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无脊椎动物部分知识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5973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无脊椎动物部分知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动物学无脊椎动物部分知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动物学无脊椎动物部分知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动物学无脊椎动物部分知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动物学无脊椎动物部分知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学无脊椎动物部分知识总结.docx

《动物学无脊椎动物部分知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无脊椎动物部分知识总结.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学无脊椎动物部分知识总结.docx

动物学无脊椎动物部分知识总结

1绪论

1生物学的观点和研究方法

描述法比较法实验法

2生物学三个统一的基本原理

3五界分类法原核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4生物的基本特征

5物种的定义是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一个物种中个体一般不与其他物种的个体交配或交配之后,一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6分类阶元

7双名法及书写方法

第二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上皮组织密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构成,是人体最大的组织。

保护、分泌

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包括基质、细丝状的纤维和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具有重要功能意义。

支持、连接、营养、保护等

肌肉组织由特殊分化的肌细胞构成的动物的基本组织。

能收缩和舒张,引起运动

神经组织(即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所组成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第三章原生动物门

门的特征:

1整个身体由单个细胞组成细胞器运动细胞器:

纤毛鞭毛

摄食细胞器:

胞口、胞咽、食物泡

感觉细胞器:

眼点

调节体内水分的细胞器:

收集管、收缩泡

2身体微小

3原始性动物界最早的祖先

4对不良环境有特殊的适应性(包囊包囊膜)

5一些种类为群体单细胞动物(多细胞动物细胞分化为组织,再进一步形成器官、系统群体单细胞动物细胞一般没有分化,最多只有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化。

体细胞没有分化。

群体内的各个个体具有相对独立性)

代表动物草履虫

分类鞭毛纲植鞭亚纲有色素体具表膜

动鞭亚纲无色素体不具坚硬的表膜

无性(纵二分裂)有性(配子或真各个个体结合结合)

肉足纲有薄质膜明显的外质内质(凝胶质溶胶质)外形不断改变

根足亚纲(大变形虫)、伪足:

(叶状、丝状、根)

辐足亚纲轴伪足

孢子纲全部寄生,无运动器,生活史复杂,很多种类具顶复合器(类锥体、极环、棒状体、微线体)疟原虫红细胞前期在人的肝脏中进行临床意义决定潜伏期的长短

红细胞内期在人体的红细胞内进行~~~觉得疟疾症状反复发作的间隔时间

红细胞外期在人体肝脏中进行~~~疟疾复发的根本原因

有性在无脊椎体内无性在有脊椎体内

纤毛纲

 

其他

名词解释

细胞内消化低等动物的消化方式指食物在细胞内部进行消化的一种方式过程为:

食物在细胞内行程食物泡之后与溶酶体溶合成消化泡,分解后的营养物质为细胞所用。

如大变形虫

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生殖。

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大滋养体(具伪足)较活泼,能分泌分解酶,溶解肠壁组织以红细胞为食

小滋养体个小伪足短,寄生于肠腔,不侵蚀肠壁,以细菌和霉菌为食。

可形成大滋养体活着包囊。

顶复合器

接合生殖

伪足:

是细胞质形成的的临时性突起,具运动及捕食功能。

包囊:

指原生动物不摄取养料阶段,周围有囊壁包围,富有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是原虫的感染阶段。

(四核包囊是感染阶段---痢疾内变形虫)

植鞭亚纲

动鞭亚纲

纤毛纲

肉足纲

孢子纲

运动器官

鞭毛(较少1-4)

鞭毛(较少1-4)

纤毛

伪足

营养

自养(光合)

异养(渗透、吞噬)

异养

异养(吞噬胞饮)

寄生

呼吸

有光光合作用

无光体表

体表

排泄

伸缩泡体表

伸缩泡体表

生殖

无性生殖纵二分裂有死分裂核膜不消失

二分裂生殖,出芽,包囊普遍

无性裂体、孢子

有性配子

代表动物

眼虫

锥虫

草履虫

变形虫

疟原虫

第四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卵的结构植物极(卵黄多)动物极(细胞质多)

卵的类型多黄卵(端黄卵)少黄卵(均黄卵)中(央)黄卵

内陷、内移、端细胞法(裂体腔法)

