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测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5029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测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测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测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测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测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测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docx

《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测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测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测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docx

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测高考二轮复习语文无答案

备战2017年高考二轮讲练测

专题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测案)

(时间:

120分钟,分值:

160分)

(说明:

每题20分,共160分。

1.【2017届江西吉安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段考】文言文阅读(20分)

卢象升,字建斗,宜兴人。

举天启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

历员外郎,稍迁大名知府。

象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能治军。

象升少有大志,为学不事章句。

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

暇即角射,箭衔花,五十步外,发必中。

六年,山西贼流入畿辅,据临城之西山。

象升击却之。

象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

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升额,又一矢仆夫毙马下,象升提刀战益疾。

贼骇走,相戒曰:

“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象升以是有能兵名。

八年,汝、洛告警,贼部众三十余万,连营百里,势甚盛。

先是.大帅曹文诏、艾万年阵亡,尤世威败走。

诸将率畏贼不敢前,象升每慷慨洒泣,激以忠义。

军中尝绝三日饷,象升亦水浆不入口,以是得将士心,战辄有功。

九年正月,大会诸将于凤阳。

象升乃上言曰:

“贼横而后调兵,贼多而后增兵,是为后局;兵至而后议饷,兵集而后请饷,是为危形。

况请饷未敷,兵将从贼而为寇,是八年来所请之兵皆贼党,所用之饷皆盗粮也。

”又言:

“各直省抚臣,俱有封疆重任,毋得一有贼势即求援求调。

不应则吴、越也,分应则何以支”言皆切中机宜。

大清兵南下,三路出师。

十二月十一日,象升师至蒿水桥,遇大清兵。

象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

遂战。

夜半,觱篥声四起。

旦日,骑教万环之三匝。

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象升死时,年三十九。

死后朝廷赠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踢祭葬,世荫锦衣千户。

福王时,追谧忠烈,建祠奉祀。

(节选自《明史·卢象升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B.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C.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共刃/遂仆

D.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员外郎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朝廷各部司的副职长官。

正职长官为郎中。

B.鸡鸣,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丑时,相当于凌晨3~5时。

C.“畿辅”,畿,京辅;辅,三辅。

畿辅合指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D.“封疆”,原指分封疆土、明清时,封疆大吏总揽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象升为官勤勉.夙夜不懈地勤于政事,日夜操劳,遇有要紧事,常在天亮之前披衣而起,决不懈怠。

B.卢象升作战勇猛,临危不惧。

他被贼寇追逼到山崖边.额头中箭后,他毫不畏惧,反而更加勇武地作战。

C.卢象升与将士通忧共患,同甘共苦。

他的部队绝了粮饷,他也不喝一口水浆,因此他得到了将士们的拥戴。

D.卢象升颇有远见,常一言中的。

他提出朝廷作战应未雨绸缪、抚臣守疆要勇于担当的建议都切中时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

①诸将率畏贼不敢前,象升每慷慨洒泣,激以忠义。

(5分)

②况请饷未敷,兵将从贼而为寇,是八年来所请之兵皆贼党,所用之饷皆盗粮也。

(6分)

2.【2017届辽宁庄河高中高三上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20分)

张公谨,字弘慎,魏州繁水人也。

初为王世充洧州长史。

武德元年,与王世充所署洧州刺史崔枢以州城归国,授邹州别驾,累除右武候长史。

初未知名,李勣尉迟敬德亦言之,乃引入幕府。

时太宗为隐太子建成、巢王元吉所忌,因召公谨,问以自安之策,对甚合旨,渐见亲遇。

及太宗将讨建成、元吉,遣卜者灼龟占之,公谨自外来见,遽投于地而进曰:

“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

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

愿大王思之。

”太宗深然其言。

六月四日,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

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

公谨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

以功累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赐实封一千户。

贞观元年,拜代州都督,上表请置屯田以省转运,又前后言时政得失十余事,并见纳用。

后遣李靖经略突厥,以公谨为副,公谨因言突厥可取之状曰:

“颉利纵欲肆情,穷凶极暴,诛害良善,昵近小人,此主昏于上,其可取一也。

又其别部同罗、仆骨、回纥、延陀之类,并自立君长,将图反噬,此则众叛于下,其可取二也。

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颉利疏其突厥,亲委诸胡,胡人翻覆,是其常性,大军一临,内必生变,其可取五也。

华人入北,其类实多,比闻自相啸聚,保据山险,师出塞垣,自然有应,其可取六也。

”太宗深纳之。

破定襄,败颉利,玺书慰劳,进封邹国公。

转襄州都督,甚有惠政。

卒官,年三十九。

太宗闻而嗟悼,出次发哀,有司奏言:

“准《阴阳书》,日子在辰,不可哭泣,又为流俗所忌。

”太宗曰:

“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衷,安避辰日?

”遂哭之。

赠左骁卫大将军,谥曰襄。

十三年,追思旧功,改封郯国公。

十七年,图形于凌烟阁。

(节选自《旧唐书·卷六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B.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C.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D.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幕府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幕”指帐幕,“府”指王室等存放财宝和文件的地方。

B.表是封建时代臣子呈给君主的奏章,一般是用表格的形式列举所述内容,故称“表”。

C.出次指为悼念死者而避开正寝,出郊外暂住。

封建时代,帝王为大臣出次是极大荣誉。

D.谥号是古代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生平与品德而给予的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3分)

A.张公瑾谋事严密,做事果断。

他在玄武门之变前劝止唐太宗占卜,坚定了唐太宗的信心,玄武门之变时又凭借勇力建立赫赫战功。

B.张公瑾眼光长远,思维缜密。

他预见到突厥内部上下不和,外部有诸多不利因素,因此进攻突厥一定会取得胜利,事实也正是如此。

C.张公瑾屡次进言,都被采纳。

他谈论时政得失的十多件事情,都被采纳,特别上书劝谏太宗反击突厥的六个原因,深得太宗认可。

D.张公瑾多次受封,深受器重。

因玄武门之变中有功,进封定远郡公;平定颉利有功,进封邹国公;去世多年后,又被追封为郯国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

①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

(6分)

②“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衷,安避辰日?

”遂哭之。

(5分)

3.【2017届江西兴国中学、兴国三中、平川中学等四校高三上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

(20分)

崔衍,字著,深州安平人。

父伦,字叙。

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终不屈,乃许还。

  衍,天宝末擢明经,调富平尉。

继母李不慈,伦自吐蕃归,李敝衣以见,问故,曰:

“衍不吾给。

”伦怒,召衍,将袒而鞭之,衍涕泣无所陈。

伦弟殷趋白:

“衍所禀举送夫人所,尚何云!

”伦悟,繇是谮无入。

调清源令,劝民力田,怀附流亡,观察使马燧表其能,徙美原。

父卒,事李益谨,岁为李子郃偿负不胜计,故官刺史,妻子仅免饥寒。

历苏、虢二州。

虢居陕、华间,而赋数倍入,衍白太重。

裴延龄领度支,方聚敛,私谓衍:

“前刺史无发明,公当止。

”衍不听,复奏:

“州部多岩田,又邮传剧道,属岁无秋,民举流亡,不蠲减租额,人无生理。

臣见长吏之患,在因循不以闻。

不患陛下不忧恤也,患申请不实;不患朝廷不矜贷也。

陛下拔臣大州,宁欲视民困而顾望不言哉?

