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前模拟题及答案精品七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4573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前模拟题及答案精品七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湖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前模拟题及答案精品七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湖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前模拟题及答案精品七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湖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前模拟题及答案精品七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湖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前模拟题及答案精品七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前模拟题及答案精品七套.docx

《湖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前模拟题及答案精品七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前模拟题及答案精品七套.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前模拟题及答案精品七套.docx

湖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考前模拟题及答案精品七套

2014年湖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

心理学考前模拟

湖北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

一.选择题

1.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A.精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D.做笔记

2.在巴浦洛夫的研究中,他先将灯光与食物反复配对,形成对灯光的唾液分泌,然后在无食物的情况下将铃声与灯光反复匹配,结果发现铃声也可引起实验动物的唾液反应,这个过程叫做()

A.经典性条件作用B.操作性条件作用

C.恐惧性条件作用D.高级条件作用

3.在某个发展阶段,儿童的心理从见不到物体就认为其不存在发展到物体从眼前消失了仍然认为它可能存在。

该阶段为()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4.只要给足了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能达到掌握的程度。

这是() 

A.意义学习B.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D.掌握学习

5.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的是()。

A.学前期B.青年期

C.学龄期D.成年早期

6.关于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高焦虑同高能力相结合会抑制学习;

B.高焦虑同一般能力相结合会促进学习;

C.不管学习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焦虑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

D.难度大的学习,低焦虑效率好

7.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 

A.行为发生是否是有意的

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

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D.以上都是

8.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B.学生是否主动学习; 

C.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呈现或由学生发现;

D.学习目的是解决问题或是获得知识。

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0.儿童在两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

按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A.言语信息B.态度

C.动作技能D.智慧技能。

11.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

B.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

12.“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

C.负迁移D.逆向迁移

13.与其它学派相比,(    )更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以及自我实现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

A.精神分析学派       B.行为主义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       D.认知主义学派

14.“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 )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层次性    D.动力性

二.名词解释

16.思维

17.最近发展区

18.先行组织者

19.自我效能感

三.简答题

20.简述动机的激活水平.任务难度和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21.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22.影响青少年从众的群体因素有哪些?

2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四.论述题

24.根据迁移原理,结合实践分析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

 

五.案例分析

25.电影《爱德华大夫》诠释了哪一心理学流派?

该流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其创立者提出了怎样的人格结构理论?

 

26.一青年教师王某对教师这一职业缺乏热情,因此在工作中没有对学生投入太多的精力,王某在学生中的威信也越来越低。

为提高自己的威信,王某开始采用一些强硬的措施来管理学生,如惩罚,训斥学生,向学生家长告状等,过了一段时间,王某在学生中的威信不但没有上升,相反他与学生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分析:

王某为什么与学生的关系紧张?

王某应该怎样维护和发展自己的威信?

选择题答案BADDCCDADAAACCC

 

湖北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

(二)

一.选择题

1.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是属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2.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性条件反射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D.习惯成自然

3.心理学家已初步探明,人类行为的一切动力都起源于()。

A.情绪B.动机C.思维D.需要

4.“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表现了注意的()特征。

A.稳定性B.广度

C.分配D.转移

5.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称为()。

A.真动知觉B.似动知觉C.诱导运动D.自主运动

6.()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反应的学习过程,是由环境和教育塑造出来的。

A.成熟势力说B.行为主义观

C.精神分析论D.相互作用论

7.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A.精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做笔记策略

8.人格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区分为()。

A.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B.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C.稳定特质和不稳定特质D.外倾特质和内倾特质

9.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续学习内容所产生的干扰作用叫()。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超限抑制D.侧抑制

10.()气质的典型特点是沉默寡言,反应迟缓,善于忍耐,沉静。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1.既怕考试不及格又怕吃苦是()冲突。

A.双趋B.双避C.趋避D.多重趋避

12.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

13.在解决中等难度问题的活动中,活动动机与活动效率的关系成()。

A.正比B.反比

C.正U型曲线D.倒U型曲线

14.教师对学生持有积极的期待,学生就会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这称为()。

A.首因效应  B.罗森塔尔效应

C.晕轮效应    D.近因效应

15.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代表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扮演行为审察官角色的人格部分是()。

A.自我  B.本我    C.无意识    D.超我

 

二.名词解释

16.需要

17.动机

18.智力

19.关键期

三.简答题

20.简述知觉的基本特性。

2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2.如何合理地组织复习?

