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卷I一 文综地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4404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卷I一 文综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卷I一 文综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卷I一 文综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卷I一 文综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卷I一 文综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卷I一 文综地理.docx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卷I一 文综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卷I一 文综地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卷I一 文综地理.docx

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卷I一文综地理

2015年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卷I

(一)

文科综合(地理)

一、选择题

(2015·合肥一质检1-2)下表为2014年12月22日H、K两地日出日落时刻表(北京时间)。

完成1~2题。

1.H地位于K地的()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

2.H地可能位于()

A.美国东海岸B.我国东北地区C.南极半岛D.澳大利亚西海洋

(2015·吉林市高三摸底7-9)左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右图为A地河谷及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13.关于A地所在河流位置及流向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由北向南流B.北半球、由南向北流

C.南半球、由北向南流D.南半球、由南向北流

4.A地河谷的地质构造为()

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

5.图中A地河流水面最高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B.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的远日点

C.亚欧大陆上受冷高压控制D.华北地区正值小麦收割季节

(2015·吉林市高三摸底10-11)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

下图是我国北纬30°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6~7题。

6.据图示可知()

A.叶面积指数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

B.100°E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的变化属于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

C.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的变化属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120°E以东地区叶面积指数变化幅度最大

7.影响N地较周边地区叶面积指数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B.地势C.热量D.土壤

(2015·吉林市高三摸底12-13)下图为甲、乙、丙、丁等四国的人口状况示意图,回答8~9题。

8.甲、乙、丙、丁四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是()

A.甲B.乙C.丙D.丁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甲国人口老龄化表现严重B.乙地最可能位于发达国家

C.丙地就业压力大,失业率高D.丁地的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2015·乌鲁木齐元月诊断7-8)河西走廊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沙尘暴的重要源头。

目前该走廊北部的沙漠有加速向南入侵趋势。

下图为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

读图完成4-5题。

10.河西走廊内的绿洲主要分布在()

A.冲积扇B.冲积平原C.三角洲D.山间盆地

11.据图判断,该地区北部沙漠沙丘的主要类型是()

①横沙丘②纵沙丘③抛物型沙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二、综合题

12.(2015·唐山2月质检3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目前,中国铁路尤其是高铁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无论从勘探、设计、施工,还是到最终运营,都已拥有相对成熟的技术和成套的设备,铁路人才储备量高,整体具有很强优势。

与此同时,中国在短时期内迅速打造大规模高速铁路网络的经验也让国际社会印象深刻。

更重要的是,相对于其它国家,中国高铁拥有无可比拟的价格优势,这都构成了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明显优势。

随着中国同世界多国家间的贸易联系越来越紧密,已有很多国家与我国达成在高铁领域的合作意向。

其中下图所示区域的一些国家,愿与中国合作建造连接两个大洋沿岸港口的“两洋铁路”(图中Tl至T2,全线长约5000千米)。

一一一两洋铁路意向线路

(1)分别指出Tl、T2所濒临的大洋,并简要说明“两洋铁路”所经过的主要地形区。

(2)若“两洋铁路”启动,不仅工程规模大,修建周期长,而且施工难度相当大。

考虑沿线自然环境,列举铁路施工将克服的主要困难。

(3)简述中国在图示区域合作开发建设“两洋铁路”的重要意义。

13.(2015·湖北襄阳元月调研·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Z为世界旅游名岛,岛上居民采用古老的传统生产方式种植200多种本地土豆。

Z岛农业系统因土豆遗传资源的多样性和种植方式的独特性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材料二土豆为喜光作物,要求地温较稳定;喜水分多且透气性好的土壤;宜施有机肥;忌渍水。

材料三将土壤堆高起垄,于垄中播种土豆,再覆盖枯草。

这是Z岛传统种植土豆的方法。

如下图所示

材料四近年来,Z岛有居民购买农业机械,为发展土豆制品产业而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的土豆。

(1)根据土豆生长习性推断Z岛土豆主要种植区的位置,并说明你的理由。

(2)分析Z岛传统种植方式对土豆生长条件的改善作用。

(3)你是否赞同Z岛大规模发展土豆制品产业,请说明理由。

14.(2015·云南名校联考)【旅游地理】

我国海南岛和泰国普吉岛都以热带海滨风光著称。

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从自然条件分析与海南岛相比,普吉岛热带海滨旅游的主要优势。

(2)海南岛和普吉岛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异域风情,吸引了各地游客大量到来,繁荣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简述当地旅游业繁荣带来的不利影响。

15.(2015·云南名校联考)【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3年7月至8月上旬,我国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强度大、影响重,部分地区高温持续的时间和强度都突破了历史纪录,造成严重的干旱。

