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4326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四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四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四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四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册美术教案.docx

《第四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册美术教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册美术教案.docx

第四册美术教案

第四册美术教案

1.春天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对色彩的认识和表现力。

2.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把自己对春天的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并选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加以表现。

3.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是一堂集绘画、欣赏、手工为一体的综合课。

二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春天美景的观察,对名家作品的欣赏,自己总结发现春天的色调。

通过玩颜料的环节,自己去探究适合春天的绿色。

本课由“欣赏春天”和“描绘春天”两个学习内容组成,它是结合了欣赏、表现两方面内容的综合探索课,目的是让学生喜爱春天,使他们的多种能力得到发展。

2.重点、难点。

重点:

能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难点:

能抓住春天的特点,有创意地表现春天。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纸张。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1.寻找春天。

(1)带领学生参观校园,找寻校园的春天,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2)交流:

你发现春天在哪里?

(3)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2.春天的色彩。

春天的色彩到底是怎么样的?

观察景色,欣赏图片,学生自己来总结春天的色彩。

(1)欣赏名作。

通过欣赏名作来总结春天的色调,看看画家如何用画笔来表现生机盎然的春天。

(2)春天的色彩。

用感官感受春天的色彩,在调色盘里找出春天的颜色。

3.布置作业。

抓住春天的色彩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创作一幅春天的画。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语言来表现,只要能体现春天的感觉即可。

引导学生耐心地完成作品,不要半途而废。

4.展示点评。

(1)将学生的作业布置成春天的花园,逛一逛“春天的花园”,一边逛,一边评价。

适时点评、奖励。

(2)找一找最美的风景,说说美在哪里。

5.拓展游戏“小燕子”。

让学生在《小燕子》的旋律中翩翩起舞,结束美术课。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纸张、废旧材料。

(教师)平面或立体的拼贴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1)除了绘画,我们还有很多方法;现丈方法来表现对春天的喜爱,比如歌唱、舞蹈、诗歌。

今天我们一起动动手,用一些废旧材料来制作一个春天的百花园。

以综合材质的作品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揭示课题:

《春天在哪里》

2.欣赏环节。

(1)平面作品的欣赏:

《小姑娘》、《神奇的大树》。

布贴,综合材质的作品欣赏,在作品中总结剪、撕、拼、贴等一些技法。

(2)立体作品的欣赏。

从平面转为立体,教师示范。

学习教材中最基本的手工技法。

立体花束的制作有点难度,教师示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体验环节。

(1)学生作业。

动手实践,大胆表现。

互相欣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评价能力。

(2)教师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4.课外拓展。

利用完成的作品搞一次以春天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2.盛开的鲜花

一、教学目标花

1.感受鲜花的美,了解鲜花与人类生活环境的关系。

2.学习渐变色,掌握渐变色的涂色要领,进行涂色练习。

3.培养善于观察、勤于表现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花是美的象征,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姹紫嫣红、

芳香四溢的花儿,令人赏心悦目。

万紫千红的花儿,不仅给我们的物质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也给我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美好的享受。

本课的重点定位于学习渐变色,对于鲜花的外形也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

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鲜花的色彩,在观察鲜花外形和色彩的基础上了解渐变色,发现渐变色的色彩规律,并能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初步掌握单色渐变和多色渐变的涂色方法。

在学习涂渐变色方法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涂色技巧:

(1)由轻到重或者由重到轻的渐变涂色方法;

(2)运用点或线的疏密排列产生渐变的涂色方法;

(3)先由深到浅,或由峩到深阶梯式排列色彩,再平涂产生渐变的涂色方法等。

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鲜花,养成善于观察和美化生活的习惯,将渐变色的涂色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

2.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几种基本的渐变色涂色方法。

难点:

自主探究发现渐变色的涂色新方法。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鲜花图片资料,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鲜花图片资料、课件、范画、绘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欣赏感悟。

(1)教师谈话引导: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柳树发芽,鲜花盛开。

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欣赏盛开的鲜花。

(2)请学生说一说鲜花美在哪里。

小结:

鲜花美在苴炎在述鲜花美在它的形状和色彩上。

2.观察思考,尝试表现。

(1)师生共同分析鲜花的基本结构。

(2)欣赏不同形态的鲜花,尝试表现喜欢的鲜花。

(3)欣赏不同颜色的鲜花,分析鲜花的色彩规律,发现自然界一部分鲜花花瓣的色彩是渐变色。

(4)渐变色分为单色渐变和多色渐变。

3.探究尝试,总结方法。

(1)同桌合作探究:

怎样画出渐变的色彩?

