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六单元说课稿8修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5649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六单元说课稿8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三上六单元说课稿8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三上六单元说课稿8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三上六单元说课稿8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三上六单元说课稿8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上六单元说课稿8修改.docx

《三上六单元说课稿8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六单元说课稿8修改.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上六单元说课稿8修改.docx

三上六单元说课稿8修改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

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颁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

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

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单元总体目标】

1、会认22个生字,会写31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及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学习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5、摘抄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6、体会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7、能抓住特点向别人介绍并写出自己喜欢的地方。

【单元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本组课文记叙的条理清楚,语句准确,生动、形象。

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抓住重点,引导读书,理解关键词句。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本组课文语言优美,条理清楚,很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有趣的情景,以读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让学生把作者对祖国山河的喜爱和热爱的感情表现出来。

3、在学习课文前后,都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4、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5、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读学写,进行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

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语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

6、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单元教学时间】

21《古诗两首》2课时

22《富饶的西沙群岛》1课时

23《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

24*《香港,璀璨的明珠》1课时

语文园地六4课时

机动1—2课时

 

沂南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集体网络备课

时间

2013年8月10日

单位 

库沟中心小学

主备人

王富美、

课题

第六单元《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课型

 

精读课文 

参入集体备

课人员

尤克英

邹永菊

教材简析

《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

两者相比,都是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

但前者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后者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望天门山》这首诗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

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第一句主要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其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4、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歌意境。

  

课前准备

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性备课

 

1、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

谁来背背他写的诗?

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首他写的诗。

(板书课题齐读)

2、理解课题:

你从诗题中知道了什么?

望:

看,往远处看。

天门山:

安徽当涂县的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合称。

两山夹江对峙,像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势非常险要,“天门”由此得名。

3、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第一、读准字音,将诗句子读通顺读流畅!

第二、借助诗中的注释和插图看你能了解什么?

 

1、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古诗,寻找知识的连接点。

2.理解课题

3.预习古诗。

这首诗是李白所著,这样让学生结合回忆导入学习当中,既可复习旧知、加强记忆,又易找到知识的联结点,为学习新课作平稳的铺垫。

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检查交流。

1、生字:

断 楚 孤 帆 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2、出示课文《望天门山》,个人读,集体读。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留给你的初步印象。

4、了解背景:

唐玄宗开元13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1、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2、朗读诗句

读通诗句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也是理解诗中蕴含的情谊的基础。

同时,在初读之始就告诉学生学习、理解古诗的基本方法,首先读通诗句,在“通”的基础上来“品”,才能更好的走进诗的意境。

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诗句的意思,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理解诗意品读诗境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物呢?

请同学们把它划出来。

2.汇报:

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再读古诗。

【品色】

1.诗人笔下的“山、水、帆、日”构成了一副色彩明丽的图画,你从这首诗中看到了什么颜色?

2.“碧”

①“碧”本义是青绿色的玉石,后来,这“碧”成了很多诗人笔下各种景物的色彩,你能说说带有碧或绿色彩的诗句吗?

②生自由说。

③师归纳,出示课件生齐读。

3.“山、帆、日”

除了长江的碧水,诗中还展示哪些景物的美丽色彩?

(山——青、孤帆——白色,日——红色)

小结:

碧水、青山、白帆、红日,这幅色彩明丽的连环画美吗?

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

【品动】

1.《望天门山》不仅是一幅色彩明丽的连环画,它也是一幅会流动的连环画呢!

请同学们再读读古诗,然后思考:

品读《望天门山》,说说你从诗中的哪个字、词或句体会到什么样的画面。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品读诗句。

预设: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A:

“开”是楚江的动作,是说楚江将天门山分开了。

B:

“回”也是楚江的动作,说的是江水从这儿折回而去。

这是因为天门山将江水阻断了,滔滔的江水在这里遇到大山的阻挡,只好折往北而流。

所以称“回”。

“断、开”山断而江开,可见江水的声势是多么浩大“流、回”两山夹江,可见江流回旋湍急而浩荡,那气势真是不可阻挡。

这首诗表现的就是这种磅礴奔放的气势,让我们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A、“出”是青山的动作。

因为小船驶过来了,站在小船上看两岸的天门山,好像青山也在移动。

青山为什么要“相对出”呢?

它真的会移动出来吗?

把这句诗改为:

“两岸青山相对立”好不好?

(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更让我们融入到诗的意境中。

B、楚江、孤帆和天门山这些本无生命的景物,在浪漫的诗人李白眼里,他们像活了一般。

楚江一往无前地浩浩荡荡向前奔流,像一把巨大的斧头劈开了天门山,可是迫于天门山的阻挡,又不得不“至此回”。

而青山呢,它们会彬彬有礼的“相对出”来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客;

C、“孤帆”虽是小小的一片,却来自太阳升起的地方,而且有峻伟的青山专程相迎,李白屹立船头,多么自豪!

