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汽车贸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5050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日汽车贸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日汽车贸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日汽车贸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日汽车贸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日汽车贸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日汽车贸易.docx

《中日汽车贸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汽车贸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日汽车贸易.docx

中日汽车贸易

中日关系问题在波及日本整车企业在华的生产和销售之后,负面影响还在进一步深化和扩散。

一位不愿具名的日本在华合资零部件生产企业销售人员表示,“我们公司主要是为丰田、本田等日系车企业提供一些内饰配件。

目前我们公司的业务已经受到了影响,接到的订单数量同比下滑20%左右,从目前来看,这种情况似乎没有改善的迹象,到年底业务量很可能将继续下滑。

”其他不少日系在华的零部件生产商业务均受到不小的打击。

在日本汽车工业受到巨大打击的同时,和其有着较高依存度的中国自主品牌或许也很难独善其身。

长城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商玉贵表示,“虽然长城汽车多年来一直立志于自主研发,但是目前不少车型的动力系统依然来自于日本企业,甚至一些自主研发的设备的组件也是从日本进口的。

”不仅长城,奇瑞、吉利、江淮甚至我国大型汽车集团的一些自主品牌在零配件方面均和“日本制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虽然随着日本零部件企业不断进入中国市场开展本地化生产,很多零部件已经不再需要进口,但是这些零部件企业的上游供应商依然有不少来自日本本土。

因此,如果中日矛盾一直无法化解,进一步影响到中日贸易,不仅日本的汽车工业将受到巨大的打击,未来很可能中国的自主品牌也将受到牵连。

此外,由于目前中国多数日系在华整车生产企业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国产化的零部件一部分来自于日系在华的零部件生产企业,还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来自于国内本土的零部件供应商。

在日系在华车企减产的同时,这部分本土的零部件供应商减产已经迫在眉睫。

业内人士表示,可以预见,未来和日本车企相关的一些上游国内供应商,以及下游销售和服务公司很可能受到牵连。

中日贸易受压丰田汽车天津工厂宣布将停产一周

2012-10-1613:

49:

25来源:

国际在线我要评论

重点关注!

每个交易日必涨5%牛股

市场进入敏感点位,投资什么必涨

综合日本新闻网和《日本经济新闻》10月16日消息,日本政府的将钓鱼岛进行所谓的“国有化”问题引发的中日紧张关系,已经给日本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继8家进入中国投资的日本汽车制造商先后宣布9月份中国销售额出现剧减之外,丰田汽车公司更是宣布本月停产一段时间。

丰田汽车公司透露的消息说,该公司在中国天津的工厂将会在本月22日至26日停产一周,皇冠和锐志等轿车受到影响,一条生产威驰(Vios)等小型车的组装线将停产两天,时间为22日和25日。

停产原因是因为汽车销售受阻造成库存增加。

天津工厂是丰田在中国的两大基地之一,年产50万辆汽车。

除天津工厂之外,丰田在广州的工厂也将削减10月份的生产计划,基本上按照去年同月的一半的生产量组织生产。

据悉,中日领土争端导致丰田等日本车企9月在华销量大幅下挫,其中丰田销量同比下跌48.9%,本田下跌40.5%。

------------------------

今年百万销售目标承压丰田中国发展战略不变

[“但要完成今年在华100万辆以上的销售目标,这意味着丰田必须在剩下的最后一个销售季度中完成近40万辆的销量,月均销量逾10万辆,这十分困难。

”汽车评论员孙晓红分析称]

近140万辆的大规模召回,并没有影响丰田在华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10日下午,丰田中国执行副总经理董长征在一个媒体沟通会上称,虽然9月丰田在华销量大跌49%,但不会改变丰田在华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他还介绍,对于丰田和雷克萨斯的减产消息,主要是受当前销量变化进行的调整,并非长期性的决定或受到其他政策影响导致。

这种产能调整主要是为了保持经销商处的合理库存,保证经销商维持在合理的利润空间内,这是丰田以市场为生产导向的工作方式,并不代表丰田在华战略发生了大变。

另外,关于丰田放弃大规模生产销售纯电动车,与近期的市场变化无关,而是丰田总部之前对于电动车市场规模误判的一个修正。

对此,丰田中国相关负责人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要完成100万辆以上、同比增长逾10%的目标是有很大困难,但从立场来说,我们仍坚持力争去完成这个目标。

按照丰田去年发布的“丰田全球发展愿景”规划,2015年丰田在全球将实现汽车销量90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占比为15%,达135万辆。