并动手尝试。

(2)师生交流探究结果。

(3)教师示范几种涂色小技巧。

①通过点、线的疏密变化表现渐变色。

②油画棒由轻到重地涂色表现渐鹅。

③平涂深色打底,

用浅色由浓到淡地或由淡到浓地进行覆盖,表现出渐变色。

④挑选出渐变的色彩,

由深到浅或由浅到深阶梯式排列,依次平涂色彩表现出阶梯式的渐变效果。

(4)师生共同总结渐变色的涂色方法和规律。

4.欣赏同学作品,尝试创作表现。

(1)欣赏同学的作品,思考你能从同学作品中学到什么。

(2)教师提示花朵的各个花瓣渐变方向要一致。

(3)教师提出学习建议:

①选择自己喜爱的鲜花,用渐变色的方法进行表现。

②到室外去写生盛开的鲜花,灵活运用渐变色的方法表现鲜花。

5.评价与拓展。

(1)学生将作业展示在黑板上,组合成美丽的大花园,评选出最美的花。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从色彩方面进行评价。

(2)说一说:

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渐变色。

(3)总结:

学会用色彩表现美,善于用心灵发现美。

3.田园风光

一、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美丽的田园风光。

2.学习简单的构图方法,并能运用概括的绘画手法表现景物。

3.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生活情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乡村的生活令人神往,田园的景物让人陶醉。

生活在乡村的孩子,夸不尽家乡好风光,生活在城镇中的孩子更向往乡村。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课程,通过用绘画或拼贴等方式表现田地和园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简单的构图能力和表现风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写生活动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师。

本课是这个主题单元的第三课,在前两节课学生寻找了春天的色彩,观察了盛开的鲜花,这节课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在田园中尽情地玩耍,尽情地呼吸,尽情地表达。

观察和体验是本节课创作的基础,教师可以展示典型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田野,在愉悦中受到审美的熏陶,品味田园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线条和色彩的表现控制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流畅稳定地画出或弯或直的线条,进行随意交织的布局划分;通过体验各种绘画工具的使用效:

果(水笔的流畅、油画棒的粗犷、颜料的明快与厚重),尝试根据所表现的景物进行多变构图练习和绘画表现活动,借助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

本课可以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学习构图技巧,创作表现想象、记忆中的田园风光。

第二课时进行写生练习,可以在校园内进行相关风景的写生,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孩子们走出校园,到田野中进行写生创作。

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集体创作一幅田园风光的长卷。

教师要多加演示风景构图的不同视点和形式,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绘画表现的潜能。

2.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田园的美,学习风景写生的方法和培养简单的构图能力。

难点:

构图方法和画面空间的划分如何体现画面内容的需要。

景物的点、线、面表达和色彩的运用通过教师直接示范,学生参与尝试来突破。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乡村的生活场景,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1.漫步田园。

(1)欣赏田园风光。

郊外的田园景色向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灵动的韵律和丰富的色彩。

你去过田园吗?

风景如画的田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请同学们看图片,看看你喜欢哪幅图,哪幅图能勾起你对乡村生活的回忆?

课件展示。

①整体感受:

俯瞰或远观。

通过不同的视角展现两种视野下的田园面貌,引导学生观察。

②局部特写:

人物和作物。

通过拉近“镜头”,展现田园中的农作物和劳作的人们,观察田园中各个景物生长的样子和特点,人们劳动的场面和生活的场景。

(2)交流表达感受。

在欣赏中,教师带领孩子漫步田园,观察中引导学生发现不同视角下田园的不同构成方式。

(如俯瞰时表现田埂的交错分布,平视时表现近景、中景、远景的层叠。

)交流:

你觉得田野怎么样?

说说你最喜欢哪块田野?

为什么?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欣赏田园风光图片或视频,在感受田园美景的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城里的孩子很少有机会接触农村的田野,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获得感官的认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校园的园艺基地写生。

2.开垦田园。

(1)模拟拓荒者,将画纸当做未开垦的土地,用线条画出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将“田地”分割。

(2)继续用线分割布局,把这片土地分成好多块“田地”,近处可以稍微大一点,远处的小一点。

也可以通过画田埂、河流或其他景物再分出几块田地。

(3)讨论分割方法:

一是自然分割,田间小路线条弯弯曲曲,体现一种俯瞰大地的视野效果;二是直线分割,体现机械作业环境下的现代化田野;三是水平线分割,这种构图方法可以用水平线构图的方式进行。

还可以怎样分割?

