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屋顶归纳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5809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建筑屋顶归纳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古建筑屋顶归纳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古建筑屋顶归纳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古建筑屋顶归纳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古建筑屋顶归纳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建筑屋顶归纳总结.docx

《中国古建筑屋顶归纳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建筑屋顶归纳总结.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建筑屋顶归纳总结.docx

中国古建筑屋顶归纳总结

中国古建筑屋顶归纳总结

 上学的时候就对中国古建筑十分感兴趣,但是没有怎么深入的研究过,觉得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

那是因为当时学的专业和古建筑并不是十分对口,再加上古建筑一些名词是在拗口看了很难记住,所以也没有花太大的功夫在这上面。

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但到底是怎么样的?

不清楚。

现在做古代建筑保护规划工作,发现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差的很远。

这才有意识比较系统的研究研究。

(姑且说是研究吧)。

现在把我的了解的中国古建筑部分知识总结汇报如下,给大家讨论讨论,希望对广大对古建筑感兴趣的人有所帮助。

更希望有高手多多指点,我们共同进步。

我先抛块儿砖有玉的尽管砸过来。

今天,我们仍会经常听说一个名词“中西合璧”。

说xx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我们到跟前一看多半是一个方盒子加一个大屋顶。

我们暂不讨论这算不算是中西合璧,但从中可以看出屋顶在中国传统建筑的特殊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一个标志。

我国古建筑屋顶样式丰富,变化多端,但总离不开几种基本的样式,我把这几种基本的顶叫做“基本顶”,包括:

硬山式、悬山式、歇山式、卷棚式、攒尖式、庑殿式等;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我叫他们“特殊顶”,常见的有:

十字脊屋顶、盔顶、盝顶、万字顶、扇面顶等;其实我们看见的大部分顶是由基本顶或特殊顶派生过来的,我叫它们“派生顶”其基本的派生方法就是不同的顶的进行不同的组合。

下面我们详细的一一介绍。

(一)、基本顶

  1、硬山式

  宋《营造法式》中没有记载,宋代建筑遗物中也未见,基本可以推想出现在宋代以后。

明清时期硬山式广泛应用。

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简单朴素,同时等级最低,在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这种屋顶。

 2、悬山式

  悬山式与硬山式基本相同,只是悬山式的屋顶不像硬山式一样与山墙齐平,而是伸出山墙之外。

这部分伸出山墙之外的屋顶是由下面伸出的檩承托的。

从外观上看,这是悬山式与硬山式最大的不同。

 3、歇山式

  歇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

歇山式屋顶的正脊比两端山墙之间的距离要短,因而歇山式屋顶是在上不得正脊和两条垂脊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垂直区域(山花)。

在山花之下是梯形的屋面将正脊两端的屋顶覆盖。

4、卷棚式

 以上所有的屋顶去掉正脊,呈弧形的屋顶就是卷棚式了。

若某个正脊卷棚式顶加上正脊就变成了歇山顶那么这个卷棚式就叫卷棚式歇山顶。

同理可以得出卷棚式硬山顶、卷棚式悬山顶等等。

这是卷棚式硬山顶

卷棚式歇山顶

5、攒尖顶

  没有正脊,所有的垂脊汇聚在顶部一点,这样的顶叫做攒尖顶。

有几条垂脊就叫做几角攒尖顶。

此外还有圆形的攒尖顶,也就是没有垂脊。

四角攒尖顶

圆形攒尖顶

6、庑殿式顶

  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形式,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屋顶前后左右都是一个斜坡非常特别。

 紫禁城太和殿就是重檐庑殿式顶,不用详细介绍了吧

 

(二)、特殊顶

  1、十字脊顶

  北京紫禁城的角楼是十字脊顶的代表建筑。

十分特别,由两个歇山顶呈十字交叉而成。

紫禁城角楼:

临汾东岳庙元代戏台也是十字脊顶

2、盔顶

是攒尖顶的一种变形,顾名思义形似古代战士的头盔。

盔顶的顶和脊的上面大部分为突出的弧形,下面一小部分相反的向外翘起,就像头盔的下沿。

代表建筑:

岳阳楼

  3、盝顶

  这种形式的屋顶是在屋顶上有四条与屋檐平行的脊,四条屋脊构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平顶,其四个角有垂脊向下斜伸,共形成四块坡檐。

这种形式的顶级少见,,手绘一张示意图。

4、万字顶

有一些建筑的平面和屋顶采用“卍”字形,取其万事如意、万寿无疆之意,非常吉利。

圆明园的“万方安和”就是采用万字顶。

由于圆明园已经被八国联军给少了只能找来模型和绘画中的“万方安和”给大家示意。

北京圆明园“万方安和”

5、扇面顶

和万字顶一样扇面顶是一种非常别致的屋顶形式。

顾名思义,它是像扇面形状的屋顶形式。

前后檐呈弧形,一般前短后长,两山墙的墙线向内延伸可交与一点,即扇形的圆心。

扇面顶的两端可以做成歇山、悬山、也可以做卷棚形式。

这种顶一般用于小型建筑,使建筑更加小巧可人。

我没有亲眼看见过这种形式的屋顶,也没有找到照片,只是在一些书上看见过示意图。

究历史上出现过这种顶没有有待各位高手考证。

下面是我手画的示意图。

 大家不难发现,其实特殊顶变来变去也离不开基本顶的几种形式,只要大家把集中基本的顶分清楚了遇见再复杂的顶我们也可以自己对他进行分析。

下面要说的“派生顶”更是如此。

 (三)、派生顶

其实上面说的特殊顶也都是由基本顶派生过来的,但是因为罕见,把他们单独归为一类,下面说说的都是常见的派生顶。

 中国古建筑顶的形式派生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整合和解剖。

常见的“重檐”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屋檐的叠加。

一般来说,重檐大多是指一层建筑有两层或更多层屋檐。

但有时一座多层建筑若每一层都有屋檐,总数相加大于等于二,人们也称作重檐。

重檐庑殿顶模型

还有一种常见的整合方法叫“勾连搭”。

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屋顶前后檐相连,连成一个屋顶。

在这种勾连搭屋顶中有两种最为典型即“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和“带抱厦式勾连搭”。

仅有两个顶形成勾连搭而其中一个为带正脊的硬山悬山类、另一个为不带正脊的卷棚类,这样的勾连搭屋顶叫做“一殿一卷式勾连搭”。

(应该很容易想像就不附图了,其实我也没有找,呵呵)我见过的很多垂花门是这类的顶。

勾连搭屋顶中,相勾连的屋顶大多是大小高低相同,但有一部分却是一大一小、有主有次、高低不同、前后有别的,这一类的叫做“带抱厦式勾连搭”。

带抱厦式勾连搭主次分明

 在一些特殊的地方,受到空间、地形等因素影响,往往没有条件建一个完整的建筑。

比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古典园林中某一个拐角处有四分之一个亭子,在高墙下有半个间厢房等等。

建筑空间受到限制就导致了屋顶的另一种派生方法“解剖”。

单坡式屋顶就是最有代表性的,就像一个硬山或者悬山式屋顶沿着脊背剖成了两半。

这种屋顶多用在不太重要或是付属性的建筑上。

但是也有例外,山西混原的悬空寺依恒山峭壁而建多数建筑从峭壁中伸出,只露半个屋顶,从外表上看就是根本就是被解剖的屋顶,而且剖面依悬崖表面而变,整个寺院与恒山的峭壁融为一体。

个人为这才是中国古建筑的精髓。

 总之,中国古建筑屋顶虽然变化多端,但是万变不离其中,最基本的几种样式永远不会变,这是用我国古建木构梁架所决定的。

我们只要分清楚几种基本的样式,就会自己分析中国古建筑的屋顶了,这对以后进一步了解梁架结构有所帮助。

鞠躬,汇报完毕。

各位专家,各位高手高手高高手。

发现本文中有什么不正确的的地方希望指出,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希望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