3.如果你就是李白,看到眼前色彩明丽、流动而出的美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望天门山》。

A.边出示划好节奏线的整首古诗,听朗诵示范。

B.配乐诵读,学生置身于诗的美境,体察、感悟、陶醉,直至背诵。

 

 

1.找出这首诗描写的景物。

2.感受景物色彩的美。

 

4、感受诗歌磅礴奔放的气势,诗人的激动与自豪。

 

5、带着体会和感悟品读诗句,诵读全诗。

 

 

 

 

感受古诗文景物的美丽色彩。

让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感悟诗人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面对高山峭壁,滔滔江水,而依然豪迈的气势。

激发起学生与诗人的的情感碰撞。

 

创设他们想象的氛围,沉浸在诗情画意的享受中。

 

通过这样的引导想象,再带着体会和感悟诵读,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读中悟,悟中读,以悟促读,举一反三,达到与本文诗人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突破了难点

四、

课后继续搜集写景诗,体会诗歌的特殊魅力。

 

每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想像着画面,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美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下搜集背诵写景诗

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美,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诗歌的情感。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李白

开回出来

教学反思

沂南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集体网络备课

时间

2013年8月10日

单位 

库沟中心小学

主备人

王富美

课题

第六单元《古诗两首》第二课时

课型

 

精读课文 

参入集体备

课人员

尤克英

邹永菊

教材简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他用细腻的笔调,描写了宁静素雅、美仑美奂的西湖景致。

此诗写于公元1073年,描写了西湖刚晴又雨时富于魅力的美景。

晴天里的西湖波光闪闪,旖旎可爱,蒙蒙雨天的山色,同样妩媚动人。

她宛如那美丽的西施,不论怎么打扮都是那么动人。

诗人的想象新奇,写出了西湖的神采和韵味。

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其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③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方法”“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学会读诗、品味诗歌语言,逐渐感悟出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歌意境。

  

课前准备

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和生字词、古诗的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性备课

 

导入:

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老师将带你们去各地旅游,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昨天我们已经去了第一站天门山,今天我们要去第二站,就是杭州的西湖。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西湖的风光,开始今天的西湖之旅吧!

(播放西湖风光课件、教师简单介绍。

交流观后感受。

是呀,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西湖美景倾倒了不少的游客,特别是古代的诗人、画家,他们在此游山玩水,流连忘返,他们饮酒交友,吟诗作画,留下了不少经典之作,流传至今。

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其中的一位诗人,来学习他写的一首描写西湖的经典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

3了解苏轼师补充介绍。

 4、透过读诗题,你读懂了什么?

(a.天气变化——初晴后雨;b.地点——湖上舟中;c.干什么——饮酒聊天)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5、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学生欣赏完美景后,交流观后感受。

初步感受西湖之美。

 

交流搜集到的苏轼的资料。

 

预习古诗,读通句子,将诗句读通顺,借助注释了解古诗大意。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再现了宁静素雅、美轮美奂的西湖景致,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欲望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从解题开始教孩子学习古诗的方法,走进古诗意境,授之以渔。

引导孩子学习读诗、解诗的方法。

 

1、出示整首诗,自由朗读,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3、展示朗读,评价。

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都没问题了,但读诗,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这韵味怎么读出来呢?

我想,我们就得跟随诗人,走进诗句,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学生介绍读懂古诗的好办法。

初步感知哪句古诗写的是初晴,哪句写的是后雨。

 

1、自由朗读诗句

指名读诗,将诗句读通顺、流畅。

2、小组合作通读全文,感知古诗。

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图、联系上下文、搜集资料等多种方法理解诗文。

 

读通诗句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也是理解诗中蕴含的情谊的基础。

教学时,首先读通诗句,在“通”的基础上来“品”,才能更好的走进诗的意境。

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走进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感受晴天西湖的“好”

1、借助注释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2、你从诗句中哪个词知道西湖水面波光闪闪?

(潋滟)

3、潋滟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我们一起来积累这些词语。

4、想象情境

同学们想象一下晴天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

(西湖的水在阳光下更加透彻,波光粼粼;西湖的山更青了;西湖的柳在阳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碎金;西湖的鱼儿欢快地舞蹈,一跃而起,仿佛穿了一身金缕衣;西湖的荷花和荷叶更加鲜艳了……)

看到这样的美景,你心情怎样?

试着把自己的心情读出来吧。

但在晴天的西湖,诗人仅仅只看到了波光粼粼的湖面吗?

他还会看到什么?

(清澈的湖水,湖面上的小船,悠闲的游人)

这么美的景色都融在诗的第一行中,咱们再美美地读读好吗?

引导学生感情诵读这一句。

孩子们,一个“好”字就道出了西湖晴天的美景,真是一字千金啊,这就是古诗的魅力!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雨中的西湖吧。

 

(二)、感受雨中西湖的“奇”

(1)正当诗人和友人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西湖山水之中,突然,天气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谁借助注释来说一说?

(雨天,西湖云雾迷茫,也是那么奇妙!

通过“空蒙”一词来体会雨中西湖的美。

出示图片感受雨中西湖朦胧的美妙,再次感受美读这一句。

(三)感受比喻的巧妙和贴切

结合注释理解:

西子总相宜

这句话仅仅在赞美西子么?

(还在赞美西湖)谁读懂了这句话,说一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西施的确是很美,那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施呢?

