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之 话题作文4.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5774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静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之 话题作文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张静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之 话题作文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张静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之 话题作文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张静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之 话题作文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张静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之 话题作文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静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之 话题作文4.docx

《张静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之 话题作文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静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之 话题作文4.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静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之 话题作文4.docx

张静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之话题作文4

张静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之话题作文4

考纲解读

“话题作文”是由命题者提供一个话题,由写作者围绕话题自由联想,从而完成作文的写作形式。

话题作文一般由导引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注意事项等四部分组成。

它的特点体现在“自主”二字上。

①立意的自主性。

他不像其他作文样式令写作者的立意受到很大的限制,使作者立意只能沿线式思考。

话题作文的立意思考是多维式的,围绕话题可以探究出无数个立意,这些立意只要与话题又关联就符合要求。

②选材的自主性。

话题作文中,完成立意确定主旨后,可以大胆地自由选材来充分表达主旨,而不必像材料作文那样,运用的材料必须与失蹄中所提供的材料存在一致性。

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致使为写作者起一个导引、入门的提示作用,是为写作者打开思路、引起写作冲动服务的,具体作文中,完全可以不与材料发生关系,只要是围绕话题写作就可以。

③文体选择的自主性。

除非有特别要求,话题作文才有文体的限制,否则,话题作文一般不限制文体,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充分施展个人才华。

复习导航

1.明确内容倾向。

中考话题作文多从社会、自然、情感、人生四个方面设题,命题的内容倾向多为自我成长、生活情感、崇尚美德一类的话题,体现新课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精神。

社会话题焦点是关注热点,关注社会,关注时尚;自然话题多以关注生态环境为主要话题点;人生话题大都让考生探讨人生志向、价值、目标等方面的内容;情感话题多是引导学生重温亲情,表现亲情。

2.明确命题类型。

话题作文的命题类型有五种:

①命题式,这类题直接写出话题的题目,不作任何提示,要求考生围绕此话题作文。

②提示式,在话题前后有提示语,这是出题者铺叙的一段话,它不是材料,它的作用是把考生引到“话题”上。

③范围式,题面没有出现“话题”两字,只提供写作的内容或范围,同时说明你想在这个范围些什么都行,文体也不限制。

④材料式,除提供文字材料(故事、哲理性文字诗歌)外,还有图画材料供考生思考。

⑤选择式,题面提供几个话题,任考生从中选择一个作文。

3.认真审题。

话题作文的审题包括审材料、审提示语、审“话题”和审要求。

材料是提出“话题”的媒介,引出了写作范围和思考对象。

提示语的作用最为重要,它是对材料的阐释和对话题的引导,能够给写作者提示一定的作文思路。

同时,要多层面思考“话题”的多重含义,把握它的内涵与外延,切不可偏离话题。

另外,还要选择适当的文体,注意字数的要求。

话题作文的提示语提供的选材空间广泛,限制少,所以大题目居多,“大题小作”是话题作文的制胜法宝。

从自己熟悉的材料中选择一个切入点,集中表达好一个中心意思,选择独特的角度拟定与这个话题有关的小题目来写。

4.确定文体。

话题作文淡化了问题,但不等于不讲文体,只是放松了对文体的限制。

不讲文体,随心所欲地写作,只会写出结构松散,不合章法,非驴非马的“四不像”文章。

考生要善于选择自己喜爱并能驾驭的文体,尽量体现自己的个性特点。

甚至可以抛开常见的文体,用自己喜爱的书信(考生向老师或家长激讲真心话)、日记(撷取生活的点滴来体现主题)、对话体(通过两者的交谈反映出主题)等新颖形式。

5.拟好题目。

“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能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以话题为中心,进行扩展与补充,这是拟题的最基本方法。

它可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使话题又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形象。

其次是用标题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再次是用联想的方法来拟题,该法适用于一些有象征意义的话题。

考场骄子的拟题妙法我们可以多家借鉴。

如:

①改装名作:

《道德苦旅》、《文化乐旅》。

②嫁接术语:

《点击责任》、《心灵的底片》。

③援引佳句:

《只是当时已惘然》。

④妙用修辞:

《阳光的脚步》。

⑤借用歌曲:

《这个冬天不太冷》。

⑥借用符号:

《准备+机遇+把握=成功》。

考点剖析

考点:

材料式话题作文

  例题:

(2007,临沂)那时我们还居住在深山里的乡下,我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

春天,小草刚被融雪洗出它们嫩绿的芽尖时,老师告诉我们,学校准备组织我们搭车到百里外的县城去参加作文竞赛。

我们一听又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我们能够坐上大汽车去县城里看看,担忧的是我们这群山里的孩子,作文能赛过城里的学生吗?

