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学校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docx
《XX学校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学校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学校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
XX学校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
XX学校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提要:
学校以“师德建设年”为契机,以“师德师能”的提升为目标抓手,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初步建成了一支比较优秀的师资队伍
XX学校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学校办学现状分析
**学校是杨浦区一所九年制公办学校,几年来,紧随杨浦教育大发展的步伐,紧紧围绕杨浦打造“优质教育集聚区”的要求,在历任校领导带领下,全体教职工群策群力,努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从而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
特别是经过上一轮三年规划的实施(~),在“教育要办特色、教学要出品牌、管理要争先进”总体目标的激励引领下,学校教职员工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孜孜以求,使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教科研、师资队伍建设、校本研训等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又获得新的进步,为下一步更好发展夯实了基础,积淀了优势,具体体现在:
1、已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善并有自身特点的管理体系,推动并保障着学校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几年来的努力实践,学校取得了诸如“杨浦区素质教育实验校”、“区小班化教育试点校”、“区文明单位”、“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区学生课外活动先进单位”、“上海市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小班化教育试点校”等多项命名或荣誉,使学校办学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也为后续的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扎实的平台。
2、学校以“师德建设年”为契机,以“师德师能”的提升为目标抓手,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初步建成了一支比较优秀的师资队伍。
多年来,教师在学校行政的引领下,自觉学习、勤奋耕耘、敬业精神、奉献意识强,整体呈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3、课程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课堂构建呈现新气象。
学校按照上级规定在开足开好基础课程的同时,积极挖掘师资资源,努力尝试开齐开好拓展性、探究性课程,形成了腰鼓、铜管乐、合唱、创意影视配音、健美操等多种校本课程,课程体系建设逐步得以完善,为素质教育更好实施提供了宝贵的课程支撑。
4、教育教学特色初步凸显,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有了根本抓手和依托。
教学上,小班化合作式教学的探索,从课堂实践到课题研究均取得了一定进步和成效,并逐步形成教学的品牌特点,为“有效课堂”更深入扎实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德育上,“五心五会”校本目标德育开展的实践积累不断丰富完善,德育生活化的开展有了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载体。
回顾几年来学校发展历程,展望现代社会对学校教育所提出的更高要求,我们清醒的发现,学校发展还存在诸多不利的因素,具体为:
1、由于多种因素,特别是民办学校招生压力所致,部分优质生生源流失,生源不稳定性制约了学校发展空间。
2、教师队伍结构看,青年教师占了极大多数,管理经验、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学历、职称高、能力出众的教师凤毛麟角,制约了教研组建设的发展,也制约了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成长,成为学校实现全面提升办学目标的重要不利因素。
3、学校制度、规章的修订完善在有些方面未能因时而动,在对教师绩效评估、综合评价上存在较多缺陷,制约了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调动与发挥。
4、学校整体环境面貌落后,未能更好发挥育人功能;满足教育现代化所需的设施设备,尚需得到更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在学校工作中全方位的运用与支持功能发挥不充分,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显得滞后。
第二部分:
制定本发展规划的目的、意义
为更好地遵循并落实《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领》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满足杨浦“创优质教育集聚区”及“上海市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对学校教育更高的要求,凝聚全体教职工,明确学校发展目标,树立主人翁精神,共同承担起改进学校教育的责任,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特制定新三年(~)发展规划。
第三部分:
学校的办学宗旨、目标及思路
一、办学宗旨:
坚持以人为本,秉持先进理念,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促进持续发展
其内涵为:
办学宗旨的确立基于对办学方向、理念、基本任务、终极目的等方面的思考而提出。
学校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大方向,以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为促进发展的基本手段和动力,整体优化各类教育资源,从根本上优化办学条件,从而实现“师生共同成长进步”的办学追求,促进学校持续、稳定发展。
