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48113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48.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人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人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人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人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docx

《人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docx

人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

世界大舞台

第一课 生活在地球村

备课时间:

2012年8月22日授课时间:

2012年8月22日—9月23日

第1课时《地球村的形成》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地球村的形成

学科

思想品德

总课时数

1课时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一单元第一课

页码

第2-5页

执教者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年级

册次

全册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从人类的居住大环境---地球入手,简述地球概况,随之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密切程度出发,人类似乎居住在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村落,同时展开讲述了地球村的形成原因。

学习者分析

说到地球,同学们并不陌生,相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而言,“地球村”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仅仅是宏观讲述的教学难以触动学生。

如何引领学生认识“地球村”的形成,感受“地球村”的形成给生活带来的变化,这需要教师密切联系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在“地球村”的感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概况和人类概况,准确定位自己的生活环境。

学习掌握地球“变小”的原因,从交通工具、通信方式、网络建设以及电脑的升级换代方面,但是从根本上还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2、过程与方法:

情景创设法 案例教学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地球村的景色很不错,我们要爱护地球。

教学理念

 由“见闻之知“到”德性之知“,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地球村”的形成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

地球村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

1、中学生如何面对网络

2、对比古今通信方式,分析他们的优缺点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地球仪、长城挂图、文学作品《论语》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

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三、小结

四、课堂练习

我们学习过地理知识,那么今天我们再次一起来看我手中的地球仪,找同学说出对地球概况的一些基本认识,我们了解了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庞大星球,那么是不是地球上的人们都比较遥远难以交往呢?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地球村的形成”

1、展示地球仪

2、提出问题,让同学回答

3、教师总结学生回答,简要讲述地球概况,从感性角度对地球予以认识

4、让同学读课本P4—P5阅读两则材料,思考“天涯若比邻”的真正含义

提出问题:

你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使用网络?

电脑、网络对现代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让同学来分别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并适当的加以点评

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热情拉回到课堂

分组讨论:

地球“变小“的原因

同学感悟:

1)随着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地球在人们的感觉中变小了,各国之间虽然距离遥远,但犹如近邻

2)通过网络,人们可以与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便捷交往

学生两人一小组,任选一题进行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A、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人类的行进速度大大提高

B、通信(讯)技术的更新换代,网络技术的全面运用和电脑的升级及普及

C.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商品交流的机会缩短了人们消费需求的距离

根本上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从旧的知识入手,逐步引入到新的教学内容中

通过激烈讨论,每个同学在自己的小组展示自己的观点,避免部分同学因性格内向不敢在全班发言的弊端。

积极讨论,锻炼思考问题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渗透学科法制教育:

1、《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六条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一条

板书设计

地球村的形成

1、地球村的形成原因

2、地球村形成后对各国的影响

3、电脑、网络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渗透学科法制教育内容:

1、《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六条规定:

利用互联网实施违法行为,违反社会治安管理,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违反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构成民事侵权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第一条:

以牟利为目的,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内容含有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淫秽电子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以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定罪处罚。

课后反思:

学生由初二进入初三,思想品德教师第一课时的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的引用、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到北京所需时间(对比古代)、奥会门票的网上订购、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历史典故的运用,网络求医的神奇等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效促进了学生对“地球村”形成的理解。

因而课堂气氛活跃,师生、生生活动频繁,也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教学理念。

第2课时《村里的生活很不错》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村里的生活很不错

学科

思想品德

总课时数

1课时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一单元第一课

页码

第6-11页

执教者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年级

册次

全册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介绍“地球村”带给人们日常生活交往、经济交流、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各种好处,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地球村、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学习者分析

说到地球,同学们并不陌生,相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而言,“地球村”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仅仅是宏观讲述的教学难以触动学生。

如何引领学生认识“地球村”的形成,感受“地球村”的形成给生活带来的变化,这需要教师密切联系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在“地球村”的感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各国人民频繁往来的原因;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调查、辩论,明确地球村的生活真不错,掌握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地球村;尊重世界各国文明,尊重、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理念

 由“见闻之知“到”德性之知“,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地球村”的形成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

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地球仪、著名人物挂图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

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三、小结

地球村一旦形成以后,就如同我们当前的每个村落一样,面临着生活的问题,地球村的生活怎么样呢?

