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第十一册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5622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83 大小:46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语文第十一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3页
实用语文第十一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3页
实用语文第十一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3页
实用语文第十一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3页
实用语文第十一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用语文第十一册教案.docx

《实用语文第十一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语文第十一册教案.docx(1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用语文第十一册教案.docx

实用语文第十一册教案

《实用语文》第十一册

课题

课时数

第1课小华的头发

4

第2课登鹳雀楼

2

第3课邮递员

4

第4课星星和哨兵

3

综合练习1

2

第5课电器

3

第6课电冰箱

4

第7课勤快的小玉

3

第8课比一比认一认

2

综合练习2

2

第9课寄信

4

第10课看病

3

第11课通知

3

第12课标志

3

综合练习3

2

第13课好同学

3

第14课好邻居

3

第15课课间活动

4

第16课贴鼻子

4

综合练习4

2

 

第1课小华的头发

教材分析:

《小华的头发》通过小主人公小华经历的故事,头发长了脏了被小鸟误认为是鸟窝,后来小鸟们发现比鸟窝还要脏,还不愿意住,离开小华而去。

小华知错赶快跑回家告诉爸爸妈妈,要去理发。

通过小鸟们的对话,告诉小朋友们要爱清洁讲卫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1.逐步学会从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理解识记生字。

2.逐步学会读课文的插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头发脏了要洗,长了要去理发。

教学重点:

生字的学习。

教学难点:

识记生字。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生词、生字、读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

同学们,小鸟们住在哪里啊?

住在树上,鸟窝里。

可是老师认识一位小朋友,他的头发可长了,而且还乱成一团,真像小鸟的窝,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小朋友。

二、生词。

出示图片。

问1:

这是什么?

鸟窝、树林、头发

问2:

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

理发

三、生字。

生字

拼音

部首

组词

笔画

结构

yīn

因为、原因

6

全包围

chuán

传来、传真

6

左右

jiào

叫声、叫喊

5

左右

zhèn

一阵、阵地

6

左右

四、读课文插图。

问1:

这位小朋友是谁?

小华

问2:

小华是男生还是女生?

男生

问3:

我们班谁是男生?

杨江华、黄彦博……

问4:

他们的头发长吗?

不长,短短的头发。

问5:

那我们知道,男孩子的头发都是短短的。

可是再看看小华的头发,长吗?

很长,而且还乱成一团,像小鸟的窝。

问6:

图中有几只鸟?

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两只鸟,一只黄色,一只红色。

问7:

黄色的小鸟在哪里?

在小华的头上。

问8:

红色的小鸟在干什么呢?

好像在跟黄色的小鸟在说话呢。

问9:

小华的表情开心吗?

小华感觉头有点痒,想用手挠头发。

五、课后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总览全文,了解课文大意,精读第一、二自然段)

一、复习生字。

二、复习生词:

鸟窝、树林、头发、理发

三、初读课文。

1.跟读课文,回答问题:

问1:

小鸟怎么会把小华的头发当鸟窝?

但又为什么离开了他?

小华的头发很长很脏,像鸟窝,后来小鸟们发现小华的头发很脏很臭,所以离开了他。

问2:

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这篇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

注意自然段的标志是段首空两格。

四、再读课文。

1.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

问1:

小华为什么不愿意去理发?

因为理发时,短头发会掉进脖子里,很难受。

(播放小朋友理发哭泣的视频,激起同学们童年的回忆。

很不喜欢理发。

问2:

这段话有几句?

2句话。

注意数句号,问号,感叹号等。

问3:

我们的头发长了应该怎么做?

应该去理发。

问4:

我们的头发脏了应该怎么做?

应该洗干净。

2.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回答问题:

问1:

小华在哪里看同学们玩?

站在树林里看同学们玩。

问2:

小鸟的叫声是从哪里传来的?

从头顶上传来的。

问3:

小鸟们在叫什么呢?

小鸟们在说话呢!

我们分不清楚小鸟叫声在说什么,但是这里小华可以听到。

是用了拟人的手法写作。

把小鸟比作人来写。

问4:

这段话一共有几句?

