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创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42019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舞蹈创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幼儿舞蹈创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幼儿舞蹈创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幼儿舞蹈创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幼儿舞蹈创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舞蹈创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

《《幼儿舞蹈创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舞蹈创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舞蹈创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x

《幼儿舞蹈创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幼儿舞蹈创编》课后习题

参考答案

第1章

一、简答题

1.

幼儿舞蹈的特征如下。

(1)游乐性;

(2)童真性;

(3)模仿性;

(4)幻想性;

(5)明晰性;

(6)综合性。

2.

不同年龄段幼儿舞蹈的特点如下。

(1)小班(3~4岁)比较适合做单一的上肢动作,如洗脸、梳头、拍手、吹喇叭、吹泡泡等;或者做一些单一步伐的动作,如走步、小跑步等。

(2)中班(4~5岁)适当做一些精细的动作,训练其动作的协调性和手腕、脚踝关节的灵活性,如摘果子、扣纽扣等需要转动手腕的动作。

(3)大班(5~6岁)可以做一些有一定力度的动作,或者一些较复杂的联合动作,如青蛙跳、小兔跳等跳跃动作,幼儿已有能力完成像踏跳步这类较为复杂的、对平衡性有一定要求的舞蹈动作。

同时,大班幼儿对音乐的性质有较清楚的认识,能通过动作表现出音乐的快慢、力度,有一定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二、论述题

1.

(1)兴趣与发展的原则;

(2)安全与科学的原则;

(3)审美与快乐的原则;

(4)主体与创造的原则。

2.

(1)幼儿舞蹈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发展。

①促进运动系统发展。

促进骨骼的生长;促进肌肉的发育;促进关节和韧带的生长发育;

②促进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发育;

③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

④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⑤促进神经系统的迅速发育。

(2)幼儿舞蹈有助于幼儿全面发展。

①有助于幼儿的认知发展。

发展幼儿的视听觉;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记忆力;

②促进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

③培养幼儿的意志力;

④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⑤促进幼儿良好的个性发展。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⑦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自我认识;团结协作意识。

第2章

一、简答题

1.

歌表演对不同年龄班级的内容和要求如下。

(1)小班幼儿歌表演的内容与要求

小班幼儿歌表演所选用的歌曲,应是小班幼儿喜闻乐见,内容简单、容易理解的歌曲。

音域一般在c~a2的范围,节奏感强、旋律优美、篇幅短小、乐句方正、富有童趣,并且歌词简单,容易上口,便于记忆。

在设计小班幼儿歌表演的动作时,应注意小班幼儿处于肢体不协调的阶段,其骨骼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善,因此动作不能太难,尤其注意上下肢动作要简单、协调。

(2)中班幼儿歌表演的内容与要求

中班幼儿歌表演的歌曲,音域一般在c~b的范围,节奏更复杂一些,可以有前奏、间奏、休止等,可以有少量附点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情节也可稍微复杂一些,歌词便于用动作表达。

中班幼儿肢体发展有了明显提高,动作设计可以更复杂一些,动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需逐渐增强,可以考虑上下肢协调表演的动作。

中班幼儿渴望与同伴交往,因此歌表演还可以加入一些同伴相互合作表演的动作。

(3)大班幼儿歌表演的内容与要求

大班幼儿歌表演选用的歌曲,音域一般在c~c的范围,歌曲主题和内容更为复杂。

大班幼儿有更好的理解能力和更强的社会交往能力,他们已经能初步理解歌曲较深层次的意义。

大班幼儿身体的稳定性、协调性也有了质的飞跃,歌表演的动作设计幅度可以加大,动作的变化也可以更多;如果是团体歌表演,还可以变换一些简单的队形,以加强歌表演的观赏性。

大班幼儿的动作表现更丰富,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自己创编动作来表达想法和对歌曲的理解。

2.

(1)有助于幼儿在精神饱满、体力充沛的状态中开始一日活动;

(2)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和良好个性,使其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3)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增强身体抵抗力。

3.

(1)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

(2)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3)启发幼儿思维及智力。

二、论述题

1.

