中领悟道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同是写春的文章,用不同的体裁来描写春天的景色,蕴含着许多的哲理。

并让学生懂得珍惜时间、植树造林等意义。

教学疑点

“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用这个“染”字?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何意?

《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儿童,为什么作者又用了许多笔墨去写花?

学情分析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诗歌写出了植树造林的场面和劳动改造自然的欢乐。

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可采用配乐朗读、跟读、朗读比赛等形式,帮助学生熟读成诵,正确、流利、有感情。

《只拣儿童多处行》,作者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从课文的整体入手,让学生抓住记叙的顺序,边读边想,画出描写儿童的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在对话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突破重点和难点。

《早》是介绍鲁迅先生的,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鲁迅先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本课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读读《朝花夕拾》,让他们熟悉鲁迅小时候在读书十时发生的有趣故事,从而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材分析: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

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5.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6.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1.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

教学准备:

卡片、投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教学生字,练读课文,理解题意,把握诗歌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又近了。

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

今天就来读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谁来读题。

从他的声音里你听出什么?

  还可以怎么读?

你为什么这么来读。

  (陶醉或发问)

二、尽情朗读诗文,读出心情,读出感受

1.情绪渲染:

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

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

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

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

2.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

  

(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读了以后知道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吗?

5.下面想请同学们尽情地表演或表现自己的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好吗?

  学生朗读水平不一,是一种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所以学生的朗读过程可以这样进行:

指名学生逐节朗读。

群体评议高低,个体介绍朗读理解。

再作新的朗读体验。

教师的欣赏、评点、引导有机结合在其间。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自己学会了哪些字?

哪些字感觉较难写难记?

2.重点指导下列生字。

袍、裸:

衣字旁,别写成示字旁。

鼠:

笔画较多,注意笔顺、间架。

(学生描红、临写)

四:

作业

1.朗读课文

2.

3.抄写词语

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2.能背诵课文。

3.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4.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5.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激起忧患意识,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我就说,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材料。

我们分小组再来次朗诵比赛,怎么样?

二.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诗人用他手中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青山碧岭”的画面?

你能想象出来吗?

生沉思。

1.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来到茂密的树林,听——(放轻音乐)深吸一口气,嗅到了什么?

(生陶醉样,七嘴八舌说开了)

空气很清新!

还有泥土香!

真是沁人心脾!

2.印入你眼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音乐渐止)

【远望群山,印入我眼帘的是一片绿色的世界。

一山青,一山绿,一山浓,一山淡,仿佛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树木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每一片绿叶都在向我们展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可爱的动物们不再四处逃散,在这里建起了美丽的家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3.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真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家园”。

你能想象小动物们有了家园后的快乐生活吗?

【在茂密的树丛中,鸟儿们正忙着搭窝筑巢。

小猴子从这棵树跃到那棵树,还不时地朝我扮鬼脸,好像在感激我们给了它新家。

小兔开心地在森林里采蘑菇,边采边说:

“有个这柄大伞,我就再也不用怕天上的老雕了。

”】

4.是啊,小动物们担惊受怕的日子过去了,快乐自在的生活来到了!

【山下的河水清澈见底,荡漾起的碧波轻抚着河岸,滋润着小草。

5好一幅美丽和谐的画面!

把你感受到的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心中有图画,脑中放电影,你就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了。

生再读,读出了画面,读出了情感。

6多美的春色!

多好的少先队员!

三、咀嚼诗歌韵味,探究表现特点。

1.师:

同学们朗读得都很尽兴,很投入,朗读中你体会到诗歌韵味了吗?

(板书暗示:

语言——情韵)

2.师:

请同学们先自己默读,体会,将自己的感受、发现有书上注下来。

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议一议,十分钟后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作出评价或引导。

[咀嚼要点]

之一:

植树的场景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

如言:

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

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

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

品赏体会:

“踏”春风?

意韵:

春风是轻柔的,脚步是轻盈的。

之二:

植树的意义

1.课文中写了几点?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荒山披绿装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2.有哪些语言特别有味?

