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3285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市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济南市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济南市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济南市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济南市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市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docx

《济南市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市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南市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docx

济南市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及解析

2019年济南市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题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2.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笔迹清晰、字体工整。

第Ⅰ卷选择题(共29分)

一、(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热忱(chén)瑰丽(ɡuī)慰藉(jiè)万象更新(ɡènɡ)

B.绮丽(qǐ)湛蓝(zhàn)湍急(tuān)莘莘学子(xīn)

C.怡情(yí)烨然(yè)和煦(xù)果实累累(léi)

D.眷恋(juàn)档次(dǎnɡ)谥号(shì)脉脉含情(mò)

【答案】C

【详解】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A.更—ɡēnɡ;B.莘—shēn;D.档—dà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4分)

A.翱翔电线竿韬光养晦争妍斗艳

B.布署洽谈会焕然一新仙露琼浆

C.震撼百叶窗恪尽职守不径而走

D.筹划化妆品破釜沉舟感同身受

【答案】D

【详解】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A.电线竿—电线杆;B.布署—部署;C.不径而走—不胫而走。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古代先贤们所传达的舍生取义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面对质监部门的检查,一些不法厂商随机应变,妄图掩盖自己的造假行径。

C.本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D.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打击私挖滥采问题上的态度是坚决的,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

【答案】A

【详解】考查对成语意思的辨析。

B.“随机应变”指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褒义词,不适合用在“不法厂商”身上;C.“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不适合形容新产品;D.“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与原文意思相反。

A.“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符合语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分)

A.为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向阳中学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书法进校园”。

B.训练结束后,操场上已经空无一人,只有他还在刻苦地练习发球、击球。

C.文章没有中心或中心不明确,就像一盘散沙,杂乱无章,叫人不知所云。

D.掌阅书城销售的名著供不应求,它主要的销售途径是通过微信群和QQ群卖出。

【答案】C

【详解】考查对句子语病的辨析。

A.成分残缺,在句子末尾加上“的活动”;B.不合逻辑,改为“操场上只有他还在刻苦地练习发球、击球”;D.句式杂糅,去掉“主要的”或“通过”。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三国演义》中曹操派大将夏侯惇进攻新野。

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

诸葛亮在博望坡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

夏侯惇果然中计,大败而归。

这是孔明出山后打的第一仗。

B.简·爱被编在四班,目睹了斯凯契德小姐罚站、用树枝抽打彭斯同学。

傍晚游戏时,她与彭斯更深入地交流,彭斯主张针锋相对。

C.《草房子》中亲眼看见衣衫褴褛的杜小康在校门外摆摊,桑桑心里很是难过,便偷偷把桑乔珍藏的奖品笔记本拿出来,为杜小康抄写课本。

视荣誉胜过生命的桑乔不知就里,狠狠地揍了他一顿。

D.《老人与海》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狮子,对此可以理解为狮子为百兽之王,孤独贫困的老人屡遭厄运,从不灰心,总力图在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

结构上首尾呼应,同时深化了主题。

【答案】B

【详解】考查对名著的辨析。

B项错误,彭斯认为要以德报怨。

二、(28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8题。

(共9分,每小题3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蹴尔而与之蹴:

踩踏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加:

增加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同“德”,感恩、感激

D.是亦不可以已乎已:

停止,放弃

【答案】B

【详解】B项错误,万钟于我何加焉加:

益处。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所欲有甚于生者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不足为外人道也

C.呼尔而与之面山而居

D.为宫室之美吾妻之美我者

【答案】C

【详解】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

A.介词,比/介词,在;B.动词,做/介词,对、向;C.都是连词,表修饰;D.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答案】B

【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项错误,与孟子的观点相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9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1题。

(共8分)

赵简子死,未葬,中牟入齐。

已葬五日,襄子起兵攻围之。

未合而城自坏者十丈。

襄子击金而退之。

军吏谏曰:

“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襄子曰:

“吾闻之叔向曰:

‘君子不乘人于利,不迫人于险。

’使之治城,城治而后攻之。

”中牟闻其义,乃请降。

9.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三处2分)

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答案】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

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翻译为:

君王亲率兵马征讨中牟守将的罪行,城墙自行倒塌,这说明老天爷帮助我们去讨伐这些天理难容的罪人,为什么我们要撤退呢?