(1)小班舞蹈教学的具体目标如下。

①能够尝试随音乐做简单律动、音乐游戏和有简单舞蹈动作的活动,培养幼儿跳舞和做音乐游戏的兴趣;

②能按音乐的节拍做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③能自己想出简单的动作,有创造性的表现,体验舞蹈活动中表达、创造和交流的快乐;

④学会用动作、表情、姿态与人沟通。

(2)中班舞蹈教学的具体目标如下。

①能够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喜欢参与舞蹈活动;

②能够感受音乐节奏、旋律的显著变化,并随之变换动作;学习用上肢、下肢等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的情感;

③能够在音乐的伴奏下创造性地表现出舞蹈活动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特点;

④学会用动作表现音乐的结构、形象等,进一步增强用动作、表情、姿态与人沟通的能力。

(3)大班舞蹈教学的具体目标如下。

①继续学习随音乐做简单的舞蹈动作,体验参与各种舞蹈活动的快乐;

②基本能随音乐的变化改变动作的力度、速度、节拍、难度等;

③能够创造性地表现出自己在舞蹈活动中的情感和体验;

④学会用身体动作组合表现音乐的结构及其形象、情感和内容,积极、熟练地用动作、表情、姿态与人沟通。

2.

(1)启发法

启发法是教师运用音乐、语言、图片等方式,启发、引导幼儿想象、创造的方法。

教师通过设问、追问引导幼儿完成动作或用动作来表达主题,在实现教育目标的同时提高幼儿的创造力、表达力。

(2)示范法

示范法是指教师先将教学内容准确、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地表演出来,使幼儿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然后根据教材和不同的教学阶段幼儿的特点,选择完整示范、重点示范或反复示范的方法。

教师用准确的示范动作结合语言的讲解使幼儿建立起准确的动作表象,使直观形象与思维相结合,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练习法

练习法就是让幼儿自己做动作,在练习时教师要提出明确、恰当的要求,采用全班练、分组练、个别练等多种练习方法,有目的地反复练习。

练习是幼儿学习舞蹈、记忆舞蹈、巩固舞蹈的基本途径。

练习法给幼儿提供自我熟悉、熟练的空间,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功感和跳舞的愉悦感。

(4)游戏法

游戏法是教师运用游戏组织幼儿进行舞蹈练习的教学方法。

游戏法是幼儿舞蹈教学中比较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以增进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提升幼儿学习舞蹈的效率。

(5)分解组合法

分解组合法是指教师先教给幼儿基本动作、难点动作,或者把舞蹈分解成若干段来练习,当每个基本动作或每一段落的舞蹈练习熟练后,再把它们串联组合成整体舞蹈的教学方法。

分解组合法是简化教学的一种方法,将较难的动作分解开进行学习,可以帮助幼儿尽快掌握舞蹈动作。

(6)递进法

递进法是指教师将舞蹈动作由简到繁教给幼儿的教学方法。

当舞蹈涉及多个动作时,先从简单的动作开始教授,提高幼儿学习舞蹈的自信,然后逐层递进,增加难度。

当遇到较难的动作时,教师先让幼儿练习类似且较简单的动作,以此作为阶梯,再加大难度,逐步完成动作。

(7)观察模仿法

观察模仿法是引导幼儿先仔细观看再模仿的教学方法。

此方法重点在于引导幼儿先观察,不要急于让幼儿马上照着做,而是通过观察来熟悉动作或了解作品,提高幼儿学习动作的准确性。

观察模仿法多用于表演舞蹈、舞蹈组合教学的首次欣赏,也可作为中、大班学习动作的引导方式。

(8)标记法

标记法是利用具体符号、标志指导幼儿学习舞蹈的方法。

例如,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在其手背上贴上标记,可提醒幼儿动作的部位、方向。

对于中、大班幼儿,教师在舞蹈教学初期可以为其做记号,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用“拍一拍”的方法作为“隐形记号”。

此方法还可用于排列队形时,把标记贴于地面,作为提示坐标。

(9)图片法

图片法是教师运用图片辅助幼儿理解动作、记忆动作、创编动作的舞蹈教学方法。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图片的方式展示重点动作,配合讲解来指导幼儿学习动作,或将动作顺序用简单的图片出示、排列,帮助幼儿记忆。

在创编活动中,图片法也能起到很巧妙的作用。

(10)个别教学法

个别教学法就是教师对能力强、基础好或能力弱、基础差的幼儿进行个别教学、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采取一对一的单独指导方式。

教师还可用此方法来关注、指导较为内向或过于活泼的个别幼儿,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3章

一、简答题

1.