  品赏:

山岩“结束了烈日的煎熬”、“寂寞多年的荒山”、“荡漾的碧波轻抚河畔的小草”……

之三、结尾段的色彩

1.教师引读第1.8节。

2.比较两节有什么异同?

两段能交换吗?

(学生比较并说说理由)

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呼应开头,点明主题,深化中心)

4.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

(划出有关词语)(板书: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5.此刻“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情?

你读着呢?

四、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既恰当又不重复的词语。

  ()的家园 ()的树叶 ()的秋天 ()的果园

  ()的家园 ()的树叶 ()的秋天 ()的果园

5.完成课后第四题写话练习:

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6.

7.板书

8.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植树造林

环境美好

 

2、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的生命里的花儿。

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令人感到十分快乐。

 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

第1.2自然段是第1段,写“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裳春。

第3.4自然段是第2段,写“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5至第8自然段是第3段,写“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裳开得正旺盛的海棠花。

第9自然段是第4段,写“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变能很快找到春天。

教学目标:

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字,要求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匣子、大概、匆匆、海棠、树梢、旺盛、聚精会神”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前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出示春天的画面)

2.谁知道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

3.出示诗“儿童不解春何处,只拣游人多处行。

”齐读,猜诗意。

  儿童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拣游人多的地方去找春天。

他们以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是春光最美的地方,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叫冰心。

在她62岁那一年的春天也出去找春天,冰心奶奶到哪儿去找春天的呢?

 

二、板书课题,读中审题

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检查读书情况。

因课文比较长,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3.教师相机教学生字词。

四、围绕“行”字理思路

1.默读课文,划出作者游览的行踪顺序

板书:

园门口 知春亭 玉谰堂

五.紧扣文题探文脉

1.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句子直接写出了冰心奶奶是“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呢?

方法:

(1)独立默读勾画;

(2)同桌互相交流;(3)全班集体交流;(4)学生找到相关句子,让学生讲出理由,相机朗读体会。

五、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练习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围绕“儿童多处行”学1——4自然段。

  过渡:

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1.自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的是“儿童多”,把这些句子找出来画下来。

2.想象着读读,想想该怎样读?

学生练习朗读。

 引导学生读:

假如你是这些孩子,沐浴在美好的春光里,你的心情怎样?

读读。

3.指导朗读(随机出示) 

  

(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你一边跑,一边会喊些什么?

带着这样愉快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

  

(2)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3)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4)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5)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

  (6)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学生畅谈体会。

  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

他们尽情说笑,在阳光下东奔西跑,个个忙得鼻尖冒汗,却又那么欢畅活泼,不知疲倦。

他们身上有着使不完的力气,充满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字里行间还能体会到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喜爱 。

三、学习5、6自然段   

1.春天如此让人心醉,快来读读课文。

请你找到描写春天的段落,把描写春天的句子画出来。

出示这两段话: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2.体会读。

你觉得海棠花开得怎样?

用一个词说说。

从哪些地方体会到?

再读读。

3.想象读。

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指名描述。

课件:

展现海棠树图。

小结:

看到这样的春景,看到这样的春光,你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

冰心奶奶又是怎样赞美的呢?

课件出示:

春光竟会这样的饱满,这样的浪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齐读)

四.小结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

3.完成《补充习题》

4.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入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7自然段

  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思考从这段中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冰心奶奶是那样的喜爱儿童?

小结:

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原来儿童多处春光美。

板书:

冰心奶奶 把儿童和春光怎样联系起来的。

五、比较儿童和花的特点

1.出示第8自然段

2.花儿和儿童都有怎样的特点?

反复朗读,感悟相通之处:

生命力都很旺盛,让人都感到快乐。

3.指导朗读。

谁来把这一段美美地读一读。

儿童就是祖国的花朵,如果说海棠花是春光,那么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板书:

儿童是最美的春光

  引读最后一段。

朋友,春天在哪里?

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进行句式变换。

4.回顾全文。

冰心奶奶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就一定能找到春天呢?

  指名用“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