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6209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做守规则的人

第1课游戏里的规则

教学目标:

1.通过做游戏,帮助学生体验和了解规则的意义。

2.初步懂得为什么要遵守规则。

3.知道规则可以修改,尝试修改规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懂得为什么要遵守规则。

2.知道规则可以修改,尝试修改规则。

教学方法:

引导、感受、了解规则,形成规则意识。

教学用具:

课件、录像带、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看书第2页的单元导图,有哪些人遵守了规则?

他们遵守了什么规则?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和学习身边的规则。

2、.你们知道什么是规则吗?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齐读书中第3页导言部分。

4.创设情境: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今天我们就来玩一次扳手腕游戏。

(指两名学生上台,先不讲规则)

5.刚才玩儿的游戏里有什么规则?

请你填写在书中第3页的表格里。

6.揭示课题(课件出示课题:

游戏里的规则),齐读课题。

二、新课。

1.在我们和同学们玩儿游戏的时候,有没有人违反了游戏的规则?

2.要是有人违反了规则,你会怎么做?

为什么?

3.你们会不会违反游戏规则?

为什么?

4.为什么要遵守游戏规则呢?

(游戏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才能保证游戏的正常进行,游戏中的这些规则都是人们制定的。

5.(找一个要用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游戏,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

)这个游戏你们玩儿得好吗?

平时玩儿这个游戏的时候觉得它好玩儿吗?

为什么今天觉得它玩儿起来不如平时那么好玩儿?

你们常常遇到类似的问题吗?

(学生自由答。

6.小结:

在生活中,由于时间、地点、人员等原因,我们常常觉得根据原来的游戏规则玩游会不太适合。

那么,你考虑过修改游戏的规则吗?

是怎么修改的?

7.引导填写教材第6页的表格。

8.我们来玩一玩修改过规则的游戏,验证一下新规则是否更合理、更方便。

三、巩固。

1.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玩游戏认识了什么是规则,懂得了为什么要有规则,知道了规则也是可以修改的,并且尝试着自己修改规则。

2.通过学习,你们对规则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为什么说规则“既是为人们服务的,也是约束大家行为的”?

谁能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回答。

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就像玩游戏一样,要像公平、顺利、开心,每个人都应该遵守规则并且尽自己的力量去维护规则的公正性。

课后反思:

 

第2课学校里的规则

教学目标:

1.了解学校生活中有哪些规则,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能够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则和学校纪律,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好孩子。

3.通过参与制定班规,学习制定规则。

教学重点:

了解学校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一些规章制度。

教学难点:

做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孩子。

教学方法:

引导、感受、了解规则,形成规则意识。

教学用具:

课件、录像带、多媒体。

教学准备:

《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本校与学生有关的规章制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学校生活中有哪些规则,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学校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一些规章制度。

教学难点:

做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孩子。

教学方法:

引导、感受、了解规则,形成规则意识。

教学用具:

课件、录像带、多媒体。

教学准备:

《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本校与学生有关的规章制度。

教学过程:

一、游戏体验。

1.第一次集合。

站队前,听清老师讲要求,然后听哨声在教室门口站队。

(计时)

2.第二次集合。

站队前,教师创设一个非常危险紧急的氛围,让学生迅速离开,在教室门口站队。

(再计时)

3.分析:

前后两次集合站队哪次快?

哪次慢?

原因在哪儿?

4.这个游戏的规则是怎样的?

谁来说说?

你从两次集合站队中,明白了什么?

5.生活中除了游戏规则,还有哪些规则呢?

(指名说。

6.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同学们都要遵守哪些规则?

这些规则的执行情况是由谁来负责监督和检查的?

(学生自由说。

7.揭示课题(课件出示课题:

学校里的规则),齐读课题。

二、新课。

1.老师找了一些规则,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

2.学生读规则,记规则。

3.小结:

这些规则只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要遵守的规则的一部分。

同学们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还能找到更多的规则呢!