(1)丰富的舞蹈专业知识和理论修养;

(2)注重研究幼儿生理、心理特征;

(3)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生活阅历;

(4)富有想象力和创作激情;

(5)提高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

(6)明确教育目的,全员快乐舞蹈。

2.

(1)舞蹈选材应符合幼儿生理及心理特点;

(2)注重舞蹈性、游戏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3)动作编排应符合幼儿动作发展特点。

二、论述题

1.

舞蹈艺术创作源于生活。

(1)深入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2)生活积累是艺术创作的推动力;

(3)独特的思维是艺术创作的关键。

2.

(1)作品主题不符合幼儿特点,受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幼儿舞蹈创编者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在创作的过程中为了节约时间,快速地创作出作品,常常不能深入了解幼儿的生活状况,对幼儿的心理也不能深刻把握,创编者的思维停留在成人化的模式中,这会使创作出来的作品趋向于成人化,无法深入幼儿的内心世界,使作品难以被幼儿接受和理解。

(2)专业化程度太高。

有些幼儿舞蹈创编者在创作幼儿舞蹈时,过度强调作品的专业性,忽视了幼儿的个性;有些教师在上课时以专业舞蹈教育的方法来要求幼儿,把幼儿禁锢在条条框框的规矩中,这样会让幼儿觉得舞蹈是非常残酷的,不仅扼杀了他们学习舞蹈的激情,剥夺了他们参与舞蹈的兴趣,甚至会给幼儿以后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其实抬腿的高度、下腰的程度、手的准确位置等严苛要求对于幼儿的成长丝毫没有意义。

(3)调动幼儿积极性不够。

编导编排动作,然后机械地、丝毫不差地教授给幼儿,幼儿在毫无生气的教学中被动地接受、学习。

事实上,这种教育模式压抑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4章

一、简答题

1.

(1)幼儿日常生活题材;

(2)自然中的动、植物及自然景色方面的题材;

(3)时代背景和时事类题材;

(4)寓言、童话、历史故事及其他文学作品类题材;

(5)从相关艺术形式中选择的题材。

2.

舞蹈构思是舞蹈创作的中心环节,是创编者通过体验、感受生活,运用形象思维,将创作由萌芽发展至成熟的一个复杂的酝酿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表现什么,二是如何表现。

构思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如下。

(1)怎么取舍素材?

突出什么主题?

(2)有何情节?

情节如何发展?

(3)用什么舞蹈素材?

塑造什么样的形象?

(4)采用何种表现形式最恰当?

(5)对音乐有何构想与要求?

(6)对画面、舞美、整体效果的初步构思是怎样的?

3.

(1)选择与设计主题动作;

(2)动作发展变化;

(3)造句与舞段编排。

二、论述题

1.

(1)重复。

舞蹈视觉艺术虽然形象鲜明,但转瞬即逝,只有重复呈现,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能营造一种情感的感染力和穿透力,使量变引起艺术的质变,进而达到突变,起到加深印象、深化主题的作用。

(2)夸张。

夸张是经过艺术处理,把舞蹈动作中的主要环节夸大、突出,夸大的动作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给观众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3)对比。

通过对比,能够增加舞蹈情绪变化的起伏,使各种情感在对比中显得更鲜明和突出,这样能够使舞蹈语言更生动。

(4)平衡。

平衡给人以平衡、安定、和谐的美感享受。

(5)美化。

美化可以使舞蹈艺术之美比生活中的自然美更深邃,更典型,更富有艺术魅力。

(6)拟人和象征。

拟人是以人体动作模拟其他动物或物体。

象征是指以形象象征某种思想,以实物象征某种崇拜,以内容象征某种精神,以具体事物象征某种哲理。

2.

(1)捕捉舞蹈形象

①全面、细致、准确地观察与分析生活;

②对生活对象的模仿;

③在分析和模仿的过程中提炼舞蹈形象。

(2)动作发展变化

①围绕舞蹈主题动作保留一部分,变化一部分;

②在动作变化过程中达到舞蹈语言的统一性;

③在动作变化过程中,要有情感的投入。

(3)舞句与舞段编排

在舞蹈创编中用音乐短句配合练习,按照动作发展变化将主体动作有机地组合成一个短句,这就是舞句。

在舞蹈创编中用一段音乐,按照音乐的情绪、节奏的快慢将主体动作发展、延伸、创编成一段舞蹈,这就是舞段。

舞段的组织原则是表意准确、通顺、连贯,在创作舞句的同时进行舞段的编排。

第5章

一、简答题

1.