通过卵裂分层、内转、外包体囊腔法(肠体腔法)

受精卵囊胚原肠腔中胚层具有真体腔

1完全卵裂(整个卵细胞都进行分裂,多见于少卵黄)

2均等卵裂卵黄分布均匀,卵裂时形成的分裂球(卵裂球)大小相等,如文昌鱼

2不均等卵裂卵黄分布不均匀,卵裂时形成的分裂球(卵裂球)大小不相等,如蛙

1不完全卵裂

2盘裂卵裂只限于动物极的细胞质部分如鸡

2表面卵裂卵裂只限于卵的表面,见于中黄卵,如昆虫

原生动物:

单细胞动物,低等、原始

后生动物:

绝大多数多细胞动物

原口动物:

后口动物:

其他外胚层全部神经组织和上皮组织

中胚层全部结缔组织和肌肉组织,大部分排泄系统和生殖系统的上皮组织

内胚层大部分消化管上皮,消化腺和呼吸上皮、内分泌腺

生物发生律:

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关于多细胞动物起源的学说:

繁殖的概念与繁殖的方式

无性生殖(低等动物)

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亲代产生子代的繁殖方式

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再生

有性生殖(高等动物)

由两个亲体或雌雄生殖细胞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生物学意义a能从亲代爽否获得不同的个性b使后代更富有生命力

配子生殖同配异配卵配

结合生殖原生动物中纤毛虫所特有的的一种有性生殖的现象!

几种特殊的生殖方式

1孤雌生殖雌性产的卵无需受精就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2幼体生殖个体在未成熟期或幼体阶段就进行繁殖

3世代交替在生活史中,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交替出现的现象。

第六章腔肠动物门(刺细胞特有)幼体称为浮浪幼虫

门的特征1身体辐射对称(只有上下没有前后外胚层外层体壁具保护运动和感觉的功能

2身体由两个胚层组成,中间为中胶层中胶层具有支持作用

(第一次出现了胚层的分化)内胚层(胃层)具有消化营养的功能

3出现了消化腔也称消化循环腔

第一次出现(多孔动物的中央腔是没有消化作用的)

只有一个对外开口,有原肠期的原口形成,兼有口(摄食)和肛门(排泄)的作用

4有原始的组织分分化(第一次)上皮肌肉细胞兼具肌肉和上皮的功能

5出现了原始的神经组织——网状神经系统

为什么原始呢?

1无神经中枢2传导无方向性3传导速度慢

6一般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两种基本体型

7具多态现象群体多态现象——群体有两种活着两种以上具不同形态的体型,有不同的结构,完成不同的生理机能,是群体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代表动物水螅

1形态结构皮肌细胞肌原纤维沿身体纵轴

感觉细胞

外胚层神经细胞在外胚层细胞的基部

腺细胞基盘分泌粘液气体

间细胞大小同皮肌细胞核,和发育成刺细胞、生殖细胞

刺细胞腔肠动物特有

中胶层胶状物由水、无机盐、蛋白质组成支持作用。

内皮肌细胞

内胚层(营养作用)腺细胞1分泌粘液

2分泌消化液

感觉细胞少量

间细胞少量

2摄食和消化摄食利用触手上的的刺细胞放出刺丝麻痹捕获物,用触手将食物送进口中

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酶对食物进行细胞外消化,净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由内皮肌细胞吞噬,进行细胞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经口排出体外。

3呼吸和排泄无专门的和呼吸和排泄的器官

呼吸外层和内层的细胞通过细胞膜的渗透和扩散作用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排泄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细胞膜拍到体外。

4感觉和运动分布在外皮肌细胞间的感觉细胞受到刺激后吧冲动通过神经传导给皮肌细胞,在内外皮肌细胞的协同作用下,是水螅产生运动。

水螅的三种运动方式借助基盘粘液悬浮翻筋斗尺蠖运动

5生殖无性生殖(出芽生殖)体壁向外突出,逐渐长大形成芽体。

芽体的消化腔,与母体的相同,长处触手、垂唇、口后,基部收缩与母体分离,形成新的个体。

有性生殖外层间细胞分化形成卵巢和精巢,卵成熟后卵巢破裂使卵露出,精子游近卵使其受精。

受精卵进行完全卵裂,以分层法形成实心原肠胚,报上粘性厚膜形成休眠体从母体上脱落下来。

次年春末或环境适宜时,胚胎脱膜而出,继续发育成小水螅。

分类A水螅纲僧帽水母樱花水母有的水螅型发达水母型退化有的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

