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241988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鱼我所欲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鱼我所欲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鱼我所欲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鱼我所欲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上.docx

《《鱼我所欲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鱼我所欲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上.docx

《鱼我所欲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上

《鱼我所欲也》精品练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下)

班级:

姓名:

说明:

照新部编版教材整理的资料,新颖实用。

已排好版,A4纸打印使用即可。

打印时删除此段话。

一、重点注释默写:

①【苟得】

②【恶】

③【患】

④【辟】

⑤【如使】

⑥【何不用也】⑦【非独】

⑧【是心】⑨【丧】

⑩【呼尔而与之】

尔,

⑪【蹴】

⑫【不屑】⑬【万钟】。

钟,

⑭【辩】

⑮【何加】

⑯【奉】

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得,与,

⑱【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⑲【已】

⑳【本心】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4、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0、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重点知识积累:

1、一词多义

①、解释下列句中“与”的用法,并解释。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②、解释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并解释。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呼尔而与之: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③、解释下列句中“于”的用法,并解释。

所恶有甚于死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解释下列句中“得”的用法,并解释。

二者不可得兼: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⑤、解释下列句中“尔”的用法,并解释。

呼尔而与之:

与尔同销万古愁:

⑥、解释下列句中“为”的用法,并解释。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⑦、解释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并解释。

行道之人弗受:

此之谓失其本心: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呼尔而与之:

人皆有之: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⑧、解释下列句中“为”的用法,并解释。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故不为苟得也:

⑨、解释下列句中“则”的用法,并解释。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⑤、乡为身死而不受:

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3、判断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①、鱼,我所欲也: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

4、《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

孟子,名,字,战国时邹人。

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6、写出一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7、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8、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参考答案

班级:

姓名:

一、重点注释默写:

①【苟得】苟且取得。

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②【恶】讨厌,憎恨。

③【患】祸患,灾难。

④【辟】同“避”,躲避。

⑤【如使】假如,假使。

⑥【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以用呢?

⑦【非独】不仅,不只是。

⑧【是心】这种心。

⑨【丧】丧失。

⑩【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

尔,用作后缀。

⑪【蹴】踩踏。

⑫【不屑】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⑬【万钟】优厚的俸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⑭【辩】同“辨”,辨别。

⑮【何加】有什么益处。

⑯【奉】侍奉。

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吗?

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语气词。

⑱【乡为身死而不受】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乡,同“向”,先前、从前。

⑲【已】停止,放弃。

⑳【本心】指人固有的羞恶之心。

二、重点句子翻译: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翻译:

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

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

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翻译: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翻译: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4、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翻译: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翻译: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翻译:

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翻译:

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

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9、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翻译:

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

10、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翻译:

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三、重点知识积累:

1、一词多义

①、解释下列句中“与”的用法,并解释。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欤”,语气词

呼尔而与之:

动词,给

②、解释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并解释。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表示并列,不译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表示转折,却

呼尔而与之:

表示修饰,不译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表示承接,就

乡为身死而不受:

表示转折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表示承接,就

③、解释下列句中“于”的用法,并解释。

所恶有甚于死者:

表示比较,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

表示对象,对、对于

④、解释下列句中“得”的用法,并解释。

二者不可得兼:

得到,拥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激

⑤、解释下列句中“尔”的用法,并解释。

呼尔而与之:

语气助词   

与尔同销万古愁:

代词,你 

⑥、解释下列句中“为”的用法,并解释。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介词,为了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动词做 

⑦、解释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并解释。

行道之人弗受:

结构助词“的”。

此之谓失其本心: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呼尔而与之:

代词,他

人皆有之:

代词,指羞恶之心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代词,指不辨礼义而受之这件事

⑧、解释下列句中“为”的用法,并解释。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介词,为了。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介词,为了。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动词,做,接受。

故不为苟得也:

动词,做。

⑨、解释下列句中“则”的用法,并解释。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表示假设,如果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表示结果,就

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假字,“辟”通“避”,躲避。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通假字,“辩”通“辨”,辨别。

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通假字,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假字,“与”通“欤”,语气词。

⑤、乡为身死而不受:

通假字,“乡”通“向”,从前。

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古今异义,古义是指一种量器。

3、判断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①、鱼,我所欲也:

判断句。

分析:

“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

省略句。

分析:

“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

译文: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4、《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舍生而取义。

6、写出一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答: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答:

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

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

这里运用了比喻论证,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8、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

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