而2012年丰田汽车公司全球销量目标为848万辆,同比增长超过20%,其中,在华销量将达到100万辆以上,同比增长逾10%。

不过,据路透社报道,今年1~9月,丰田及旗下两家中国合资企业的销量总量共计约64.02万辆,较去年同期仅增长4.6%。

“尽管丰田全球召回未绕开中国市场,在华召回140万辆汽车,但要完成今年在华100万辆以上的销售目标,这意味着丰田必须在剩下的最后一个销售季度中完成近40万辆的销量,月均销量逾10万辆,从现在的市场情况来看,这十分困难。

”汽车评论员孙晓红分析称。

日本三大汽车巨头丰田汽车、日产汽车和本田汽车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这三大日系车企9月在华销售均呈现近年来罕见的降幅。

其中,丰田汽车在华销量同比锐减49%至4.41万辆,日产汽车销量同比下滑35%至7.6万辆,本田汽车销量大幅减少41%至3.39万辆。

除了上述三大车企外,其他日系车企在华销售状况也难以幸免。

其中,马自达汽车9月份在华汽车销量同比大幅下滑35%,三菱汽车同比大幅下滑43%,而铃木汽车下滑幅度更是超过六成,达到63%。

对此,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在10日举行的9月产销数据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日系汽车销量在华大幅下滑的状况还将持续,不可能很快恢复,由日本汽车销量大幅下滑所造成的空白将可能由有类似性能、价格和品牌的其他汽车填补。

中国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亦预计,今年日系车企占中国汽车销售市场的份额将由去年的23%降至22%。

(第一财经日报)

钓鱼岛的风暴开始波及中日贸易。

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

此举激起中国各地居民的抗议。

在事态升级的一个多月里,中国市场上日本商品和服务的销售相继受到打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8月份日本品牌汽车在中国市场销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而德国、美国、韩国、法国品牌汽车销量则分别增长25%、19%、12%和4%。

其它领域的日资公司也受到冲击。

北京一些日资超市在9月11日这天被迫关门歇业。

不少国内旅行社已经暂停日本旅游业务。

北京有的电影院贴出告示,宣布在钓鱼岛危机解决之前不再放映日本电影或日本影星主演的影片。

在山东威海,日资商场永旺佳世客购物广场在9月10日这天刚刚进行一月一度打折酬宾的“谢客日”,到了9月11日这天就不得不真的关门谢客。

对于这些事态,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9月1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针对日方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中国消费者即使出现以理性的方式表达其立场和他们的一些想法,“我认为这是他们的权利,我们对此应该表示理解”。

他说,中日经贸合作的发展符合双方的利益,但是互利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日方的所谓“购岛”行为,难以避免地会对中日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我们希望日方妥善处理中日关系,为双边经贸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而本报记者获悉的最新动态是,9月12日晚,根据有关部门的安排,国家多个经济领域的研究机构连夜召开会议,研究在当前事态下经贸领域的应对之策和预案。

“目前日本对中国出口市场的依赖度,要高于中国对日本的依赖度。

因此如果日本不正确处理好钓鱼岛事件,中国在经济上采取反制措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商务部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研究部主任刘雪琴对本报记者说。

门可罗雀的日系车店

本报从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获悉,9月份的第一周,全国汽车销量走势平稳,比8月份第一周销量增长57%,比2011年9月第一周增长6%。

而在此情况下,全国各地日系汽车的销售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

西安的东风日产佳益专营店8月份日本车销售170台,同比减少30台。

江西南昌市红谷滩区各大日系汽车4S店,从9月1日至12日,NISSAN的销量下降在20%以上。

“很多客户取消了购买意向,没有取消的也和我们说,要等过了敏感期再来提车。

”东风日产洪城专营店销售顾问吴振强9月12日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一些地方发生打砸日系车的过激行为,这使很多人对购买日系车产生顾虑。

这已经影响到销售网络的拓展。

吴振强说,东方日产原计划在南昌高新区开一家新店,店面已经装修好,原定9月11日开业,现在推迟了。

在山东威海,东风本田宏大店的新车销售也大受影响。

“平时可以达到每月七八十辆的订单量,现在9月份过去快一半了,订单却寥寥无几,”该店销售经理慕佳良表示,“9、10月份本来是售车旺季,现在看来完不成预定每月百辆的销售计划了”。

威海的大友丰田4S店也处境艰难。

“9月上旬的订单量只有十几辆,还不到以前的一半”,该店的一位销售顾问说,“有的客户本来已经谈得差不多了,9月11日的事一出来,马上就打来电话取消了预约。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9月12日向本报介绍说,日系汽车今年上半年勉强完成了销售任务,下半年可能难以完成目标,其市场份额可能会下降。