根据意义划分为:

君诛中牟之罪/而城自坏/是天助我/何故去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君子不乘人于利,不迫人于险

【答案】君子不该在自己有利的形势下去欺凌别人,也不该在别人处于险境时去逼迫他

【详解】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迫:

逼迫,胁迫。

”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11.请结合选文内容简析中牟为何不战而归顺襄子。

(3分)

【答案】襄子不乘人之危,在中牟城墙毁坏之际没有乘机进攻,而是主动撤退。

这种仁义的美德折服了中牟。

【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通读全文,把握文意,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作答。

明确中牟不战而归顺襄子的原因是:

襄子不乘人之危,在中牟城墙毁坏之际没有乘机进攻,而是主动撤退。

这种仁义的美德折服了中牟。

 

参考译文:

赵简子死后还没落葬,中牟的守将就叛变投靠齐国了。

赵襄子将父亲简子下葬料理停当后,第五天发兵征伐中牟城,但包围还没完全合拢,中牟城的城墙突然自行倒塌十来丈.赵襄子下令鸣金收兵.军吏们劝谏说:

“君王亲率兵马征讨中牟守将的罪行,城墙自行倒塌,这说明老天爷帮助我们去讨伐这些天理难容的罪人,为什么我们要撤退呢?

”赵襄子解释道:

“我听叔向说过:

‘君子不该在自己有利的形势下去欺凌别人,君子也不该在别人处于险境时去逼迫他.’所以让他们将城墙修好后我们方开战进攻吧.”中牟城内的守将听到赵襄子这番如此仁义的话后,便请求投降。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13题。

((8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探 春

黄 庶

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①。

东风便试新刀尺②,万叶千花一手裁。

【注释】①杯具:

饮酒的用具。

②刀尺:

裁剪衣服的工具。

12.“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分)

【答案】“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描绘了一幅早春图。

表达了诗人对春的期待和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

【详解】本题考查内容感知与情感把握。

“雪里犹能醉落梅”句,令人想象到“雪里落梅”的画景;“犹能”说明百花虽未生发,然而犹有落梅值得醉赏。

“好营杯具待春来”句,是“醉”的准备,流露出一股盎然的兴趣。

描绘了一幅醉人的早春图。

这两句写雪里落梅正是早春美好景色,正好可以整治杯盘,醉赏美景,迎待春天,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之情。

13.赏析“万叶千花一手裁”中的“裁”字。

(4分)

【答案】“裁”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将东风人格化,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期待。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赏析。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的意思是东风就要手持着刀儿尺儿,熟练地裁剪出万丝翠柳,千树红花,让你陶醉。

“裁”字,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无情的东风写得有情有意,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希冀之情。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共8分,每空1分)

(1)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2)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3)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楼》)

(4)单车欲问边,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5)半卷红旗临易水,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6)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7)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千里共婵娟

(2).绿树村边合

(3).玉垒浮云变古今

(4).属国过居延

(5).霜重鼓寒声不起

(6).野芳发而幽香

(7).闲来垂钓碧溪上

(8).忽复乘舟梦日边

【详解】默写古诗文。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

解题时一定要在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本诗默写要重点注意“婵娟、垒、幽、溪”这些字词不要写错。

三、语言运用(共5分)

15.最近,某校开展“经典文化伴我成长”活动。

请完成下列活动。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

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科。

【材料二】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球146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

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你从中获得的信息。

(3分)

【答案】

(1)专家呼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和国家实验课程,当前国学经典正走进中小学,走向世界。

【详解】这是一道综合试题。

(1)本题考查信息提取与概括。

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

材料一写的是“国学经典进校园”,材料二写的是“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来概括即可。

(2)阅读下面这则消息,拟写标题。

(不超过22字)(2分)

22

中新网10月1日电(张艾京)10月1日开始,2018年诺贝尔奖各奖项得主将陆续揭晓。

从1901年到2018年,诺贝尔奖已经走过117个年头,成为国际上“每年必看”的大事件。

不过,今年的诺贝尔奖有一个重大变化——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将取消颁发,只颁发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这5个奖项。

【答案】示例:

2018诺贝尔奖各奖项得主今起陆续

揭晓文学奖缺席

【详解】新闻分为5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概括标题就是将导语高度概括便是标题,如果导语无法全面概括,还要结合最后一句话来加以概括。

四、现代文阅读(3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共12分)

(一)葡萄中有什么健康魔力?

①提起葡萄,人们会觉得那是令人垂涎三尺的水果。

它不仅富有营养,而且被认为含有某些“魔力物质”,因此对人体具有非常突出的保健和美容功效。

葡萄中的魔力物质究竟是什么?

它藏身于葡萄的果肉或果皮中,还是果核中?

②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西方众多发达国家的日常食物中脂肪含量很高,因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很高。

可是生活在法国南部的人群虽然也吃那些食品,但发病率却奇迹般的低,这引起了很多科学家的注意,称这一现象为“法国怪象”。

③在试图解释“法国怪象”原因时,科学家注意到一个现象。

法国南部盛产葡萄,用葡萄酿制的红葡萄酒举世闻名,而且当地人几乎个个喜欢饮酒。

也许,“法国怪象”和他们长期饮用葡萄酒有关?