23.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四.论述题

24.试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并结合生活实际作简要评价。

五.案例分析

25.请阅读以下调查报告节选,并回答文尾提出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状况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以史静寰教授作项目负责人组建课题组,申请完成了“农村外出力在家子女受教育状况研究”的专项课题研究。

课题组分别选取了三个省外出流动人口较多的各一个乡(镇),并选取其中各一所初中和小学,再分别在初中二年级和小学四年级中随机抽取2个-3个班的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601份(包括学生问题和教师问题)。

回收的学生问卷中,初二学生302人,占50.2%,小学四年级的学生299人,占49.8%;男生共333人,占55.4%,女生268人,占44.6%。

在601位中小学生中,共有留守学生192名,三省平均留守率(即留守学生占全体学生的百分比)为31.9%,其中河南平均留守率为41.1%,湖南为38.1%,江西为17.1%。

 为了更为全面了解和解剖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发展状况,课题组还对中小学校长.班主任.监护人以及典型留守儿童进行了个案访谈,访谈人数81人,其中留守学生38人(初二18人.小四20人;男女生各19人).校长8人.班主任15人.监护人20人。

同时课题组还收集到了一些相关的文本资料,如考试成绩.作文本.学生日记等。

调查者认为,学业行为是与学业成绩联系在一起的。

课题组采用王耘(2001)修订的学业行为问卷,把学业行为具体划分为3个维度:

学习兴趣,学习效能感和学习信心。

   研究发现:

农村中小学学生具有相当高的学习效能感和学习自信心,两者的平均得分分别为4.17和4.35。

在“我喜欢学习”这一项目上,学生的平均得分为4.57,在“我讨厌学习”这一项目上,学生的平均得分为2.72,说明农村中小学生普遍喜欢学习。

把初中和小学分开,分别考察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在学业行为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两者没有显著差异。

这从总体上说明农村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积极的学业行为:

较高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业效能感,且父母是否在家与儿童的学业没有太大的关系。

  结合个案访谈,并进一步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学业的各因素进行差异比较分析发现:

在学习兴趣和动机这一方面,除了喜欢学习这一农村儿童共同的内在学习动机外,留守儿童“为父母而学习”成为其重要的外在学习动机,得分高达4.56,且在回答“平时回家主要干什么”这一问题时,在选择“玩”这一答案上,非留守儿童要显著高于留守儿童。

  在访谈过程中,研究人员还发现,首先,父母外出打工的儿童大多比较懂事,知道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给自己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父母在外面承受了很多的压力和痛苦。

因此他们想让父母或者一方在外面少一些牵挂,多给父母一些安慰,所以他们在学习上对自己的要求没有因父母的外出而降低;其次,由于这些孩子生活在另外一个家庭或者生活在准单亲的家庭里,而且农村家庭中普遍有比较大的生活压力,监护人的“耐心”比较少,所以“懂事”,是让儿童获得奖励少受惩罚的必要条件。

这也说明,“穷苦的孩子早当家”仍然贯穿于农村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过程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文章中你能得出学业成绩的相关因素有哪些?

    

(2)请从行为动力角度说明调查项目对学生学业成绩的作用。

    (3)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对策提出可行的建议。

26.孙丽是高中学生。

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一直不错。

一次,在其中考试时由于感冒发烧没有考好,结果成绩下滑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老师不知她带病考试)。

其后,每当面临考试时孙丽都很紧张。

在考试前几天就开始担心,害怕考试失败。

为了能考好,她考前每天都复习的很晚。

考试时,孙丽经常感到注意力很难集中,脑子里也一片空白,明明掌握的知识也都忘记了。

同时,还伴随着紧张.心慌.手发抖.出汗.小便急.全身绷紧等症状。

可考后她发现这些题目都会做,只是由于没发挥好而失散,因而更加害怕考试。

为此,孙丽非常痛苦,不知道如何摆脱。

根据上述案例,请分析:

(1)孙丽的这种症状是一种什么心理问题?

(2)本案例中,造成这一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针对这类问题,请列举两种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

选择题答案:

CBDBC BBBAC BBDBD

 

湖北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三)

一.选择题

1.直视被试行为活动,探讨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称为()

A.调查法B.个案法C.实验法D.观察法

2.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希望自己得到别人赏识是()

A.爱的需要B.审美需要C.尊重需要D.求知需要

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反映的遗忘规律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抽象材料忘得慢D.动作技能忘得快

4.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影响的是()

A.迁移B.逆向迁移C.顺向迁移D.纵向迁移

5.根据迈克尔的学习策略分类,抄写、口述、列提纲是一种()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辅助性策略

6.“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反映了注意的__________。

()

A.稳定性B.广度C.分配D.转移

7.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称为__________。

()