8月份全国汽车销售转好时,日系乘用车和轿车的销量却同比下降2%。

其中马自达在华销量为16539辆,同比下滑6%。

丰田品牌汽车销量约为75300辆,同比下滑15%。

“如果钓鱼岛的危机持续,日系汽车将面临更大程度的下降,这些下降的部分将被别的品牌代替。

”罗磊表示。

日资商场的“谢客日”

日系汽车销售艰难的同时,日资服务贸易行业也感受到了寒流。

9月11日,由于当地民众举行反对日本政府“购岛”的活动,山东威海的日资商场永旺佳世客购物广场不得不关门歇业。

9月12日该商场重新开门迎客,但一楼的综合超市内,几千平米的购物区里只有寥寥十多名顾客。

三楼的日本品牌化妆品柜台更是门可罗雀。

“这三天几乎没什么人来。

”佳世客的售货员刘萍开始担心自己的工资提成,她说,过去销售额最少也是每天上万,柜台光提成就有2000多元,这几天销售额却接近于零。

过去每个月的10日都是威海佳世客固定的打折日,名为“谢客日”,即酬谢顾客之意,而在今年9月11日这天,却名符其实地成了关门谢客的日子。

南昌市多家日本料理店普遍生意冷清。

9月12日中午12点的午餐时间,本报记者现场看到,中山路一家当地有名的日资寿司店只有4名顾客光顾,而营业人员则有十几位。

该店的出纳罗先生告诉记者,“9月份的销售额估计要比8月份上半月下降20%。

多家旅行社证实中国前往日本旅游的人数正在下降。

中国旅行社总社一位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去往日本的旅游团,过去订下的团并未取消,但是已暂停接受新的报名。

此前有消息称,上海、浙江赴日本游预订量下滑2成。

四川省部分旅行社已经全部停止向日本发团。

成都部分旅行社今年国庆赴日游的预订量下滑了30%左右。

针对中国游客取消赴日计划的情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9月12日指出,当前中日关系的严峻局面是日方一手造成的。

中方强烈敦促日方改正错误行径,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创造氛围和条件。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马耀峰指出,中国到日本旅游的主要消费项目是购物,这与日本人在华旅游的情况不一样。

他援引日本方面的统计数据说,目前中国赴日游客平均每人消费16万日元(约合14000元人民币),已位居日本“重要旅游推广国家”之首。

中国大陆前往日本的游客2010年时是140万人,2011年是100万人,这意味着每年140亿元(人民币)消费花在日本。

而根据国家旅游主管部门一项内部测算,实际上中国赴日旅游人数比多于日方的统计,如果采取宽口径(含各种签证),2010年就有197万人。

因此实际中国游客在日消费远远高于上述数字。

而2011年日本尽管在华旅游人数达到365万(宽口径),但根据中国旅游部门的抽样调查统计,每个日本人在华旅游消费只有200多美元,合计1500多元左右。

其中最主要的是交通和住宿。

按此计算,这样在华实际旅游消费也就只有50多亿元人民币。

“大体上,日本来华旅游人数不到中国赴日旅游的2倍,但是中国游客在日主要是购物,因此中国游客对日本经济的贡献要高于日本游客对中国经济的贡献。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一位人士指出,“所以我们不怕必要时在服务贸易领域与日方较量。

中日贸易遇寒流日系品牌9月蹒跚

“我们不怕贸易领域的较量”

“日方的所谓‘购岛’行为,难以避免地会对中日经贸关系产生负面的影响。

”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9月13日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日经贸关系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和水平,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互利互惠合作的结果,来之不易,需要双方共同精心维护。

“我们希望日方妥善处理中日关系,为双边经贸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前8个月,中国对日出口986亿美元,进口1200亿美元,贸易逆差314亿美元。

而此前2012年1-5月份,中国对全球顺差是229亿美元,而对日本一国的逆差就达到223亿美元。

2009年度日本对华出口113116亿日元,为1979年有可比数据以来首次超越美国,中国成为日本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国。

而从2011年上半年开始,日本仅仅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贸易额度低于东盟。

“目前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而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是欧盟,多年来,日本对华是贸易顺差,中国对日是贸易逆差,因此日本经济对中国的依赖度,要高于中国对日经济的依赖度。

”商务部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研究部主任刘雪琴告诉记者,“日本应该从大局考虑在钓鱼岛问题上挑衅中国是否合适,毕竟中日彼此的经济依赖度很高,而日本更依赖中国。