1句。

这是一个过渡段,告诉我们小华在树林里发生了故事。

吸引我们往下看,小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五、认读生词:

理发因为同学传来

六、课后练习:

抄写生词。

板书设计:

小华的头发

长脏臭

我要去理发

第三课时(精读第三——五自然段)

一、复习:

通读课文。

二、精读第三自然段。

问1:

有几只小鸟在说话?

两只小鸟在对话。

问2:

第一只小鸟说了什么?

“我们把窝筑在这里吧,这儿草多,还很长呢!

问3:

第二只小鸟说了什么?

“这儿的味道真臭!

还不如我们在树上的窝呢!

问4:

小鸟们准备把窝筑在哪里?

小华的头上。

问5:

为什么小鸟们想把窝筑在小华的头上?

因为小鸟们把小华的头发当成了草,而且还很多、很长。

问6:

小鸟站在小华的头上,小华感觉头上怎样了?

一阵发痒,想用手挠。

问7:

为什么小华的头发很多很长呢?

因为小华不喜欢理发。

问8:

为什么小鸟们又说很臭呢?

因为小华很长时间没洗头发。

三、精读第四、五自然段。

问1:

小鸟们决定到哪里去?

决定回树上的窝里。

问2:

最后小华明白小鸟们把小华的头发当成什么了?

当成草堆了。

问3:

小华为什么会觉得脸上一阵热?

因为很羞愧,头发很脏很乱,小鸟们做窝都嫌脏。

小华觉得很羞,很不好意思。

问4:

小华觉得很羞,他发现自己不理发不洗头是错的,他怎么做来改正自己的缺点呢?

赶快往家跑,告诉爸爸妈妈,他要去理发。

赶快说明小华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后很迅速地要改正。

同学们也要向小华学习,有缺点快快改正。

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

四、小结升华。

问1:

读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小华的头发很长很脏,不愿意去理发,不是好孩子。

但是当他知道,小鸟们都不喜欢他的头发的时候,小华很羞愧,他赶忙往家跑,要去理发。

我们同学头发长了脏了,应该怎么做呢?

头发长了要去理发,头发脏了要勤洗头。

问2:

如果做错了事情,要怎么办呢?

有错赶快改正就是好孩子。

五、作业。

抄写生词:

听见一阵明白告诉说话

板书设计:

小华的头发

长脏臭

我要去干什么?

我要去。

我要去哪里干什么?

我要去。

 

第四课时(课后练习)

一、比一比,再组词。

且()专()包()

祖()传()跑()

二、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因()传()叫()阵()

三、组词。

因()()传()()

叫()()阵()()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小华的头发长了,脏了,可他就是不愿去()()。

(2)噢,小华这才()():

原来小鸟错把他的头发当草堆。

(3)小华觉得头上()()发痒。

(4)小华只觉脸上一阵热,()()往家跑。

五、看图连线。

 

第2课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楼、依、河、流、层”,会认会读会写会组词,认识部首“木、尸”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

你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觉得怎样?

教师简介鹳雀楼: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

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

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

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

《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

感到了什么呢?

2.(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

二、学生字

生字

拼音

部首

组词

笔画

结构

lóu

楼梯、楼房

13

左右

依靠、依偎

8

左右

黄河、山河

8

左右

liú

河流、流水

10

左右

céng

层次、楼层

7

半包围

 

三、读古诗。

1.教师范读 教师一边读,一边演示电脑课件(画面:

诗人正站在黄河边的鹳雀楼上观看景色,太阳渐渐地落下山去。

2.学生跟读。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抄写生字

楼、依、河、流、层

板书:

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诗句意思。

1.指名试读试讲后,教师精讲点拨:

  第一句:

白日:

此处指傍晚的太阳。

依:

挨着,靠着。

山:

这里不是专指某座山,而是指连绵起伏的群山。

尽:

完。

这里指落日渐渐沉下去了。

黄河:

是我国第二大河,仅次于长江。

入海流:

向大海流去。

其实,鹳雀楼距离大海尚有千里之遥,在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

但是,无论怎样曲折迂回,最终还是要流入大海的。

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

这句诗的意思是:

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一轮落日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快要沉下去了,黄河水正奔腾咆哮着向大海流去。

 第二句:

欲:

想要。

穷:

穷尽,含有彻底的意思。

千里,不是实指,而是夸张的说法,指很远很远的地方。

更;再。

这句诗的意思是:

要想把很远很远的地方的景物都看到,就要再登上一层楼;也就是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2.自由读古诗,读后想想:

(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引导思考:

想一想,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

(1)这首诗写出了壮丽的黄昏景色。

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先向西眺望,看到泛白的太阳依傍着群山缓缓下沉,再俯视黄河,望着奔腾的河水向东流去,这是一幅多么壮丽的景象啊!