  头发发白的老校长看出了我们的忧虑,他就说:

“你们常常上山下田,谁能说出一种不会开花的草?

  不会开花的草?

蒲公英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朵金黄金黄的,秋天时结满了降落伞似的小绒球;汪汪的狗尾巴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狗尾巴似的绿穗子就是它的花朵;就连那些麦田里的荠荠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的草洁白洁白的,有米粒那么大,像早晨被太阳渡亮的颗颗晶莹的露珠。

我们想来想去,把每一种草都想遍了,可是谁也没有想出有哪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

我们想了半天都摇摇头说:

“老师,没有一种草是不开花的,所有的草都会开出自己的花朵。

  老校长笑了,说:

“是的,孩子们,每一种草都是一种花,栽在精美花盆里的花都是一种草,而生长在田地边和山野里的草也是一种花呀。

不论生活在哪里,你们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一种草,也都是一种花。

记住,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再美丽的花朵也是一种草!

  几十年过去了,当我从深山里的乡下走进都市里的大学,当我从乡下的青年成为城市缤纷社会的一员,当我面对一束束流光溢彩的鲜花和一次次雷鸣的掌声时,我从不自卑,也没有呼噪过。

我总会想起老校长的那句话--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而每一种花朵也是一种草。

  围绕“没有一种草不开花”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①说真话,叙真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真实身份相关的地名、校名、人名。

在线测试

1.(2008,扬州)命题式话题作文。

       

以"回家"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2.(2008,梅州)提示式话题作文。

一位名人说过,美是无处不在的,生活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

这句话既道出了美的普遍性,更道出了“发现”的可贵。

生活中,可供我们发现的事物太多了:

发现问题,发现秘密,发现变化,发现规律,发现假恶丑,发现真善美……发现是一种过程,发现让我们感悟生活,获得启迪;发现是一种品质,发现让我们增长才干,锐意进取;发现是一种责任,发现让我们探求真谛,造福社会……

请以“发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可以记叙见闻、经历,发表议论,抒发情感……

要求:

①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全文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3.(2007,宁波)范围式话题作文。

  人的成长,犹如在沙滩上行走,每前进一步,都会留下一个脚印。

人生中的每一步,有时至关重要。

莫顿·亨特受益终生的经验,正是源于小时候的一次亲身历险,走一步,再走一步,铸就了他一生的成就。

  请你追溯自己的生活历程,截取一个或几个感受较为深切的片断,写一篇文章。

要求真实具体地描述事例,反映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可以是思想认识的,可以是道德修养的,可以是知识技能的,可以是体质体能的,等等)。

题目自拟。

字数不少于500个。

专题二材料作文

考纲解读

材料作文一般没有直接给考生以作文题目或作文思路,而是要考生从所给材料(文字、图表)中,运用阅读、分析、提炼、联想、表达等综合能力,来完成写作任务的一种作文形式。

从考试的角度来说,可以让考生叙述有依托,议论有依据,抒情有基础。

材料作文不仅考查写作能力,还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受所给材料的限制,作文的话题比较固定,必须与所给材料相关。

如果阅读基础差,看不懂材料,势必影响写作的效果。

材料作文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涵盖了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等文体。

②涵盖了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自由命题作文等命题形式。

③覆盖了大小作文的组合类型。

④涵盖了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的缩写、扩写、改写。

⑤涵盖了在原材料基础上引申发挥的续写、读后感、看图作文和范围式话题作文。

复习导航

材料作文形式虽然很多,但这类作文实际运用时,难度并不大。

不管应对哪种形式的材料作文,有两点至关重要:

读懂材料,明确要求。

㈠文字材料作文应对策略。

写材料作文的关键是对材料的“理解”、“角度”的选择,只有命题意图领会了,切入点找好了,或记叙或抒情或议论就不难了,当然运笔最好在自己有经历、有体验、有感悟的内容方面进行。

⒈注意区分不同命题形式对“材料”的处理。

有的命题(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有时也有一段文字材料,但他们与材料作文对材料的处理是不同的。

前者题目中的“材料”并非可以直接利用,它的作用只是创设一种写作环境,让考生好像生活在这个环境之中,以调动写作激情,写作时不必紧扣材料,只要所写的内容与材料相关就行。

后者必须紧扣材料,或者以材料为骨架展开故事,或者以材料为基础提炼观点。

要注意合理使用所给的材料,不能避开材料,另起炉灶。

⒉掌握“读材料”的方法。

①发现法。

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

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据以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