喝过红葡萄酒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见现象,那就是大多数人喝一小杯干红葡萄酒之后,脸就变得发烫发红,而干红葡萄酒的酒精含量仅15%左右,远远低于白酒,其中有什么特殊原因呢?

④后来科学家在干红葡萄酒中发现了一种物质,即原花青素,很多人喝一小杯就容易脸变红,正是由于干红葡萄酒中含有较多的原花青素,因为原花青素分子能够直接被吸收进入血液,并快速作用于血管壁的内皮细胞,使内皮细胞释放内皮因子,即一氧化氮。

正因为原花青素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它成为很多速效救心药的成分。

它能够迅速引起血管舒张,促进血液循环,尤其能够疏通心脑微循环和皮肤微循环,改善血液供应,缓解病情,可预防中风、老年痴呆、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病。

例如,治疗和缓解突发心脏病的特效药硝酸甘油,就是在体内分解释放一氧化氮而实现药效的。

不仅如此,它还有助于健脑益智。

由此可见,葡萄内的原花青素成分的确有奇妙的保健魔力。

⑤其实,原花青素的魔力还远不止这些。

它也能促进皮肤血液循环,促进皮肤细胞代谢,带走废物。

由于原花青素本身是一种强抗氧化剂,它还可以修复日光紫外线对皮肤造成的损伤,保持皮肤细胞的活力,延缓皱纹的产生,焕发脸部的青春。

所以说,吃葡萄、喝干红葡萄酒能养颜,是有科学道理的。

后来大量的研究显示,原花青素不仅具有抗氧化、促进血液循环的保健功效,还有抗菌、抗癌、抗炎、防治白内障等诸多药用功效,它的健康魔力真是太强了!

⑥最后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葡萄甜美的果肉中固然含有一定量的原花青素,但在葡萄的外皮和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含量远远高出果肉中的含量。

⑦当然,除了葡萄,原花青素也存在于其他植物体内。

例如,在人们发现葡萄原花青素的心脑血管保护功效的同时,法国人还发现松树皮中有抗病毒、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竟然也是原花青素!

早在公元前300多年,欧洲人就用松树皮内层做食物充饥,预防伤口感染,治疗炎症等。

在美国诞生之前,大批到美洲探索新大陆的海员、移民遭受了严重的饥饿和疾病,死去一大半。

残余小部分,也是疲惫不堪,奄奄一息。

幸亏得到当地土著印第安人的帮助,学会了如何使用当地的松树皮。

慢慢地,这批人活了过来,才有了后来的大批移民,才有了后来的美国。

此外,苹果、山楂、红色蔬菜、巧克力、枸杞、柑橘等也都含有原花青素,只是含量和原花青素分子组成、聚合度有所不同。

16.通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葡萄有哪些作用。

(4分)

【答案】①抗氧化、促进血液循环;②抗菌、抗癌、抗炎、防治白内障等。

【详解】本题考查信息提取与概括。

通读全文,根据题目要求,梳理文章内容,找到第⑤段“原花青素不仅具有抗氧化、促进血液循环的保健功效,还有抗菌、抗癌、抗炎、防治白内障等诸多药用功效”一句概括即可。

17.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分)

葡萄甜美的果肉中固然含有一定量的原花青素,但在葡萄的外皮和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含量远远高出果肉中的含量。

【答案】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强调了葡萄的外皮和葡萄籽中的原花青素含量更高,使说明事物的特征更鲜明。

【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

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由“远远高出”可知该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葡萄甜美的果肉中原花青素的含量”与“葡萄的外皮和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含量”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葡萄的外皮和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含量更高的特点。

18.阅读第③段,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

而干红葡萄酒的酒精含量仅15%左右,远远低于白酒,其中有什么特殊原因呢?

【答案】“远远”表示“程度深,差距大”,说明干红葡萄酒的酒精含量比白酒低很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

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本句中的“远远”从程度上加以限制,表示差距大,说明干红葡萄酒的酒精含量比白酒低很多,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共20分)

(二)一棵丝瓜爬上楼

陈晓辉

①搬到小区一年多了,我还不知道同一栋楼里住户的名字。

这很正常,他们肯定也不知道我的名字和其他基本情况。

但是我的母亲很不理解,怎么可以这样呢?

在村里,谁家的孩子上几年级,谁家的姑娘和哪村的小子订了婚,谁家的老太太该过寿了……她都一清二楚。

同样,村里别的人也知道她几个孙子,上次回来给她带的什么……可是在这儿,谁与谁也不说话,偶尔碰到了也都端着一副没表情的脸,母亲说:

“城里人那么多,怎么住在这里感觉空空的呢?

