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点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4755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10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点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设备点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设备点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设备点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设备点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备点检.docx

《设备点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点检.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备点检.docx

设备点检

设备点检培训教材

第一章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

设备管理的目的

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保持、提高设备的性能、精度、降低维修费用,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设备劣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1)机械磨损;

(2)裂纹;(3)塑性断裂和脆性断裂;(4)腐蚀;(5)劣变;(6)元器件老化等。

设备劣化的主要原因

1.润滑不良;2.灰尘沾污;3.螺栓松弛;4.受热;5.潮湿;6.保温不良等。

设备润滑的三个要点

(1)油种;

(2)给油量;(3)给油周期。

设备劣化的二种型式

(1)功能下降型:

在使用过程中,产量、效率、精度等性能逐渐降低。

(2)突发故障型:

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损坏、失效,使设备停止工作。

预防劣化的对策

预防劣化对策:

预防劣化、测定劣化、修复劣化

预防劣化:

(1)日常点检维护:

给油脂、更换、调整、紧固、清扫;

(2)改善维修:

维持性能。

测定劣化:

点检检查-良否点检、倾向检查。

修复劣化:

(1)修理:

预防预知维修、事后维修;

(2)更新:

更新、改造。

机械设备的劣化部位

机械设备的劣化一般发生在以下六个部位:

(1)机件滑动工作部位;

(2)机械传动工作部位;(3)机件旋转工作部位;(4)受力支撑及连接部位;(5)与原料、灰尘接触、粒附部位;(6)受介质腐蚀、沾附部位。

第二章设备点检

设备点检的定义

为了维持生产设备的原有性能,通过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简单的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上的规定部位(点)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周密检查的过程,以使设备的隐患和缺陷能够得到早期的发现,早期预防,早期处理,这样的设备检查称为点检。

设备点检工作的“五定”内容

(1)定点——设定检查的部位、项目和内容;

(2)定法——定点检检查方法,是采用五感,还是工具、仪器;

(3)定标——制订维修标准;

(4)定期——设定检查的周期;

(5)定人——确定点检项目由谁实施。

日常点检工作的主要内容

(1)设备点检——依靠五感(视、听、嗅、味、触)进行检查;

(2)小修理——小零件的修理和更换;

(3)紧固、调整——弹簧、皮带、螺栓、制动器及限位器等的紧固和调整;

(4)清扫——隧道、地沟、工作台及各设备的非解体清扫;

(5)给油脂——给油装置的补油和给油部位的加油;

(6)排水——集汽包、储气罐等排水;

(7)记录——点检内容及检查结果作记录。

第三章对点检作业的要求

点检组是点检工作的基本单位,负责对工厂的某个区域的设备进行点检;同时它是设备管理中的一个细胞,是设备唯一的直接管理者,它处于核心地位责任重,业务难度大。

所谓点检,简言之就是预防性检查。

它的含义是:

为了维持生产设备原有的性能,通过用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简单的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周密检查的过程,以便设备的隐患和缺陷能够得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处理。

这样的设备检查称为点检。

点检制是设备工作中一项有关点检的基本责任制度,也是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的简称。

对点检作业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三点:

1.在点检作业实施前应认真做好下列点检准备工作对设备的“五定”工作

定点----要详细设定设备应检查的部位、项目及内容,做到有目的、有方向地实施点检作业

定法----对检查项目制订明确的检查方法,即是采用“五官”判别,还是借助于简单的工具、仪器进行判别。

定标----即制订标准,作为衡量和判别检查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

定期----制订点检周期,按设备重要程度,检查部位是否重点等。

定人----确定点检项目的实施人员(生产、点检、专业技术人员、生产工人点检***人、专职点检员***人)。

2.点检的实施

在实施点检作业时,每个点检员应做到认真点检,一丝不苟,不轻易放过任何异常迹象,认真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3.点检实绩管理

