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路线图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5050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型路线图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转型路线图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转型路线图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转型路线图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转型路线图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转型路线图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docx

《转型路线图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型路线图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转型路线图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docx

转型路线图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转型路线图——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从现阶段到2020年前后,河南省由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

综合国内外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经验,全省将逐步由工业经济主导转变为服务经济主导,进入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期。

  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河南省应促进工业、农业生产迂回化进程,推进第三产业向第一、第二产业不断渗透融合;通过产业发展的集聚化、融合化和高端化三大路径,完成三次产业由低端向高端转变的过程;通过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建立与我省省情相适应的、以战略支撑产业为支柱、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郑泰森 张曦 袁伟

  河南省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历史定位

  背景:

“十一五”以来,河南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得到较大提升,已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食品工业基地、能源工业基地、有色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层次不高,资源开发型产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投资拉动和资源驱动特征明显,资源环境约束加剧。

无论从当前扩内需、保增长,还是从长远可持续发展来看,这种对资源对投资依赖程度较高、大部分产品处于产业的价值链低端、一三产业发展滞后的产业体系难以持续,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压力下矛盾更加突出(见图一)。

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科学发展,从未像现在这样紧迫,河南省产业结构需要新一轮战略性调整。

  河南省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是在新的宏观背景下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全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定位。

  

(一)河南省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宏观背景

  河南省本轮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宏观背景。

  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河南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契机长期以来,河南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投资规模的扩大、资源的初级加工和产业的外延扩张,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这种传统发展方式加剧了三次产业、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矛盾,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2.应对国内经济周期性变化、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河南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我国大约每10年有一次经济周期性变化。

从2007年起我国经济进入调整期,2008年下半年以来,经济下行趋势更加明显。

为了扩内需、保增长,2008年11月,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转向,再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国务院出台十项政策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国内经济下行是河南产业发展的一大挑战,它将减少市场需求、挤压企业利润、抑制企业投资,给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困难;同时也是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我省一部分落后产能和高消耗、高污染企业将被淘汰,一部分企业实现战略重组,全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将加快。

国务院为扩内需、保增长,将4万亿元投资投向农村基础设施、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等十大领域,预计其中将有1/13投入河南,成为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动力。

  3.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调整国内产业结构,是河南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外因

   从全球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轨迹来看,大体每隔10年出现一次中波调整,2007年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深度调整期。

世界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最大机遇是形成了“倒逼”机制,逼我们改变粗放的发展方式,逼我们培育和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调整产业结构是扩内需、保增长的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有效消化、吸收和重新配置生产能力,带动中间需求,从而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同时,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是为新一轮经济繁荣做准备。

  

(二)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定位和战略取向

  1.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定位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有机统一。

产业结构高度化,即产业结构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序列从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的发展,包括在整个产业结构中三次产业主导地位的顺次演进,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地位的顺次演进,以及制造初级产品、制造中间和最终产品产业占优势地位的顺次演进。

产业结构合理化,即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所实现的产业之间的协调,既包括三次产业之间关系的协调,也包括各产业内部之间关系的协调、产业间关联程度的提高等。

  河南省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处于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具有与以往不同的历史定位。

目前,河南省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这一阶段将持续到2020年左右。

  这一阶段将经历由工业经济主导向服务业经济主导的转型,经历产业结构软化的历程,即三次产业结构中服务业比重不断加大,同时第一、第二产业内部服务量不断扩大,服务环节不断增多(即工业深化和农业深化)的过程。

  预计在这一阶段,河南产业结构将进行两次大的调整和演变:

第一次是一、二产业内部服务量不断扩大、服务环节不断增多,第三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制造业中由生产初中级产品为主完成向生产最终产品为主的转变(即完成高加工度化阶段),大致将在“十一五”末期至“十二五”期间进行;第二次是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大致将在“十三五”末期至“十四五”期间进行。

  河南省目前面临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属于以上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和演变。

在这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中尚不会出现服务业取代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质变,但第一、第二产业内部服务业含量将不断增大,三次产业都将逐步实现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变,呈现较明显的产业结构软化的量变趋势;产业结构合理化中,更多地表现为工业、农业生产迂回化趋势明显,第三产业向第一、第二产业不断渗透,出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各产业内部也将出现知识技术密集化趋向,生产性服务业占据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