目送落日,直到它逝去为止;放眼黄河,欲目送它流入大海。

既有雄浑壮丽之景,又有留恋遐思之情,情景交融,意境开阔。

(2)这首诗还表达了作者开阔的心胸和观察美景的情趣。

诗人面对日落水漾的壮丽美景,游兴未尽,不能满足,他急于扩大自己的眼界,还想看得更开阔更高远,于是写出了要看尽这千里风光,必须再登上一层楼。

4.小结: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描绘了祖国雄伟壮丽的山河。

5.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

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奋发向上,不断进取。

二、指导朗读,背诵课文

  1.教师放朗读录音。

学生跟读,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节奏、重音和韵脚。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情境体验:

把自己装扮成诗人,看图吟诵古诗。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

  入:

与“人”的区别。

穷:

部首是“穴”(穴宝盖)

 

第三课时(课后练习)

一、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楼()依()河()流()层()

二、组词。

楼()()依()()

河()()流()()

层()()

三、填空。

_________依山尽,

黄河入_________。

欲穷___________,

_________一层楼。

四、背诵古诗。

 

第3课邮递员

教材分析:

《邮递员》一课是一篇较老的题材,内容本身没有时代性。

但本文中对邮递员伯伯的描写值得学习,适合让学生观察图片试着描写一个人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纸、推、等、急、份”,会认会读会写会组词。

2.认识词语“清脆连忙原来报纸一副眼镜雨衣推车边沿胶鞋面容一份消失自行车湿淋淋”。

3.理解课文,能看图片在老师的提示下说出邮递员伯伯的外形特征。

4.A层次学生能跟读或自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逐步学会从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理解识记生字。

2.逐步学会归类,把同一部首的字放在一起。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像文中的“我”学习,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待人有礼貌。

教学重点:

生字的学习。

教学难点:

识记生字。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问1:

同学们看看图中有什么?

有一个人、一辆自行车。

问2:

人和自行车是什么颜色的?

绿色的。

问3:

这个人是男的还是女的?

穿了什么衣服?

男的,穿了雨衣。

问4:

他和我们同学们一样大吗?

还是和我们的爸爸妈妈差不多?

和我们的爸爸差不多大小,是伯伯。

问5:

他为什么穿雨衣?

因为下雨了,下着很大的雨。

问6:

伯伯还戴了什么?

戴了一副眼镜。

问7:

伯伯的自行车上写了四个字,你们认识吗?

“中国邮政”车篓里放了很大报纸,说明伯伯是邮递员,给我们送信送报纸的。

问8:

外面下着这样大的雨,伯伯还要给别人送信送报纸,他有没有感觉不开心?

没有,他是笑盈盈的,和蔼的。

二、认识物品。

以图片的方式认识以下物品。

自行车、邮递员、报纸、眼镜、雨衣、邮包、邮政局

问1:

自行车有一个车铃,会发出声音,请你们听听,自行车的铃声是怎样的?

(播放自行车铃声)“嘀铃铃”

三、认识生字:

生字

拼音

部首

组词

笔画

结构

zhǐ

报纸、纸张

7

左右

tuī

推车、推土机

11

左中右

四、作业:

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词、生字。

自行车、邮递员、报纸、眼镜、雨衣、邮包、邮政局、嘀铃铃

纸(报纸)(纸张)推(推车)(推土机)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跟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问1:

天气怎样?

问2:

伯伯姓什么?

问3:

张伯伯来我家做什么?

2.再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问1:

张伯伯给了我一份什么报纸?

《中国少年报》

问2:

我请伯伯进来坐,伯伯到我家坐了吗?

为什么?