我们今天来看它带给村民美好的生活。

(可以寻找一下歌曲,如一些奥运会等大型世界活动中曾采用过的音乐或者歌曲)

活动一:

阅读教材P6的两则材料,思考下面问题:

1、你认为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频繁往来的原因是什么?

2、人际范围的交往扩大产生哪些影响

活动二:

填表(P8)

思考问题:

选择外国商品的原因以及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主要原因

展示挂图、物品(中国)并让同学讲述自己了解的世界其他国家的代表人物和事物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但是全球化不应该导致文化的单一,而应该是更加繁荣趋向多元化发展

认真聆听,学会欣赏

学生快速看资料,并思考刚才的问题

从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品牌效应方面陈述答案

学生说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物和事物;谈谈自己了解的其他国家的代表事物和人物

激发他们的热情,对地球村的生活充满渴望

能通过材料,培养语言资料的概况能力并适当的加以发挥

客观看待我国在经济方面的国情,并培养民族自豪感

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并扩大同学们的知识视野

 

知识梳理,巩固记忆:

达标测评,链接中考:

1、新华网2009年5月10日电,冰岛联合政府就加入欧盟问题达成妥协。

冰岛之所以想加入欧盟,是因为()

A.加入欧盟就意味着经济发展有了保障

B.新科技革命推动着经济发展

C.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趋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D.地球已经成为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2、九(6)班的同学们就怎么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展开了激烈讨论,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B.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被淘汰

C.要吸收别国文化的有益因素,为我所用

D.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要一律发扬光大

3、美国的波音飞机,发动机在英国制造,尾翼在我国制造……一共有29个国家参与了这种型号飞机的制造。

这说明()

A.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B.新科技革命大大推动了经济发展

C.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趋势D.没有一件事是一个国家可以独立完成的

作业设计:

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呈现给世人的有风格迥异、精彩动人的109个展园,其中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国内展园,也有庄重典雅、瑰丽多姿的世界各国庭院。

从展园中可以看出世界文化具有哪些特点?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些文化?

板书设计

邻里交往很方便——便捷的交通

村里的生活很不错互通有无好处多——经济全球化

相互学习真精彩——多元的世界文化和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内容较多,结合使用教授法和问题探究法,以学生阅读、讨论探究等活动为主,重点突破“经济全球化”,而难点的解决是结合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设题通过升华训练来达到目的,既有效分解了难度,又提高了效率,这是本课的一个成功之处。

第3课时《村里烦恼也不少》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村里烦恼也不少

学科

思想品德

总课时数

1课时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一单元第一课

页码

第11-16页

执教者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年级

册次

全册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列举地球村存在的资源、环境、文化、经济发展、战争等问题,激发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维护和平以及消灭贫困、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意识。

学习者分析

说到地球,同学们并不陌生,相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而言,“地球村”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仅仅是宏观讲述的教学难以触动学生。

如何引领学生认识“地球村”的形成,感受“地球村”的形成给生活带来的变化,这需要教师密切联系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在“地球村”的感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举例说明地球村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思考,小组交流讨论,找出解决当今地球村面临问题的方案、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培养学生解决当今地球村问题的责任意识。

教学理念

 由“见闻之知“到”德性之知“,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地球村”的形成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

资源与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

文化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地球仪、长城挂图、文学作品(《论语》最好)、著名人物挂图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

性化调整

一、新

课导入

二、讲

授新课

三、小结

四、课堂练习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既然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村的美好生活,那难免的一些烦恼和问题我们也要客观看待,今天共同探讨地球村的烦恼