试分析造成该地区此次“高烧持续不退”的自然原因及旱灾造成的危害。

16.(2015届高三下学期期初开学联考31)

【环境保护】读“20l3年北京市PM2.5浓度分布图”(图24)和“PM2.5组成成分及来源比例图”(图25),回答下列问题。

(1)2013年北京市空气PM2.5浓度分布特点是▲。

(2)北京市空气PM2.5主要组成成分有▲、▲,主要来源有▲、

▲。

(3)为了改善北京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015年高考仿真模拟卷·新课标卷I

(一)

文科综合(地理)答案以及解析

1.A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长和地方时的计算。

【解析】根据日出时刻—日落时刻=昼长,可计算出H地昼长为8小时40分24秒,K地昼长为10小时34分52秒,题目所给时间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日全球越往北昼越短,据此可知,H位于K的北方;日中应为当地地方时12:

00,根据题中所给的日中时间(北京时间,即120°E时间),可计算出H地经度约为127°E,K地的经度约为103°E,H在K的东方,由以上综合分析,H位于K的东北方向。

答案选A。

2.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长和地方时的计算。

【解析】根据日出时刻—日落时刻=昼长,可计算出H地昼长为8小时40分24秒,K地昼长为10小时34分52秒,H、K两地昼长均小于夜长,由12月22日,可推知两地都位于北半球,可排除C、D选项,;日中应为当地地方时12:

00,根据题中所给的日中时间(北京时间,即120°E),计算出H地经度约为127°E,K地的经度约为103°E,由以上综合分析,H可能为我国东北地区。

美国东海岸为西经度可直接排除。

答案选B。

3.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地转偏向力和利用等高线判断河流流向的相关知识。

【解析】根据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可判断出河流自南向北流,故排除A.C。

由地转偏向力的知识可知,河流的右岸受到冲刷,比较陡峭,说明该河位于北半球,故排除D选B。

4.A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

【解析】该河谷岩层弯曲,并向上拱起,属于背斜构造,故A正确。

向斜是岩层向下弯曲,故B错误。

地堑和地垒属于断层构造,该地没有断层,故C.D错误。

5.C

【命题立意】本题属于地理情境题,利用相关的地理情境来判断时间。

【解析】由图可知,A地为大陆西岸,30°-40°之间,属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水位高。

A.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为夏秋季,故A错误。

B.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中的远日点,时间为7月初,故B错误。

C..亚欧大陆上受冷高压控制,为冬季,符合题意,故选C。

D.华北地区种植的是冬小麦,春末夏初时收割,故D错误。

6.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解析】A.据图可知,叶面积指数由沿海向内陆呈波动性变化,故A错误。

B.100°E以西地区为我国青藏高原区,植被叶面积的变化属于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故B错误。

C.100°E以东地区为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植被叶面积的变化属于由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故C错误。

D.120°E以东地区叶面积指数图示曲线倾斜率最大,变化幅度最大。

7.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区域定位的能力。

【解析】N所在地为95°E,30°N,应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势低,热量和降水较周边地区多,植被丰富,主要原因选B,故A.C.D错误。

8.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人口增长的类型及其特征。

【解析】由图表可知,甲丙为传统型,自然增长率高。

乙为原始型,极低的自然增长率。

丁为现代型,人口为负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D,故D正确,A.B.C.错误。

9.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人口增长类型的特征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解析】甲、丙为传统型,就业压力大,失业率高,故A.错误,C正确。

B.乙地为原始型,不可能为发达国家,故B错误。

D.丁国人口老龄化表现严重,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故D错误。

10.A

【命题立意】本题区域环境问题的描述,考查干旱地区聚落的分布特点。

【解析】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是影响聚落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而冲积扇位于山前地带,土壤肥沃,地下水和山地降水丰富,适合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11.B

【命题立意】本题通过三角坐标图展示不同类型沙丘的成因,考察图表的判读能力。

【解析】由材料中“沙漠有加速向南入侵趋势”,可知北部地区植被率低、沙源丰富、风力强盛,图中数据符合此特征的,只有①③。

12.

(1)T1太平洋T2大西洋安第斯山区、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等

(2)穿越崇山峻岭、众多河流、荒原、峡谷,需要修筑众多桥梁和隧道;防范山区的地质灾害,雨林区的炎热潮湿、蚊虫叮咬等。

(3)促进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利于中国铁路技术及产品输出;加快南美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并为货物运输和人员交往提供便利;减弱巴拿马运河对国际物流的垄断地位,改变西半球交通运输的传统格局。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及影响

【解析】第

(1)题,按当地海陆位置和地形特征作答即可。

(2)题,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从地形、气候、自然灾害三个方面作答。

第(3)题,双边贸易方面,中国具有技术和产品优势,双方经贸合作具有十分明显的互补性。

区际联系方面,加强国家间的联系,有利于客、货运输。

联系方式方面:

运输方式和线路出现多元化。

13.