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体会出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苏轼的比喻用得真是巧妙呀!

一个美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多美的诗啊,孩子们,好诗需要反复地吟诵,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比比,看谁读得更有味儿。

(四)、读诗句,悟诗情

我们要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生有感情地读诗。

再次欣赏西湖美景。

(西湖风光课件,师在解说时有意识地引用一些描写西湖的诗句。

深情吟诵。

 

学生借助“潋滟”的注释了解这句诗意思。

积累词语。

 

想象情境,把学生带入古诗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有美的感受和体验,入情入境,以情促读。

 

想象情境,体会心情,有感情朗读。

 

借助“空蒙”一词来感受西湖的朦胧美。

 

带着体会读全诗。

 

学生领悟这个比喻巧妙之处。

感受西子与西湖的相同之处。

 

反复诵读,感悟诗意。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情感,真正感受到古诗的美

 

 

通过情境引导想象,再带着体会和感悟诵读,便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他们想象的氛围,沉浸在诗情画意的享受中。

使学生形象地感知深藏在跳动的字里行间的深信深邃隽永的思想和委婉复杂的感情。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以读为本、以读悟情。

让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读中欣赏,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读中去跟文本进行个性化的对话,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提高了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让学生理解这个比

喻是对西湖美的赞颂。

因为西湖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风景都那么令人陶醉,就像一位美女,淡妆和浓妆都是好看的。

西湖和西施都有一种天然之美。

 

图像渲染、配图配乐吟诵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诱发想像,使其在头脑中再现出生动鲜活的画面,受到相应的情感及审美陶冶。

 

四、

结束语:

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让美丽的西湖在不同的天气中尽显风姿,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画卷,也让我们跟随者这位最爱西湖的诗人度过了一段难忘的西湖之行,现在我们要和它说再见了,让我们把这幅画映在脑海中,悄悄地带走吧!

(生伴乐齐诵)

作业:

课下搜集诵读描写西湖的古诗

 

想像画面,入情入境。

诵读古诗

 

课下搜集背诵写景诗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

古诗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理解所学古诗的意思,体会其中的情感,更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诵读、涵咏、理解古诗的兴趣。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晴方好

西湖天然美西子

雨亦奇

教学反思

沂南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集体网络备课

时间

2013年8月10日

单位 

库沟中小

主备人

尤克英

课题

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

课型

 

精读课文 

参入集体备

课人员

王富美

邹永菊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

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

写海面主要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它的美丽;海底主要写水产资源,突出其富饶。

西沙群岛的海里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蠕动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鱼的品种多、数量也多。

写海滩则突出贝壳的“千奇百怪”和海龟的“庞大”、“有趣”。

写海岛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从总到分,使人确信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进一步表现西沙群岛的富饶可爱。

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特点是首尾相呼应。

第一自然段写出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第七自然段则写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

第二个特点是用词准确,写珊瑚的形状像“花朵、鹿角”,写海参“懒洋洋地蠕动”,写大龙虾“全身披甲”“威武”等。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学生可能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以及其他丰富的海域物产,也大都缺乏感性认识。

所以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是本课的重点,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

会写“蓝、赖”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课生字、词语。

在掌握生字的基础上学习这篇课文。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物产。

教学难点

了解海水的色彩和西沙群岛的富饶物产。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自读课文,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片或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个性备课

预习探究

 

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西沙群岛吗?

在我国南海距离海南岛33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2、今天,我们要去西沙群岛游玩,做好准备,我们要出发了。

多媒体出示祖国地图。

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

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师简介西沙群岛:

它是祖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

它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3、读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学生质疑)

4、学生自由读课文。

明确要求: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二是读书时身子坐正,左手压住书本,右手拿笔,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读懂的地方可以用笔注一注。

学生自由读课文。

1、打开记忆之门想、说去过什么地方。

2、和老师一起认真写课题,读课题时不拖音。

3、认真倾听别人的问题并能针对课题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

4、坐端正,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标段落,圈画生字。

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质疑研讨为主线,以自我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

整个环节围绕学生的自主读书,质疑研讨中展开,变“学会”为“会学”。

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讨论,教师则点拨关键处,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同桌互读

1、课件出示字词。

指名读(随时纠正读音错误)提示饶、栖、粪的读音字义。

生字里面有哪个字容易写错,给大家提个醒,在田字格中写两个。

2、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富饶的呢?

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3、西沙群岛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1、同桌互相读词语,不认识的字互相帮助。

2、读黑板(课件)上的生字词语。

3按要求接读课文,其他人认真倾听别人朗读课文。

并能说出读课文都知道了什么。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记忆、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随后利用课件开展有趣的检测活动,让生字词在学生的眼前多次再现,寓教于乐,培养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效率。

品读体验

谁来读读描写海水的一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海水的什么?

1、海水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上看,色彩就不同了。

a.你读到这段话时,有什么样的感觉?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海面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

b.海水真美呀!

说说看,为什么这么美?

(学生读——)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c.这么美的海水,让人一看,就觉得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1、学生读描写海水这一段。

2、学生读到这段话时,思考有什么样的感觉?

找出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3、把海水的美读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