伯伯没有在我家歇会儿,因为伯伯还要赶着给别人送信送报纸呢。

小结:

下雨天,张伯伯给我家送报纸,送给我一份《中国少年报》,我请张伯伯进来歇会儿,张伯伯说不用,他还要给别人送信送报。

3.学习生词:

清脆连忙原来报纸一副眼镜雨衣推车边沿胶鞋面容一份消失自行车湿淋淋

4.学习生字:

生字

拼音

部首

组词

笔画

结构

děng

等号、等待

12

上中下

着急、急忙

9

上下

fèn

一份、月份

6

左右

三、作业:

抄写生字、生词。

第三课时

一、复习新词。

清脆连忙原来报纸一副眼镜雨衣推车边沿胶鞋面容一份消失自行车湿淋淋

二、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个。

三、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3句话。

注意问号也算一句话。

2.自行车的铃声是怎样的?

“嘀铃铃”是很清脆的声音。

(对比汽车的声音,嘟嘟,低沉)

3.外面天气怎样?

外面下着这样大的雨。

4.会是谁来呢?

邮递员张伯伯送报纸来了。

5.我有没等自行车铃声响了很长时间才开门啊?

没有,我连忙走到门口一看。

连忙是很快很迅速的意思。

四、读第二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1.张伯伯多少岁?

五十来岁

2.张伯伯高还是矮?

3.张伯伯五十来岁了,头发会怎样呢?

还是很黑的头发吗?

4.张伯伯戴了什么?

戴着一副眼镜。

5.他穿了什么?

推着什么颜色的自行车?

6.同学们在下雨天会打雨伞,打了雨伞鞋子会湿吗?

裤腿会湿吗?

外面下很大的雨,张伯伯即使穿了雨衣,可还是浑身上下都湿透了。

雨衣边沿不断地往下滴水,裤腿都湿透了。

7.张伯伯浑身上下湿淋淋的,他有没感觉很不开心,凶巴巴地给我报纸?

张伯伯即使浑身上下湿淋淋的,可他还是态度很好,很和蔼。

同学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态度好,不能生气,要好好对待。

8.书名号:

《》。

一本书的名字或者报纸、杂志的名字要记得打上《》。

9.双引号“”。

说的话要放在双引号里。

五、小结。

师:

同学们,邮递员张伯伯五十来岁了,可他冒着大雨还要给我们送信送报纸,同学们要好好学习,好好读报,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在待人接物时,要向张伯伯学习,不生气,不发怒,好好说话。

六、作业:

抄写描写张伯伯的话。

张伯伯五十来岁,高个头,头发有点花白,戴着一副眼镜。

他身穿绿色雨衣,推着绿色的自行车,湿淋淋地站在门前。

雨衣边沿不断地往下滴水,裤腿都湿透了。

板书设计:

 

邮递员送报纸

包裹

(自行车、邮包、绿色)

 

第四、五课时(课后作业)

一、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纸()推()等()急()份()

二、组词。

纸()()推()()

等()()急()()

份()()

三、加部首再组词。

分_______()车________()

衣_______()可________()

专_______()大________()

四、选择正确的词语。

(1)奶奶戴了一副老花(眼睛、眼镜)。

(2)我们要爱护自己的(眼睛、眼镜)。

(3)(原来、因为)起床晚了,所以我迟到了。

(4)星期天一早,我家的门铃就响了,(原来、因为)是王阿姨来了。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门前传来一阵清脆的()铃声。

(2)我()走到门口一看,原来是邮递员张伯伯送报纸来了。

(3)他身穿绿色(),推着绿色的自行车。

(4)说着,从邮包里抽出()《中国少年报》递到我手里。

六、填写合适的动词。

()自行车()报纸()雨衣()眼镜

七、填写合适的量词。

一()眼镜一()报纸一()小鸟

一()铃声一()日子一()邮票

邮递员自行车报纸雨衣眼镜邮包

八、看图写词。

 

()()()

 

()()()

 

第4课星星和哨兵

教材分析:

多少寒来暑往,多少日夜晨昏,那些与日月星辰为伴、与虫蛙树鸟为朋的边防哨兵,已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风景。

这篇课文的形式自由,由星星引出哨兵,并通过星星与哨兵的对比使孩子们更清楚地了解哨兵岗位的神圣和工作的艰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哨、兵、累、静、守”,会认会读会写会组词。

2.掌握生词:

哨兵晴朗布满祖国边疆注视动静勇敢守卫边境

3.A层次学生能自读或跟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我”为什么要当哨兵,体会哨兵工作的艰辛。