请一位学生尝试。

(4)通过两张图片的比对,找出分割线。

观察分割线之间的透视和景物的遮挡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示范和交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田园布局和构图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而关注田园的平面构成和视觉效果。

3.田园拾趣。

(1)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了解不同农作物的色彩,田园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和状态下所呈现出来的色彩和景象:

如还没插过秧的水田的颜色;还没种过植物的旱田的颜色;还没成熟时的小麦和玉米的颜色;成熟时稻田和麦田的颜色;紫云英、红高粱、油菜花等各种农作物所呈现出来大面积的色彩。

课件再次展示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通过图片观察这些植物生长的样子。

(2)现代化农业的设备和田地设施有哪些特有景色?

辛勤劳作的农民们都在干着什么农活呢?

田园中还有其他值得细细观赏的景物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和交流的内容通过示范和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比较,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表达,通过由远及近的镜头推移,使学生感受田园中情趣盎然的美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重点解决画面中具体事物造型表达的方法。

4.田园畅想。

(l)作品欣赏。

欣赏画家的画和同龄人笔下的田园风光,学习画面中不同的表现方式所传达的意境和童真童趣。

(2)学生尝试作业涂色方法,在分割好的“田块”中表现:

如何用大面积涂色、用线条排列涂色(新翻的土壤也可以用波浪线)

、快速点涂(可表现苗、花、果实等)、颜色叠加(色彩更丰富)等方法画出几片田野。

(3)在田园里加以点缀(池塘、大树、拖拉机、稻草人、谷仓等)。

(创作提示:

相邻的颜色要有变化,田埂才分明。

景物大小有区分,前后有遮挡,造型有虚实。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5.我们的田园。

将黑板看做一块未开垦的荒地,依次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和学生一起排版、布展,根据孩子们的作品内容分类组合。

(1)介绍自己的作品。

(2)互评作业,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块田园?

为什么?

小结:

看到这么美丽并且充满希望的田园,教师忍不住要唱一首田间小曲赞美一下,在欢快轻松的整理活动中结束本课。

(教学提示:

展示作品时,尽量让孩子们多表达自已的想法和看法,营造愉快、轻松的评述氛围,发现孩子作品中生勃且自然的一面。

 

第二课时

一、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乡村的生活场景,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示范作品。

二、教学过程

l.画家笔下的田园欣赏。

每个季节的田园都有它不同的美,令人神往。

这么美的田园景色不仅吸引了同学,古往今来许多画家也为之倾倒,留下了不朽的名作。

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作品,请同学们静静地体会画中的意境,并将你的所看所想告诉大家。

(1)名画欣赏。

欣赏中西绘画所表达的不同技法和意境对比照片,学习画家笔下画面的构图与色彩特点。

(2)对比分析。

①构图。

分析讨论吴冠中的中国画作品《湘西水田》,比对照片,说说画家是如何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田园风光的。

重点讲解画面的构图节奏。

②色彩。

欣赏毕沙罗的油画作品《红房子》和凡,高的油画作品《播种者》,比对照片中的麦田,说说画家为什么用这样的色彩来表现田园。

③造型。

欣赏画家笔下的农家色彩静物写生作品和田园农作物线描写生作品,体会一景一物所传达的田园情趣与造型之美。

(3)交流感受。

田园中平凡的农舍、田地、树木等,在画家眼里都是很好的画画题材。

(教学提示:

欣赏时,尽量让孩子们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从构图、色彩和造型上分析画家笔下的生活情调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2.创作四季的田园风光。

(1)欣赏田园的四季美景并交流感受。

(2)分成四组,选择表现主题——四季的田园风光。

(3)分工——讨论创作内容、形式和合作方式。

3.集体创作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以长卷等形式集体创作一个季节中田园的景物,可用中国画散点透视的方式将画桌连起来,选择统一的表现形式,并使表现的田园有构图的变化和故事性的内容。

(教学提示:

创作时,学生用色往往带有主观色彩,他们还不能如实表现色彩关系。

因此,不能以真实为依据强调色彩运用的准确性。

应以色彩关系为前提,重点要放在构图的合理性上。

4.集体展评。

(1)展示。

将同学们完成的作业布置于教室中间或展示区域,教师根据学生作品内容排列成一片田园。

(2)讲诉不同季节里的田园风光和故事,谈谈彼此在创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3)点评:

寻找最美的田园风光。

小结:

今天,我们踏着“乡间的小路”,领略了田园四季的美丽风光,感受了独特的乡村风情!