  2.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战略取向

   面对产业演进的趋势,河南省应创新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和战略取向。

  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顺应逐步由工业经济主导向服务经济主导转型的趋势,提高服务业和高附加值制造业的比重,提升河南省产业竞争力;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思路由发挥传统比较优势转到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的路径是由产业链的低端向中高端进军,推进产业集聚化、融合化和高端化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在技术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实现在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突破,要在结构调整中通过增加人力资本积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逐步实现产业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转变;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构建以战略支撑产业为支柱、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现代农业为基础、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这是河南省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河南省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要明确和坚持以下战略取向:

一是以突破制约产业升级关键领域及薄弱环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转型升级战略;二是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提升人力资本为重点的创新驱动战略;三是以体现资源要素价值和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重点的节能减排战略;四是以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的深化改革战略。

以上战略取向是河南省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

  河南省工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径:

高端化与集聚化

  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河南工业将通过高端化、集聚化两大路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一)工业产业结构的高端化

  工业产业结构的高端化,就是把产业链由上游向下游延伸,由制造领域向服务领域延伸,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发展,淘汰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环节,占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重点是发展和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构筑和提升四大产业链,淘汰生产能力落后和“两高一资”产业。

通过工业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构筑河南工业在全国竞争的制高点。

  1.发展和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充分发挥河南省比较优势,有选择地发展若干优势战略产业,更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环节发展。

要继续选择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具有较好市场潜力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三个行业扶持发展,支持具有较大潜力的新能源行业发展,以基地化、特色化、产业化为主线,大力推进郑州生物、南阳新能源、洛阳新材料三个国家基地和新乡、周口等省级生物产业基地发展,力争在产业规模与集聚发展方面实现新突破(见图二)。

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省级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推动自主研发和创新支撑平台建设,积极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推动河南四大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向高端发展。

  2.构筑和提升食品、纺织、铝、汽车、煤化工五大产业链

  河南省新一轮产业结构,应依托战略支撑产业,发挥比较优势,继续构建和延伸食品原料种植(养殖)-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精深加工、纺织原料生产-纺织-服装、煤炭-电力-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汽车零部件-汽车整车生产(专用车生产)、煤炭采选(煤焦化)-煤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链条,以大型企业和品牌为依托,加快技术自主研发,提升技术含量,以中间环节向产业链两端扩展,提高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营销、流通等环节比重,努力形成“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由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发展。

  3.淘汰生产能力落后和“两高一资”行业促进河南工业高端化发展,就必须淘汰落后产能和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行业。

落后生产能力是资源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的源头,淘汰落后产能是促进节能减排、促进资源节约和腾让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

  河南省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综合运用规划指导、产业政策、价格、财税和市场等手段,促进水泥、钢铁、铝合金、铅锌、焦炭、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和落后工艺设备尽快淘汰,要利用行政、法律、产业政策等手段重点关停和治理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为先进产能建设、先进企业发展腾出资源、环境和市场空间。

积极推动资源型行业企业重组,推动煤炭、铝土矿、钼矿等重要矿产资源集中到优势企业开采加工,促进矿产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动矿业产业升级和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矿产企业延伸产业链,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发展。

  

(二)工业发展的集聚化

  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是解决我省地区间产业高度同构发展、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产业加工度不高、产业附加值较低等痼疾的重要突破口。

  河南工业发展的集聚化,就是要推动全省工业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各个产业由遍地开花、平均发展,向具有资源、区位、交通、研发、产业基础等优势条件的地区集聚,实现工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工业产品结构由初级为主向中高级为主转变、由占据价值链的低端为主向占据价值链的高端为主转变,产业结构由原材料初级加工为主向高加工度产业为主转变,工业发展由资源主导型向创新主导型转变,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向工业强省迈进。

  1.推进战略支撑产业集聚发展战略支撑产业,是支撑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在现阶段处于支柱产业地位的产业群体。

战略支撑产业选择,要把握好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三个基准。

  从河南省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看,现代装备制造、食品、纺织服装、有色金属和化工等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2000亿元,占全省工业比重的10%以上,在全国同行业竞争中处于领先和优势地位,投资活跃、发展潜力较大,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关联度较高,通过科学规划和积极培育,能够成为河南省战略支撑产业的核心,在工业发展中起到主导产业作用。

  积极推进工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由制造业向服务业渗透融合发展,成为河南省高端产业的支撑和主体。

通过结构调整和企业战略重组,推动河南装备制造业向洛阳动力谷、中原电气谷、洛阳重型装备产业基地、郑州汽车产业基地集聚,化工工业向4个河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平顶山漯河现代煤盐化工基地、洛阳石油化工基地集聚,有色工业向洛阳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济源铅锌产业基地、鹤壁镁加工产业基地集聚,纺织服装工业向南阳许昌周口等棉纺工业基地、洛阳新乡化纤工业基地、郑州纺织服装工业基地集聚。