按点检结果,做好各种报表,对点检结果进行分析,切实掌握设备状态及劣化发展趋向,在编制维修计划、备件计划时要充分反映点检结果。

点检的分类

点检的分类方法很多,但通常分类方法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1.按点检种类分

1)良否点检----只检查设备的好坏,即对劣化程度的检查以判断设备的维修时间;

2)倾向点检----通常用于突发故障型设备点检,对这些设备进行劣化倾向性检查,并进行倾向管理,预测维修时间或更换周期。

2.按点检方法分

1)解体检查;2)非解体检查

3.按点检周期分(见表3-1)

点检周期分短周期(一年以下)、长周期(一年以上)。

其常用符号:

H—时,S—班,D—天,W—周,M—月,Y—年。

但点检周期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量,它随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化。

表3-1点检周期

1.日常点检内容及方法

日常点检是检查与掌握设备的压力、温度、流量、泄漏、给脂状况、异音、振动、龟裂(折损)、磨损、松弛等十大要素。

其方法主要以采取视、听、触、摸、嗅五感为基本方法,有些重要部位借助于简单仪器、工具来测量或用专业仪器进行精密点检测量。

2.点检设备的五大要素及设备的四保持

五大要素:

①紧固;②清扫;③给油脂;④备品备件管理;⑤按计划检修。

四保持

①保持设备的外观整洁;②保持设备的结构完整性;③保持设备的性能和精度;④保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3.给油脂标准

规定设备给油脂部位、给油脂周期、方法、分工、油脂的品种、规格、数量及检验周期。

(1).给油脂部位

主要是机器旋转,滑动部分。

如齿轮齿面滚动轴承、滑动轴承、滑板、车轮缘等,凡是产生摩擦与磨损的地方都是给油脂润滑的部位。

(2).润滑方式

润滑的方式根据设备结构,作用情况以及设备先进的程度来决定。

润滑方式较多,诸如集中循环给油、集中自动给油、集中手动给油、有浴润滑、油雾润滑、滴下润滑、油枪给油、油杯给油等等。

(3)给油量

应按规定游标或”油脂润滑给脂量确定用表”随时(按期)加油或更换

 

什么是设备点检,点检的目的是什么

  一、设备点检的定义:

  为了提高、维持生产设备的原有性能,通过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者借助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上的规定部位(点)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周密检查的过程,以使设备的隐患和缺陷能够得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处理,这样的设备检查称为点检。

  二、设备点检的目的:

  点检是车间设备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目的是通过点检准确掌握设备技术状况,维持和改善设备工作性能,预防事故发生,减少停机时间,延长设备寿命,降低维修费用,保证正常生产。

设备点检的重要性

1、保障设备正常运转,提高生产效率;

2、保障设备稳定,提高产品品质;

3、保障设备安全,有利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4、降低大故障发生概率,降低运行成本。

对设备实行点检,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这样做可以逐步深入掌握设备的内在规律,使设备的状态受控,准确掌握设备现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对策,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资料积累,提出合理的设备维修和零部件更换计划,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维修标准,保持设备性能稳定,延长设备寿命;设备的故障和事故停机率大幅度下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靠性逐步达到并保持较高的水平,创一流发电企业;维修费用明显下降,有资料表明日本实施点检管理后,维修费用降低20%-30%;维修计划加强,定修模型确立,间隔延长,时间缩短,维修效率提高,设备综合效率提高;在实施点检制后,在持续改进设备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设备状态检测和技术诊断,不断扩大状态检修的比例,实现优化检修。

设备点检制度就是为了确保生产和设备的安全运行,按照设备的特征,对重点设备的规定部位(点),按预先设定好的技术标准和观察周期,进行精心的、逐项的检查。

设备点检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1)设备点检应明确人员和地点,按照点检规范对设备的点检部位进行检查。

在点检时,要把技术诊断和倾向性管理结合起来,对有磨损、变形和腐蚀等减损量的点,根据维修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劣化倾向的定量化管理,以测定其劣化倾向程度,达到预知维修的目的。