”德宗公其言,为诏度支减赋。

迁宣歙池观察使,简静为百姓所怀。

幕府奏聘皆有名士,后多显于时。

卒,年六十九,赠工部尚书。

衍俭约畏法,室无妾媵,禄稍周于亲族,葬埋嫁娶,倚以济者数十家。

及卒,不能蕆丧,表诸朝,赐赙帛三百段,米粟称之。

  

先是,天下以进奉结主恩,州藏耗竭,韦皋、刘赞、裴肃为之倡。

赞死,衍代之。

旧贡金锡凡十八品,皆倍直市于州,民匮,多逃去,衍至,蠲革之。

居十年,啬用度,府库充衍。

及穆赞代州,以钱四十万缗假民赋,故虽旱,人不流捐,由衍蓄积有素也。

路应为观察使,以衍有惠在民,言状。

元和元年,诏书褒美,谥曰懿。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B.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C.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D.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2)对文中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衍忠孝两全,名动天下。

崔衍对自己的继母以德报怨;任宣歙池观察使时,政务简便,被百姓怀念;死后朝廷加封他为工部尚书。

B.崔衍为民请命,直言敢谏。

崔衍奏报虢州赋税太重,请求减免赋税;裴延龄劝崔衍不要没事找事,崔衍依然上书皇帝,陈述本州民众的困窘。

C.崔衍奖掖人才,勤政爱民。

他所选择的属下官员,多为名流;宣州发生旱灾,他从府库中拿出四十万贯钱代百姓交税,因此宣州人不至于流散。

D.崔衍严于律己、家风严整。

崔衍不仅室无妾媵,而且亲族数十家的葬埋嫁娶都靠他的俸禄周济,以致他去世后穷得连丧葬费都拿不出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

①继母李不慈,伦自吐蕃归,李敝衣以见,问故,曰:

“衍不吾给。

”(5分)

②父卒,事李益谨,岁为李子郃偿负不胜计,故官刺史,妻子仅免饥寒。

(6分)

4.【2017届宁夏固原一中高三上第二次适应性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20分)

陆子隆字兴世,吴郡吴人也。

少慷慨,有志功名。

侯景之乱,于乡里聚徒。

是时张彪为吴郡太守,引为将帅。

彪徙镇会稽,子隆随之。

及世祖讨彪,彪将沈泰、吴宝真、申缙等皆降,而子隆力战败绩。

世祖义之,复使领其部曲。

板为中兵参军。

世祖嗣位,子隆领甲仗宿卫。

天嘉元年,封益阳县子,邑三百户。

二年,除明威将军、庐陵太守。

时周迪据临川反,东昌县人修行师应之,率兵以攻子隆,其锋甚盛。

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四年,周迪引陈宝应复出临川,子隆随都督章昭达讨迪。

迪退走,因随昭达逾东兴岭,讨陈宝应。

军至建安,宝应据建安之湖际以拒官军,子隆与昭达各据一营,昭达先与贼战,不利,亡其鼓角,子隆闻之,率兵来救,大破贼徒,尽获昭达所亡羽仪甲仗。

晋安平,子隆功最,迁假节、都督武州诸军事,将军如故。

华皎反,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频遣使招诱,子隆不从,皎因遣兵攻之,又不能克。

及皎败于郢州,子隆出兵以袭其后,因与王师相会。

进爵为侯。

寻迁荆州刺史。

是时荆州新置,治于公安,城池未固,子隆修建城郭,绥集夷夏,甚得民和,当时号为称职。

三年,吏民诣都上表,请立碑颂美功绩,诏许之。

太建元年,进号云麾将军。

二年卒,时年四十七。

赠散骑常侍,谥曰威。

子之武嗣。

之武年十六,领其旧军。

随吴明彻北伐有功,官至王府主簿、弘农太守。

明彻于吕梁败绩,之武逃归,为人所害,时年二十二。

子隆弟子才,亦有干略,从子隆征讨有功,除南平太守,封始兴县子,邑三百户。

太建十三年卒,时年四十二。

(节选自《陈书·列传十六》,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B.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C.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D.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又称为表字。

古代男子成年后,由于其同辈或属下等不便直呼其名,便另取一与本名含义有某种关系的别名,称之为“字”。

B.参军,官名“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中的参军蒋琬,后来其范围逐渐扩大,如文中的中兵参军。

C.夷夏,夷指中国周边少数民族;夏指华夏,一般指代中国。

夷夏是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在古代常用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