(1)设计形象动作

(2)手法的运用

①顺序法;

②对称法;

③重复法;

④逻辑法。

2.

(1)要根据歌曲所表达的内容与情绪提炼舞蹈动作

教师要根据歌曲所表达的内容与情绪提炼舞蹈语言,并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结合歌曲表达的内容展开想象,设计生动的、形象的、有特点的,富有幼儿情趣和生活气息,能够反映幼儿天真、活泼的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动作,以表达歌曲的形象和情境,使歌舞融为一体。

(2)穿插简单的队形

一些简单的舞台调度可以提升歌舞的表现力。

在歌舞表演中,穿插设计简单的出场、退场,让队形流动起来,可以使幼儿歌舞表演多姿多彩,更具有艺术表现力。

3.

(1)确定主题、形式;

(2)体现规则性;

(3)根据内容选择音乐;

(4)设计游戏的动作与队形变化。

4.

(1)手指操的形式多样;

(2)念唱和手的动作相结合;

(3)取材的游戏性、生活性。

二、论述题

(1)幼儿律动的主题与音乐选择

①主题。

在选择幼儿律动的主题时,教师要在幼儿的生活经验中寻找素材,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幼儿的关注点出发,了解幼儿的兴趣所在,选择适合幼儿的律动主题。

例如,选择一些幼儿熟悉的人物、事物和各种形象,提炼成舞蹈动作,这样幼儿就会有参与的欲望,更乐于学习。

②音乐。

音乐是舞蹈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

音乐有不同的音色、节奏、情感表达,能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感受和情绪。

教师可以从音乐中寻找律动主题,在明确创编幼儿律动的目的后,选择恰当的、符合律动内容的、富有律动性的乐曲,让幼儿一听到音乐就有想跳舞的冲动。

选择的音乐要符合以下要求:

篇幅要短小,节奏要鲜明,形象要突出,最好伴有歌词。

(2)幼儿集体舞的音乐选择

①音乐轻快且规整;

②选择朗朗上口、富有时代感的音乐。

(3)幼儿歌表演的音乐选择

幼儿歌表演的创编首先要选择一首节奏感强、旋律优美、篇幅短小、乐句工整、音域不宽且富有童趣和动感的歌曲,并且歌词要简单,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歌词内容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

一首活泼、动听的儿歌就像诗歌、散文一样散发着魅力,一首优美、诙谐的乐曲就像在讲述非常有趣的故事,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4)幼儿歌舞表演的音乐选择

对歌曲的旋律、歌词所表达的内容及歌曲的风格进行分析,寻找歌曲直接表达的形象和特有的情境;抓住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和事物特征进行筛选,发现其中形象的闪光点并加以提炼升华;所选择歌曲形象应生动具体,形象鲜明,具有童真童趣,适宜幼儿表演,有利于幼儿在歌舞表演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和抒发情感。

(5)幼儿音乐游戏的主题与音乐选择

①主题。

幼儿音乐游戏的形式多样,有趣味性音乐游戏、创造性音乐游戏、模仿性音乐游戏、竞赛性音乐游戏等。

在创编幼儿音乐游戏之前,教师要根据预设目标将主题内容和形式确定下来,以此为依据来选择游戏的歌曲或乐曲。

②音乐。

幼儿音乐游戏一般由歌曲或乐曲来伴奏。

教师可以按需要将歌曲和乐曲有机组合成多个乐段。

选择的乐曲或歌曲首先应与游戏内容相符,力求节奏鲜明、对比性强、段落清楚、富有动感,最好选用游戏性歌曲,这样能使游戏更加形象化,让幼儿边唱边玩,更富有乐趣。

第6章

一、简答题

1.

藏族舞蹈多姿多彩,有顿足为节、连臂踏歌、热烈欢腾的“果谐”(圆圈舞);有踏步为节、重脚下节奏点子变化、热情欢快的“堆谐”(踢踏舞);有注重情绪表现、舞姿优美豪放的农牧区“果卓”(锅庄舞);有圆润舒展、长袖翩翩、铃声震荡、粗犷激扬、注重技巧动作、表现狂热情绪的“热巴”(铃鼓舞)等。

从动律上看,藏族舞蹈既有舞靴,又有舞袖;从韵律上讲,既有圆滑风,又有顿挫风,既有“点”的强烈音响,又有“线”的圆曲流动,呈现出同一民族不同形态的多风格特征。

不同风格的藏族舞蹈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而五大元素“颤”“开”“顺”“左”“绕”是其共同特点。

2.