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

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叙述。

③归纳法。

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

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

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

主要用于原料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的部分材料,并据此清理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

主要用于喻义形、寓意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以、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⒊理顺写记叙文的常规思路。

若拟写记叙文,可先对材料内容加以分析,再由此联系与材料相关的人或事。

可以这样的形式过渡:

“读了以上材料,我想起了这样一件事(或‘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或“在我的人生阅历中,也有这样一个人(或‘曾遇见过这样一个人’)……”。

结尾处,再用恰当的议论将所叙的人或事与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较,用画龙之笔点明中心即可。

当然,行文时不对原材料进行分析,而是直接写人叙事,也是可以的,但必须紧扣从材料中提炼出的观点来展开,并且有明确的表述。

⒋理顺写议论文的常规思路。

若拟写议论文,对所给材料可以从以下角度使用:

①从中引发观点。

一般来说,所给材料是由意义的,能给人某些启示。

虽然理解的角度不同,提炼的观点也不同,但提炼的观点必须与原材料相吻合,再围绕观点展开论述。

由此可得出下面的写作思路:

开头引述材料——认真分析后确定论点(即提出中心)——具体展开论证——结尾照应开头(材料),深化中心。

②用作文章的论据。

对于作论据的材料的使用,需要考生精心剪辑,决定取舍:

有时材料过于简单,就需要扩充内容,着重载证明的论点上加以充实;有时对论据材料可以完整地抄录引用;有时不宜全文照抄,可用自己的语言对论据作概括引述;有时可将材料穿插在阐述或评析之中。

③用作拟制标题的话题。

如“从……说开去”、“……给我的启示”、“……教会了我做人”、“论……”等。

④用作照应开头的结论。

议论文要做到结构严谨,在结论部分有必要用所给的材料来照应前文(包括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

㈡看图材料作文应对策略。

⒈区分三种“图”。

看图作文的“图”,主要有图表、画图和漫画三种,关键是要仔细观察画面和准确理解画“意”,然后才构思行文。

看图作文有一个重要的过渡性环节,就是必须对图表进行一番说明、介绍或描绘,或作为记叙文中解说性的铺垫,或在一论文中顺势带出作者的观点。

⒉防止三点失误。

①抛开画图,另起炉灶;②误解图画,文不对题;③不明目的,信马由缰。

⒊掌握“读图”的方法。

①看情节发展。

这适用于对多幅由内在联系得组合漫画的审读。

②看事物变化。

这适用于画面中立体事物变化鲜明的漫画材料。

③看人物对比。

适用于阅读以多个任务活动为主的漫画。

④看比喻和整体意念。

适用于理解含蓄的令人深思的漫画,它往往运用了比拟、象征的手法表现主题。

⒋理顺写说明文的常规思路。

一般是直接介绍画面的构图、组成、主要内容。

需要细致、准确的观察,忠实于画面形象,作准确而不是夸张的,生动而不是随意的说明。

⒌理顺写记叙文的常规思路。

着重观察图画的内容或多幅图之间的关系,全面了解画面中的“情节”。

写作时要编制合乎情理的情节发展过程,生动地表现画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

那些画面上没有画出的过程,需要考生通过想象去补充。

⒍理顺写议论文的常规思路。

尽快地确定立意的方向,探求画面的直接意图和挖掘画面的深层含义,迅速拟定几个可以依画面含义展开议论的“选题”,仔细思考后选定一个进行写作。

注意要将画面含义引申到实际生活中,不要就画面议画面。

考点剖析

 考点1:

文字材料作文

(2007,佛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英国史学家卡莱尔经过多年的艰辛耕耘,终于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

他将这部巨着的底稿全部托付给自己最信赖的朋友米尔,请米尔提出宝贵意见,以求文稿的进一步完善。

   隔了几天,米尔向卡莱尔说出一个悲惨的消息:

《法国大革命史》的底稿,已经全被他家里的女佣当作废纸,丢进火炉里烧为灰烬了。

   卡莱尔在这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异常沮丧。

当初他每写完一章,便随手把原来的笔记、草稿撕得粉碎。

他呕心沥血撰写的这部《法国大革命史》,竟没有留下任何可以挽回的记录。

   但是,卡莱尔还是重新振作起来。

他平静地说:

“这一切就像我把笔记簿拿给小学老师批改时,老师对我说:

‘不行!

孩子,你一定要写得更好些!