天津社科院日本所所长程永明表示,日本将中国作为消费市场获得的好处,要超过投资中国获得的好处,如果日本不妥善解决好购岛问题,可能在产品销售等方面还会有更大的影响,其市场将被其他国家的品牌商品挤占。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当一个传统的出口市场可能出现萎缩时,找到新的具有广阔成长空间的出口目的地就变成了很迫切的任务,特别是欧债危机前途未卜,世界经济恢复乏力,中日韩实施自贸区战略是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求同存异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对记者表示,仅从经济上来看,自贸区谈判一旦达成,中国可能会担心对于电子、化工、钢铁、汽车、造船业的冲击;韩国则会比较担心日本的高科技产品,以及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日本则担心在与韩、中竞争中落后,多边下注(如加入TPP),以此提高其在东亚地区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同时,日本和韩国都会比较担心对于农业的冲击。

  围绕自由贸易协定,有关中日韩三国所处的立场,一位参与了此次访华的日本外交人员如是说:

“是优先考虑以美国为核心的TPP(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关系协议),还是优先考虑以中国为核心的中日韩FTA(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优柔寡断的野田首相陷入了像哈姆雷特的窘境。

但是从由美国等10国组成的TPP的主导权由日本的盟国美国所掌握这一点考虑,日本同样无法无视后者的重要性。

但日本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研究主管濑口清之指出,相对TPP而言,中日韩FTA对于日本农业的冲击小很多,“中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与日本的比较接近,但是美国的成本却低很多。

”他认为,日本的企业需要中国市场,并指出中日韩FTA对于日本的意义远高于TPP,因为中日之间经济的特殊性,而且FTA的谈判难度也较TPP小。

TPP谈判已经因在国有企业待遇上的分歧等问题而受阻。

最理想的中日合作模式就是日本输出技术到中国,在中国市场成立新公司做创新,之后再推广到全球。

  韩国方面,参与此次访华的青瓦台(韩国总统府)方面的韩国记者对韩国的立场做出了以下说明:

“李明博总统更加倾向于中韩两国先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其后中日韩三国再签署三方自由贸易协定”的方式。

目前,韩国国内对“日韩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持最大反对意见的当属韩国现代集团。

这是因为一旦签署协定,作为现代集团核心的汽车产业将蒙受巨大冲击。

而现代集团出身的李明博总统无法对此置若罔闻。

韩国之所以不想很快推进中日韩FTA,除了其已经与欧盟和美国签署FTA,并与中国也已开谈,还担忧其对日贸易赤字进一步扩大化。

  经济融合为政经铺路

  在经济方面,中日韩三国的农业和渔业相对较弱,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也较为落后,都需要进行结构调整,不断提高敏感领域的竞争力。

在非经济方面,问题更严重。

中日韩三国最近关系不睦,领土纠纷和历史问题是三国自贸区谈判的障碍。

  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赵忠秀对记者表示,从谈判本身的经济问题来看,三国进行了长达7年的、由各自政府授权的可行性研究,已经考虑了各种可能性,技术性问题基本上经过了测算。

三国的谈判者之间,也都是彼此熟悉的老朋友了,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各自国内的政治力量,达到各自平衡博弈的问题。

中日韩作为东亚邻国,彼此之间的政治关系极为复杂,缺乏互信决定了自贸区谈判的达成将充满波折。

  韩国外交通商部通商交涉本部长朴泰镐表示,韩中日之间的政治、领土和历史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三国经贸合作发展。

单纯的国内政治问题可以按照“政经分离”的原则加以处理,但如果发生的事情关系到国家根本利益,那肯定会影响经贸关系……问题的关键在于政界人士,尤其是日本的政客,如果他们的立场不发生根本变化,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肯定会受到影响。

在进行三边谈判的同时,还要活跃地开展双边讨论并达成共识,以推动三边达成共识。

而相对于三国自贸区,韩中自贸区是“更自然”的现象。

  与比较成熟稳定的东盟框架相比,中日韩三国自贸区之间还存在一个“盲点”,那就是朝鲜。

从地缘政治而言,朝鲜是东北亚国家,但是从地缘经济而言,朝鲜似乎是个异类。

中日韩三国自贸区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制于朝鲜未来改革的方向与进程。

因为中日韩三国无法在朝鲜问题上达成高度的共识,一旦朝鲜问题成为热点,难免会波及到中日韩三国间的互动与互信。

一个真正的中日韩自贸区将不得不面对一个课题——如何将朝鲜接纳其中。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上月来自日本企业的直接投资总计4.6亿美元,同比下滑近三分之一。

这一下滑把日本在华直接总投资的年度增幅拉低至11%,而今年前9个月的增幅达到17%。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探底企稳、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中日争端将对中国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尽管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呈逐年下降态势,但2011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仍在50%以上,“中国制造”对全球市场依赖度也日益提高,因此,对外贸易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