播放我国或者世界的最近几年的自然灾害(气候变化方面)

一、资源问题

1、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了资源,不同国家和民族发生了冲突

2、讲述:

我国资源的现状:

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相对短缺、严峻)

3、当前我国政府解决的方案就是: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搞好节能减排工作和发展循环经济

二、环境问题

因为工业化进程大加快,全球工业生产带来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

三、文化多元会造成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以及分歧,讲述刮痧等事情在外国人眼里的认识

四、南北问题

地球村形成了,但是并非象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更大的考验

五、问题的激化――战争

地球村的生活既充满希望和机遇,但也充满了危机和挑战

1、地球村的生活还有哪些烦恼?

2、 如何解决上述烦恼?

3、 用一句话概括当今地球村面临的形势。

仔细看视频,思考视频反映了当前地球上存在哪些问题

列举:

人类为了争夺资源而引起的冲突(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南非战争等)

思考:

我国被称为“地大物博”,但是现在也面临资源问题,我国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

当今政府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活动:

看教材P13并思考相关问题;

讨论:

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有哪些?

我国为解决环境问题采取了哪些战略?

怎么对待文化差异?

如何防止文化迷失现象的发生?

学生结合世界历史知识谈自己的感受

以一次战争为例,具体说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从视频的角度引发同学的思路,给以直观的认识

培养对珍惜资源的感情

联系时事,培养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学会尊重别国文化,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地球村的形成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文化这部分也可以单独进行一课时,或者结合第二课时里面的文化方面的单独组合

板书设计

1、资源问题

2、环境问题

村里的烦恼也不少文化问题

3、南北问题

4、战争的危害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可以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一)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二)拒报或者谎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事项的。

(三)不按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的。

(四)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技术和设备的。

(五)将产生严重污染的生产设备转移给没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单位使用的。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造成土地、森林、草原、水、矿产、渔业、野生动植物等资源的破坏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使学生了解地球村存在的诸多烦恼及其对策。

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以学生为主体,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才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学生学有所得,游刃有余,而本课的内容现实具体,针对性强,易于掌握,也为这种互动探究提供了必要条件。

第4课时《做负责任的村民》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做负责任的村民

学科

思想品德

总课时数

1课时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一单元第一课

页码

第17-18页

执教者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年级

册次

全册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表达对地球村的美好设想和建设地球村的积极建议,旨在培养学生关注地球、关注生活的情感和态度。

学习者分析

说到地球,同学们并不陌生,相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而言,“地球村”仍是一个遥远的话题,仅仅是宏观讲述的教学难以触动学生。

如何引领学生认识“地球村”的形成,感受“地球村”的形成给生活带来的变化,这需要教师密切联系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在“地球村”的感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描绘自己心目中快乐的地球村生活,树立建设美好家园的责任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描绘地球村的美好愿景,提出建设美好地球村的计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地球村,热爱地球村;做一个负责任的村民。

教学理念

 由“见闻之知“到”德性之知“,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地球村”的形成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

描绘理想的地球村生活,制作宣言。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

承担哪些建设地球村的责任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

性化调整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互动探究学新知

三、小结

四、课堂练习

胡锦涛主席2005年9月15日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提出了“和谐世界”的理念,引起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和赞同。

“和谐世界”的建设是每个国家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地球村村民的责任。

做负责任的村民

1、 快乐的地球村

活动:

请用最简洁的文字或图画描绘出你心中理想的“地球村”生活。

方式: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组长记录主要内容,然后集体交流,看看哪组描绘的内容全面具体些。

学生交流,集体分享。

2、建设美好的地球村

活动:

成立地球村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如何让地球村不再烦恼。

方式:

四个组分别代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各国,通过讨论提出自己建设美好家园的计划,然后集体制作一份宣言。

提示:

应联系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和各州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

建设和谐世界,让地球村多一些精彩,少一些烦恼。

全球村民,人人有责。

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努力学习,树立责任意识,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建设美好地球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青少年学生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村民?