A.真动知觉B.似动知觉C.诱导运动D.自主运动

8._________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反应学习过程,是由环境和教育塑造出来的。

()

A.成熟势力说B.行为主义观

C.精神分析论D.相互作用论

9.人格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区分为_________。

()

A.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B.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C.稳定特质和不稳定特质D.外倾特质和内倾特质

10.某5岁小孩在斯坦福—比奈量表智力测验中智商为120,他的智力年龄为__________。

()

A.5岁B.6岁C.7岁D.8岁

11.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__________。

()

A.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C.发现学习和机械学习D.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

12.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对自身的探索是()

A.生理需要B.求知需要C.审美需要D.尊重需要

13.班杜拉提出了()

A.归因理论B.自我效能感理论C.成就动机理论D.本能动机理论

14.求异创新是哪种思维的主要功能()

A.集中思维B.分散思维C.形式逻辑思维D.动作思维

15.根据迈克卡的学习策略分类,设置目标.自我测查.复查是一种()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辅助性策略

二.名词解释

16.教学效能感

17.迁移

18.动机

19.创造力

三.简答题

20.影响遗忘的因素有哪些?

21.简述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

22.提高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方法有哪些?

23.简述耶基斯—多得森定律。

四.论述题

24.结合实践论述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作用与提高途径

五.案例分析

25.王芳是初中生,平时英语成绩很好,口语表达也不错,可他自认为发音不够地道。

有一次,学校举行英语口语比赛。

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成功胜出,不敢报名参加。

请根据有关班杜拉的动机理论分析:

(1)王芳为什么不敢报名参加口语比赛?

(2)如何帮助王芳提高自信心?

26.小王是刚工作的教师,学校组织有经验的老师听他的公开课。

课后,一位老教师认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效果欠佳,虽然提了几个问题,但教师一些不能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似乎是为了提问而提问。

对此,小王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采用什么方式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才能启发学生思维。

请你根据有关教学策略的知识,帮助小王摆脱困惑。

选择题答案:

DCABA  BCBBB  BBBBB

 

湖北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四)

一.选择题

1. 哪一派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

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

C.格式塔D.认知学派

2 . 某学生在偶然一次考试中得了高分,家长、教师便及时进行表扬、奖励,就能够增加该生在下一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可能性。

这一现象适合下列哪种理论?

()

A.强化动机理论B.成就动机理论

C.归因理论D.自我效能感理论

3. 吃了甜的东西以后再吃酸的东西就会感到特别酸,这是()

A.感觉的适应B.感觉的对比

C.感觉的融合D.感受性提高

4. 不落俗套和不寻常规的那种思维能力体现了()

A.流畅性B.变通性

C.再定义性D.独特性

5. 本我遵循

A.完美原则B.现实原则

C.妥协原则D.快乐原则

6. 根据埃里克森所指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思想,青春期(12-18岁)的发展任务是()

A.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B.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C.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

D.获得自主感,克服怀疑与羞怯感

7 . 斯金纳认为书写、讨论、演讲等行为属于()

A.操作性行为B.应答性行为

C.反射行为D.自发性的行为

8 .“闻一知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说的是()

A.迁移B.定势

C.习惯D.技能

9. 先于学习材料呈出之前呈现的一个概括与包容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是()

A.最近发展区B.学习准备

C.先行组织者D.教学支架

10.按照研究目的,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以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  

C.测验法D.活动产品分析法

11.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

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

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

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12.我们常说:

“学生不但要掌握知识,而且要获得技能。

”此处的“知识”概念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大致相对应。

A.书本知识B.陈述性知识

C.言语知识D.程序性知识

13.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用于调节学习者内部注意.记忆和思维过程的能力称为()

A.言语信息  B.认知策略  

C.智力技能  D.运动技能

14.某教师十分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及学习方法的教学。

这位教师所遵循的学习理论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学习论

C.认知同化学习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5.小徐骑车经过路口,突然窜出一个小孩,他急忙刹车。

停车后,心怦怦乱跳,并出了一身冷汗,这时他才感到“太可怕了”。

这种现象所支持的情绪理论是()

A.詹姆斯一兰格理论

B.坎农一巴德理论

C.阿诺德“评定一兴奋”理论

D.沙赫特“认知一评价”理论

 

二.名词解释

16.从众

17.学习策略

18.人格

19.需要

三.简答题

20.简答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个体思维发展的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21.简述实验法的主要内容

22.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

23.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作用与提高途径

四.论述题

24.论述问题的解决过程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五.案例分析题

25.在一次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研讨会上,老师们纷纷发言。

王老师说:

“在我的课堂上,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很少发言,即使发言也只是按照书本的答案回答。

”李老师说:

“我们老师非常造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不知道如何去做。

”张老师说:

“在学校里,考试是个指挥棒。

如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答题时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怎能通过考试?