4.学校里还有那些规则,你知道吗?

(学生自由讨论,归纳。

5.师:

请你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将规则简单分类,看学校从那些方面规范学生的言行。

(学生自由谈或按书中第9、10页的提示分类。

6.学校里的这样那样的规则都是由谁制定的?

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规则呢?

7.在学习之余,我们要进行各种活动,老师一般会在活动前提出哪些要求?

这些要求其实就是什么?

8.运动会上,有的同学参加了项目。

那么比赛时要遵守哪些规则?

为什么要有这些规则?

如果没有呢?

9.你感到规则对自己的约束了吗?

你认为这些约束对自身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10.假如学校里没有规则会有什么后果?

你喜欢这种后果吗?

为什么?

11.小结:

学校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时时都有规则,正是有了这么多的规则,约束着是学生们的活动,规则给我们的学校生活带来了方便,遵守规则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光彩。

三、评价。

1.真实地填写“我的自评表”。

2.让学生找出自己在遵守规则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写在小纸片上。

3.告别仪式。

让学生将自己找出的不足,连同小纸片投到老师准备的纸盒里;举行一个告别仪式,向不守规则的行为告别;下课后,老师将纸盒带走。

4.看录像评价。

有那么一些人总是不喜欢遵守规则,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了伤害。

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找出不守规则的行为,(课件播放录像。

)看完了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5.咱们来看看一组图片,(课件出示图片)他们有没有遵守规则?

会带来什么后果?

和同桌选一幅讨论讨论。

四、练习。

从刚才看的图片中选一幅,写出你的看法。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则和学校纪律,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好孩子。

2.通过参与制定班规,学习制定规则。

教学重点:

感受规则的公平公正,知道规则的由来及如何制定规则。

教学难点:

做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孩子。

教学方法:

引导、感受、了解规则,形成规则意识。

教学用具:

课件、录像带、多媒体。

教学准备:

《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本校与学生有关的规章制度。

教学过程:

一、学习规则。

1.课件出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

学生齐读、学习。

2.课件出示《守规则》(儿歌),学生齐读。

3.交流学习体会,指导现实学习生活。

4.小结:

学习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让我们找一找班上遵守规则做得好的同学,表扬他们。

5.颁发“守规则示范生”佩章。

6.老师用摄象机拍了一些画面,请你们找一找,他们违反了什么规则?

(课件播放录象)

7.透过反光镜看一看,你曾经有过不守规则的行为吗?

二、合作制定规则,加深对规则的认识。

1.我们所知道的一些规则它都有着一定的格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么去制定规则。

我们小学生该怎么做才是遵守规则呢?

请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听清要求:

(1)请一位同学在规则卡上一条一条记下来,负责报告。

(2)认真听别人的发言,相互补充。

2.小组讨论,汇报。

3.小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

4.班委会组织组长会议,将各自小组的方案在会上交流。

5.组长带着班委会的讨论结果,再一次组织本组成员讨论,分别提出具体内容。

6.班委会对各小组上交的班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做部分调整、修改和完善。

7.各小组的同学再次讨论、通过。

8.将班规张贴在黑板旁边,督促同学们按照规定去做。

课后反思:

 

第3课社会生活中的规则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中规矩的作用,初步懂得规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要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各项规则。

3.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要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各项规则。

教学难点:

做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孩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中规矩的作用,初步懂得规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知道要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各项规则。

教学难点:

做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孩子。

教学方法:

引导、感受、了解规则,形成规则意识。

教学用具:

课件、录像带、多媒体。

教学准备:

搜集社会公共生活中规则的条款或约定俗成的规则;搜集各行业的行业规则条款;布置学生观察社会公共生活的规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感知规则的普遍性。

1.创设情境:

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今天我们就来玩一次XXX游戏。

2.刚才这个游戏有什么规则?

