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词汇讲解学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03633 上传时间:2022-10-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词汇讲解学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五章 词汇讲解学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五章 词汇讲解学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五章 词汇讲解学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五章 词汇讲解学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 词汇讲解学习.docx

《第五章 词汇讲解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词汇讲解学习.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 词汇讲解学习.docx

第五章词汇讲解学习

 

第五章词汇

第五章

一:

名词解释

基本词汇

多义词

反义词

施事

焦点

情态

语气

言语行为

二、填空

1.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2.多义词有多项意义,最初的那项意义叫,离开上下文人们就能知道的那项意义叫。

汉语的“老”有“年纪大”、“经常”、“陈旧的”等意义,其中,“年纪大”是,其余的是。

三、分析题

1、略

2、指出下列同义词的意义差别。

3、收集汉语“烹调”类单音节动词,用一组语义特征描写它们的词义。

4、试分析下列句子的语意结构。

5、试分析下列材料,说明什么是话题?

什么是话题链?

什么是有定性?

(1)夏老人送给李小龙一盆昙花。

昙花在这一带是很少见的。

夏老人很会养花,什么花都有。

李小龙很小就听说过“昙花一现”。

夏老人指给他看:

“这就是昙花。

”李小龙欢欢喜喜地把花抱回来了。

他的心欢喜得咚咚地跳。

(2)李小龙给它浇水,松土。

白天搬到屋外。

晚上搬进屋里,放在窗前的高茶几上。

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便是看看他的昙花。

放学回来,连书包都不放,先去看看昙花。

(3)昙花长得很好,长出了好几片新叶,嫩绿嫩绿的。

李小龙盼着昙花开。

(4)一天夜里,李小龙在梦里闻到一股醉人的香味。

他忽然惊醒了:

昙花开了!

李小龙一骨碌坐了起来,划根火柴,点亮了煤油灯。

昙花真的开了!

李小龙好像在做梦。

(引自汪曾祺:

《昙花鹤和鬼火》,有删节)

6.简要说明下列句子在情态上有什么不同。

我认为小刚上学去了。

我想小刚一定上学去了。

我猜小刚上学去了。

我听说小刚上学去了。

我看见小刚上学去了。

7.以下列句子为例,说明:

什么是焦点?

焦点的性质是什么?

(1)这首诗连小孩都会背诵。

(2)张三从李四那里借来了这辆车。

8.分析说明下列句子的语义结构。

并以此为例说明,什么是预设?

什么是蕴含?

那个孩子把他的宠物狗领进了公园。

9.下列句子的意思在不同语境中可以有不同。

试以下列材料说明,什么是语境?

语境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有什么作用?

我上课去了。

小李在船上看到了他的朋友。

四、简答题

1.自己举一个例子说明什么是词义的模糊性.它会影响交际吗?

为什么?

2.就你熟悉的语言各举一例说明什么是隐喻和转喻。

3.“动程”可以区分为哪几个类型?

为什么?

4.举例说明什么是“受事”?

“受事”在汉语句子中可以实现为怎样的句子成分?

5.直接言语行为一般通过哪些手段表达出来?

试举例说明。

6.搜集一组汉语祈使句,说明它们可以怎样表示间接地言语行为。

7.举例说明汉语对话里使用哪些手段来突出焦点信息。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和一般词汇相对而言,是词汇中的核心部分,具有使用上的普遍性。

2.是具有多项意义的词,这些意义互相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3.是意义相对相反的词。

4.自主性动作、行为的主动发出者。

5.人们之所以要说话,是为了向对方传递他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也即新信息。

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

这就是句子的“焦点”。

6.情态是体现“说话这对所言的主观看法”范畴。

主要表达“必然性”

、“可能性”、“必要性”等方面。

7.语气是表达“句子的言语交际作用”的范畴,指的是句子所携带的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

8.人们说出的话不仅仅是人类经验的映像(句义),也不仅仅是特定说话者对人类经验的具体认知,它还是一种社会行为,像大人、吃饭等其他社会行为一样,“说话”这种社会行为也有对行为者之外的事物(特别是受话者)或行为者自身差生某种效力的目标,也有因行为而引发实际变化的效果。

简而言之,言语交际行为本身也构成新的人类经验,与现实世界中的其他人、物、现象、事件有着“行为——效力”的关联。

这些是语言在另一层次上的意义。

从这一视角对语言意义的关注策划能够为言语行为研究。

二、填空题

1.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

2.本义中心意义本义派生意义

三、分析题

1.略

2.父亲——爸爸:

语体色体不同,父亲是书面语体,爸爸是口语语体。

得到——获得:

感情色彩不同,“得到”是中性词,“获得”是通过女里得到好的结果,是褒义词。

眼红——嫉妒:

语体色体不同,嫉妒是书面语体,眼红是口语语体。

秘密——绝密:

词义轻重不同,秘密轻,绝密重。

3.蒸、煮、烹、煎、烤、烘、煨、炸、煸、爆

用水

接触水

用火

用锅

用油

调料

速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农夫用枪杀死了那只狼。

施事工具受事

5.话题:

一个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的那个实体是句子的“话题”,针对话题展开的句子其他部分是“说明”。

说话者所选择的信息关涉对象,一般是“有定”的。

所谓“有定”。

是指确定的、有具体所指的实体。

者不仅是对于说话者来说的,而且是说话者认为对于听话者也同样适用的。

也即,说话者选择的话题,是说话者所认为的听说双方都可以确定所指的实体,以这个有定实体为基点添加新的信息内容,才能更好地向受话者传递说话者在听说双方共有知识的基础上所要传达的信息内容。