傣族舞蹈的起伏动律体现在叉腰手,膝盖微屈,重拍向下,配合呼吸,膝盖屈伸,在傣族舞蹈中,身体始终会呈现“三道弯”的形态。

傣族这种身、手、腿“三道弯”的形态造型与他们生活在亚热带地区,姑娘身着紧身上衣、长筒裙相关。

二、论述题

1.

(1)音乐的选择

教师要选择节奏明显、具有幼儿特色和风格,活泼欢快的维吾尔族音乐,如《甜葡萄》《小雪莲》《祖国祖国多美丽》等,根据音乐的情绪和节奏编排组合,将维吾尔族的元素动律自然地融入其中。

(2)创编动作组合和表演要求

舞蹈动作通常来源于生活,所以幼儿舞蹈的动作也要取材于小朋友生活中常见的事物。

维吾尔族小朋友常用的生活类动作有“摘葡萄”“闻果香”“闻花香”等,教师将基础的维吾尔族元素配上这些生活中的小情节,再加上队形和节奏的变化,就可以创编成一个维吾尔族幼儿舞蹈作品。

在表演的时候,教师应该抓住维吾尔族舞蹈欢乐、诙谐的特点,将个人情感融入舞蹈所设计的情节中,如“生气”“比美”“开心”等,这样幼儿的舞蹈表演会更加生动,富有情趣。

2.

(1)音乐选择

蒙古族幼儿舞蹈的音乐要选择拍具有蒙古族特色的幼儿音乐,如《草原就是我的家》《吉祥三宝》《草原英雄小姐妹》等,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绪,配上舞蹈动作,让幼儿感受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2)创编动作组合和表演要求

蒙古族是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教师可以将蒙古族人生活中非常有特点的生活动作加进去,如骑马、扬鞭、跑、抚马或者套马等。

第7章

一、简答题

1.

(1)发展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审美性原则;

(4)渗透性原则;

(5)创造性原则。

2.

(1)三段式结构

三段式结构,即把韵律活动分为三部分:

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2)一段式结构

一段式结构是指在一个独立的时间片段中进行一个完全陌生的音乐韵律活动。

它没有明显的划分界限,而是围绕新内容,用比较细致的程序来组织安排活动结构。

3.

(1)示范法;

(2)直观法;

(3)语言指导法;

(4)运用角色法;

(5)观察模仿法;

(5)游戏法。

二、论述题

1.

创造性原则是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实施的基本原则,在幼儿园集体韵律活动的设计中,创造性原则是指教师应以激发幼儿艺术创造兴趣为出发点,将审美表达和创造贯穿于集体韵律活动的形式中,并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实施策略。

教师应注重在音乐伴奏下引导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用动作来解释听到的音乐。

在集体韵律活动的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创造性原则的三个要点。

(1)引导幼儿参与音乐韵律活动,使幼儿的身体动起来;

(2)引导幼儿大胆地进行思考;

(3)帮助幼儿运用自己在运动中获得的经验,创造一些相对简单的动作。

2.

(1)利用文学作品营造情境氛围

借用文学作品来引入要开展的韵律主题活动,用童话故事引导幼儿进入情境主题并思考,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积极调动幼儿的情绪,使其更好更快地进入角色表现动作,并根据故事情节用身体去体验、表现、想象、创造。

(2)通过语言表现韵律活动,加深幼儿的理解和记忆

韵律活动的音乐伴随着简短的歌词,能加深幼儿的理解,激发幼儿利用身体动作去表现歌词。

同时,歌谣是有一定节奏韵律的,用语言的节奏辅助韵律动作的节奏,将儿歌朗诵与韵律活动结合起来,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并配上相应的身体动作,把文字传递的信息转化为身体语言,用身体动作呼应儿歌内容,这样更能强化幼儿动作的节奏感,提高韵律动作的表现力和动作完成质量。

第8章

一、简答题

1.