以产业基地为依托、以传统制造环节为基础,由产业集聚发展带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由制造领域转向服务领域,深入开展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突破研发、产品设计、技术标准、品牌打造、营销服务等关键环节,推动所有行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高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见图一、图二)

  2.以中心城市和产业集聚区为依托,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以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和建设产业集聚区为依托,推进全省产业集聚发展、结构调整和层次提升。

大力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促进产业和生产要素向城镇和产业带集聚。

加快中原城市群郑汴核心区建设,整合郑东新区、郑汴产业带、航空港区、白沙产业集聚区、官渡产业集聚区、金岱工业园区、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和郑州出口加工区产业布局,推进“大郑东新区”产业调整和建设。

  以全面启动中原城市群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构筑郑州为中心,开封、洛阳、新乡、焦作、许昌为主体的“半小时经济圈”和构建“1小时经济圈”为依托,推进中原城市群大范围产业集聚、重组和调整。

  推动全省各区域性中心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集聚发展,在合理区域分工基础上,提高产业的区域集中度,加速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区和经济增长极。

  黄淮四市重点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心城市、中心城镇集中,以产业调整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

  以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推动全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建设产业集聚区,推动产业、生态和城市融合发展。

加快产业集聚区向中心城市、县城和重大产业带集中布局,推动企业和新建项目向产业集聚区集中,把产业集聚区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

  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

通过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全省生产力和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带的形成,促进县域经济和县域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土地等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促进环境保护及污染集中治理。

支持全省首批175个产业集聚区发展,在布局、用地、环保、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和倾斜扶持。

通过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河南省产业集聚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

  农业结构调整新路径:

粮食生产核心化和与工业、服务业融合化

  河南省农业结构正处于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阶段,面临着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

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河南农业将通过粮食生产核心化和与工业、服务业融合化两大路径,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产业附加值,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建设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

粮食生产核心化

  河南省粮食总产2006年~2008年连续三年超过1000亿斤,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新增粮食产量占全国增量1/3以上。

2008年夏粮产量首次突破600亿斤,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总产量的1/4,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河南省农业结构调整,要继续巩固粮食生产的核心地位,实行“粮食生产核心化”路径,即在全国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建立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成为全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在全省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化,巩固粮食生产的农业核心地位,推动全省粮食生产向核心产区集中。

  在现有1.08亿亩耕地中,用7500万亩作为粮食生产核心区,把黄淮海平原、南阳盆地等确定为粮食生产核心区。

通过采取综合措施,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巩固夏粮、主攻秋粮,优化结构、增加效益。

对其中2500万亩吨粮田进一步巩固提高,亩产稳定在2000斤;2500万亩中产田开发成高产稳产田,亩产提高到1800斤;2500万亩低产田改造为旱涝保收田,亩产提高到1600斤。

新建信阳、南阳、开封三个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续建安阳、商丘和濮阳三个大型商品粮基地,打造全国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

到2020年,确保粮食总产量提高到1300亿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

  为实现上述目标,需采取以下物质技术措施:

到2020年,河南省将累计投资3000亿元,用于建设水利工程、高标准农田、科技支撑体系等三个方面的32个重点项目,改善生产条件,夯实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基础;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发展循环农业,提高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形成以工促农发展格局;健全市场体系,构建粮食现代流通平台,逐步建立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把河南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稳定增长的核心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示范区。

  

(二)农业产业化的深度进展:

与工业、服务业融合化

  河南省农业结构调整,除了建设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还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农业加快了同二、三产业的融合,传统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及其他相关服务,紧密联系在一起,从产值与就业上已很难对农业经营的传统农业生产、制造业、服务业成分加以准确区分,形成了一个高度融合的现代大农业体系。

在农业产业化中,河南省要推动农业产业深化进程,拉长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与服务业渗透融合。

  1.拉长产业链条,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实现从初级生产加工到精深加工、从低端生产到高端制造、从低附加值产业到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型,工农业融合发展是主要路径。

实现农业与工业的高级形态的产业融合,就必须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业产业深化进程,提高农业的生产迂回度和农产品附加值。

  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河南省要继续贯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结构升级,逐步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思路,围绕农业发展工业,推动工农业互动和融合发展。

用先进的工业经营理念指导农业发展,逐步实现农户与现代技术对接,与大生产对接,与大市场对接,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的大生产和大流通。