5.拓展整理。

(1)田园中的农民艺术家。

①欣赏各种农具的造型,蓑衣、斗笠、风车、箩筐等农家物品之美。

②欣赏农田里草垛、稻草人、草艺玩具以及园艺造削党美。

及园艺造型之美。

③品味农家乐中农民们的淳朴文化之美。

(2)田园行动计划:

美丽家园,从我做起!

(3)整理课桌,清洗双手,保存作品。

 

4.我的爱心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音像和图片的展示,学习为家人制作爱心贺卡,表达对他们的爱。

2.能自由选择工具、材料,充满感情地进行艺术表现,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能大胆画出图案,发挥想象力。

3.通过对爱心卡的创意设计及制作,增强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综合性很强,同时又是具有很好情感教育意义的一节课。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应是以情感教育为线,把课堂的各个部

分贯穿起来。

利用学生对亲人的感情,引出对世界的爱,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课堂活动,学习创造性地运用身边的材料,去设计、

去表现自己心中最美的情感。

2.重点、难点。

重点:

发挥想象力,将爱心卡画将爱心卡画面外理得丰富、具有美感。

难点:

如何使作品富有想象力、创造力。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综合材料、剪刀、双面胶、水彩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1)用双手做一做爱心的形状,或者同学之间用身体做一做爱心的形状!

(2)学生互相合作做爱心小游戏。

2.探究。

(1)请学生仔细观察爱心卡,师生谈话引导学生对爱心卡的认识。

(2)组织小组讨论:

你愿意把爱心卡送给谁呢?

3.赏析。

(1)相互讨论交流。

(2)找一找,它们之间的规律。

(3)想一想,爱心卡的作用。

4.创作。

(1)课件演示制作贺卡的材料以及步骤。

(2)构思爱心卡的内容。

(3)画出形状后涂上颜色或运用综合材料布置画面。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6.展示评价,学生互相交流作品。

7.拓展延伸。

 

5.印印画画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在树叶上较均匀地涂色并印画的技能,培养学生对拓印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树叶的形、色、纹之美,巧妙利用树叶组合成各种图形创造表现,进一步理解造型表现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验树叶正反面拓印、组合及添画的乐趣。

教学难点:

树叶的组合变化、联想,颜色的涂抹变化。

三、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学生)32开大小的白纸、彩纸、水彩或水粉颜料、收集的树叶。

(教师)水粉颜料、各种树叶、范画。

四、教学过程

课堂修改

(一)情景导入: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到处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森林里的树木上也长出了许多漂亮的叶子,每片树叶都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今天他们集中在一起比一比谁最吸引人。

来,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仔细看看,哪片树叶最吸引你,为什么?

这些树叶的外形像什么?

(二)作用:

它们的样子这么多可爱,这么的丰富,作用也很大呢。

你们能说说树叶有什么作用吗?

1.给大自然增添了色彩与美丽。

2.叶子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分解氧气。

(是呀,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多种植物,搞好绿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

3.衬托花儿

4.书签。

它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帮助。

5.标本。

可以用作欣赏,摆设

6.树叶贴画,它是一种绘画的形式。

同学们,你们都说的很棒,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树叶的另一种绘画形式。

你们知道这幅画是如何利用树叶画出来的吗?

这种绘画方式叫拓印。

今天我们就利用树叶来印印画画。

(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

在课前布置学生进行引导,安全采集落叶;说说叶子的作用,培养爱护树木的情感;能辨别树叶的形,增强直观感受,介绍的同学津津有味,听得学生也会很认真的听,有利于学生对课外材料收集的兴趣,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参与美术活动,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营造和谐的美术课堂氛围。

]

(三)我们先来印一片树叶,同桌合作,参考P11的印法,自己先印印看。

展示:

(正反印的)(用力不均匀的)(水分过多的)