(2)设备点检应根据预先编制好的点检计划表,沿着规定的路线去实行作业。

点检人员应做好完整的记录,包括作业记录、异常记录、故障记录和倾向记录等。

(3)设备点检应按照规定业务流程作业,遇到急需处理的设备隐患和不良点,由点检员直接通知维护人员立即处理;不急的问题则做好记录,纳入计划检修中加以解决。

(4)要定期分析检查记录内容,找出设备薄弱环节或难以维护部位,提出改进意见。

有关部门根据意见,组织实施对设备薄弱环节的改进工作。

设备点检、维护保养的区别是什么

设备点检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设备异常或隐患,维护(保养)是为了保持设备规定状态所做的工作。

打个比方,你就容易理解了。

定期去牙科检查牙齿或自己不定期检查牙齿(蛀牙、颜色、刷痕磨损等),是点检;自己每天刷牙漱口是维护保养。

另外,根据《设备管理定义和术语》PMS/T3的解释,有助于你理解。

3.8点检

利用人体的感官(视、听、触、嗅、味)或借助工具、检测设备、仪器等,按照标准(定点、定标、定期、定法、定人“五定”)对设备进行检查或监测,发现设备劣化信息、故障隐患,分析原因并采取改善对策,利用维修窗口进行预防性维修,将设备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的一种管理方法。

注:

点检是一种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指导设备状态维修的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3.9维护servicing

为使设备保持规定状态(性能)所需采取的措施。

注:

调整、紧固、清扫、润滑“八字”工作方针,是日常维护保养的重要基础工作内容。

3.10设备维修equipmentrepair

指设备技术状态劣化或发生故障后,为恢复其功能而进行的技术活动。

注1:

设备维修,包括各类计划修理和计划外的故障修理及事故修理。

注2:

维修模式:

通常指一种模式或多种模式的组合,如:

定期更换、预防维修、状态维修、事后维修、质量维修、绿色维修、组合维修等。

分享

设备点检表日点检和周点检项目的标准

(1)设备点检——依靠五感(视、听、嗅、味、触)进行检查;

(2)小修理——小零件的修理和更换;

(3)紧固、调整——弹簧、皮带、螺栓、制动器及限位器等的紧固和调整;

(4)清扫——隧道、地沟、工作台及各设备的非解体清扫;

(5)给油脂——给油装置的补油和给油部位的加油;

(7)使用记录——点检内容及检查结果作记录。

设备点检表周点检项目的标准

(1)设备的非解体定期检查;

(2)设备解体检查;

(3)劣化倾向检查;

(4)设备的精度测试;

(5)系统的精度检查及调整;

(6)油箱油脂的定期成分分析及更换、添加;

(7)另部件更换、劣化部位的修复。

设备点检标准

设备点检的定义

  为了提高、维持生产设备的原有性能,通过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者借助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上的规定部位(点)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周密检查的过程,以使设备的隐患和缺陷能够得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处理,这样的设备检查称为点检。

设备点检工作标准“五定”内容是:

  1)定点——设定检查部位、项目和内容

  2)定法——设定检查方法

  3)定标——制定检查标准

  4)定期——设定检查周期

  5)定人——确定点检项目由谁实施。

点检的4大标准是什么

点检四大标准

点检管理四大标准由维修技术标准、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和维修作业标准等四项标准组成。

简称“四大标准”。

一.维修技术标准

维修技术标准是根据设备设计制造的原始数据制订的维修基准,它是四大标准的基础,也是编制另外三个标准的技术依据。

维修技术标准包括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两类。

1.维修技术标准的编制依据:

⑴设备使用说明书及有关技术资料、图纸;⑵同类设备或使用性质类似设备的维修技术管理值;⑶实际经验。

2.维修技术标准的内容:

⑴对象设备或装置的简明示意图;⑵作为管理对象的零部件的技术性能、构造、材质等;⑶作为管理对象的零部件的维修特性;⑷设定主要更换件的维修技术管理值,包括零部件的图面尺寸、装配间隙、允许减损量的范围或劣化极限容许值,以及使用的标准等;⑸其他对该零部件所限制的项目内容,最关键的是维修技术管理值的确定。