谁来说说看。

3.课件出示课题:

社会生活中的规则),齐读课题。

二、观察和发现。

1.打开书,看14页的四幅图中蕴含有哪些规则。

2.你是怎么知道这些规则的?

3.这些规则是以什么形式提醒大家注意遵守的?

(提示语、标志图示、条款)

4、除了这些,在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规则?

三、思考和辨析。

1.讨论:

人们说“生活处处有规则”,有规则就有约束;有人说,有约束不自由,规则太多不方便。

你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

(分小组讨论。

指名汇报讨论结果。

2.辩论:

规则多,是方便还是不方便?

3.将你的看法写在书上15页。

4.小结:

社会生活中正是有了这么多的规则,约束着人们的活动,虽然给个别人带来了不方便,却给我们大家的生活带来了方便,遵守规则给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

三、布置任务。

读15页“留言板”上的话,去进行调查走访。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中规矩的作用,初步懂得规则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要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各项规则。

3.初步形成规则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要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各项规则。

教学难点:

做个自觉遵守规则的好孩子。

教学方法:

引导、感受、了解规则,形成规则意识。

教学用具:

课件、录像带、多媒体。

教学准备:

搜集各行业的行业规则条款;布置学生访问身边不同职业的人,看他们的行业规则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检查任务完成情况。

1.上节课我们布置的调查走访任务谁做了?

请举手。

2.请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填写16页的表格。

二、分小组讨论。

1.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规则,你认为这些行业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规则?

2.你走访的人对各自行业的规则有什么看法?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

3.你认为这些行业规则对从业者本人、对行业、对行业所面对的人群、对社会上其他人群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4.我们小学生该怎么做才是遵守规则呢?

5.提出要求:

(1)请一位同学在规则卡上一条一条记下来,负责报告。

(2)认真听别人的发言,相互补充。

6.小组讨论,汇报。

7、小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

8.小结:

社会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它约束着人们的活动,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你曾经有过不守规则的行为吗?

赶快悄悄地改掉吧,遵守规则给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

课后反思:

 

第4课国家的规则

教学目标:

1.要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法制观念,初步养成守法意识。

2.学会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简单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方法:

引导、感受、了解规则,形成规则意识。

教学用具:

课件、录像带、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宪法》、《国旗法》《水法》等法律法规的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要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法制观念,初步养成守法意识。

2.学会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简单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方法:

引导、感受、了解规则,形成规则意识。

教学用具:

课件、录像带、多媒体。

教学准备:

《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内容。

一.导入。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第一课的内容时,教科书上曾经提到过有关规则的解释,现在谁能说一说,什么是规则?

请举手回答。

(规则是人们共处时共同制定和遵守的要求。

)刚才那位同学回答得很好,那么,一个国家的规则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国家的规则》(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你们经常从电视、报纸、广播中听到“法律”这一概念,那么,什么是法律呢?

请欣赏并阅读教科书第17页的图画、照片和文字。

(指名回答。

2.这些内容告诉了我们什么?

(肯定学生回答中合理的方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更多的有关法律的内容。

3.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教科书中18页的部分法律内容,这些照片和文字,提到了哪些权利和义务?

4.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将课上学习的内容向父母做介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要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法制观念,初步养成守法意识。

2.学会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简单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方法:

引导、感受、了解规则,形成规则意识。

教学用具:

课件、录像带、多媒体。

教学准备:

《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的内容。

一、导入。

现代社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法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法律伴随着人的一生,所有的人在生活中都离不开法律。

二、教学新课。

1.从教材17、18页里,我们知道了我国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这些都是国家为了保护未成年人专门制定的法律。

2.谁来说说青少年的合法权益有哪些?

如果你受到侵害该如何做?

3.请你阅读教科书第19页的几幅图及相应的文字,思考:

a.图中成人的做法对不对,是否违法?

b.哪部法律有相关的规定?