中国与第四大贸易伙伴国日本之间的贸易摩擦将对我国四季度和明年的经济增长形成掣肘。

而在中日贸易摩擦中首当其冲的将是我国的电子和汽车等行业。

中国从日本进口的商品中,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贱金属、化工产品等四大类产品占到70%以上,而这些产品多位于产业链上游,是国内电子和汽车等行业关键而核心的元器件和零部件,在国内市场上的产品替代度很低,甚至有的根本没有替代品,一旦出现供应短缺,将对相关行业的生产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从市场角度来看,中日争端引发的一系列消费者行为直接拖累了主要日本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9月份日系乘用车在华销量环比下降29.49%,同比下降40.82%,市场占有率环比下降6.46个百分点,同比下降8.33个百分点。

索尼、松下、东芝、三洋等家电品牌在华市场份额也出现下跌。

日本品牌受挫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为欧美和自主品牌抢占中国市场提供了机遇。

从汽车市场看,9月美、韩、法系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环比分别上升0.47、0.62、0.59个百分点,中国长城哈弗H6凭借逾1.5万辆的销售成绩挤掉了长期占据榜首的东风本田CR-V,成为9月全国SUV市场销量冠军。

在日本产品已逐渐被本土产品边缘化的家电市场上,中日争端将加速国内品牌的崛起和日本商品市场份额的萎缩。

  但另一方面,若从日系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员工构成和税收贡献等方面分析,日系品牌受损还将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多方面负面影响。

以丰田汽车为例,2011年在中国共拥有约500家经销商,3万多名中国员工。

购岛事件后丰田汽车在华销售遭遇重创,逼迫其不得不对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和目标做出调整。

这将对中方合资公司发展、国内经销商运营、社会就业以及政府财政税收等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地震、能源短缺、日元升值等因素,日本加快了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向外转移的步伐。

从产业布局来看,由于中国比较优势发生变化,日本的投资重心已经出现了从中国向东南亚地区转移的势头:

2011年日本对东盟的投资达到1.5万亿日元,是2010年的2.4倍,今年1至8月日本对外投资同比增长45%,而对华投资增速仅为16%。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日领土争端的爆发及由此引发的对政治风险的担忧将成为部分日本企业和产业撤离中国的“加速器”,促使日本加快在中国以外的亚洲地区进行产业布局。

  今年10月,日本宣布计划开始从印度进口稀土以摆脱长期以来在该领域的对华依赖。

同时,日本还迅速抑制相关产业对稀土本身的依赖:

松下电子产业公司已经研制出从旧电器中回收再利用钕的技术;本田公司正从二手汽车电池中提炼稀土,等等。

  投资转移不仅不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借助此次日本产业大转移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良机。

重要资源进口地的转移和能源替代技术的革新升级,则将以一种“不可逆”的形式长期存在,对中国重要资源出口增长和由此产生的资源出口国主导地位形成威胁。

  此外,2011年底中日两国签署金融合作协议,重点推动人民币与日元的直接交易、两国政府互购国债、培育人民币结算的债券市场。

2012年6月,中日实施人民币和日元直接交易;7月,两国又计划扩大中日货币互换协议的规模,进一步增加交易额度。

  但9月以来随着政治争端持续升级,两国金融合作步伐放缓。

一是高层次交流受挫。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年会10月9日至14日在东京举行,中国财长、央行行长及四大行集体缺席。

二是两国互购国债停滞。

2012年3月,日本提出购买中国国债额度(650亿人民币)已经获得中国批准,预计将于夏季实际购买一部分中国国债。

但至今仍未启动。

三是影响中日汇率稳定。

中国2011年末持有日本国债18万亿日元,为日本最大债权国。

今年9月以来,由于担心中国减持引发日本债务危机,市场投资者大量抛售日元及日本国债。

  目前,日本是G7国家中首家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国家。

一旦人民币成为日本的储备货币,人民币可以更多地流向国际市场,有助于人民币债券离岸市场的建立,这些都将会极大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而今年下半年来双方金融合作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期进度。

  综上所述,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依然较高,在欧美市场需求疲软和国内经济探底企稳的关键时期,中日争端将对中国经济复苏形成不利影响。

一方面,抵制日货在使日本投资方遭受损失的同时亦将对合资企业的中方利益、中国工人就业以及中国地方政府的财税收入等方面产生负面作用;另一方面,争端将导致日本企业做出一些趋势性、不可逆的应对,对中国的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形成长期不利影响。

  不过,长期来看,两国经贸往来的决定性因素仍将是各自在资源、技术、资本、劳动力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