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42724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98 大小:2.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9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昌平区流村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昌平区流村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七月

前言

北京市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基础上提出了“世界城市”的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战略对北京市“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尤其是区县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世界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乡协调发展已经成为首都发展的迫切需求,作为首都城市发展新区的昌平区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出了“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包容的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的发展定位,目前正在积极探索一条产业发展高端化、自主创新系统化、公共服务优质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生态环境优美化、区域发展国际化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流村镇地处昌平区西部,太行山、燕山山脉交界处,地理层次清晰,文化底蕴深厚,既是京西北的生态屏障,也是昌平区乃至首都重要的生态涵养发展区。

“十一五”以来,流村镇党委、政府充分依托区域的资源特色,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开拓创新,完善产业发展结构,保障、促进民生,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仅在财政税收上取得跨越式发展,而且在镇域形象上也初步打造出发展品牌;不仅在生态涵养保护上取得较好成绩,也在生态发展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在北京山区率先完成了生态文明镇建设规划的编制;不仅在产业上初步建立了合理的发展格局,更在沟域经济建设上走在了北京山区的前列,被列为北京市率先重点打造的7条沟域之一。

因此,“十一五”时期,流村镇在各届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为“十二五”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规划是在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日渐趋好,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深刻影响下不断调结构、促民生、保增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攻坚阶段,势必将会成为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

在这一时期,流村镇要紧密围绕北京市发展政策,尤其是山区发展政策;围绕昌平区发展战略,尤其是生态涵养区发展战略;围绕周边区域发展趋势,尤其是周边接壤乡镇发展功能定位,不断完善自己的发展功能定位,突出发展重点,实现跨越发展和后发崛起。

基于此,本规划认为:

“十二五”时期,应重点加强镇区中心区的建设,完善小城镇服务功能;重点加强高口沟域经济的建设,打造具有示范北京、影响全国的现代沟域经济发展模式,提升流村经济发展层次,完善产业发展结构;配套小城镇建设和沟域经济建设,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事业配套建设和各项基础设施、农村公益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具有流村典型特征的现代山区小城镇,突出流村的生态优势;同时积极开展国家生态镇、国家生态村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全力支撑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和昌平国家生态区建设。

规划共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

(1)全面分析了流村镇“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并构建了发展指标体系;(3)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将流村镇打造成北京沟域经济发展重点镇、首都山区休闲农业创意镇、京西北生态文化旅游特色镇和昌平区生态文明创新镇”的功能定位;(4)在空间布局上,规划了“一心、一廊、三板块、多节点”式组织结构,即打造流村镇旅游集散和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百里环形沟域走廊,重点发展山区平原小城镇建设重点板块、高崖口沟创意产业发展集聚板块和白羊沟-老峪沟生态旅游发展板块,以十大旅游景区和重要节点为依托,构建流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节点;(5)提出要从实施精品农业、培育新型工业、发展和优化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产业着手,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镇域新经济增长点;(6)结合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对镇域高口沟、白羊沟和老峪沟等三大沟域的经济发展重点、主体发展方向等进行了规划;(7)对“十二五”期间镇域形象建设进行了规划,并作为流村镇域发展软实力建设的重要方面;(8)对镇域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人居环境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和民生工程建设进行了规划,分别提出了主要任务和建设重点;(9)提炼了流村镇“十二五”期间的重大项目,提出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实现镇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思想;(10)对2020年发展远景目标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战略措施和规划的保障体系。

“十二五”规划是流村镇在新时期的重大历史任务,镇党委、政府对此专门成立了以秦建柱书记为组长、张中武镇长为常务副组长、以全镇各职能部门为成员的“规划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期间,专家组得到了流村镇党委、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我代表专家组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2010年7月