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深度和服务化程度,重点发展食品和纺织等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形成从农产品的深加工、研发、储存保管、设备生产、产品生产,到产品的营销等巨大的产业链条,形成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混合产业,推动河南农业实现从初级生产加工到精深加工,从低端生产到高端制造,从低附加值产业到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型,使工农业融合发展成为河南省农业发展的基本路径。

  2.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与服务业渗透融合

  农业产业化本身就是农业与服务业渗透融合的过程。

河南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离不开服务业的发展,应从延长农业产业链和拓展农业发展空间的角度来完善农业服务业支撑体系;同时,要适应产业功能多元化的需求,把文化元素融入农业产业,发展创意农业,促进农业向服务业的渗透和扩展。

  进一步提升农业服务业。

农业服务业是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业态创新,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应从延长农业产业链和拓展农业发展空间的角度来完善农业服务业支撑体系,重点发展与农业紧密相关的服务。

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本身就是一、二、三产业渗透融合的过程。

通过农业产业化,将农业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逐步引导分散的一家一户农业小生产模式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大服务的组织形式。

  以创意农业的理念拓展农业产业功能。

把创意转化为经济价值并形成规模和产业链,要以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品牌农业、古镇(村)特色街区建设为重点,挖掘和开拓文化生产力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巨大潜力和价值空间,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

  服务业结构调整新路径:

满足生产服务化和推进服务现代化

  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后工业化时期的主导产业,在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在整个产业结构服务化进程中,起着“催化剂”作用。

在工业化的一定阶段,服务业要经历转型过程,即由工业深化带来的生产服务业(中间需求)结构转变和消费升级带来的消费服务业(最终需求)结构转变。

在当前,河南省要满足生产服务化需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适应服务现代化趋势,积极发展现代生活性服务业,以推进河南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服务业在整个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促进作用。

  

(一)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满足生产服务化需求

  生产服务化是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经济服务化趋势的必然表现,是工业、农业、服务业在生产最终产品过程中对中间投入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生产中的服务环节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越来越大直至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

为工业、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为服务业提供服务型生产资料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形成和壮大,是三次产业间延伸融合的重要表现,生产性服务业正在由生产辅助支撑功能向生产导向推进功能转变,日渐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导力量。

  目前,在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转型中能起到这种作用的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有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农业服务业等,这是河南省服务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重点。

  现代物流业,要抓住现在宏观环境放松、融资成本低、原材料价格低的难得机遇,超前建设铁路、地铁、轻轨、机场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河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势,加快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见图一)。

金融服务业,要抓住机遇,大力引进外资银行,补充和加强与创新活动密切相关相对薄弱的风险投资服务、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等金融服务环节,尽快建成郑州区域性金融中心。

信息服务业,要抓住上马3G网络和推进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契机,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三网融合”,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

商务服务业,要利用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机,出台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商务服务机构进驻河南,鼓励和支持现有商务服务企业通过购并重组,培育本土优势企业。

农业服务业,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打造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机遇,围绕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加快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市场服务等基本产业体系成型,为今后的大发展奠定基础。

  支撑河南工业高加工度化进程,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

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它在企业层面上表现为从生产型企业到服务型企业转变,在产业层面上表现为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

随着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渗透和融合,服务环节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并促进制造业加速服务化。

  河南省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要顺应制造业服务化趋势,积极推动运输、信息、研发、咨询等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逐步实现工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内部服务业剥离改革试点,鼓励工业企业把制造环节和服务环节分离,促进传统服务环节专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支持促进服务外包的公共平台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服务外包龙头企业。

  

(二)积极发展现代生活性服务业,推进服务现代化进程

  推进服务业转型,壮大服务业规模,要适应消费结构逐步升级的趋势,大力发展满足现代生活消费需求、能拉动内需的现代生活性服务业。

目前,河南省既能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又能拉动内需、还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较好产业基础的现代生活性服务业主要有文化产业、旅游业和房地产业。

推动这些产业调整和发展,对壮大河南服务业规模、拉动省内消费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产业,以郑州为中心,以沿黄文化产业带为主轴,以豫北和豫南文化产业区为两翼,以各地特色文化产业区块为支撑,构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旅游业,着力打造沿黄文化旅游经济带和伏牛山、嵩山、太行山、桐柏山-大别山、豫东平原等旅游经济区,规划建设五大旅游产业集群,加快旅游业由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等综合型转变(见图二)。

  房地产业,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投资,发挥房地产业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优势,为促内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