二、办学目标:
学校继承上一轮发展规划的办学思想和目标,在此基础上,经过下一个三年的实践探索、不懈努力、锐意进取,力争把学校办成“质量稳定、特色凸显、内涵丰富、发展和谐”的九年制公办学校。
到2012年,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争取位列区公办初中前茅,成为区域内社区认可、家长信任、学生向往的一所公办学校,在巩固区文明单位的基础上,积极向创建市文明单位努力。
学生的培养目标:
品行高雅、知识厚实、心理开朗、体魄康健
教师的发展目标:
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敬业爱岗、勇于创新
三、办学思路:
1、以办学宗旨目标为方向:
纲举目张,以此凝聚感召全体教职员工,明确共同努力方向,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针原则。
2、以“三园”(文化校园、艺术校园、活动校园)建设为统领:
为实现办学目标而进行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整合统筹在“三园”建设范畴中,保证工作开展的有序有效。
3、以校本课程为依托:
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三园”建设的载体。
特别是“艺术”“活动”校园的建设更多地要借助拓展型、探究性校本课程的构建,因而校本课程成为学校工作开展的重要平台。
4、以特色发展为抓手:
“特色凸显”是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班化合作教学”“五心五会”这两大教学教育的亮点特色,学校在前几年实践中已奠定了一定基础,进一步深化其内涵,使其得到更好彰显,进而形成学校品牌,自然成了未来三年工作的重点抓手。
第四部分:
学校各重点项目的发展任务及举措、达成标志
一、师资队伍建设
(一)指导思想: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发展规划目标实现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敬业爱岗、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发展目标之重中之重。
(二)主要措施:
1、深入开展师德教育,引领全体教职工依法治教、依法从教,加强师德考核,切实落实“一票否决”,以制度制约规范教师职业行为。
2、切实抓好师资培训,全面提高师资质量:
认真抓好抓实校本培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渠道;完善教师队伍年龄、职称结构的优化,鼓励学历进修,提高学历层次。
3、持续开展并不断完善校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自荐、评选制度,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引领、辐射作用。
4、不断健全、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达成标志:
1、学校有细致系统的师训计划和严格的师训制度,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切实有效,教师按规定认真参加各类培训进修并积极参加课题研究。
2、聘请校外专家定期来校进行教学教研指导,校内建立规范的带教制度,带教工作开展正常且成效明显。
在“小荷杯”“百花杯”区级教学比赛活动中有突出成绩。
3、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健全完善,考核评价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4、到2012年,高级职称、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结构比例达到杨浦区要求;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手比例占教师总数15%,争取有1—2名教师成为区教育教学能手;力争有多名教师成为区名师工作室成员。
二、德育工作
(一)基本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意见》,结合《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
XX学校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提要:
学校以“师德建设年”为契机,以“师德师能”的提升为目标抓手,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初步建成了一支比较优秀的师资队伍
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教育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形成以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为根基,培养“五心五会”**学子相结合的德育新格局。
继续构建并完善以“五心五会”校本德育目标为抓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各项活动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的德育工作体系,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与德育环境,同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自主教育体系,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判断力与实践能力;并努力探索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机制,切实提高德育内化的力度与深度。
(二)工作目标
学生发展目标
为实现新三年发展规划,德育工作将继续深入贯彻市教委“两纲”教育,完善“五心五会”校本德育目标体系,使学生具有以爱校为基础的集体意识、以独立人格为基础的自主意识、以社会为已任的责任意识,形成重实践和勇于创新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成为个性健全、综合素质获得全面发展的合格初中毕业生。
德育工作目标
以“五心五会”校本目标德育为引领,以**德育队伍一流化、德育活动特色化、德育效果最大化为追求,不断强化德育的研究与实践,分年级、分层次继续结合“两纲”教育深入开展“五心五会”校本目标德育的实践与研究,努力彰显德育的针对性、发展性。
(三)主要原则与举措
1、以“德育课题引领”为原则,运用系统思考的原理,精心设计整合集思想教育、知识传授、情感体验、行为矫治为一体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教育模式。