规划编制领导小组

组长

秦建柱

流村镇党委

书记

常务

副组长

张中武

流村镇党委

副书记

流村镇人民政府

镇长

副组长

韩国玲

流村镇人大主席团

人大主席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

总规划师

张义丰

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推进委员会

专家

首批中国农业科技园区

专家

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

主任

中华环保联合会能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

副会长

张立红

流村镇党委

副书记

史功歧

流村镇纪委

书记

王志强

流村镇党委

委员

流村镇人民政府

常务副镇长

时桂荣

流村镇党委

宣传委员

张进海

流村镇党委

委员

流村镇人民政府

副镇长

流村镇武装部

部长

黄进国

流村镇人民政府

副镇长

乔伟华

流村镇人民政府

副镇长

成员

张玉祥

流村镇党委办公室

主任

刘云龙

流村镇政策研究室

主任

蔡立军

流村镇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任

杨春永

流村镇经济发展科

科长

邢如中

流村镇农林办公室

主任

郝杰

流村镇旅游办公室

主任

王瑞江

流村镇社会事务科

科长

白凤琴

流村镇社保所

所长

韩金伶

流村镇综治办

主任

韩秀丽

流村镇统计所

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

王志强(兼)

成员:

杨春勇李玉福杨振宇田占琴

规划编制专家组

组长

张义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

总规划师

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推进委员会

专家

首批中国农业科技园区

专家

国家生态修复科技综合示范基地

主任

中华环保联合会能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

副会长

副组长

谭杰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成员

杨林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张宏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毛显强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

房金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卢布

中国农科院

研究员

姚健

北京理工大学

副教授

曾勇

北京师范大学

副教授

王铁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博士后

张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博士

穆松林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博士

贾大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工程师

刘春腊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生

兰婷婷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生

祝彩鹏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工程师

于妙

清华大学

工程师

目录

前言2

第一篇发展成就与发展环境

第一章“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9

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9

二、产业发展格局基本显现10

三、沟域经济建设成效显著11

四、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12

五、镇域形象初步形成12

第二章“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3

一、发展机遇13

二、发展优势16

三、制约因素17

第二篇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19

一、指导思想19

二、发展原则19

第四章发展目标20

一、总体目标20

二、发展指标21

第五章功能定位与空间布局22

一、功能定位22

二、发展战略23

三、空间布局24

第三篇产业发展与沟域经济

第六章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26

一、发展新型工业,拓展工业支撑点26

二、全面提升旅游业,打造京西北旅游服务中心28

三、打造精品农业,提升农业综合功能34

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繁荣镇域经济36

第七章加强沟域经济建设,把握山区发展趋势37

一、重点发展高口创意产业沟域38

二、白羊沟、老峪沟生态旅游休闲产业沟域建设41

第四篇区域形象与人居环境

第八章加强区域形象建设,树立典型区域品牌45

一、总体形象定位45

二、沟域发展形象46

三、十大景区形象47

四、树立流村精神47

五、形象视觉识别48

第九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镇域发展环境53

一、道路交通建设53

二、供水排水54

三、邮电通讯55

四、供电、供气、供热55

五、中心区生活设施建设55

第十章完善社会事业发展,建设文明幸福小城镇55

一、科技55

二、教育57

三、医疗卫生57

四、文化59

第十章加强镇村建设,构建和谐人居环境60

一、中心镇区建设60

二、村庄建设61

三、国家生态村建设62

四、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申报62

五、镇村生态景观建设63

第十一章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支撑生态涵养发展65

一、生态功能分区65

二、生态治理66

三、生态建设68

四、环境保护69

第五篇工程项目与投资建设

第十二章加强民生工程建设,提高群众就业水平72

一、农民创业技能培训72

二、居民旅游服务知识和技能提升72

三、家庭产业培育72

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73

第十三章加快实施重大项目,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73

一、沟域经济建设工程73

二、中心镇区建设工程74

三、重要旅游景区(点)建设工程74

四、国家生态村建设工程74

第十四章项目投资估算与综合效益分析74

一、建设内容74

二、投资估算75

三、综合效益分析75

第六篇保障措施与远景展望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78

一、强化规划的组织领导78

二、加强政府管理和引导79

三、建立规划实施的推进机制80

四、建立投资保障机制82

第十六章展望84

一、2020远景目标84

二、战略措施85

附件:

图集86

第一篇发展成就与发展环境

第一章“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十一五”以来,流村镇在昌平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组织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实现了全镇农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尤其是依托生态优势,不断完善和发展了区域功能定位,重点凝练和聚焦了全镇的整体改善和整体发展定位。

在产业发展方面,深入贯彻了全区“强二兴三优一”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了“二产强镇、一三产富民”的思想,不仅使全镇财政税收有了迅猛增长,而且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目前正逐步调整为“精一优二兴三”的产业发展战略。

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1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91237万元,比2005年的55370万元增长64.78%,年平均增速达10.50%。

农民人均劳动所得由2005年的5270元,增长到2010年的7998元,增幅为51.76%,年均增长8.70%。

税收实现15446.07万元,是2005年4065万元的3.8倍,年均增长30.60%,其中2007年增长幅度最大,增幅达97.6%,2008年突破亿元大关。

财政收入实现2810万元,是2005年723万元的3.9倍,年均增幅31.19%。

从趋势上看,全镇经济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十二五”期间将会有新的突破和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图1-1流村镇十一五时期经济总收入

图1-2流村镇十一五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

图1-3流村镇十一五时期财政税收

二、产业发展格局基本显现

依托农业产业类型多样特性,培育出了苹果、小枣、香椿、核桃、仁用杏等几个产业基地。

坚持绿色环保战略,设定环保门槛,加大低端产业退出力度,注重引进环保型高新技术企业,为生态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挥流村旅游资源多样性特征优势,着力打造流村旅游品牌,民俗村、民俗户得到发展,旅游基础设施水平逐步提升,重要节点建设规划即将编制完成,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年来,流村三大产业发展的空间格局已基本显现,在精品农业打造、工业小区建设和旅游服务业节点培育等方面都实现了平稳发展。

农业方面,围绕全区“一花三果”发展战略,经过几年的努力,全镇已经形成了苹果、小枣、香椿、核桃、仁用杏等几大产业功能区。

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4248万元。

(1)北流苹果、沙地樱桃、西峰山小枣、高口红椿、老峪沟大杏扁等农副产品久负盛名,品质独特。

已经形成了东部苹果产区、南部小枣产区、西部香椿、核桃产区和西北部仁用杏产区的林果产业格局。

2010年,全镇果园总面积达7939亩,果品总产量达4529.7吨,其中,鲜果总产量4276.2吨,干果总产量253.5吨。

桑沙苹果被中国苹果协会评为“中华名果”,2008年奥运会推荐果品;北流果园和王家园果园两个主要果园均通过有机认证,多次在国家级、市级果品评比中获奖,在每年的金果节评比中,都有好的表现。

(2)通过实施节水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使全镇的水利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十一五期间共新增农业节水灌溉面积15179亩。

(3)通过实施产业路建设工程、老峪沟路网改造工程、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工程、马刨泉等五村基本农田整理工程、老峪沟小流域治理工程、十百千建设工程等,使流村的路网建设由过去的以连村路建设为主向产业路建设扩展,改善了产业区的交通条件,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共约新增产业路50公里。

(4)实施“一花三果”战略,都市型现代农业得到发展,建设日光温室460栋,钢架大棚328栋。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百合、草莓、蔬菜等设施农业在全镇得到一定发展。

(5)通过设计制作特色农产品包装,打造农产品品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发展无公害、有机农产品认证等,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6)通过落实退耕还林、生态林补偿、粮食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农业贷款贴息等农业惠农政策,突出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保证了农民的农业基本收入,促进了农业后续产业的发展。

二产方面,2010年,全镇共有乡镇工业企业20家,企业从业人员2624人,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93813万元,实现利税5444万元。