②我们住在一楼,窗台下面有一块巴掌大的空地。

闲不住的母亲在地里种了丝瓜。

这怎么行?

丝瓜要爬架的,爬上二楼遮了人家窗户怎么办?

但是母亲还是不解:

“丝瓜蔓子爬上去不好吗?

咱村谁家的丝瓜、南瓜爬过墙头,谁也不说什么,有菜大家吃嘛!

”唉,怎么跟老太太说这个道理呢?

不是人人都喜欢别人家的植物爬到自己家的。

况且二楼的住户我也不认识,人家会生气吗?

③丝瓜不管我的忐忑,见风就长。

很快,就爬上了我的窗台。

翠绿的叶子,柔婉的卷须,隔着竹帘看过去,就像一幅写意画。

还懂事地开出一朵朵金黄的花,摇曳给我灿烂的喜悦,尤其是有雨的下午,坐在窗前,想起很多事,随着丝瓜的藤蔓,铺衍成一片梦境。

④但是不管梦能走多远,人总是活在红尘俗世的。

我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只要丝瓜爬到窗户顶部,我就爬上去把它掐掉,迫使它只在我家的墙壁范围内生长。

每次掐顶的时候,我都感到自己的残忍,高处的阳光那么强烈明亮,是每一棵植物的梦想啊。

如果丝瓜有知,它会怪我还是会悲叹自己的命运呢?

⑤有几天工作很忙,我加班到深夜才回家。

那几株丝瓜湮没在一件又一件的杂事中,被我忽略了。

⑥再次注意到它们,哎呀,它们已经偷偷地窜到二楼,把人家的窗台都快爬满了!

现在再去掐藤蔓,是不是晚了?

木已成舟,秧已成片,人家会不会杀下楼来,指责我家的丝瓜“侵占领空”?

我想,还是硬着头皮,去做一次友好的拜访吧,请他们宽恕主人的管教不严。

⑦但我还没去,楼上的住户先来拜访我了:

“我是你们楼上的,请问方便说话吗?

”我赶紧把客人让进来,倒上茶,惴惴不安:

“对不起,那些丝瓜……我马上就剪了……”客人却笑嘻嘻地拿出几根脆嫩的小东西:

“这是你们种的丝瓜,结了七八根呢,我们炒了几根,这是给你们留的。

”见对方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我才放下心来。

还没说话,母亲已经热情地唠叨了:

“丝瓜熬汤也很好喝,以前我们农村媳妇坐月子,从河里抓几条鲫鱼,摘几根小丝瓜,喝了奶水足得很呢!

⑧“是呀,丝瓜可是个好东西。

嫩了能吃,老了能刷锅,我家闺女这几天还对着丝瓜画画呢!

”眼见母亲与对方的会谈亲切友好,我才放下心来。

⑨从此我们与二楼的关系开始密切,不但见面打招呼,有时候还会约着去散步。

这样的转变我始料未及,丝瓜却俨然以外交功臣自居,生长得越发骄傲起来。

不仅二楼,又开始往三楼攀爬,我又开始新的惴惴不安。

但是有一天,有个人在楼下跟我说,他是三楼的,请我们不要把丝瓜掐掉,“让我们也沾染一点光哈。

⑩现在,丝瓜已经爬到了四楼。

我们这栋楼的住户关系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

不但见面热乎乎地说话,而且三楼的大姐姐给二楼的小弟弟辅导作业,四楼的奶奶和母亲一起相约去买菜。

前几天,母亲神秘地告诉我:

“二楼张阿姨的外甥女来摘了一朵丝瓜花,被四楼的小刘看见,托我做媒呢!

(选自《中国视窗》,有改动)

19.根据文章内容,将作者的心理变化补充完整。

(请写四字短语)(6分)

忐忑担心——________——畏惧害怕——________——惴惴不安——________

【答案】

(1).灿烂明朗

(2).轻松放心(3).愉悦美好

【详解】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梳理。

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按题目所给出的情感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从中找出有关作者情感描写的句子,理解后用四字短语加以概括即可。

母亲栽下丝瓜后,我一直忐忑不安,但丝瓜长大开花后,它的那份生机让我觉得灿烂明朗;可是当二楼的住户来到我家时,从我的道歉可以看出,我的心里是畏惧害怕的,但在了解来意后,内心顿觉轻松放心;可是当丝瓜越爬越高,到了三楼时,我心里又开始“新的惴惴不安”,直到楼上的人家跟我说,希望能沾点光后,我才放心,并为日益融洽的邻里关系感到愉悦美好。

按这一思路,可以整理出要填写的词语分别为:

灿烂明朗,轻松放心,愉悦美好。

20.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