’”

   他又买了一大沓稿纸,从头开始了又一次呕心沥血的写作,我们现在读到的《法国大革命史》,便是卡莱尔第二次写作的成果。

   要求:

①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可以记叙经历,可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或改写。

④不少于5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⑤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否则扣分。

   

考点2:

看图作文

(2005,广州)

(2)观察下图,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爸妈的生日你记得吗?

要求:

①题目自拟。

②文体自选。

③600字以上。

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在线测试

学校:

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成绩:

____________

1.许多诗句会像阳光一样照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为之鼓舞,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请你自拟题目,或叙述与诗句有关的经历,或谈谈自己从中获得的启迪,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否则扣分。

2.

(2)材料作文:

请阅读下面唐朝李绅的诗歌《悯农》,然后自拟题目,自定文体,写一篇文章。

字数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XX代替。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念(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

认真读图,自选体裁,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

按照前面所介绍的读图方法,应该发现下列要素:

香烟打着“吸烟致癌”的警示语,露出一支香烟嘴,偷偷乐着,牵着一个被套牢的人,走向可怕的境地;吸烟者无视警告,叼着烟卷,悠闲陶醉,情布自禁地跟着香烟走向绝境。

若写议论文,有很多观点可以提炼,如“要增强抵制诱惑的自制力”、“有时候某种快乐是以生命为代价的”、“你缩短香烟的长度,香烟缩短你生命的长度”等。

但最好不要肤浅地就事论事,就画面论画面,如“吸烟有害健康”、“青少年千万不要吸烟”等。

也可以写说明文,说明吸烟的危害。

还可以写记叙文,发挥想象,记叙画面中的人吸烟的经过和悲苦结果,叙述香烟引诱某人的故事等。

专题三命(半命)题作文

考纲解读

命题作文是传统的作文方式,其题型特点就是给了完整的确定的题目。

近年来,中考的命题作文,少了身体障碍,淡化了文体,涉及的内容充分贴近生活。

中考命题作文考查考生是否完整、准确地把握题目的重点,不偏离不跑题;是否注意到命题中的各项要求,并在写作中体现出来;是否围绕题目所限制的中心选材;是否构思完整,中心明确。

半命题作文是将一个完全命题作文,省去一部分,变成一个不完全命题,省去的部分由考生去补充。

这种题目对考生在选材立意方面的限制比命题作文要少,给了考生更多的自主权。

半命题作文考查考生是否正确地将题目补充完整;补充完整后的题目是否通顺简洁;文章是否围绕补充前、后的题目中心进行构思、选材、立意。

复习导航

㈠命题作文应对策略。

⒈把握命题作文的题型特点。

①从命题构成形式看,题目有三种样式。

独词式,如“果实”(2006,韶关)、“寻”(2008,南京);短语式,如“学会留心”(2007,武汉)、“偶然的发现”(2008,济南)、“我们这帮人”(2008,衢州);句子式,如“我有我的精彩”(2005,茂名)、“心中有盏红绿灯”(2007,广州)。

其中后两者在各省市试题中出现较多。

②从命题内涵看,命题作文的题目有显豁类和含蓄类两种。

显豁类题意明确,如“最好的奖赏”(2007,广东)、“留点感激在心中”(2007,长沙)、“再小的力量也是支持”(2008,湖州)等,题干有“题目+要求”组成,没有半句多余的话。

含蓄类题意相对隐秘,如“心中的彩虹”(2007,天津)、“画一扇窗给自己”(2008,潍坊)等,为了帮助考生把握题旨,激活思维,命题者往往设计导语提示,提干形式表现为“导语+题目+要求”。

⒉抓住“题眼”,不放过“枝叶”。

所谓“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

在短语式题目中,它通常是主谓短语中的谓语,偏正短语中的修饰成分,动宾短语中的动词。

对这些词语,可以直接解词释义,也可以近义辨析或置换比较,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同时,考生不能忽视关键词旁边的“枝叶”,它们经常以副词表示时间、频率的状语出现。

能否准确捕抓住这些词语包含的命题信息,常常左右了考生对全文构思的考虑。

如“这也是课堂”(2007,温州),通过解释“也”就是“同样”的意思,或者删去“也”后与原题比较,就可以得出结论:

只能写学校教室以外的“课堂”,不能写一般意义上的学校“课堂”。

⒊深入分析含蓄类题目的言外之意。

含蓄类题目中的词语往往使用了比喻义、象征义等,只有读懂题目的真正含义,才能写出合乎命题意图的文章。

如“生活中的一朵浪花”(2006,眉山)“浪花”的本义是“波浪互相撞击或拍击其他物体溅起的水点或泡沫”,“感情浪花”用的比喻义。

“一朵浪花”,既可以理解为由影响的一件事,也可以理解为一处景观、一次误会。

同样,可以从“果实”中读出“成功、收获”之意,从“彩虹”中读出“理想、希望”之意。

在各地中考作文题中,各类“虚题”频频亮相,在正确解读这些含蓄、抽象命题的比喻义、引申义之后,将他们化为具体的人物、事物甚至是景观,就能调动出考生记忆仓库中各种素材积累来布局行文。