主要企业有:

亚都加湿器、勃然制药、同利新创、天九药业、光华荣昌、北锅恒轮、诚益通等企业,主要产品有:

加湿器、生物制药、板金制造,仪器仪表、喷涂喷塑、环保设备、玻璃制品、印刷、包装、汽车配件、矿泉水、医疗设备等。

目前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镇区工业小区内。

三产方面,流村镇具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业发展潜力很大。

但是由于起步晚,旅游服务设施落后,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还处在起步期。

目前现有的第三产业主要是依托自然、生态资源的民俗休闲旅游项目,规模不大,水平不是很高。

主要代表有白羊沟、黄花坡、菩萨山等旅游景区和长峪城民俗村等。

目前,全镇有11个市级民俗村,169个民俗户。

近几年来积极探索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瓦窑文化产业区已经成为全区8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

2009年共接待游客66560人,实现旅游收入196.5万元。

目前,百里环廊及重要旅游节点正逐步加快发展步伐。

三、沟域经济建设成效显著

沟域经济是北京市“十一五”中后期重点发展起来的一种山区发展新模式。

流村镇地处京西北山区太行山与燕山交界处,地理层次清晰。

全镇三条大沟—白羊沟、高口沟和老峪沟共同组成了一条长达60公里的环形沟域走廊,这是流村镇最显著的地理特征。

三条沟的发展各有侧重,白羊沟一直是一条旅游沟域,老峪沟重点突出高山蔬菜,高口沟则在文化创意产业、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方面独树一帜。

目前,在沟域生态治理、产业培育、村庄建设等方面,沟域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成功的模式。

2009年高口沟被列为昌平区重点发展的4条沟域之一,2010年又被北京市农委列为重点进行国际招标和规划开发的7条沟域之一,目前正力争把百里环形走廊打造成为北京沟域经济的重要示范沟域,流村沟域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即将到来。

四、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从2006年开始,全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狠抓新农村建设工作。

一是加快村庄规划编制、申报、审批工作。

目前已基本完成所有村庄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截止到2009年底,全镇所有村庄实现了“五通”(通电、通电话、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通公路);全部村庄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所有村庄拥有自己的体育健身场所;75%的村庄建有自己的图书室和文化站。

三是推进“暖起来、亮起来、循环起来”工程。

安装太阳能路灯694盏,安装节能灯300盏,搭建吊炕7100铺,农户改厕3900个。

四是强化监督,加强管理。

认真落实区政府“1+4+8”文件精神,健全集体资产管理和各项工程建设的监督机制,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村民代表集体讨论、表决制度,堵塞管理漏洞,不断推进农村民主管理进程。

五、镇域形象初步形成

“十一五”期间,流村镇推出了“生态山镇、古韵流村”的发展定位,并于2008年邀请了30余位全国知名山水画家两次到流村进行写生、采风,并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了古韵流村山水画写生作品展,有效的提高了流村的对外知名度和整体形象。

同时,在漆园村连续举办了五届“香椿采摘节”。

申请注册了“粗茶淡饭”商标。

更为重要的是在2008年,流村镇编制了《流村镇生态文明镇规划》和《区域形象发展战略规划》,率先在北京山区镇中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镇和发展区域形象战略的概念。

目前,在全镇形象建设方面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第二章“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在国际社会快速变革,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气候变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主动承接了自己应尽的责任,不少体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词汇和理念在2009年得到了升华和深化,比如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创意经济等等。

随着具体措施的实施,这些概念将会在2010年切切实实的进入到不同政府层面的执政纲要中,相信这些概念也必将会作为指导“十二五”时期区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

北京在奥运之后提出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的发展战略,在人文环境、科技创新、绿色生态等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作为首都城市发展新区的昌平区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出了“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包容的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的发展定位,目前正在积极探索一条产业发展高端化、自主创新系统化、公共服务优质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生态环境优美化、区域发展国际化的新型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