认真听讲,思考问题

活动:

看教材P17并思考相关问题;

讨论:

请用最简洁的文字或图画描绘出你心中理想的“地球村”生活。

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快乐地球村”是什么样子的

活动:

四个组分别代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各国,通过讨论提出自己建设美好家园的计划,然后集体制作一份宣言。

休戚与共  

共建美好家园

——地球村村民代表大会宣言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联系时事,培养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能力

 

板书设计

做负责任的村民

1、 快乐的地球村

2、 建设美好的地球村

思考:

青少年学生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村民?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对本课《生活在地球村》内容上的一个深化,从行为导向上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本节安排的两个活动,“描绘理想的地球村生活”从目标角度让学生自主思考,想象未来的幸福快乐生活;制作村民代表大会宣言是从行动角度,让学生为实现上一理想生活而规范自己的行动。

两个活动,充分体现了民主、平等、合作的新课改理念,学生们学得乐在其中。

第二课中国的声音

备课时间:

2012年9月18日授课时间:

2012年9月20日—10月13日

第1课时《中国的声音很响亮》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中国的声音很响亮

学科

思想品德

总课时数

1课时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一单元第二课

页码

第19-20页

执教者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年级

册次

全册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此节课通过新旧中国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以充满自信和富有原则性的声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理解、响应和支持。

学习者分析

说到中国的声音,同学们并不陌生,在旧中国,中国发出的声音十分微弱。

如何引领学生认识“新中国的声音”,感受“新中国的声音很响亮”,这需要教师密切联系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在“新中国的声音很响亮”的感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中国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

中国的声音为什么如此响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国的声音为什么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响应和支持。

教学理念

 由“见闻之知”到“德性之知”,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新中国的声音很响亮”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

中国的声音响彻世界各地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

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的声音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制作“弱国无外交”、“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材料板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

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三、小结

四、课堂练习

1、师:

展示“材料板”。

同学们,展示的材料说明什么?

2、指导学生朗读P19“导语”

3、师:

当今中国以充满自信和富有原则性走向世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声音很响亮”。

4、师:

引导学生阅读P19的二、三自然段。

5、师引导学生思考:

①新中国为何能发出响亮的声音?

②中国的声音为何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6、师总结:

新中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大国地位日益提升,发出的富有正义和建设意义的声音,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

P20“想一想”

朗读课文导语

阅读P20材料1~3,并根据内容思考和回答二个问题。

小组讨论:

感悟中国的声音很响亮和中国的大国风范。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讲原则、负责任、守承诺的大国风范中。

通过阅读材料,思考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发出的声音富有正义。

通过讨论总结,使学生看得到一个中国是一个讲原则、负责任、守承诺的大国。

板书设计

中综合国力(领土、资源、经济、军事、外交等实力)

国中国的声音响彻世界各地原则立场(求和平、谋发展、负责任等表现)

声富有正义

音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的声音

很坚持原则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学生易于接受,上课时首先运用客观事实调动学生的爱国激情,奠定情感基调。

上课时运用的论据,事实清楚,雄辩有力,结论水到渠成。

所以学生学得很轻松,课堂气氛很活跃,讨论也很热烈,师生、生生互动效果显著。

第2课时《中国的大国地位》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中国的大国地位

学科

思想品德

总课时数

1课时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一单元第二课

页码

第21-26页

执教者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年级

册次

全册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第二框《中国的大国地位》是对第一框进一步说明,从中国“是最大的发展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贸易大国”三个方面,分析中国在世界上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贸易大国,说明中国在多极化格局中的大国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学习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所关注的内容逐渐由自我周围的小世界扩展到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国际舞台,对国际时事表现出强烈浓厚的兴趣,但农村中学的学生受条件的限制无法及时了解国内外所发生的大事,对国际形势也不能正确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