B钵水母纲海月水母海蜇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

C珊瑚纲海葵珊瑚只有水螅型无水母型

腔肠动物各纲比较

水母型(有性)

水螅型(无性)

体型

缘膜

垂唇

膈膜

口道

生殖腺来源

刺细胞分布

水螅纲

外胚层

外胚层

钵水母纲

内胚层

内外均有

珊瑚纲

内胚层

内外层均有

海葵单体无骨骼

珊瑚群体具骨骼

第七章扁形动物门

Q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及其与寄主的关系

中胚层出现的意义:

门的特征1体型为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能把身体分成相等的两个部分。

两侧对称使身体分化出前后、左右和背腹身体各部分功能出现分化。

2形成中胚层分化为两种组织

A实质组织为合胞体结构的柔软结缔组织,也称间质

分布:

充满在各组织器官之间,使体内无明显的空隙(填充腔体),扁形动物也称无体腔动物。

功能:

储存水分和

营养物质(抵抗饥饿和干旱)

输送营养物质和排泄物(固定实质细胞—间隙连接)

分化和再生新器官(表皮取代细胞,成新细胞)

保护内脏器官

B肌肉组织首次出现肌肉组织,促使扁形动物的结构和机能产生一些列变化:

运动速度加快,能更有效的摄取较多食物,导致神经和感觉器官发展完善

原始的网状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

原始的消化腔----不完全的消化腔

消化系统发展导致新陈代谢加强,相应的异化作用加强—出现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3出现较复杂的器官系统

形成不完全的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

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

梯形神经系统

完整的生殖系统(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能进行交配和体内受精,只是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分类a涡虫纲自由生活,体表腹面有纤毛,肠道较发达。

代表动物三角涡虫

1外部形态前端三角形,头部有两眼点(富有感觉细胞,感受光线的明暗),两侧各有一耳突(触觉和嗅觉),口位于腹部。

表皮由外胚层来源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分布有杆状体腹面具纤毛

2体壁基膜为非细胞结构有弹性,位于表皮下

肌肉层分为三层环肌斜肌纵肌

这种由单层上皮细胞和多层肌肉组成的体壁称为皮肤肌肉囊具保护和运动的功能

3消化系统由口咽肠道(来自内胚层,为一层柱状上皮细胞,有大量腺细胞和吞噬细胞)组成

4循环和呼吸无专门的循环和呼吸系统主要通过体表渗透和扩散

5排泄系统原生管型,由焰细胞和排泄管、排泄孔组成。

焰细胞收集体内多余水分和液体废物,经排泄管排出体外。

一部分废物通过体表渗透作用排出。

6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一对脑神经节,两条腹神经索,中间布横神经

眼点耳突触觉细胞

7生殖系统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横二分裂在口的后部收缩断裂成二个字体

有性生殖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固定生殖腺和输出管道)

雌性生殖器官卵巢(一对),卵黄腺,输卵管,生殖腔,生殖孔,受精囊(交配囊)

l雄性生殖器官精巢(多个),输精小管,输精管,储精囊,阴茎,生殖腔卵囊内的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由卵黄供给

l具有交配行为,体内受精

直接发育动物幼体从卵孵出或母体产出后,不经过变态,而直接长成成体的发育方式。

幼体与成体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基本相同

间接发育动物幼体从卵孵出或母体产出后,幼体与成体的形态及生活习性有很大差异,须经过变态才能成为成体的发育方式

8.再生指生物体的一部分被截除或被破坏后重新恢复的一种生理现象

b吸虫纲体表无纤毛,消化道简单,具口吸盘、腹吸盘等吸附器官,多数为体内寄生,少数为体外寄生。

代表动物华支睾吸虫

1外形前窄,后略宽具口吸盘和腹吸盘扁平叶状

2体壁皮层:

合胞体层(细胞质,线粒体,内质网)胞体沉到肌肉层下的实质中。

(作用:

保护、营养代谢和气体交换)

肌肉层:

环、纵、(斜)作用:

1)保护,抵抗寄主消化酶。

2)直接吸取营养。

属皮肌囊,无体腔,各器官埋在实质中

3消化与营养口咽食道二肠支无肛门

4呼吸系统无厌氧呼吸

5排泄系统:

原肾管系统

6神经系统:

梯形,咽旁神经节:

6条纵神经、横神经。

感官退化

7生殖系统雌雄同体,自体或异体受精

生活史(p111)图简懂复杂,有更换寄主现象。

两个体外生活期(转移寄主)

受精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

多个寄主:

中间寄主:

第一寄主:

沼螺(纹、中华、长角),肠,肠淋巴。

第二寄主:

鲤科鱼、米虾和沼虾肌肉中。

终末寄主:

人,狗猫肝胆管中。

生殖:

无性:

幼体生殖有性:

配子生殖

3对寄生生活适应:

1)体表无纤毛、杆状体,无上皮细胞,产生具小刺的皮层

2)感官器官退化

3)发展了吸附器:

吸盘和小钩

4)消化系统趋于退化。

5)呼吸“厌氧呼吸

6)生殖系统发达,雌雄同体,可同体受精也可异体受

精,

幼体生殖,高生殖率

7)生活史趋向复杂

内寄生:

生活史复杂,通常有二个或三个寄主。

外寄生:

生活史简单,只一个寄主。

分类

单殖亚纲

盾腹亚纲

复殖亚纲

肝片吸虫锥实螺水草

布氏姜片虫扁卷螺菱、荸荠、茭白

日本血吸虫钉螺

c绦虫纲体表无纤毛,无消化道,头节有吸盘和几丁质的钩,大多具节片全部营体内寄生。

代表动物猪带绦虫

1形态结构白色带状,长2-4米,由700-1000个节片组成

身体分三部分:

–头节:

生有吸盘(4个)和小钩,以附着在肠粘膜

–颈部:

较细不分节片,与头节无明显界限,能不断以

横分裂产生节片。

是绦虫的生长区

–节片:

身体的其余部分由许多节片组成

分成熟节片(宽大于长)为成熟节片(方形,内有生殖器官、神经和排泄管)孕卵节片(长大于宽,只有充满卵的子宫,其他器官退化)

2体壁–包括:

合胞体构成的皮层以及基膜,环肌、纵肌,实质与吸虫相似,但皮层的表面有很多微毛,增加表面积合胞体:

许多大细胞的细胞质延伸、融合而形成的。

内有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

细胞本体下沉到实质中可通过胞饮作用摄入营养物质具有保护、气体交换、排泄、营养吸收的作用

3消化系统消化器官完全退化,通过体表渗透作用吸收寄主的营养

4排泄系统:

原肾管型

5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不发达,没有特殊的感觉器官

6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生殖器官高度发达每一成熟节片有150-200个精巢,散布在实质中

每一成熟节片有卵巢一对

l自体(同节片或不同节片)或异体受精

7分类单节亚纲

多节亚纲牛带绦虫(牛)

绦虫纲主要特征

1全部寄生人或脊椎动物体内,寄生历史比吸虫长。

2身体扁平带状,有特化头节,附着器官集中于此吸盘、小钩等。

3体表为外皮层,具微毛,增加营养吸收面积,可直接吸收营养,消化系统退化。

4生殖器官高度发达,每一节片一套生殖系统(雌雄同体),

繁殖力高度发达,多数只经过一个中间寄主。

涡虫纲

吸虫纲

绦虫纲

身体分节

分若干节

体表纤毛

有(与自由生活有关)

上皮细胞中杆状体

有(与自由生活有关)

消化系统

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退化具吸盘

消化系统消失具吸盘

神经与感官

较发达

退化

退化

生殖与发育

间接发育,有牟勒氏幼虫

生殖器官发达,产卵量大

生殖器官发达,产卵量大

生活方式

自由生活

寄生生活

寄生生活

寄生生活的适应性变化

寄生: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表或体内,摄取被寄居的生物体的营养以维持生命的现象