话题链:

话题句子的话题是说话者选择的传递信息的基点,而者一选择跟说话者对整篇话语的信息组织结构有关。

整篇话语中各个句子的话题往往有内在的联系,组成“话题链“。

相继出现的各个句子,如果话题或主话题相同,则后面句子的话题或用代词或省略。

汉语中省略的手段用得多,英语等语言则更常用代词指代。

以上材料的话题是昙花。

材料

(2)说的“它”就是指代昙花,下文“白天搬到屋外。

晚上搬进屋里,放在床上的高茶几上。

”用省略照应昙花。

6.我认为小刚上学去了。

(说话者对事件的真实性十分确定)

我想小刚一定上学去了。

(说话者对事件的真实性不太确定)

我猜小刚上学去了。

(说话者对事件的真实性毫无把握)

我听说小刚上学去了。

(说话者对事件的真实性确定无疑)

我看见小刚上学去了。

(客观陈述,说话者对事件的真实性确定无疑)

7.人们之所以要说话,是为了向对方传递他们所不知道的信息,也即新信息。

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

这就是句子的“焦点”。

句子传递信息所依赖的、说话者设定为自己与受话者都知道的那些知识就是“预设”。

说话者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新信息,也即句子的焦点,一定会用一些可以感知的手段标示出来。

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标示出来。

如例

(2),重音可以落在“张三”、或“李四”或“借”或“这辆”上,强调不同的内容,焦点还可以用句法形式表现出来,如例

(1)用“连…都”句式强调“小孩”。

8.那个孩子把他的宠物狗领进了公园。

孩子:

施事宠物狗:

受事公园:

处所

如果两个命题之间的区别仅仅是一个命题的变元与另一个命题的变元有下义关系,那么这两个命题之间存在蕴含关系。

预设是指某一事态成立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在语言中,指说话人说某一句子时持有的假设。

蕴含是包含在句子恶断言范围内的,是句子的基本信息。

预设不在句子的断言范围内,是句子的背景信息。

句中蕴含了“那个孩子把一直动物领进了公园。

”因为狗是动物的下位词。

预设:

有一个孩子,孩子有一个宠物,那个宠物是狗,有一个公园。

9.语境的含义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指话语的无礼语境,又叫做“言谈现场”。

物理语境指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空及其这一时空中的所有存在。

其次,语境还包括话语语境。

话语语境是指一个连贯的言语事件中前面或后面的话语(如交谈双方前面说过的话,小说中的上下文)。

某些代词的指代对象,某些居中省略的内容,并不在话语的物理语境中存在,但可以从话语语境中推断出来。

第三,语境还包括说话者和受话者的背景知识。

“我上课去了。

”如是老师说的,指的是去给学生讲课,如是学生说的,则是指去听课。

“小李在船上看到了他的朋友。

”这句话中,“小李”可以在船上,可以在岸上,“他他”可能是指“小李”,可能是指说话人、听话人都知道的第三者,关键是有没有这个第三者。

四、简答题

1.答:

通过概括而形成一般的。

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词义的指陈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这就是词义的模糊性。

如人的年龄可划分为“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五个阶段,但每个词所指具体年龄段的分界却是模糊的。

模糊性不会影响交际。

这是因为(1.)大脑有处理模糊信息的功能。

比如说“你走几步就到了”,人脑根据已知经验可以判断就是很近的路,而让机器来判断就无法完成。

(2.)每个民族对于模糊信息有一些基本的认知。

比如汉族人说高个子,那应该是1.75米-1.80米以上,绝对不会把1.7米认为是高个子。

就是说,处理模糊信息有认知体验在里面。

同时,有时候可以比较着说,比如大小的界线无法确定,但是一堆苹果,我们可以说这个大,那个小,因为有比较,不需要标准,模糊信息也处理了。

2.隐喻和转喻是词义派生的两种方式

隐喻:

隐喻的基础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关系。

便衣(服装)-----军人、警察

转喻:

转喻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

老古董---思想陈腐或生活习惯陈旧的人

3.

(1)猴子玩苹果/他跑了(动作)

(2)花很红/眼睛很大/冰化了(性质/状态)

(3)惨案震惊了世界(使动)

4.因施事的动作行为而直接受到影响的事物。

一般指事件中自发行动行为所涉及的已存在的直接客体,主要是与人的动作行为相关的客体,也可以是自然力所涉及的客体,如:

"我看报"的"报","猫捉老鼠"的"老鼠"。

“受事”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和宾语,作主语:

那个苹果张三吃了;作宾语:

张三吃了那个苹果。

5.由基本句型或施为句明确体现出来的言语行为,可以称为直接言语行为。

一般语言中都具有的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等句型,表达的是说话者的语气,而从言语行为的角度看,则表现了最基本的言语行为类型。

一些动词如“建议”“提议”“命令”等等,当主语为说话者“我”时,都体现了相应得言语行为,为施为句。

例如:

我提议由他担任主席。

----提议的行为

我宣布会议的开幕。

-----宣布的行为

祝你生活愉快。

-----祝愿的行为

6.请允许我向您表达歉意。

-----对不起,很抱歉。

睡个好觉。

-----祝你睡个好觉

7.⑴通过语调重音标示出来。

例:

“小明吃苹果”,如果语调重音在“小明”,那么“小明”就是信息焦点。

⑵通过句法形式表现出来。

比如“是……的”句式。

“是”后面的成分就是信息的焦点。

在“我是昨天来的”中,“昨天”是焦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