D.卒,多义词,文中指死亡。

我国古代对不同地位的人的去世有不同的称谓。

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陆子隆坚守节操,受到重用。

侯景叛乱时,他在家乡召集徒众,后随张彪镇守会稽。

世祖讨伐张彪时,其余部将都投降了,只有陆子隆奋力作战。

虽然失败了,却被世祖委以重任。

B.陆子隆足智多谋,战功卓著。

二年,周迪造反时,修行师响应,攻击子隆,遭遇埋伏,大败;四年,子隆抓住战机,大破陈宝应;华皎在郢州战败,子隆出兵击其后背,亦胜。

C.陆子隆治理有方,深得民心。

在治理荆州时,陆子隆积极修建城郭,安抚民众,与百姓和睦相处,当地百姓认为他很称职。

后来当地官吏和百姓上表请求为他立碑,称颂其功绩。

D.陆子隆死后得到追赠,泽被后代。

由于他生前功劳巨大,弟弟陆子才被任命为南平太守,儿子陆之武官至王府主簿、弘农太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11分)

①华皎反,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频遣使招诱,子隆不从。

(6分)

②三年,吏民诣都上表,请立碑颂美功绩,诏许之。

(5分)

5.【2017届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高三上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20分)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人。

十岁能属文,登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第。

主吴县簿。

未上,丁父忧。

服除,著十论言当世事,献于朝,宰相汤思退奇之,擢太平州教授。

孝宗即位,迁著作佐郎。

帝初政,锐意事功,问大昌曰:

“朕治道不进,奈何?

”大昌对曰:

“陛下勤俭过古帝王,自女真通和,知尊中国,不可谓无效。

但当求贤纳谏,修政事,不必他求奇策。

”又言:

“淮上筑城太多,缓急何人可守?

设险莫如练卒,练卒莫如择将。

”帝称善。

除浙东提点刑狱。

会岁丰,酒税逾额,有挟朝命请增额者,大昌力拒之。

徙江西转运副使,大昌曰:

“可以兴利去害,行吾志矣。

”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

六和塔寺僧以镇潮为功,求内降给赐所置田产仍免科徭,大昌奏:

“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

”寝其命。

权刑部侍郎,大昌言:

“辟以止辟,未闻纵有罪为仁也。

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

如此,则法伸乎下,仁归乎上矣。

”帝以为然。

江陵都统制率逢原纵部曲殴百姓,大昌因极论“自此屯戍州郡,不可为矣!

”逢原由是坐削两官。

累迁吏部尚书,言:

“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

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出知泉州,汀州贼沈师作乱,戍将萧统领与战死,闽部大震。

漕檄统制裴师武讨之。

师武以未得帅符不行,大昌手书趣之曰:

“事急矣,有如帅责君,可持吾书自解。

”当是时,贼谋攻城,而先使谍者衷甲纵火为内应。

会师武军至,复得谍者,贼遂散去。

绍熙五年,以龙图阁学士致仕。

庆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B.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C.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D.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父忧是指父亲去世,回乡守丧。

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B.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最高长官。

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C.绍熙,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时正式创立并形成。

如“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

D.致仕,交还官职。

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也指官员退休。

同“致仕”意思相近的有“乞骸骨”、“填沟壑”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大昌积极建言,受到皇上称赞。

他认为求贤纳谏,修明政治,不必另外寻求奇方异策;设置险要不如训练士兵,训练士兵不如选择好将领。

B.程大昌关注民生,体察民情。

有人以朝廷的命令为由请求增加税额,大昌坚决拒绝;他认为不应该答应六和塔寺僧的请求,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C.程大昌尽心国事,见识卓远。

代理刑部侍郎时,他认为纵容罪犯不是仁道,应用法律阻止犯罪;担任吏部尚书时,他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宫廷警卫的长处。

D.程大昌处事果断,敢于担当。

汀州逆贼沈师作乱,裴师武因为没有得到帅符不肯出兵征讨,程大昌写信命令讨伐,并愿承担责任,于是裴师武及时出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

①大昌奏:

“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

”寝其命。

(6分)