请根据创造力培养的有关知识逐一回答老师们所提出的困惑。

26.请阅读以下调查报告节选,并回答文尾提出的问题(10分)。

网络伤害成为新的伤害源

2001年至2002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小学生人身伤害的处理与防范”研究课题组在北京.上海.重庆.山西阳泉.山东青岛.湖北襄樊.陕西西安.广东深圳.浙江萧山.辽宁锦州等10个城市进行了大规模问卷调查。

这是在全国范围内对少年儿童人身伤害问题进行的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社会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分层和多级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混合抽样方案。

在抽取各省.市时采用分层抽样;而在抽取各年级学生时采用多级抽样,以教育部1999年的《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上的我国各省市小学五年级至初中四年级在校学生人数为准,按比例抽取;最后在抽取学校及学生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

本调查实际发放问卷6000份,回收5958份,其中有效问卷5846份,有效率为97.43%。

此外,我们还对所抽取学校的教师和所抽取学生的父母进行了随机调查,其中教师问卷的有效人数是370人,父母问卷的有效人数是245人,以了解教师和父母在少年儿童人身伤害状况.少年儿童保护以及对少年儿童的教育观念等方面的情况。

调查显示,在被访的5846名少年儿童中,到过网吧的占34.6%;到过电子游戏厅的占29.2%;到过录像厅的占9.5%;到过歌舞厅的占7.4%;另外38.5%选择了“不知道”。

在上述有具体目的地的选择项目中,去网吧的少年儿童是最多的。

  由于网络的普及,少年儿童可能接触的不健康的信息源较多。

调查结果显示,少年儿童在接触网络时,多数情况是进行交友.聊天和影视娱乐,有些人被算卦等带有迷信色彩的网站所吸引,还有少数人接触所谓"成人保健"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实际上对少年儿童来说是非常不合适的,因为它们远远超过了少年儿童的理解水平。

当被问到“你都访问过下列哪些站点”时,24.1%的被访问少年儿童选择了“聊天室”;23.4%选择了“交友天地”;17.0%选择了“影视娱乐”;7.2%选择了“占卜星座”;1.8%选择了“成人保健”。

  调查还显示,有22.5%的少年儿童有经常联系的网友,有12.4%的少年儿童在网友提议见面时会去见面。

少年儿童是否有经常联系的网友.是否选择与网友见面,与其学业成绩和其父亲的学历有着显著的相关。

学业成绩越低,父亲学历越低的少年儿童,越愿意与网友保持经常联系,并且更愿意与网友见面。

同时,年龄越大的少年儿童,越可能与网友见面,男生较女生更多地选择与网友见面,城市少年儿童较乡镇少年儿童更多选择与网友见面。

我们的调查也显示,网上聊天中的不健康内容比例相当高。

  在对少年儿童的上网时间进行调查也发现,有10%左右的少年儿童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小时;约1%的少年儿童接近上网成瘾状态,每天上网超过3小时。

专家们认为,每天上网如果超过4个小时就会染上网瘾,这将对少年儿童带来极大的身体伤害和精神伤害。

上述结果说明,如果不加指导,网络给少年儿童带来的可能更多的是一些负面的影响。

因此,少年儿童在没有父母引导和监督的情况下上网,有可能给其带来不利影响,并增加其受到伤害的机会。

但是,当课题组考察了父母对子女使用电脑时间的控制情况时,不能不忧心忡忡。

统计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父母意识到了长时间使用电脑可能对孩子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不管孩子是否用电脑学习,他们都会嘱咐孩子注意休息,不要连续使用太长时间。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近47%的父母对孩子使用电脑不加限制,或在孩子用电脑学习时不加限制;11.6%的父母对孩子使用电脑根本“没有限制”,18.7%的父母认为只要孩子是把电脑“用于学习则不加限制”,还有16.6%的父母只是限制孩子游戏或上网。

他们显然没有考虑到长时间使用电脑可能给少年儿童造成的身体伤害,如视力下降.肌肉劳损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文章中你能得出网络伤害的相关因素有哪些?

(2)请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阐明少年儿童上网的动因。

(3)对网络伤害的预防提出可行的建议。

 

选择题答案:

CABDD  CAACB  DBBCA

 

湖北省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模拟试题(五)

一.选择题

1.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位置来做出判断和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是()

A.常模参照评价B.标准参照评价C.配制性评价D.正式评价

2.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了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A.场独立性占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