二、点检标准

在点检标准中,详细规定了点检作业的基本事项,使所有的检查点都做到了“五定”。

点检标准包括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两类。

1.点检标准的作用:

点检标准是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的依据,是编制点检计划的基础。

2.点检标准的编制依据:

⑴维修技术标准;⑵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有关技术资料、图纸;⑶同类设备的实绩资料;⑷实际经验。

3.点检标准的主要内容 

点检标准以表格的形式对点检对象设备进行了“五定”。

其主要内容包括:

定点点检部位、点检项目、点检内容;定点点检方法、设备点检状态;点检结果的判断基准;定点点检周期;定期点检分工。

三、给油脂标准 

给油脂标准中规定了润滑作业的基本事项,包括了“润滑五定”(定点、定质、定量、定时、定人)的全部内容。

给油脂标准是设备润滑工作的依据 

1.给油脂标准的编制依据:

⑴维修技术标准;⑵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有关技术资料、图纸;⑶同类设备的实绩资料;⑷实际经验。

2.给油脂标准的主要内容:

⑴给油脂部位;⑵给油脂方式;⑶油脂品种牌号;⑷给油脂点数;⑸给油脂量与周期;⑹油脂更换量及周期;⑺给油脂作业的分工 

四、维修作业标准

1.维修作业标准是检修责任单位进行检修作业的基准,也是确定修理工时及修理费用的依据:

⑴提高检修作业质量和缩短检修作业时间;⑵避免或减少检修作业事故的发生;⑶提高检修作业管理水平。

2.编制维修作业标准的条件:

⑴明确检修作业目的;⑵掌握检修项目内容和作业工序;⑶熟悉设备结构和作业环境;⑷具有施工实践经验。

3.维修作业标准的主要内容修理项目的作业区域、设备名称、作业名称、作业标准、作业条件、作业工时、作业人员、使用工器具、保护用具、备件材料的要求、作业网络图、作业顺序说明、作业要素(项目)、作业内容、技术要点、安全要点、维修程序图等。

4.编制维修作业标准的难点和关键是“作业网络图的绘制”。

编制时首先抓住施工中工期最长的工序项目,围绕主工序找出副工序,尽量采用平行作业,以扩大施工面,缩短工期。

设备点检制度中点检方尺有哪五种

标准精密水平仪,方尺、千分尺、平行光管,大理石方尺等

方尺又分为万能角尺塞尺高度尺游标卡尺深度尺

设备点检方法

各车间指定设备操作人员专人对设备进行点检,或规定专人根据点检要求安排点检。

具体要求如下:

  1.定点:

要详细设定设备应检查的部位、项目及内容,做到有目的、有方向地实施点检作业。

  2.定标:

即制订标准,作为衡量和判别检查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

  3.定期:

制订点检周期,按设备重要程度、检查部位是否重点等。

  4.定人:

制订点检项目的实施人员(生产、点检、专业技术人员等)

  5.定法:

对检查项目制订明确的检查方法,即采用“五官”判别,还是借助于简单的工具、仪器进行判别。

设备点检工作的“五定”内容是什么?

1)定点——设定检查部位、项目和内容

2)定法——设定检查方法

3)定标——制定检查标准

4)定期——设定检查周期

5)定人——确定点检项目由谁实施

点检职责

1)编制和修订所管设备的点检标准和点检计划

2)协助进行所管设备操作规程的修改,制定修改维护规程和检修规程

3)检查指导日常点检工作,对需专检的设备专业点检

4)编制设备检修计划、备件计划、材料计划等各种计划

5)参加设备事故管理

6)负责检修工程的管理

7)填写设备技术档案

8)上报设备管理报表

点检内容

[2]

(1)设备点检——依靠五感(视、听、嗅、味、触)进行检查;

(2)小修理——小零件的修理和更换;

(3)紧固、调整——弹簧、皮带、螺栓、制动器及限位器等的紧固和调整;

(4)清扫——隧道、地沟、工作台及各设备的非解体清扫;

(5)给油脂——给油装置的补油和给油部位的加油;