在小组里发表自己的看法。

4.各小组汇总讨论结果在全班讨论。

(教师给予必要的说明和补充。

三、教师小结,布置家庭作业。

我做普法宣传员。

将课上学习的法律内容向父母、亲友做宣传。

板书设计:

国家的规则

法律法规

普法宣传

教学反思:

第5课国际交往中的规则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简单国际交往中的规则。

2.知道遵守国际交往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遵守国际交往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引导、感受、了解。

教学用具:

课件、录像带、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我国领导人(或外国首脑)出国访问,受到礼貌接待的资料;有关礼宾部门接待的资料;有关国际交往规则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播放资料片。

1.说说资料片里表现了哪些国际交往的规则。

2.你还知道哪些国际交往规则?

(举手说。

二、讲事例。

(为什么要遵守国际交往的规则?

1.老师讲一两个遵守和不遵守规则造成不同后果的事例。

2.讨论: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认识到了什么?

3.小结:

遵守国际交往规则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会获得更多的国际间的支持与合作,会促进国家的发展。

4.老师讲教材参考书第27页的内容。

5.学生听后谈感受。

三、布置作业。

填书中21页的“我还知道”。

板书设计:

国际交往中的规则

互相尊重礼貌接待

遵守规则促进发展

第二单元做乐观向上的人

课后反思:

 

第6课怎样面对烦恼

教学目标:

1.知道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益于身心健康。

2.懂得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利于团结,有益于交友。

3.愿意向心胸开阔的人学习,愿意做心胸开阔的人。

4.遇事想得开,不为小事计较、生气。

教学重点:

学习正确面对并消除生活、学习中的烦恼、困难、压力和失败的方法。

教学难点:

具有积极进取的态度,愿意努力成为一个乐观向上的人。

教学方法:

引导、感受、了解。

教学用具:

课件、录像带、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益于身心健康。

2.遇事想得开,不为小事计较、生气。

教学重点:

学习正确面对并消除生活、学习中的烦恼、困难、压力和失败的方法。

教学难点:

具有积极进取的态度,愿意努力成为一个乐观向上的人。

教学方法:

引导、感受、了解。

教学用具: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天气特别的好,可老师的心情却不见得好。

你知道为什么吗?

天气变暖,我的烦恼也随之而来了,因为我经常出汗,一天下来,身上一股汗味,我多想去掉这讨厌的汗味啊!

咳……(板书:

烦恼)过渡:

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一定也有烦恼,今天我们就敞开心扉把它说出来吧!

二、单元导图,本课导言。

1.出示导图,学生仔细观察,老师讲解。

(板书课题。

2.勇敢面对挑战的人——小女孩。

3.学生自由读23页的导言。

知道烦恼普遍存在,要正确面对;要积极想办法。

三、与李艳(张华)说说心里话。

1.自由看书23页,说说李艳(张华)的烦恼表现在哪里?

她的烦恼给自己、给同学带来什么影响?

李艳的烦恼是怎样造成的?

2.与李艳(张华)说说心里话。

你在遇到李艳(张华)这样的烦恼时,是怎么做的?

帮他们解除烦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益于身心健康。

2.遇事想得开,不为小事计较、生气。

教学重点:

学习正确面对并消除生活、学习中的烦恼、困难、压力和失败的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实话实说。

制作“实话实说”卡片,想想自己无法排遣的烦恼,将不愿当众说出来的烦恼写下来,交给老师或好朋友,以寻求帮助。

二、访问。

引导学生针对“烦恼”话题访问身边的老师、家长,了解大人也有烦恼。

他们是如何面对、解决的?

三、交流:

如何面对烦恼。

与朋友或家长聊有趣的话题,把对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写在“我会这样做”的空白处。

四、本课小结。

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益于身心健康;你愿意做个心理健康的好学生吗?

