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11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4513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总复习 11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11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11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11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11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 11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 11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总复习 11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总复习 11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考历史总复习11单元过关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

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山东省临沂市212届高三3月质检,1)“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

”这是

出自《尚书》的一段文字,其中的“民主”是指(  )

A.民主管理     B.人民之主

C.人民做主D.封建君主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及对“民主”一词的理解认识。

材料的意

思是说,只有成汤受四方诸侯的拥戴,代替夏桀成了百姓的主人。

这里的“民主”是

人民的主子君主国王的意思。

A、C、D三项中的“民主管理”、“人民做主”、“封

建君主”与奴隶制社会时代不符。

答案:

B

2.(四川省南充市2012届高三期中,12)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

从中

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

地理位置

姬姓贵族

山西

姬姓贵族

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

姬姓贵族

山东南部

功臣

山东北部一带

姬姓贵族

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①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功臣 ②同姓诸侯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

统治疆域 ④西周政治贵族色彩浓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

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材料的分析能力。

本题可以用排除法。

由晋、卫、鲁、燕

等姬姓贵族可知分封的对象并非主要对象是功臣,①不正确。

所以排除①即可。

答案:

D

3.(厦门外国语学校2012届高三10月月考,2)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国

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

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其中构成

“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

A.分封制和宗法制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

C.三公九卿制D.三省六部制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根据题干信息,部落时代之后进入封建时

代,部落时代尚未形成国家的雏形,之后形成了国家,即封建时代,这一时期主要的

代表王朝是商周,其主要制度是分封制和宗法制。

郡县时代形成了B、C、D所述的内

容。

答案:

A

4.(山东省聊城一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段考,3)《吕氏春秋》记载:

“微子启虽长,系庶

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这则材料反映了(  )

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

5.(河南省卢氏一高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2)清朝学者万斯大说:

“古之时,诸侯之嫡

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

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解析:

本题为最佳选择题,从材料中“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

之法。

”可知材料重在说明宗法制实施的目的是维护政权统治。

答案:

D

6.(2012年重庆卷)《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

“天下苦秦久矣。

其表现有(  )

①战乱频仍②民族矛盾尖锐

③刑罚严酷④土地兼并严重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本题由“天下苦秦”得知,考查考生对秦的暴政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理解。

①②不符合秦统一时的史实,③④为秦暴政表现。

故选③④项。

即D项。

答案:

D

 

7.(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4)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

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

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解析:

孔子著《春秋》和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应结合汉武帝时代强化“大一统”的

时代背景突出这两个文化贡献的价值。

从而先排除A(郡县、行省)、D(均田制)两项,

再排除B(法家)。

答案:

C

8.(佛山市禅城区2012届高三9月调研,12)《汉书·地理志》载: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

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

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中的“周制”是

指(  )

A.郡县制B.分封制

C.王位世袭制D.行省制

解析:

考查阅读能力,周实施的“周制”——宗法分封制使周亡,所以实行郡县制。

本题考查对分封制的理解。

材料的意思是秦朝为了避免“为诸侯所丧”,不实行分封

制而实行了郡县制。

因此“周制”应是指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答案为B。

答案:

B

9.(2011年4月天津市河东区一模,1)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

写道: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

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察举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C.郡县制代替分封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解析:

分析材料可了解到这一制度始于商鞅变法、秦始皇时极盛、汉武帝时期完成。

联系所学只有C项郡县制符合这一特点,商鞅变法开始行县制,秦始皇统一后在全国

范围内设36郡,汉武帝基本上解决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郡县制得以巩固,本题选C

项。

A项始于夏代;B项始于汉武帝时期;D项内阁制确立于明成祖时。

答案:

C

10.(厦门双十中学2012届高三9月月考,7)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

“这是一个

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

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

群。

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

”儒家学派的

学者

“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解析:

通过对材料分析,“巨变”指秦废分封实行郡县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最

主要的礼乐制度,儒学一直以来推崇周礼,秦废除分封制对儒家学派产生了沉重冲击。

联系各选项,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的原因应是分封制的废除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选D项,其他A

项“加速了秦朝的灭亡”与题意无必然联系;B项说法本身

不成立;C项说法所学知识中未体现。

答案:

D

11.(安徽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

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

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D.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解析:

在分封制废除以后,皇帝的子孙、兄弟受分封(血缘分封)的长期存在,只能是

巩固皇权的一种体现。

A项错在“长期稳定”;B项错在“基础”;C项错在“历代政

权推崇”。

答案:

D

12.(2011年4月北京海淀区一模,12)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汉和秦朝相比,中央权力机

构最大的变化是(  )

A.出现了内外相制的权力结构B.扩大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监察体系

C.加强了三公九卿的官僚体系D.增强了以丞相为首的中枢机构权力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根据题中信息分析秦朝实行皇帝之下的三公九

卿,西汉实行皇帝之下“内朝”和“外朝”并行制度,“内朝”官员是由皇帝任命等

级较低的官员担任,区别与由丞相组成的“外朝”形成了内外相制的权力结构。

答案:

A

13.(浙江萧山九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质检,3)西汉前期相权之重,是后代少见的,所谓

“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

汉武帝在制度上为克服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

A.设“中朝”B.置枢密院

C.置刺史D.设内阁

解析:

“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大意是:

道、德出自于皇帝,制度政令出自于丞

相,反映了西汉初期丞相位高权重,对皇权构成威胁。

汉武帝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

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设立中朝,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

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本题选A项,B项北宋时设立枢密院;C项汉武帝为加强对地

方监督,设立刺史;D项明成祖时设立内阁。

答案:

A

14.(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月考,17)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变迁》一书

中说:

“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

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解析:

根据所学材料中“隋唐政治制度”指在中央实行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是中书

(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尚书

省下设六部,分

别负责贯彻各种

政令,处理日常事务。

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

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

皇权,本题选C项。

A项中“相权三分

”和B项中“地方分权”都不符三省六部制说

法,D项“皇权顶峰”是指清雍正帝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答案:

C

15.(河北正定中学2012届高三第一次考试,9)《资治通鉴·唐纪》记载:

“每议政之际,

是非蜂起,上不能决也。

”这表明唐朝时期(  )

A.政治民主化出现B.皇帝大权已旁落

C.三省体制存有弊端D.社会纷争错综复杂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主要政治制度。

唐朝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主要负责

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尚书省负责执行。

三个部门

之间相互牵制,因此出现题干中“是非蜂起,上不能决”的现象,因此C项正确。

答案:

C

16.(吉林市2012届高三摸底测试,4)有学者认为,“(这一制度)所体现的许多价值的观

念,……特别是公平竞争、广泛参与、唯才是举的思想,不但在封建社会是进步的,

还超越时空、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

”材料中所说的“制

度”是(  )

A.世袭制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解析:

提取关键词“公平竞争、广泛参与、唯才是举”,科举制是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答案:

D

17.(烟台市2012届高三5月适应性练习一,9)马端临《文献通考》载:

“宋朝设官之

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

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

中书、

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由此可见宋

朝(  )

A.相权进一步削弱

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众相制初步确立

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

解析:

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于汉武帝时期,B项错误;众相制初步确立于唐朝,C项错

误;内阁最早出现于明朝,D项错误。

由“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

官”、“别置中书于禁中……枢密院对掌大政”可知相权进一步削弱,故A项正确。

答案:

A

18.(2012年江苏卷)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

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

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

确的是(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解析:

本题以明朝内阁的设置与内阁地位变化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明朝内阁的理解

能力。

内阁设置是为了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并非入仕做官,也不是法定决策机构,到

后来虽列六部之上,但不能说明C项。

故D项正确。

答案:

D

19.(济南外国语学校2012届高三

9月质检,4)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

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

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

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给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解析:

A项与材料“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不符,排除A。

出最后决定的还是皇帝,与大臣只是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所以排除C、D。

虽然

最后作决定的还是皇帝,但皇帝必须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所以内阁一定程

度上制约着君权,所以正确选项为B。

答案:

B

20.(湖南衡阳八中高三2012届高三9月月考,3)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

说:

“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

上委之圣哉,下委之六部”。

这些大臣应是(  )

A.秦代的三公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D.清代的军机大臣

解析:

据材料“昭代本无相名”可以看出此时已经废除了丞相,故这些大臣只能是明

朝或是清朝。

但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些大臣还有票拟权,而清朝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

皇帝,故正确答案只能为C。

答案:

C

21.《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

宋代为:

赵钱孙李、周顺郑王、……明代

为:

朱奉天运、宫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

A.中央集权的强化B.皇权的独尊

C.等级的森严D.文化专制的扩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中《百家姓》在不同朝代的排序,都

突出本朝皇帝的姓氏,放在首位,可见B符合题意。

材料中无法体现中央集权和森严

的等级,排除A、C。

D项专制二字也无法体现。

答案:

B

22.(济南市2012届高三5月针对性训练,9)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

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者,

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

A.王位世袭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

C.选官制度D.监察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对“国家政体”概念的理解认识及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掌握程度。

“国家政体”属于政治学科的基本常识,一般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形

式。

“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可知考查的是封建社会的国家政体,首先排除A;然后

根据政体的基本含义排除C、D两项,因为C、D从属于B,是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和

体现。

答案:

B

23.(无锡市一中2012届高三第一次考试,2)“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

驳正违失。

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

之。

”该材料所述的中国古代机构是(  )

A.唐朝门下省B.宋朝中书门下

C.元朝中书省D.明朝内阁

解析:

提取材料信息,“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

由此可见,该部门负责政令的封驳,应该属于门下省的职责。

答案:

A

24.(曲阜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10月月考,6)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一书中说:

“皇

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

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

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C.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最能反映的应该是D项,标志着君主专

制到达顶峰。

答案:

D

25.(乌鲁木齐市八中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7)下图描述的是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

力强弱的变化,其中较为符合实际的是(  )

解析:

封建社会初期曾出现了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导致地方权力的强弱出现过几次

反复。

如西汉初年

的郡国并行制,导致“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后最终

解决。

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也与此相似。

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卷,38)(18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

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

“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

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

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

疑之,事事而制之。

……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

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

……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

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

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

起来的。

(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分析说明周秦政治

制度的主要差别。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材料中顾炎

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6分)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

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

史趋势。

(6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考查的政治制度内容从周秦——明清——

近现代,时间跨度很大,阐释了中国政治制度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这样一个

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

回答第

(1)问要在比较周秦政治制度时抓住各自最重要的特

点:

西周政治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

集权的政治制度。

随着秦朝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

制成为当时社会的

主宰。

(2)问关键是要理解顾炎武的话,根据所学知识疏通句意,

排除文言文障碍。

顾炎武这段话的主旨是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足,并提出了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

在评价顾炎武这一主张时要有辩证思维。

(3)问回答“新的变化”时要注意“直至近百年来”这一时间限定,要在中国新旧民主

革命的发展历程中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27.(安徽省城名校2012届高三10月联考,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

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

郡县的长官,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太宗时)彦博曰:

“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

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

孔子曰:

有教无类。

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

年之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

”上卒用彦博

策,处突厥降众。

——《资治通鉴》

材料三 中国明代的封建专制制度却起着完全不同的历史作用。

它主要是建立在宗法

性的自然经济基础和封建阶级结构之上的,因此,他就把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

治当作自己的根本任务。

——郝侠君《中西500年比较》

(1)根据材料一,结合当时背景指出,在地方长官的任用方式上,春秋时期出现了什么

重大变化?

此变化有何原因?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

(4分)

(3)明代的封建专制统治者采取了哪些维护封建统治的措施?

对中国国家社会形态的走

向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

(1)问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时期郡县的建立,分封制的

崩溃,官员的任免由世袭变为君主任免。

(2)问根据材料联系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即

可。

第(3)问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四方面解答,把握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和没落

即可。

答案:

(1)变化:

由分封世袭变为君主任命有任期。

原因:

封建经济的发展、分封制的

瓦解、争霸战争。

(2)办法:

设都督府、任用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

(3)措施:

政治:

废丞相、设内阁,加强君主专制;经济:

重农抑商;文化:

八股取

士;外交:

闭关、海禁。

影响:

封建社会走向没落,逐渐落后于世界,晚清时期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

28.(16分)(2012年江苏卷)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

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

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

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

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

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

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

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

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

理。

……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

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

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

舍郞,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

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

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

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8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4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4分)

解析:

本题以科举制命题,考查考生对科举制的理解,第

(1)问可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

答第一小问,第二小问要依据材料先后归纳表现科举制的进步性即可。

(2)问注意设

问是从政治、思想和整体的综合功能三个方面命判,分清层次组织答案。

回答第(3)问

时,据材料三所述角度进行分析,落脚到现代人才选拔之借鉴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