(7)排水——集汽包、储气罐等排水;

(8)使用记录——点检内容及检查结果作记录。

定检内容

定期点检的内容

(1)设备的非解体定期检查;

(2)设备解体检查;

(3)劣化倾向检查;

(4)设备的精度测试;

(5)系统的精度检查及调整;

(6)油箱油脂的定期成分分析及更换、添加;

(7)另部件更换、劣化部位的修复。

管理环节

1)指定点检标准和点检计划

2)按计划和标准实施点检和修理工程

3)检查实施结果,进行实绩分析

4)在实绩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措施,自主改进

∙每日开机前应检查设备各类紧固件有无松动。

  ·设备各种指示灯的指示及各类表计有读数是正常。

  ·设备各转动部位是否转动灵活,有无卡转、堵转现象,润滑是否良好。

  ·设备各部件气压是否在规定范围之内,气路接头有无漏气现象,及有无松动现象。

  ·设备有无漏油,温度过高等情况。

  ·设备上的水管及接头有无漏水现象。

  ·设备的异常现象,跑、冒、滴、漏情况;发生紧急情况后(如漏电),应立即停电,并马上上报设备管理部由操作工每日点检,做好点检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修,并由修理工填写修理记录;

∙由修理工按制订的设备保养计划定期保养设备;

∙车间组织对日点检情况及日点检记录表进行检查:

是否按要求点检及按要求报修,并进行点评。

设备点检的步骤

  设备点检的工作内容

  2.设备点检工作的“五定”内容是什么?

  1)定点——设定检查部位、项目和内容  2)定法——设定检查方法  3)定标——制定检查标准  4)定期——设定检查周期  5)定人——确定点检项目由谁实施。

  设备点检的分类与分工

  3.点检的分类及分工  1)按点检周期分  a)日常点检——由岗位操作工或岗位维修工承担  b)短周期点检——由专职点检员承担  c)长周期点检——由专职点检员提出、委托检修部门实施  d)精密点检——由专职点检员提出,委托技术部门或检修部门实施  e)重点点检——当设备发生疑点时,对设备进行的解体检查或精密点检  2)按分工划分  a)操作点检——由岗位操作工承担  b)专业点检——由专业点检修户人员承担  3)按点检方法划分  a)设备点检——依靠五感(视、听、嗅、味、触)进行检查  b)小修理——小零件的修理和更改  c)紧固、调整——弹簧、皮带、螺栓、  3.专职点检人员的点检业务及职责主要有哪些?

  1)编制和修订所管设备的点检标准和点检计划  2)协助进行所管设备操作规程的修改,制定修改维护规程和检修规程  3)检查指导日常点检工作,对需专检的设备专业点检  4)编制设备检修计划、备件计划、材料计划等各种计划  5)参加设备事故管理  6)负责检修工程的管理  7)填写设备技术档案  8)上报设备管理报表

  设备点检的步骤,1、提出问题(定义);2、初步原因分析;3、过程分解(经常采用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5个Why、Y=fX、矩阵表);4、改进方法;5、实施并总结;6、推广及控制。

如何实施设备点检

 点检是指为了能准确评价设备的能用程度、磨损程度等情况而按一定周期进行的检查,是设备管理的重要部分。

巡检是指对现场设备的巡视检查。

日常点检

1.1

 步骤1:

参照设备操作说明书和维修手册,结合本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操作员工技术水平,确定日常点检的检查范围、检查项目、检查方法。

2.2

 步骤2:

制定日常点检技术标准、工作规范和流程。

有条件的单位还要编制故障征兆、原因和处理措施对照表。

3.3

 步骤3:

设计日常点检记录表。

4.4

 步骤4:

建立日常点检工作指导监督体系,由专职人员定期抽查和辅导。

5.5

 步骤5:

开办日常点检培训班,实行技术考核,持证上岗。

6.6

 步骤6:

制定并实行日常点检经济考核方案。

END

定期点检

1. 步骤1:

根据定期点检的目的,结合本企业的管理经验和专职检查人员的技术等级,确定定期点检的检查范围、检查项目、检查方法。

2. 步骤2:

细化检查项目、内容、周期和鉴定标准,其依据是设备磨损规律与确保整机功能、精度、安全等要求。

为同设备的维修级别、周期及检测设备现状结合起来,也可将定期点检区分为若干级别。

3. 步骤3:

细化检查方法,制定检查项目、对象、事项、仪器、诊断标准对照表。

4. 步骤4:

建立定期点检站(点),配备检测仪器。

5. 步骤5:

制定定期点检工作规范和流程。

6. 步骤6:

建立定期点检工作指导监督体系,由高级管理人员定期抽查和辅导。

7. 步骤7:

开办定期点检培训班,进行检测仪器操作培训与技术考核,颁证上岗。

8.8

设备点检方法

一、 设备点检制的内涵

    人类为了身体健康,发展了一整套完善的医学理论、方法和技术。

与之相对应的设备预防维修,也包括日常维修保养、设备检查和预防修理。

为了防止因突发故障造成的停机损失,应像人身体的定期检查一样,对设备进行早期检查、诊断和早期维修。

二、 设备点检的具体内容及特点

    所谓的点检制,是按照一定的标准、一定周期、对设备规定的部位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及时加以修理调整,使设备保持其规定功能的设备管理方法。

   设备点检制的特点是:

(1)定周期。

不同设备、不同设备故障点,给出不同点检周期。

(2)定标准。

给出每个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即判断标准。

(3)定人。

设立设备操作者兼职的和专职的点检员。

(4)定点。

明确设备故障点,明确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

 (5)定点检计划表。

点检计划表又称作业卡,指导点检员沿着规定的路线作业。

(6)定记录。

包括作业记录、异常记录、故障记录及倾向记录,都有固定的格式。

(7)定量。

对劣化倾向的定量化测定。

点检管理的要点是:

实行全员管理,专职点检员按区域分工管理。

点检员本身是一贯制管理者。

点检是按照一整套标准化、科学化的轨道进行的。

点检的种类按点检的目的分为:

倾向点检(劣化倾向、突发故障和更换周期)和劣化点检(劣化程度和维修判断):

按是否解体分为:

解体点检和非解体点检:

按周期和业务范围分为:

日常点检、定期点检和精密点检。

三、 点检制

   点检制是以点检为中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

虽然各个企业根据各自特点推行不尽相同的点检制,实行TPM的一些企业所推行的"三位一体"点检制和"五层防护线"的做法仍可以借鉴。

所谓"三位一体"是指:

岗位操作工人的日常点检,专业点检员的定期点检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三位一体。

"五层防护线"是把岗位操作工人的日常点检作为第一层防护线;把专业点检和定期点检作为第二层防护线;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作为第三层防护线。

在此基础上,对上述点检中出现的问题,再进一步利用技术诊断和倾向管理探明因果,做出对策,这也就是第四层防护线。

第五层防护线是每半年或一年一次的精密检测

螺丝松动点检方法

专业回答

  【1】化学防松——粘合、永久防松:

端铆、冲点(破坏螺纹)、点焊。

  【2】机械防松:

开槽螺母与启齿销,圆螺母与止动垫圈,弹簧垫片,轴用带翅垫片,止动垫片,串联钢丝等。

摩擦防松——双螺母、弹簧垫圈、尼龙垫圈、自锁螺母等尼母垫圈——除防松外还可起密封作用,螺母一端做成非圆形收口或开峰后径面收口,螺母拧紧后收口涨开,利用收口的弹力使旋合螺纹间压紧。

一:

化学防松——粘合

二:

永久防松:

端铆、冲点(破坏螺纹)、点焊

三:

机械防松:

开槽螺母与启齿销,圆螺母与止动垫圈,弹簧垫片,轴用带翅垫片,止动垫片,串联钢丝等。

四:

摩擦防松——双螺母、弹簧垫圈、尼龙垫圈、自锁螺母等尼母垫圈——除防松外还可起密封作用,螺母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