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历史中考考点知识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3259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历史中考考点知识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江西省历史中考考点知识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江西省历史中考考点知识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江西省历史中考考点知识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江西省历史中考考点知识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历史中考考点知识汇总.docx

《江西省历史中考考点知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历史中考考点知识汇总.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历史中考考点知识汇总.docx

江西省历史中考考点知识汇总

江西省历史中考考点知识汇总

中国古代史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启开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

2、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

P21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3

4、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巩固对周边的统治,作用及影响:

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5、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6、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7、齐桓公称霸原因:

东方大国;管仲改革;“尊王攘夷标志: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8、晋楚争霸:

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中原邲之战。

吴越争霸:

勾践卧薪尝胆

9、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典型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

10、孔子:

儒家学说创始人。

《论语》

主要思想:

仁、

教育家:

教育成就: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独立思考;因材施教。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辩证法思想)

主要思想: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墨家:

墨子,“兼爱”“非攻”。

《墨子》

法家:

韩非“法治”,加强中央集权。

《韩非子》

儒家:

孟子、“民贵”“君轻”。

《孟子》荀子,人定胜天。

《荀子》

道家:

庄子,无为而治。

《庄子》

兵家:

孙武(春秋)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孙膑(战国)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11、百家争鸣出现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

12、秦巩固统一措施:

⑴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皇帝,总揽一切大权;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司法、军事;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⑵经济上,统一车辆形制;统一货币;⑶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

⑷军事上,派蒙恬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开发江南,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三公九卿制。

车同轨,书同文。

小篆—隶书。

秦半两钱(圆形方孔钱)。

秦长城,连接秦赵燕城墙形成,东到辽东,西到临洮。

统一意义:

⑴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⑵秦统一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

⑶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些措施沿袭了两千多年,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13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措施:

⑴政治上,颁布“推恩令”(主父偃),进一步削弱封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中央司隶校尉,地方十三州部。

⑵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3)教育上:

在长安举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4)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5)军事上: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

(6)派大将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与西域的交往,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影响:

汉武帝出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军事上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与加强,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14、200年,曹操对袁绍的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P102

15、208年,曹操对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P103—104

16、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17、263年曹魏灭蜀,266年,司马炎建立晋,都城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灭吴,完成统一。

晋惠帝时“八王之乱”

北魏孝文帝改革

措施:

迁都洛阳,在用汉语,穿汉族。

改汉姓,鼓励鲜卑与汉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18、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有哪些?

P111

答:

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耐旱耐寒作物。

③南方社会相对安定④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⑤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大运河开凿原因:

为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开凿时间:

隋炀帝时期开凿的用时六年。

概况:

以洛阳为中心,北抵诼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地位: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李世民(唐太宗)上台时间:

626年,627年改年号“贞观”。

贞观之治主要内容:

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姚崇被誉为开元初年的“救时之相”。

唐朝的经济高度繁荣表现:

1在农业生产方面,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②唐手工业在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工艺技术方面都超过了前代;③唐初控制的人口不足三百万户,唐玄宗时增至一千多万户;④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第四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

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能力,比进士科相对容易些。

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

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处理政事的能力。

因此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科举制度的作用:

①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②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③19世纪英国的文官

第二单元第十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辽建立民族:

契丹族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建立时间:

916年都城:

上京

北宋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建立时间:

960年都城:

汴京

西夏建立民族:

党项族建立者:

元昊建立时间:

1038年都城:

兴庆

第十一课宋金南北对峙

金建立民族:

女真建立者:

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建立时间:

1115年都城:

会宁先后灭掉辽,北宋

南宋:

建立者:

赵构(宋高宗)建立时间:

1127年都城:

临安

靖康之变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宣告北宋的灭亡。

第十二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趋势:

魏晋南北朝以来完成:

南宋原因:

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

占城稻,原产于越南,北宋时期引进,得到迅速推广,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2手工业:

煤,称石炭,开采量世界第一(北宋);铁、铜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陶瓷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著名的制陶点有五窑,景德镇。

3商业:

高度繁荣,为适应商业的发展,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海外贸易:

得到政府的鼓励,发展兴盛,有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机构(广州、杭州)

第十四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元朝建立民族:

蒙古建立者:

忽必烈(元世祖)建立时间:

1271年,实现全国统一的时间:

1276年

忽必烈改制原因:

巩固统治具体内容:

①政治方面,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

②经济方面,推行重农政策。

取得了显著成效。

影响:

忽必烈的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人分四等蒙古贵族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把各族人分为四等,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元朝的民族政策有悖于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历史发展趋势)

回族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国人通婚的产物,信仰伊斯兰教,产生于元朝。

第三单元第十八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皇权高度膨胀“胡蓝之狱”,发生在朱元璋时期,波及面最广。

1废除宰相制度使存在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消失,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②设立厂卫制度其中东厂是在明成祖时设立的;③设立廷杖制度使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飞禽走兽);④雍正时期(清朝),设立军机处。

军机处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第二十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平定准噶儿部、回部贵族叛乱准噶尔:

蒙古族的一支,17世纪上半叶逐渐强大。

1690年,在沙俄的支持下,噶尔丹寻找借口进攻内蒙古,并扬言要攻打北京。

康熙御驾亲征,在乌兰布通击溃噶尔丹。

18世纪中叶(乾隆皇帝统治时期),清朝又平定了回部(维吾尔族)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平定叛乱的意义:

重新统一了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对巩固西北边疆起到重大作用。

对西藏的管理措施:

1历代达赖和班禅都要经过中央册封。

五世达赖受到顺治皇帝接见,五世班禅受到康熙接见。

2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3乾隆皇帝还制定“金瓶挚签”制度。

这些措施稳定了西藏政局,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伊犁将军:

管理整个新疆。

清朝的民族政策:

恩威并重。

避暑山庄:

专门供少数民族贵族觐见皇帝的地方,有台湾的高山族。

目的:

“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

作用:

对加强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年级上册

一、鸦片战争

1.林则徐虎门硝烟

(1)背景: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巨大危害

(2)过程:

1839、6,缉拿烟贩,缴获鸦片110多万千克,在广州虎门海滩销毁

(3)意义:

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2.中英《南京条约》1842、8

(1)内容:

割地(割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埠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税款)

(2)影响: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年

2.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总共150多万平方公里)

(1)1858年《爱珲条约》:

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2)1860年《北京条约》: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

(3)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4)19世纪80年代《改订条约》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原因:

19世纪60年代,中亚地区浩罕汗国阿古柏入侵新疆,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中国西北边疆出现危机。

(2)经过:

1875年,左宗棠进军新疆讨伐阿古柏。

1881年中俄双方签约,中国收回伊犁

5.新疆建省:

1884年

三.中日甲午战争

1.《马关条约》1895年李鸿章伊藤博文

(1)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彭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等

(2)影响:

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2.致远舰管带邓世昌:

黄海大战民族英雄邓世昌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经过:

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天津向北京进犯。

夺取大沽炮台,又攻占了北京。

2.《辛丑条约》

(1)内容:

①经济上,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保;②政治上,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外交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住。

(2)影响:

①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②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考点2近代化的探索

一.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师夷长技以制夷”

1.内容:

(1)60年代:

“自强”军事工业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

(2)70年代:

“求富”民用工业有李鸿章创办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官局、汉阳铁厂

2.评价: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标志维新变法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

(1)内容:

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2)影响:

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辛亥革命

1、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1894年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2.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3、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爆发;后全国有14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迅速崩溃,史称辛亥革命

4.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3)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权利,思想上获得大解放,促使人们继续探索救国救道路

四.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口号是民主、科学

1.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

2.历史:

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考点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五四运动:

1919、5、4

1.导火线:

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

2.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意义:

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共“一大”的召开:

1921、7、23上海

2.意义: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三.北伐

1.黄埔军校的成立:

1924年广州黄埔为革命军队培养大批军官

2、北伐战争:

1926年开始

①对象:

张作霖、吴佩俘、孙传芳

②叶挺独立团:

取得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战役胜利,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南昌起义:

1927、8、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2.建立:

1927、9毛泽东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会师:

1928年4月,朱德、毛泽东,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意义:

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五.红军的长征(1934—1936年)

1.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经过

(1)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和主要事件:

中央根据地向贵州进军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河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过草地陕北吴起镇会师(1935、10)

(2)三军大会师:

1936、10月甘肃会宁

(3)遵义会议: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意义:

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六.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7年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备考建议

本考点应注意掌握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着重理解中国共产

党对中国革命道路在理论上与实践上的探索。

考点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一.“九·一八”事变:

1931、9、18,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村南满铁路的路轨,接着进攻沈阳;东北三省沦陷;中国进入艰难的局部抗战时期

二.西安事变

1.概况:

1936、12、12,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中国采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10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

三.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1.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937、7、7,日军炮轰卢沟桥和宛平城,二十九军奋起还击,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爆发

2.南京大屠杀:

1937、12日军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3.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由八路军取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4.台儿庄战役:

李宗仁徐州会战组成部分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5.百团大战:

彭德怀、朱德指挥八路军取得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6.抗日战争胜利意义:

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四.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

内容:

(1)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了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新的中央委员会。

备考建议

本考点注意对西安事变的概况以及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抗战精神,揭露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考点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一.重庆谈判:

1945年8月-10月

(1)中共谈判代表: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2)目的: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师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结果:

1945、10、10签定了《双十协定》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内战爆发:

1946年,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2.千里跃进大别山:

刘邓大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

林彪、罗荣桓指挥;

(2)淮海战役: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指挥,使国民党政府的长江防线和南京暴露在人民解放军面前;(3)平津战役:

基本解放华北地区,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

3.三大战役作用:

基本上消灭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4.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

①蒋介石发动内战不得人心,中共土改深得民意,中共在人心上占绝对优势;②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策英明;③人民解放军越战越勇,士气高涨,国民党军队士气日益低落。

备考建议

中共重庆谈判的意义,解放战争中重大战役的作用、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要重点掌握和理解。

考点6经济和社会生活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一.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1.张謇兴办实业:

《马关条约》签定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过程:

(1)洋务运动到清末:

出现民族工业;

(2)辛亥革命后:

实业团体雨后春笋,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业;(3)一战期间:

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4)一战后:

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再度受挫;(5)抗战胜利后:

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未能很好恢复。

二.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1.照相术:

19世纪40年代传入中国;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2.火车、轮船等近代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3.19世纪70年代,《申报》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4.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辨令,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民间普通称呼为“先生”或“君”。

备考建议

本单元考察重点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产生了哪些变化可作一般性掌握。

考点7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一.科技

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京张铁路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化学家侯德榜:

《制碱》“候氏制碱法”

二.思想文化

魏源:

《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已制夷”

严复:

《天演论》“物竟天则,适者生存”

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鲁迅:

《狂人日记》、《孔乙己》等

徐悲鸿:

《愚公移山》

聂耳和洗星海:

代表作分别是《义勇军进行曲》和《黄河大合唱》

备考建议

近代科技文化,近代经济、思想经常会在选择题中出现,应注意掌握。

考点8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知识清单———明确考什么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1949、9

内容:

①制定了《共同纲领》确定:

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确定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确定了首都、国旗、国歌。

④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成立新中国———开国大典1949、10、1

准备:

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大典:

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