(总结告别烦恼的方法。

课后反思:

 

第7课怎样面对困难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是由酸甜苦辣多种滋味构成的。

2.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3.引导学生在遇到了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笑面人生,积极乐观地对待每件事。

教学重点:

明白面对困难前进和退缩的不同结果。

教学难点:

学习克服困难的合适做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是由酸甜苦辣多种滋味构成的。

2.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3.引导学生在遇到了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笑面人生,积极乐观地对待每件事。

教学重点:

明白面对困难前进和退缩的不同结果。

教学难点:

学习克服困难的合适做法。

教学方法:

说故事、表演、引导、感受。

教学用具: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舒适美满、事事如意的生活自然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但是,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也会有困难、挫折、和失败,身处逆境……

二、听故事,辨析、讨论。

1.师:

有两个学生在一次选举中落选了。

面对挫折,甲同学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时常对同学发泄,认为大家不公,和他过不去;而乙同学则很乐观,他说:

“还好,我又多了一些锻炼自己的时间,下一次再参加选举。

2.同学们,面对同一种情况,他们的态度截然不同,你喜欢谁呢?

谈谈你的看法。

3.假如是你,你会怎样接受现实呢?

三、读故事,谈体会。

1.现在看一下书上的两个故事……冯瑶、李子萌遇到了哪些困难?

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2.如果你也遇到了挫折,你会怎样去面对呢?

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是由酸甜苦辣多种滋味构成的。

2.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3.引导学生在遇到了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可以笑面人生,积极乐观地对待每件事。

教学重点:

明白面对困难前进和退缩的不同结果。

教学难点:

学习克服困难的合适做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师: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怎样面对困难。

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你们知道“困难”是指什么吗?

(挫折;遇到的倒霉事。

2.师:

是啊,舒适美满、事事如意的生活自然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但是,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就像浩瀚的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也会遇到困难、挫折甚至失败,可是当你们遇到它们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生:

沮丧。

……难过、困惑。

3.你们都讲了真心话,老师能理解,这一个个困难就像一座座山,阻挡了同学们前进的脚步,那么,当你们身处逆境时,你会怎么做呢?

生:

迎难而上,克服困难。

……不断努力,用谚语勉励自己。

师:

是啊,我们要完成学习任务,要取得进步,要快乐成长,就一定要克服困难。

这是我们小学生的责任!

二、讲故事,深入主题。

1.读书中28、29页的内容,说说这则故事讲了些什么?

你从中收获了什么?

2.辨析、讨论:

面对困难,不同的态度会导致什么样的不同的结果?

3.交流汇报。

(我们做事要坚持到底,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少不了要遇到失败。

失败是我们成长所需要的。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呢?

5.“我想这样做”——小组讨论,将自己的想法填入、完成30页的表格。

6.课后作业:

今天,同学们就要拿出行动来,和你的困难较量一番,请你设计一张《自我命令卡》,帮助自己更好地克服困难,好吗?

课后反思:

 

第8课怎样面对压力

教学目标:

1.懂的辩证地看待压力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作用,能够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2.学会减轻和释放压力的方法,努力尝试将压力转化成前进的动力,鞭策自己不断顶着压力前进。

3.知道在生活和学习中谁都会有压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教学难点:

努力尝试将压力转化成前进的动力。

教学方法:

说故事、表演、引导、感受。

教学用具:

课件、多媒体。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懂的辩证地看待压力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作用,能够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2.学会减轻和释放压力的方法,努力尝试将压力转化成前进的动力,鞭策自己不断顶着压力前进。

3.知道在生活和学习中谁都会有压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教学难点:

努力尝试将压力转化成前进的动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学习和生活中,人人都会有压力,你有哪些压力呢?

2.学生自由说压力。

3.把你的压力写下来。

(教材第31页。

二、一起来讨论。

1.人应不应该有压力?

2.四人一组讨论、辨析、交流,并将自己的观点写在书32页的位置里。

3.每组选一代表发言。

4.小结:

一个人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受压力的影响。

那么,怎样面对压力呢?

下节课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