⒋立意与选材注意大小互变。

针对文题的大、小、宽、窄、虚、实、显、隐,能否做到立意深刻、选材得当是决定文章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

一般情况下,应该“小题大作”、“大题小作”。

当题目设计范围较小、组成因素简单,就要对其左深入的思考和挖掘,表现出普遍、深刻、启人深思的道理,也就是追求“平中见奇”。

当题目涉及的范围大、关系复杂,就要从某一小处入手,抓住某一细节、某一人物来反映全体共有的普遍性的问题,即通常所说的“以小见大”。

㈡半命题作文应对策略。

⒈把握半命题作文的题型特点。

半命题作文兼有限制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从半命题构成形式看,题目有五种样式。

①命前半题,让考生补后半题。

如“给我”(2006,佛山)、“震撼心灵的”(2008,成都)。

②命后半题,让考生补前半题。

如“与我的成长”(2006,茂名)、“______在细微处”(2008,枣庄)。

③命首尾部分,让考生补中间。

如“让走进心灵”(2006,深圳)、“当________来临”(2008,泸州)

④命中间部分,让考生补首尾。

如“需要 ”(2008,岳阳)、“____与_____”(2008,泰安)

 ⑤命标题含有“XX”一词的题目。

如“请你写出一篇标题中含有‘走出’一词的文章。

”(2007,佛山)

⒉注意标题填补选项是否受限制。

若题目中填空处的提示或文字说明的后面有省略号或“等”字,选项内容不受限制,允许扩展补充新的选题;如果没有省略号或“等”字,则不能超出所提示或说明内容另补选项。

⒊注意填补是否得当。

补题不当,导致题目与写作提示不一致,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出现偏题情况。

补出的题目外延过大,写作时会难以驾驭,不容易发挥。

考点剖析

考点1:

命题作文

(2008,广州)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春回大地,原野上、道路旁、房前屋后,那一棵棵、一排排的树,高的、矮的、直的、弯的、立的、倒的……无论是被凛冽寒风刮得一叶不剩的秃枝,还是依然挂着绿叶的繁枝,都又悄悄地吐出了新芽,嫩嫩的,翠翠的,或浅黄,或浅绿,或微微露出点粉色……

  请以“又见枝头吐新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考点2:

半命题作文

(2008,广东)请以“脚步”为标题,或自拟一个包含“脚步”这个词语的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

分析:

这是在一道作文试题中同时包含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命题形式。

标题用语虽然只是简单二字,却有多重含义。

考生可从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出发,结合生活事例或社会热点,拓宽思路范围,写出内容充实又有深度的好文章。

在线测试

1.雄鹰的幸福是追逐无边的蔚蓝;森林的幸福是织就深沉的翠绿;妈妈的幸福是呵护稚嫩的粉红……这些幸福的颜色构成了生命的五彩缤纷。

亲爱的同学,你知道吗?

在汶川大地震废墟里站立起来的人们的心目中,有比这更幸福的颜色,是国旗的鲜红,是军人的橄榄绿,是消防战士的橙黄,是医护人员的洁白……那么,你幸福的颜色又是怎样的呢?

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吧!

①请你以“幸福的颜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否则扣分。

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2.下图是一个购物袋,其巧妙的设计,不仅让人感受到创意给生活带来快乐,而且给人许多思考和启示。

请你以“创意的快乐”或“创意的启示”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600字以上。

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3.按下面的提示和要求选题作文。

生活中,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困难,但只要你愿意去做,就会觉得其实很简单;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不简单。

相信你也有类似的体验。

请你先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选择其中一道,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如“拥有幸福”、“拒绝诱惑”、“关爱他人”、“为人父母”……),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70分,其中卷面和书写占5分)

题目:

(1)很简单

(2)不简单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④不能抄袭。

走到茶几边,我认出了外婆的杯子,但是哪一个才是妈妈的杯子呢?

突然之间,我觉得,自己真得太不了解父母了。

当妈妈为我倒水时,我却不知她的杯子是什么样的;当妈妈为我夹我喜欢吃的菜时,我却没想过他们是爱吃淡一点,还是浓一点。

2009年到了,意味着过去一年的逝去和新的一年的到来。

妈妈为我操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