(1)东部(岛屿东部)。

 ①位于西风背风坡,阴雨天少,日照时间较长;②受沿岸寒流影响较小,气温较高;③人口密度大,有机肥多。

④地形较为平坦,便于耕作。

(2)①土壤堆高起垄,通过垄沟排水,避免渍水;②覆盖枯草,能减少昼夜温差,保持地温稳定;利于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证土壤水分充足);减少垄上杂草生长(避免杂草与土豆争水争肥);③枯草腐烂后能增强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有机质(肥)。

(3)观点一:

赞同。

理由:

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观点二:

不赞同。

理由:

使(Z岛)土豆遗传资源减少,不利于(Z岛)传统种植方式的保护;耕地面积的扩大,会破坏岛上的生态环境;影响(Z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只答赞同或不赞同不解释原因不给分)。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区位分析和区域发展。

【解析】

(1)根据材料二所给的土豆生长习性(喜光)判断,在纬度差异不大的情况,应通过天气、海拔等方面分析;地温稳定应从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海拔、洋流等方面)考虑;喜水分多且透气性好的土壤,这个条件图中难以体现,一般沙性土壤,河流较多的地方易满足;宜施有机肥,有机肥主要与人类活动密集有关;忌渍水,要求坡度适宜,便于排水的地区。

图中地区位于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控制,因此东坡为背风坡,光照条件较好;图中西部山峰较多,地势起伏大,不便于耕作,东部地势起伏较小,便于耕作,水分适宜且不易积水;图中东部主干道较多,体现人类活动密集,有机肥较多;东部离秘鲁寒流较远,受其影响小,气温较高。

(2)把材料二的土豆生长习性和材料三的具体做法结合起来分析。

土壤堆高起垄,通过垄沟排水,避免渍水;覆盖枯草,能减少昼夜温差,保持地温稳定;利于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证土壤水分充足);减少垄上杂草生长(避免杂草与土豆争水争肥);枯草腐烂后能增强土壤透气性;增加土壤有机质(肥)

(3)本题为开放性问题,赞同主要是考虑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发展,不赞同主要应从生态角度考虑其发展的持续性。

大面积种植会造成岛屿(本身面积很小)土地资源短缺,进而破坏生态系统;种植单一品种则易造成其它土豆品种的消失,不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机械化种植则不利于保护传统因地制宜的耕作方式。

14.(l)纬度低,冬季气温高;台风影响小

(2)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外来文化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冲击;导致土地、房价、日常生活服务和消费品上涨;价格导致一些社会问题,如犯罪率上升;占用和毁坏一定数量的农田和林地。

【命题立意】本题皆在考查旅游资源欣赏及旅游资源评价即游览价值评价,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示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解析】第

(1)题,本题要注意设问关键点:

自然条件、热带海滨旅游。

海南岛和普吉岛都位于热带,但普吉岛纬度更低,所以冬季气温高,更适合冬季度假;另外高普吉岛靠近赤道,地转偏向力小,出现台风次数少,夏季更适合人们度假旅游。

(2)题,旅游资源开发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一是生态环境破坏。

二是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冲击;三是对当地经济的冲击和影响,四是会出现一些新的社会问题。

15.原因:

长江中下游梅雨期与历年相比较短,晴天增多;副热带高压强度明显强于历史同期,持续时间长,导致气温持续攀升;(大气环流异常,)北上并深入内陆的台风较往年偏少。

危害: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命题立意】本题皆在考查气象灾害干旱形成的原因及危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示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解析】长江中下游高温干旱,从另外一个方面解读就是该地区降水稀少,其原因是:

一是长江中下游梅雨期与历年相比较短,晴天增多;二是副热带高压强度明显强于历史同期,持续时间长,导致气温持续攀升;三是北上并深入内陆的台风较往年偏少。

高温干旱危害主要从经济和社会方面来分析,经济方面: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

社会方面:

影响社会稳定。

16.

(1)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2)有机污染物、碳酸盐、硫酸盐机动车排放、燃煤、工业生产

(3)控制工业污染源,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冬季燃煤供暖产生的污染物;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量;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通过洒水作业方式减轻建筑和道路扬尘;加强城市绿化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北京空气中颗粒污染来源及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获取和解读图示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析】

(1)从图中PM2.5浓度曲线分布及递变趋势,可以直接看出其浓度分布特点,东南浓度大,西北浓度小。

(2)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北京市空气PM2.5主要组成成分和主要来源。

(3)改善北京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可以从空气PM2.5主要组成成分和主要来源的角度入手,进行针对性分析思考,提出对应措施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