寄主/宿主:

寄生物所寄生的植物、动物或人

中间寄主:

幼虫寄生的寄主

终寄主:

成虫寄生的寄主

寄生物和寄主的相互关系

寄生物对寄主的危害

夺取营养和正常生命活动所需

化学性作用

机械性作用

传播微生物,引发病变

寄主对寄生物感染的免疫性

先天免疫

获得性免疫

寄生物对寄生生活的适应:

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相适应。

因此,寄生生活方式带来动物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的一系列变化

寄生生活的环境条件:

稳定的外界环境条件

适应结果:

身体的结构部分退化,部分加强

取食方便而直接运动器官退化

对外界刺激的感应减弱神经和感觉器官退化

抵御寄主体内酶的侵蚀表皮特化

固着在寄主体内的寄生部位产生固着器官吸盘、钩、爪等

寄主转换过程中的大量死亡生殖系统特别发达

取食寄主消化的食物消化器官退化

随着寄生程度的发展:

退化的部分愈趋退化:

吸虫纲:

肠道退化

绦虫纲:

肠道消失

加强的部分愈趋加强:

绦虫:

妊娠节片内全为生殖器官

第八章假体腔动物

门的特征1体表具有一层角质膜—由上皮细胞分泌而来,光滑,坚韧,有弹性起到保护作用!

2具有发育完善的消化管·a出现肛门b为原口动物c前肠、中肠、后肠d肠没内胚层发育而来,其它部分由外胚层内陷形成

3原肾型排泄系统无焰细胞

4无循环呼吸系统

5雌雄异体,多数种类雌雄异性,雄性小于雌性个体生殖器官为细长管状,雄性为单个,雌性成对。

雄性精子有泄殖孔排出雌性;卵细胞由腹侧中线上的生殖孔排出

6圆筒状神经系统有围绕咽部的围咽神经环,神经环向前后发出多条神经感觉器官不发达··

线虫动物门代表动物人蛔虫

1外形长圆柱形两端渐细。

乳白色,具侧线。

雌虫忽然变细的是尾部,头部渐渐变细肛门在距身体后端2mm的腹线上,生殖孔在距身体前段越1/3处的腹线上

雄虫较细且短,尾端弯曲呈钩状,肛门和生殖孔合二为一,称泄殖孔。

尾端具有两根交接刺虫泄殖孔伸出

2体壁和体腔由角质膜、表皮和肌肉层组成的皮肤肌肉囊

角质膜分皮层中层和肌层

表皮上皮细胞组成的合胞体

身体两侧和背、腹中央的上皮细胞层加厚形成侧线和背、腹线

背、腹线中有背、腹神经索侧线中有排泄管表皮层细胞能向外分泌物质形成角质膜

肌肉层体壁最内层,由单层纵肌构成无环肌(身体只能弯曲不能伸缩)

肌细胞的原生质部伸向背、腹神经索,接受神经支配

消化系统前肠外胚层内陷形成,口口腔咽

中肠内胚层形成,是食物的消化吸收部位

后肠后端外胚层内陷而成,包括直肠和肛门

4呼吸和循环无专门的呼吸器官,进行厌氧呼吸

无专门的循环器官,体腔液输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物

5排泄系统a由一个原肾细胞衍生而成的H型排泄系统(无焰细胞)

b排泄管为细胞内管,2条,纵行,位于侧线内c排泄物汇集到体腔液内,随体腔液通过侧线的上皮细胞渗透入排泄管内,从排泄孔排出体外

6神经核感觉器官圆筒状神经系统:

咽头周围的围咽神经环向前、后各发出六

条神经,之间有横神经相连腹神经

(1),背神经

(1),背侧神经

(2),腹侧神经

(2)

感觉器官不发达·唇和泄殖孔周围有感觉乳突,有感觉功能

7生殖系统长管型盘曲于原体腔内

雌性生殖系统:

双管型由卵巢

(2)、输卵管

(2)、子宫

(2)、阴道、生殖孔组成

雄性生殖系统:

单管型由精巢(多数)、输精管(多数)、储精囊

(一)和射精管组成

8生活史寄生部位:

小肠感染途径:

经口感染

感染虫态:

感染性卵直接发育

蛲虫

 

十二指肠钩虫

 

丝虫

 

轮虫动物门代表动物轮虫

 

几种重要的人体寄生线虫比较

病原体

感染虫态

传播途径

寄生部位

主要病症

蛔虫

感染性卵

小肠

营养不良、发育不良

蛲虫

受精卵

口/逆行感染

大肠

贫血、消瘦、肛门瘙痒

钩虫

感染性蚴

皮肤

小肠

严重贫血、异嗜症

丝虫

感染性蚴

皮肤(蚊子)

淋巴系统

乳糜症、象皮肿

第九章环节动物

Q1次生体腔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

Q2环毛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结构和特点·?

··

Q3开管式循环和闭管式循环的区别?

门的特征1.形成真体腔消化管外壁附有肌肉,增强了消化道的蠕动,消化能力加强消化功能加强→同化功能加强→异化功能加强→排泄功能加强,排泄器官进化为后肾管型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系统,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循环系统(闭管式)

2.身体分节环节动物身体分成许多体节体腔上皮在体节间形成双层隔膜每一体节内形成一个小室,体节之间有孔相通体腔内充满体腔液:

物质运输,运动

前端为口前叶,后端为尾节节生长区位于尾节前,这个区域的细胞为成对的端细胞

身体分节是高等无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标志增强运动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大加强

分节促进了动物的生理分工

3出现了运动器官:

刚毛或疣足,使运动敏捷迅速

刚毛:

由表皮细胞内陷形成的刚毛囊内的毛原细胞分泌几丁质形成的。

有肌肉附着,可产生运动。

是寡毛纲动物的运动器官

疣足:

体壁的向外凸起,中空,与体腔相通。

疣足本身不分节,与身体连接处也无关节。

疣足划动可游泳,是多毛纲动物的运动器官

4.闭管式循环系统环节动物是动物进化过程中笫一次出现循环系统,且是高级的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始终在血管中流动,不流入组织间隙中。

血液流动有一定方向,提高了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效率

5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型原肾管型的排泄器官来源于外胚层,一端封闭,另一端为对外的开口:

排泄孔。

排泄物靠渗透作用进入排泄管

后肾管型的排泄器官同样来源于外胚层,具两个开口:

体内的开口为肾口,具有带纤毛的漏斗,向体外的开口为肾孔排泄物直接从肾口进入肾管,效率更高

肾管上密布微血管,也可排出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多余水分

6.索状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更集中。

由脑(一对咽上神经节)、围咽神经、咽下神经节(一对)和腹神经索(两条腹神经合并)组成。

7.皮肤呼吸多数环节动物无专门的呼吸器官,皮肤内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依靠体表进行皮肤呼吸多毛纲的部分海产种类出现专门的呼吸器官:

鳃(疣足的背须特化)

8.担轮幼虫陆生和淡水生活种类直接发育,无幼虫期海产种类的个体发育,经螺旋卵裂、囊胚阶段,以内陷方式形成原肠胚,发育成担轮幼虫

代表动物环毛蚓

分类寡毛纲环毛蚓

特征以刚毛为运动器官雌雄同体有生殖带生物量最大

1外部形态–环带(生殖带):

性成熟个体的笫14-15-16节色暗,肿胀,体节之间无节间沟,环带上无刚毛生殖时期可分泌粘液形成卵茧(上皮细胞为腺上皮)

背孔:

笫11/12节间沟开始,背中线上每节有一个背孔,能释放体腔液,湿润体表便于呼吸;减少摩擦便在土壤中穿行三对纳精囊孔(受精囊孔):

位于6/7、7/8、8/9节间沟腹面的两侧雌性生殖孔:

一个,位于笫14节腹面中央雄性生殖孔:

一对,位于笫18节腹面两侧

2.体壁

–体壁由四部分组成:

l角质膜表皮肌肉体腔膜环节动物体壁的四层结构一起组成皮肌囊

角质膜:

薄,由表皮细胞分泌而成

l功能:

防止身体在干燥环境中失水

表皮层:

由单层柱形上皮细胞组成,其间有腺细胞、感觉细胞、感光细胞分布

l功能: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