(1)准备阶段。

(2)排演阶段。

(3)合成阶段。

(4)演出阶段。

检查舞蹈音乐是否已交给音响师;检查服装、道具,交代重点要突出;思想准备和情绪调动;强调安全意识;叮嘱幼儿,听从舞台监督和导演安排。

2.

(1)启发式排练。

在音乐中获取舞蹈动作形象;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利于帮助幼儿掌握要领。

(2)分解式排练。

分解组合式排练是指把舞蹈动作完成示范和分解示范结合起来,把舞蹈分成若干个组合动作,组合动作再细化到若干个分解动作,把舞蹈动作中重点、难点及基本动作先分解学习,熟练后再进行组合,然后再加上队形、出场顺序进行排练。

(3)情感式排练。

重视赏识教育,适时提出表扬;加强审美意识的培养。

2.

(1)舞台灯光

舞台的灯光是演出的灵魂,能烘托出舞台的气氛、情调和所表现的主题。

灯光通过光量、光质和光色的变化来改变效果,利用光与形、明与暗、冷和暖、进和退等形成鲜明对比,并且和舞蹈画面之间产生连贯、互应、对比、联想等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光色的变化来帮助揭示舞蹈内在的含义,增强艺术感染力。

很多无法用语言来反映的情境,用灯光来展现则恰到好处。

(2)舞台布景

舞台布景设计以写实手法为主,多运用日常生活中的情景物件,贴合幼儿的具象思维认知方式。

(3)舞蹈服饰

舞蹈服饰对舞蹈表演的影响也十分重要,主要是为演员的表演提供外部造型。

舞蹈服饰不仅能够起到介绍环境、情节和人物的作用,还可以表现舞蹈中蕴涵的情感和情绪,增强舞蹈的表现力,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4)舞台化妆

舞台化妆也是舞台美术的一部分,是辅助塑造舞蹈中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是演员在演出前塑造角色形象的最后一道程序。

舞台化妆是以舞蹈作品的内容为依据,在演员原有的条件基础上,运用化妆手段塑造角色形象的一种造型艺术。

(5)舞台道具

舞台道具是舞蹈演出的辅助手段,对舞蹈表演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论述题

(1)排练过程

做好详细的“日程表”;善于做好幼儿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培养其与人合作、和睦相处的能力和爱集体、为集体争光的荣誉感;还要注意幼儿的表情。

(2)演出过程

检查舞蹈音乐是否已交给音响师;检查服装、道具,交代重点要突出;思想准备和情绪调动;强调安全意识;叮嘱幼儿,听从舞台监督和导演安排。

第9章

一、简答题

1.

舞蹈欣赏不仅可以提升欣赏者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还能培养和发展其创造力。

创造精神和创作能力是艺术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手段,而创造性思维则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和心智发展的保障。

舞蹈欣赏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供人们欣赏娱乐,在给人们带去美的享受的同时,往往还会带来心灵的震撼,产生艺术的共鸣。

(2)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能够鲜明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生活理想和审美要求。

(3)愉悦身心的同时,还能丰富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4)发挥教育的作用,帮助人们抒发情感,陶冶情操。

2.

(1)时代性。

舞蹈是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的艺术,这就决定了它必须以生活为基础,把现实中热烈奔放、舒展有度、线条优美的动作与艺术美相结合,反映生活现实,传达情绪情感。

社会生活是舞蹈存在的首要目标和源泉,创编者应从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发现真、善、美,并对其进行概括浓缩,提炼出人们追求的舞蹈艺术。

(2)抒情性。

抒情性是舞蹈艺术最主要、最突出的审美特征,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人们通常在诗、歌、音乐都不足以表达感情时,才会“手舞足蹈”。

优秀的舞蹈作品,都是以情带舞,以舞传情,情感会自然而然传达出来,如烈火般的热情、细雨般的柔情。

(3)音乐性。

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任何一个舞蹈都具有鲜明的音乐性。

舞蹈的形象同音乐的形象是联系在一起的。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形象的体现。

音乐靠乐声的运动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舞蹈靠人的形体变化来表达。

音乐旋律的节奏变化得当,不仅能烘托舞台气氛,还能创造某种意境,有效地增强舞蹈形象的思想感情表现力。

3.

(1)融入情境,感受气氛,感染情绪;

(2)走进舞蹈作品,解读舞蹈内容;

(3)融会贯通,从感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