过程与方法:

1.逐步学会从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理解识记生字。

2.逐步学会归类,把同一部首的字放在一起。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哨兵工作的艰辛,知道要认真学习知识,回报祖国和家人。

教学重点:

生字的学习。

教学难点:

识记生字。

理解“我”为什么要当哨兵。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图片,谈话导入。

  

(一)教师创设情境,启发谈话:

在晴朗的夜晚,夜幕中就会出现满天星斗,这些美丽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的,就像一颗颗嵌在夜幕上的宝石,闪闪发光。

你们喜欢星星吗?

谁能用自己的话夸一夸小星星?

(学生自由表达)

(二)看得出大家都非常喜欢小星星,可是,有一个孩子却和你们的想法不一样,让我们去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板书课题,拼读“哨”字,利用形声字的记字方法,可与熟字“捎”对比识记。

(三)质疑:

你知道哨兵是做什么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播放哨兵守卫祖国视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生字

拼音

部首

组词

笔画

结构

shào

哨兵、口哨

10

左右

bīng

士兵、官兵

7

上下

lěi

劳累、怕累

11

上下

jìng

安静、静悄悄

14

左右

shǒu

守卫、看守

6

上下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识字游戏“摘星星”。

三、作业:

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尽量做到通顺、不重复,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分别找出奶奶说的话和我说的话,读一读,和同桌交流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三)分角色读一读“我”和奶奶的对话,在班里交流从对话当中读懂了什么。

二、理解课文,读中悟情,指导背诵。

(一)指名朗读画出的句子,交流读书感悟。

课件出示句子

只有哨兵不怕累,

日夜注视着周围的动静。

遇到下雨下雪天,

星星就躲进云层。

不管天气多么不好,

勇敢的哨兵一直守卫着祖国的边境。

引导学生抓住“日夜注视”和“一直”两个词语,将哨兵和星星对比,体会哨兵工作的艰辛。

(二)课件出示图片,补充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哨兵岗位的神圣和工作的艰辛。

(三)激发情感,指导朗读。

1.教师引语:

不管是严寒酷暑,

不管是风霜雨雪,为了祖国的边境不受侵犯,为了人民幸福安宁的生活,勇敢的哨兵们日夜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他们就像一尊雕像耸立在人们心中,此时此刻,你心中有什么话最想对大家说?

(学生畅所欲言)课件出示

预设:

学生可能会像文中的小朋友那样回答向哨兵学习;可能赞美哨兵的坚强精神;可能会表达对哨兵的尊敬或关心;可能会向往自己长大也能成为一名哨兵守卫祖国的边疆……

2.激情促读:

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能感受到你们对解放军叔叔、对哨兵的敬佩和爱戴,谁能带着这种感情读一读课文?

3.学生练读,教师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4.自主背诵课文,在小组展示。

三、学习生词:

哨兵晴朗布满祖国边疆注视动静勇敢守卫边境

四、作业:

抄写生词。

 

第三课时

一、写出下列字的部首。

哨()守()

二、组词。

哨()()兵()()

累()()静()()

守()()

三、加部首再组词。

______()______()

肖主

______()______()

四、连线组词。

晴朗的哨兵

祖国的夜空

勇敢的边境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祖国的边疆站着()。

(2)日夜注视着周围的()。

(3)一直()着祖国的边境。

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1)遇到下雨下雪天,星星就(躲进、走进)云层。

(2)晴朗的夜空(一些、布满)星星。

综合练习一

一、拼拼读读,用“√”选择正确的字。

wō(我窝)yī(依叶)

yīn(英因)jí(齐急)

二、说说下列字的部首,数数笔画,再在田字格中写一写。

传层急守

共()画共()画共()画共()画

三、扩词。

传()()哨()()

推()()静()()

四、读一读,抄一抄。

1.小华的头发很长,妈妈叫他去理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向哨兵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下列词语排列成通顺的句子。

1.我有毛衣一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守卫哨兵的祖国着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课电器

教材分析:

《电器》这一课简单,通过图片集中认识几种电器以及和电器关联的其他物品。

发展学生“类”的概念,可以联系第十册学习过的水果、蔬菜、文具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视、冰、录、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