流村镇作为昌平区的一个山区镇,是京西北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流村镇率先在北京市做了第一个生态文明镇规划,为流村镇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本框架。

因此,在此基础上,强调生态主导下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应是流村镇未来区域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流村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

1、借助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契机,突出流村镇生态涵养功能

北京市提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生态环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保障。

流村镇作为京西北山区镇,其的发展首先要立足于生态涵养,发展生态友好、就业富民的绿色产业,强化生态涵养和水源地保护的特殊职能,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景观,为建设世界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流村镇应充分发挥地处太行山北端末梢,具有显著自然地带性和深厚文化历史性的优势,重点加强生态建设,提升自身的生态涵养功能;要突出永定河、温榆河支流发源地的地位,努力做好水源保护工作,争创国家级生态镇;同时发挥生态服务价值,突出生态休闲和养生功能,重点整合白羊沟和老峪沟旅游资源,大力发展自然风光游、长城文化游及古村落游等旅游产品,并推进流村的砂石坑生态修复工程。

2、以昌平区“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包容的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定位为抓手,明确流村功能定位,构建生态、健康、休闲、创意新镇

“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包容的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是昌平区依托自身区位优势,以构建一个与良好自然环境相协调,集科教研发、商务活动、投资创业、生活休闲等多种形态于一体,充满活力、富有实力、极具魅力的一流现代化城市发展新区为目标的城市发展定位。

流村镇作为昌平区的一个镇,应充分对接昌平区的城市发展思路和整体战略布局,结合自身发展现状,明确功能定位。

要配合主导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并结合生态、农业和旅游文化资源的优势,发展高端旅游产业、休闲产业、精品农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同时要推广节约集约利用能源资源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广完成节能减排技术,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和村民生活水平,把流村建设成为建生态、健康、休闲和创意新镇,为昌平区“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建设的提供重要支撑。

3、把握沟域经济大发展的机遇,建设国际沟域

沟域经济是山区发展的崭新模式。

它是以沟域为载体,以山区特色产业发展为基础,集山区生态环境保护、特色资源开发、乡村聚落整理、社会文化提升于一体的特殊经济形态。

在空间上可形成多点成线、点线成面的网络化发展格局,对带动山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提升,促进区域综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沟域经济从本质上把握了山区发展的新方向。

2009年初,北京市把发展沟域经济作为“首都加快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战略,并于2010年推出了7条示范沟域进行国际招标,开启了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大发展的时代。

“十二五”时期要紧密围绕沟域经济发展,高标准谋划全镇百里环形沟域走廊,把百里环形走廊打造成为北京沟域经济的重要示范沟域。

紧密结合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基本步伐,率先打造面向国际的沟域经济发展蓝图。

“十二五”重点做好规划的编制和重点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4、积极融入首都创新、创意城市发展的快车道,推动流村镇资源整合,确立全镇主导产业发展方向

创新型城市是首都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尤其是随着近几年全球变化的影响及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深刻变革,加强科技创新在国民经济中的推动力已越发显得重要。

北京市充分发挥了国际化大都市的科技、人才聚集优势,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步入了快车道。

创意城市是有800多年建城史的北京未来必须要打造的一个城市形象和要实现的发展目标。

早在2004年北京市就提出了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在2006年正式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北京市新的支柱产业,目前,它已成为首都经济的新增长点和重要引擎。

受生态区位和大区域功能定位的影响,流村镇是昌平区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的一个镇,如何加快镇域经济发展,逐步缩小与昌平区其他乡镇的差距,是流村镇“十二五”时期要努力突破的问题。

以瓦窑文化产业区和菩萨鹿风景区为依托,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要充分依靠科技的推动力,积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后发崛起;同时要充分发掘镇域内的创意产业要素,整合一二三产业资源,尤其是要实现创意农业和旅游服务业的结合,并把创意产业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