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4447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6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信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河南省信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河南省信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河南省信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河南省信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信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

《河南省信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信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信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docx

河南省信阳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

河南省信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在指定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左图为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右图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左图中沿30°纬线从106.5°至107°的地形剖面的是

2.在生绘制的该地区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

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答案】

1、C

2、B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等高线的递变规律,图中剖面线左侧海拔高度应低于500米,A、B错。

右端等高线数值是500米,靠近右端部分,地势较低,C对,D错。

2、比例尺是一个比值,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距离越小。

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B对。

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缩小图幅不能改变起伏状况,A、C错。

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起伏会更小,D错。

考点:

地形剖面图,等高线,比例尺的特点。

下图是北半球某大陆东西部同温度带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本月均温累加值=本月均温+上月均温累加值),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根据甲地的气候资料判断最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乳畜业 B.水稻种植业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4.乙地月均温低于0℃有

A.3个月   B.4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5.有关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大陆东岸    

B.甲地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C.乙地气候受寒流影响显著   

D.乙地地带性植被为常绿硬叶林

【答案】

3、A

4、C

5、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

区域农业地域类型,气候特征,主要自然带类型。

北京雨燕属小型候鸟,常在房屋屋檐下筑巢。

在我国北方地区繁殖,在非洲南部越冬。

为研究和保护候鸟,科研人员为北京雨燕装上光敏定位仪,根据定位仪所获取的数据,绘制出2014-2015年北京雨燕迁徙线路图(下图)。

光敏定位仪在良好气象条件下得到的数据相对准确。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图中四地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最大的可能在

A.甲   B.乙

C.丙   D.丁

7.北京雨燕

A.繁殖地受到城市化的威胁B.飞越天山、东非高原等地区

C.迁徙中经过岩石圈两大板块 D.越冬期间,周围稀树草原一片枯黄 

【答案】

6、C

7、A

【解析】

试题分析:

6.根据材料,光敏定位仪在良好气象条件下得到的数据相对准确。

图中四地中的丙地是热带雨林气候区,多阴雨天气,所以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最大,C对。

其它三地降水较少,天气条件较好,误差较小,A、B、D错。

7.北京雨燕常在房屋屋檐下筑巢,城市化导致屋檐少,雨燕繁殖地受到城市化的威胁,A对。

没有飞越东非高原地区,B错。

迁徙中经过岩石圈三大板块,C错。

越冬期间,周围稀树草原草木茂盛,D错。

考点:

区域气候特征差异,自然环境特点,板块构造。

世界金融危机后,美国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一些制造业相继从中国和其它国家迁回本土,制造业出现明显的“回巢”现象。

下表示意2010年以来美国制造业“回巢”的代表性事件。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美国“回巢”制造业原有海外工厂的销售市场主要是

A.美国

B.工厂所在国

C.日本和欧洲

D.东南亚和拉丁美洲

9.美国“回巢”制造业的产业类型主要为

A.劳动和资本密集型B.技术和资源密集型C.劳动和资源密集型D.资本和技术密集型

10.美国制造业“回巢”的主要原因是

①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增加②美国科技水平高③美国本土市场扩大④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低⑤美国政府的支持

A.①②B.①⑤C.②④D.③⑤

【答案】

8、A

9、D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8、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回巢”制造业主要是IT电子、电气设备、汽车等,其最大的销售市场主要是美国,A对。

工厂所在国、东南亚和拉丁美洲是生产国,经济水平你工,消费水平较低,B、D错。

日本和欧洲人口较少,消费市场较小,C错。

9、美国“回巢”制造业主要是IT电子、电气设备、汽车等,主要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D对。

该类产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资源数量少,A、B、C错。

10、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生产成本逐渐增加,是导致上述制造业回迁美国的原因,①对。

从材料中“世界金融危机后,美国大陆推进”再工业化“战略”,可以推测出美国制造业“回巢”主要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⑤对。

制造业回归,与美国科技水平高关系不大,②错。

金融危机会导致市场减少,美国本土市场不会扩大,③错。

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低,是吸引产业转入发展中国家的因素,④错。

B对。

A、B、D错。

考点:

产业类型,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无霜期330天以上、年降水量800~1200mm的地区有利于其种植。

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的甘蔗种植、蔗糖生产与出口大国,年糖产量的75%用于出口。

读澳大利亚粗糖和精糖加工厂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1.粗糖加工厂布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热量B.港口

C.原料D.降水

12.精糖加工厂如图布局,有利于

A.提高蔗农的收入

B.开拓国内外市场

C.提高产品附加值

D.分散污染物排放

【答案】

11、C

12、B

【解析】

试题分析:

11、根据图中粗糖加工厂的分布位置和年降水量分布情况,该国东北地区光照、热量、水分充足,是主要的甘蔗种植区,也是粗糖加工厂的主要布局区,靠近原料产地。

判断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原料”,C对。

A、B、D错。

12、根据材料,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的甘蔗种植、蔗糖生产与出口大国,年糖产量的75%用于出口,因此其精糖加工厂的布局多集中在沿海港口地区。

但还有25%是内销的,所以也考虑了国内市场,布局有利于开拓国内外市场,B对。

工业布局与提高农民收入无关,A错。

能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因素主要是科技,C错。

布局集中在沿海地区,不利于分散污染物排放,D错。

考点: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读图文材料分析能力。

下图所示M区域(阴影区),三十多年前曾经是一片荒原,在巴西政府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如今已变成可以实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世界新粮仓,有巴西“谷物带”之称。

据此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M区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其中降水极少的月份多出现在

A.4---5月        B.7---8月      

C.9---10月       D.11---12月

14.近年来,M区域的很多农田生产实施了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此举的有利作用不包括

A.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B.避免农田生态退化  

C.提高了市场的适应性

D.扩大机械化生产规模

【答案】

13、B

14、D

【解析】

试题分析:

13.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M区域位于巴西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大部分地区年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降水极少的月份多出现在7---8月,此时南半球是冬季,B对。

4---5月、9---10月是南半球的秋季、春季,降水较多,A、C错。

11---12月是南半球夏季,降水量多,D错。

14.近年来,M区域的很多农田生产实施了作物种植与牧草畜牧(牛)交替进行,此举的有利作用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A包括。

避免农田生态退化,B包括。

提高了市场的适应性,C包括。

农牧交替进行,与扩大机械化生产规模无关,D不包括,选D。

考点:

区域气候特点,农业生产方式的益处。

下图为2013年5月25日我国部分地区冬小麦收获进度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相比,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地区因受地形影响,气候垂直差异最显著

B.乙地区因受季风影响,降水季节差异最显著

C.丙地区位于气候过渡带,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最为显著

D.丁地区位于气候过渡带,自然环境的东西差异最为显著

16.影响图中各地区冬小麦收获进度的主导因素是

A.季风雨带的推移

B.光照条件的差异

C.热量条件的差异

D.土壤肥力的高低

【答案】

15、B

16、C

【解析】

试题分析:

15.根据省区轮廓分析,图中甲地区属于我国西南地区,因受地形影响,气候垂直差异最显著,A正确。

乙地区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但是,降水季节差异最显著的是华北、东北地区,B不正确,选B。

丙地区位于淮河流域,属于气候过渡带,自然环境的南北差异最为显著,C正确。

丁地区属于半湿润区、半干旱区,位于气候过渡带,自然环境的东西差异最为显著,D正确。

16.根据图例,图中各地区成熟收割时间,自南向北推迟,说明影响图中各地区冬小麦收获进度的主导因素是热量条件的差异,纬度低,热量充足,成熟收割早,C对。

雨带、光照条件、土壤肥力等,不是影响收获进度的主导因素,A、B、D错。

考点: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差异,影响作物成熟收获的主要因素。

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工业和服务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7.该省级行政区最有可能是

A.广州B.江苏

C.台湾D.辽宁

18.该省工业和服务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是

①科技发展缓慢②生产成本上升,工业向外转移③服务业快速发展④矿产资源枯竭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

17、C

18、D

【解析】

试题分析:

17.根据图中曲线,该省级行政区工业所占比重总体下降,服务业所占比重总体上升,说明该省的经济水平高。

结合图中年代和比重值大小分析,图示区服务业比重大,远超过大陆沿海省区,最有可能是台湾,C对。

大陆省区服务业占比重低,A、B、D错。

18.结合前面分析,该省是台湾,科技发展较快,①错。

工业和服务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是随着经济水平提高,生产成本上升,工业向外转移,②对。

城市化水平高,服务业快速发展,③对。

矿产资源枯竭与服务业比重高没有必然联系,④错。

D对。

考点:

区域产业产值结构变化特点,变化的原因。

2015年8月23日,京津冀世界城市群发展纲要公布:

京津冀将建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首都北京被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世界城市群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

读京津冀地区城市联系和产业规划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地区

人口密度(人/km2)

城市化水平(%)

人均收人(元/月)

三次产业结构(%)

交通时间(小时)

产业规划定位

北京

1261

86.2

3360

0.8:

22.3:

76.9

京津:

0.5

知识型

天津

1183

81.6

2726

1.3:

50.6:

48.1

律石:

5

加工型

河北

386

48.2

1882

12.3:

52.2:

35.5

京石:

1.3

资源型

19.京津冀三地产业规划定位的依据主要是

A.城市化水平 B.产业基础 C.人口密度     D.交通条件

20.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原因是 

A.避免北京城市功能过于全面 B.促进河北城市化水平提高

C.减轻北京交通拥堵改善环境  D.解决河北劳动力就业问题

【答案】

19、B

20、A

【解析】

试题分析:

19.京津冀三地产业规划定位的依据要根据各地三类产业所占比重大小,即主要是依据产业基础结构,B对。

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交通条件不是规划产业结构的主要依据,A、C、D错。

20.根据材料,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利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所以主要原因是避免北京城市功能过于全面,A对。

促进河北城市化水平提高,减轻北京交通拥堵、改善环境,解决河北劳动力就业问题有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B、C、D错。

考点:

产业规划定位的依据,读材料分析能力。

Ⅱ卷

(必做题)【区域地理】

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知识,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尼日利亚地图(下图)

材料二: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资源丰富,油气产业占国民经济绝对主导地位。

作为新兴市场,吸引了多国投资。

(1)尼日利亚南部可可、棕榈出口量大,判断该地农业地域类型,分析当地发展该种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

(4分)

(2)说明沿海铁路的建设对尼日利亚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4分)

(3)尼日利亚北部灌溉农业、畜牧业生产规模大,指出当地主要的环境问题,并分析该环境问题的空间扩展方向。

(4分)

【答案】

(1)热带种植园农业;纬度低,光热量充足,降水丰富;人口多,劳动力丰富且廉价;交通便利。

(4分)

(2) 加强了区域内各地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等级提升;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

(任答4点4分)

(3)荒漠化;因为尼日利亚北部靠近撒哈拉沙漠;冬半年吹东北信风;所以其荒漠化自北向南(或自东北向西南)扩展。

(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纬度,该地纬度低,位于热带,光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可可、棕榈属于热带经济作物,农业地域类型是热带种植园农业。

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该地人口多,劳动力丰富且廉价,交通便利。

有利于种植园农业发展。

(2)结合城市化的标志,分析交通对区域城市化的影响。

沿海铁路建设,加强了区域内各地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

城市等级提升,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

(3)尼日利亚北部灌溉农业、畜牧业生产规模大,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因为尼日利亚北部靠近撒哈拉沙漠,冬半年吹东北信风,所以其荒漠化自北向南,或自东北向西南方向扩展。

考点:

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交通建设对城市化的影响,主要环境问题。

22.读德国地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8分)

材料一:

德国地图(下图)

材料二:

柏林和汉堡气候资料

柏林:

北纬52.5度,东经13.3度,海拔58米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气温

-0.4

0.6

4.0

8.4

13.5

16.7

17.9

17.2

13.5

9.3

4.6

1.2

降雨量 (mm)

43.0

37.0

38.0

42.0

55.0

71.0

53.0

65.0

46.0

36.0

50.0

55.0

汉堡:

北纬53.6度,东经10.0度,海拔15米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气温

0.5

1.1

3.7

7.3

12.2

15.5

16.8

16.6

13.5

9.7

5.1

1.9

降雨量 (mm)

61.0

41.0

56.0

51.0

57.0

74.0

82.0

70.0

70.0

63.0

71.0

72.0

材料三:

德国工业产品以品质精良,技术领先,做工细腻、服务周到等著称,奔驰、宝马、空客、西门子等品牌享誉世界。

近期,德国政府提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4.0战略,“德国制造”再次提升它的全球竞争力。

(1)对比柏林和汉堡气候资料,可以发现德国的气候从西向东呈现出由温带海洋性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的特征,以柏林为例描述此特征的表现并分析成因。

(4分)

(2)简述“德国制造”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启示。

(4分)

【答案】

(1)柏林的冬季气温低于0℃(或年温差变大);降水量减少;原因:

受海陆位置影响;由西向东距离海洋愈来愈远,受海洋和盛行西风影响变小。

(4分)

(2)①加强科技研发和产品创新(发展科技);②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劳动力素质);③提高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水平;④调整工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或发展高端产业链);⑤加强工业管理和产品服务;⑥树立品牌,增强竞争力(拓展市场);⑦加强国际合作(国家政策扶持)。

(任答4点4分)

【解析】

考点:

区域气候特征及成因,我国工业发展措施。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河西走廊及其周边地形河流图。

(下图)

材料二:

河西走廊因自古就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和战略要地,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三:

甘肃省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规模位居全国前列,且近年来太阳能开发力度日益加大。

目前,光伏发电成本每度约1元左右,而传统发电成本约为每度0.4元。

如果将甘肃省光伏发电生产的电能并入全国电网需对原有输电设备进行改造。

(1)简析河西走廊成为“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区位条件。

(3分)

(2)说明祁连山对区域绿洲形成的作用。

(3分)

(3)对于甘肃省是否该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有支持和反对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4分)

【答案】

(1)河西走廊地形平坦开阔;有充足的水源补给;农业发达,物产丰富;聚落分布较(多)均衡。

(任答3点3分)