老师来示范一下,(印2片)先选好叶子,用手握住叶柄,毛笔少蘸些水,蘸上颜料,在叶片的正面均匀的涂色。

按上去的时候用力也要均匀。

再示范一片反面涂的,反面的纹理清晰。

(四)我们学会了印一片树叶的方法,要是有几片不同种类,不同形状的树叶组合在一起,你们的作品一定更加有趣。

我们拓印之前一定要先想好你要拓印的内容,先用叶子摆一摆。

老师这有几幅树叶拼贴的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请学生说说。

(五)大家根据自己收集的树叶也来摆一幅树叶拼贴画。

老师也摆了一幅小金鱼,下面我把它拓印下来,强调颜色

[设计意图:

请学生通过看一看,合作探究

拓印的方法,老师进行示范也是对学生拓印时碰到的问题进行说明。

在会拓印一片树叶之后,又对于树叶的组合进行研究,只有好的组合,才能有更好的拓印作品。

调动学生的感官,全身心参与美术活动。

让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观察、欣赏事物的方法和能力。

欣赏树叶作品组合之美,又体会美术表现方法之巧妙。

有利于审美能力培养。

]

(六)老师的画完成了,我们来欣赏一下小朋友的拓印画。

(七)老师知道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自己拓印了,

下面在你自己刚才摆一摆的基础上,可以再修改,将画拓印下来。

(八)每个小组集中一下,每组选出2幅作品,请作者自己将画贴在黑板上的这4个区域里。

有趣精美有创意组合巧妙。

老师总结,拓展:

小朋友你们都印的非常不错,你们很有想像力,善于动脑筋,颜色也很鲜艳。

画了一些我们平常不注意的事物。

你们可以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将一些没有价值的东西,经过我们的双手变成一件艺术作品。

比如,布贴画,变废为宝。

我们回家后应该多注意观察,利用其它的材料创造出更加美好的艺术作品。

作业设计:

利用其它的材料创造出更加美好的艺术作品。

主要板书设计:

印印画画

 

6.小画框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画框的有关知识。

2.学习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画框,并应用于装饰作品。

3.树立设计运用于生活的理念,感受创作乐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优秀的美术作品已纷纷进入平常百姓家。

一幅绘画作品配上一个合适的画框,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更好地体现出美术作品的美感和装饰效果,同时还具有保护作品的功能。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与画框相关的知识,学习如何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具有独特创意的小画框,

并树立学以致用的理念,用它装饰作品,美化自己的生活空间。

教材第16页展示了多张在现实生活中配有精美画框的绘画作品图片,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回忆,进一步感受画框对绘画及其他平面作品的装饰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教材第17页展示了画框的基本创作步骤,给予学生必要的学习和示范,同时还提供了一组改变画框的内外形状,使画框更具个性化的示范图,便于学生探究性学习。

教师要结合局部示范和相关步骤,为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作品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引。

4幅不同风格的同龄人画框作品,又为学生的设计提供了材料和形式上的参考,拓展了制作装饰的好方法,激励学生的创作自信心。

2.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小画框的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

巧妙构思外框与内框的形状变化。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堆备

(学生)剪刀、双面胶(或胶水)、彩色卡纸(或质地较厚的挂历纸、彩色纸等)、画笔、自己的绘画作品一幅。

(教师)课件、自制小画框范作、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画框在生活中的运用图例欣赏。

(2)说说画框有什么作用。

(3)课题揭示:

《小画框》。

2.自主探究。

(1)仔细观察画框,分析画框有哪些基本要素。

(2)出示相关制作步骤图,师生共同研究小画框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

(3)分析概括并掌握设计个性化小画框的一些创作手法。

(4)赏析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

3.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

选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一只画框,并用它装饰作品。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相互评价、交流。

5.课后拓展。

(1)欣赏不同材质制作的小画框。

(2)用设计的画框搭配自己的作品,装饰周边环境,美化生活。

 

7.笔筒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笔筒设计的基本方法。

2.学习立体物品的装饰方法,进一步提高利用身边的废旧物设计制作生活品的能力。

3.懂得变废为宝、物尽其用。

同时在实际应用中获得喜悦和欢乐,养成认真细致地制作的习惯惯。

4.通过设计应用活动初步学习感受笔筒文化,知道笔筒的使用价值与收藏价值。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笔筒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搁笔用品,在我国使用广泛。

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大约出现在明朝中晚期。

因其使用方便,很快就风靡天下,至今仍盛而不衰。

笔筒一般呈圆筒状,材质多样,常见的有竹、木、瓷、玉、紫砂等,以其艺术性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

本课要求学生选用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