②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

(5分)

6.【2017届宁夏中卫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古代诗文阅读(20分)

杨维桢,字廉夫,山阴人。

少时,日记书数千言。

父宏,筑楼铁崖山中,绕楼植梅百株,聚书数万卷,去其梯,俾诵读楼上者五年,因自号铁崖。

元泰定四年成进士,署天台尹,改钱清场盐司令。

狷直忤物,十年不调。

会修辽、金、宋三史时,维桢著《正统辩》千余言,总裁官欧阳元功读且叹曰:

“百年后,公论定于此矣。

”将荐之而不果,转建德路总管府推官。

擢江西儒学提举,未上,会兵乱,避地富春山,徙钱塘。

张士诚累招之,不赴,遣其弟士信咨访之,因撰五论,具书复士诚,反覆告以顺逆成败之说,士诚不能用也。

又忤达识丞相,徙居松江之上,海内荐绅大夫与东南才俊之士,造门纳履无虚日。

酒酣以往,笔墨横飞。

或戴华阳巾,披羽衣坐船屋上,吹铁笛,作《梅花弄》。

或呼侍儿歌《白雪》之辞,自倚凤琶和之。

宾客皆蹁跹起舞,以为神仙中人。

洪武二年,太祖召诸儒纂礼乐书,以维桢前朝老文学,遣翰林詹同奉币诣门。

维桢谢曰:

“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者邪?

”明年,复遣有司敦促,赋《老客妇谣》一章进御,曰:

“皇帝竭吾之能,不强吾所不能则可,否则有蹈海死耳。

”帝许之,赐安车诣阙廷,留百有一十日,所纂叙便例定,即乞骸骨。

帝成其志,仍给安车还山。

史馆胄监之士祖帐西门外,宋濂赠之诗曰:

“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盖高之也。

抵家卒,年七十五。

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与永嘉李孝光、茅山张羽、锡山倪瓚、昆山顾瑛为诗文友,碧桃叟释臻、知归叟释现、清容叟释信为方外友。

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维桢徙松江时,与华亭陆居仁及侨居钱惟善相倡和。

两人既殁,与维桢同葬干山,人目为三高士墓。

                                                 (节选自《明史•杨维桢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B.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C.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D.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2)下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维桢朋友甚众甚杂,在松江居住时,经常与朋友饮酒赋诗属文,吹弹伴奏咏唱中,宾客皆翩翩起舞,以为是神仙中人。

B.杨维桢淡泊名利,张士诚多次聘请他,他坚持不就;太祖召集诸儒士编纂礼乐书,维桢辞谢,并赋《老客妇谣》一章进呈,以明其志。

C.杨维桢年少时,他的父亲在铁崖山中修筑一楼,然后拿走楼梯,让维桢在楼上读书,时达五年。

维桢因此养成了急躁耿直的性格,易与人不合,以至于十年都没有升职。

D.杨维桢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诗风奇谲瑰丽,独步一时,诗体被称为“铁崖体”,其古乐府诗、论文等被当时大家如宋濂等高度称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

①具书复士诚,反覆告以顺逆成败之说,士诚不能用也。

(6分)

②以维桢前朝老文学,遣翰林詹同奉币诣门。

(5分)

7.【2017届山西怀仁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20分)

贾铉,字鼎臣,博州博平人。

性纯厚,好学问。

中大定十三年进士,调滕州军事判官、补尚书省令史。

章宗为右丞相,深器重之,除陕西东路转运副使。

上疏论边戍利害,上嘉纳之,迁左谏议大夫兼工部侍郎。

 

铉上书曰:

“亲民之官,任情立威,所用决杖,分径长短不如法式,甚者以铁刃置于杖端,因而致死。

间者阴阳愆戾,和气不通,未必不由此也。

愿下州郡申明旧章,检量封记,按察官其检察不如法者,具以名闻。

内庭敕断,亦依已定程式。

”制可。

复上书论山东采茶事,其大概以为“茶树随山皆有,一切护逻,已夺民利,因而以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