(2)祁连山海拔高,气温低,发育了众多的冰川;山地阻挡了水汽,形成山地降水;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河流,为绿洲形成提供了水源条件;夏季汇聚的洪流携带泥沙在山前沉积,为绿洲形成提供了土壤条件。

(任答3点3分)

(3)支持。

甘肃省大部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有利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

(任答4点得4分)

反对。

光伏发电的成本较高;太阳能发电具有不稳定性;当地对能源的需求有限;距东部发达地区距离远;并网输电需要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的投资较大,难度高。

(任答4点得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自然条件分析,河西走廊地形平坦开阔,有充足的水源补给。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河西走廊农业发达,物产丰富。

聚落分布较多,便于满足商旅补充食物、淡水,提供住宿,利于旅途安全。

两侧环境恶劣,不适宜通行。

(2)绿洲的形成,主要从水源条件进行分析。

祁连山海拔高,气温低,发育了众多的冰川。

山地阻挡了水汽,形成山地降水。

冰川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河流,为绿洲形成提供了水源条件。

夏季汇聚的洪流携带泥沙在山前沉积,为绿洲形成提供了土壤条件。

(3)从开发的有利条件及影响分析,甘肃省大部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

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有利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环境污染。

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

所以支持。

从开发的不利因素分析,光伏发电的成本较高,太阳能发电具有不稳定性。

当地对能源的需求有限,距东部发达地区距离远。

并网输电需要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的投资较大,难度高。

所以反对。

考点:

区域位置重要的原因,绿洲的形成原因,能源开发的措施及条件。

在下面三个选修科目中,任选一科的三组题回答。

【旅游地理】

L1. 读某游客“畅游河南豪华游”第二天的行程单,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日行程深受游客欢迎,试说明行程中旅游资源的价值。

(6分)

(2)洛阳牡丹的花期为每年的4月5日—5月5日,这会给当地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4分)

【答案】

(1)洛阳牡丹和龙门石窟等具有形象和色彩美,有较高的美价值;“国家牡丹基因库”,具有较高的科研究价值;佛教文化、石窟艺术和古都风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极具吸引力,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任意3点得6分)

(2)花期季节性强,游客多,景区接待压力大,旅游环境压力大;旅游旺季时间短,景区旅游经济收入不稳定;加剧城市交通拥堵。

(任意两点,给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行程中的景点分析,该日行程中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从美、历史文化、经济价值方面分析.洛阳牡丹和龙门石窟等具有形象和色彩美,有较高的美价值。

“国家牡丹基因库”,具有较高的科研究价值。

佛教文化、石窟艺术和古都风貌,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旅游资源极具吸引力,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2)花期为每年的4月5日—5月5日,花期季节性强,游客多,景区接待压力大,旅游环境压力大。

旅游旺季时间短,景区旅游经济收入不稳定。

大量游客及车辆进入,加剧城市交通拥堵。

考点:

旅游资源的价值,旅游活动特点及影响。

L2.中央电视台官方网站2015年10月2日发布“黄金周”十大拥堵旅游景点,部分景点由于游客众多,“黄金周”已经变成“黄金粥”。

据图概括拥堵景点分布特征并提出解决措施。

【答案】

东多西少,北多南少(2分)。

措施:

合理调控游客数量;合理分流游客;提高接待能力;景区提前发布预警;引导游客错峰出游;制定应急于预案;立法并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每点2分,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8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拥堵景点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主要治理措施是合理调控游客数量,合理分流游客,提高接待能力。

景区提前发布预警,引导游客错峰出游。

制定应急于预案,立法并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减轻旅游活动过于集中的压力。

考点:

旅游拥堵景点分布特征及治理措施。

L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灵渠位于桂林兴安县境内,是秦始皇为攻打百越时运输粮食等物资而修建的。

它是我国现存较完好且仍有利用价值的古水利工程之一,其南渠是连接湘江与大溶江的河段,灵渠将代表广西参加中国2016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提名。

(1)说明灵渠能够申报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因。

(4分)

(2)如果灵渠“申遗”成功,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6分)

【答案】

(1)具有独特的军事、政治和文化价值;保存真实、完整,科考价值高;历史悠久,设计合理,体现古代人类智慧;沟通长江、珠江水系,功能突出。

(任答2点4分)

(2)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提高经济收入和其他产业发展;促进就业;促进当地灵渠的保护。

(6分)

【解析】

考点:

景观的价值的成因,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自然灾害与防治】

Z1.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多发生在大于60°~70°的斜坡上。

高山峡谷区内的崩塌称为山崩。

我国西南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地质环境,导致崩塌多发,是我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1)请阐述我国西南地区崩塌容易发生的主要自然条件。

(4分)

(2)结合所知识,说明崩塌可能产生哪些危害。

(6分)

【答案】

(1)西南地区地势高差大,山高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