2、以“德育回归生活”为原则,让德育教育从“教”走向“学”,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从“传授”走向“体验”,使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从“书本”走向“生活”,提升学生的生命培养。
3、以“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状态”为原则,培养学生品行高雅、知识厚实、心理开朗、体魄康健的品质。
4、以积淀学校精神文化为原则,积极开展丰富地校园艺术文化活动,创设有利于学生开拓创新的成长环境,建设丰富多彩的文化校园(知识、技能、方法、情感)、艺术校园(兴趣、特长、人文、才情)、活动校园(阳光、活力、青春、健康)的“三园”文化。
举措:
1、行规教育重内化、重自主:
行规教育抓紧抓实,从培养学生做人之本、为人之道的高度认识行规的重要性。
注重行为规范教育的生本化、过程化。
结合学校“五心五会”校本德育目标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使之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自觉要求。
形成行规自主管理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意识、集体意识、责任意识。
完善各项行规管理制度,优化行规管理机制,使之更为科学化、有效性。
2、主题教育重阶段、重特色:
继续以“五心五会”校本德育目标作为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的指导,将主题教育活动与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完善人格相结合。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主题教育活动的形式为载体,点面结合、以分年级分阶段分层递进的形式进行校本目标德育专题研究,并将传统节日文化元素融入到校本德育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使之成为学校德育的亮点和特色。
3、校园文化重多元、重氛围:
以艺术节、运动会等校园主题节为主线,以创建班级特色为目标,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与人文环境,使校园文化建设深入人心。
4、队伍建设重合作、重异彩:
积极开展德育课题研究,认真组织每年的德育专题研讨会。
加强与兄弟学校间的联络和交流,并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拓宽德育工作者的眼界和思路,提升德育队伍水平。
通过班主任艺术沙龙、德育恳谈会等多种形式有效提升班主任管理技巧,为班主任个性化发展搭建舞台,形成一支乐于奉献、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善于反思的班主任队伍。
5、育人网络重全员、重实效:
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地开展育人工作,形成“三位一体”的育人互动模式,即充分发挥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作用、拓宽家校互动渠道、重视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共建,以此提升教育实效。
6、团队建设重整体、重推进:
夯实团队基层建设,加大团队干部培养力度,通过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充分发挥团队干部的引领示范作用,增强团队干部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
(具体见:
团队新三年工作规划)
(四)达成标志
第一年达成标志
完成“五心五会”校本德育目标实施方案的修订;学校有一支素质较高的班主任工作队伍,每学年班主任能总结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班级管理案例;年级组内形成团结向上的氛围,能够独立处理年级内发生的一般问题,30%的年级组成为文明组室。
各年级能有一支能力较强的学生干部队伍,能参与年级管理。
年级内能形成执行学校决策的良好机制。
第二年达成标志
“五心五会”校本德育目标的实施形成良好机制,课题实施取得了良好进展,班主任都能参与其中,每学年班主任能总结撰写一篇质量较高的班级管理案例,并有部分班主任在区域内进行班级管理的经验交流;能有1—2名班主任进入区优秀班主任行列。
年级组内形成团结向上的氛围,能够独立处理年级内发生的问题,70%的年级组成为文明组室。
学生基本行规良好,班风优秀,全校呈现良好的学风,得到区域内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第三年达成的标志
学校德育工作成效显著,“五心五会”校本德育在课题研究和实践层面都取得很好效果,并成为公认的德育品牌;班主任队伍建设效果明显,班主任素质高、能力强,能独立开展德育课题研究;100%的年级组成为文明组室,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学校成为新一轮上海市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示范校、安全文明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学校,为学校争创市文明单位打好基础。
三、教学工作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海市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的精神和学校实际情况,以课堂实践为主阵地,围绕教学五环节,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学习型教研组建设为抓手,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保障,着力推进教学研究工作,不断总结有效教学的方法、策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以“有效教学”为统领,聚焦课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持续提高教学有效性,确保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力争打造一至两门区内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发挥更广的辐射示范效应。
2、聚焦课堂,紧紧围绕“有效教学”,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以培养教师扎实的课堂教学能力为目标,在实践研究中逐步改进教师教学行为。
通过学习和观摩,提升教师对基础性课程的理解和执行力,努力构建“优质课”教学模式并完善“优质课”评价标准,提高学校基础型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好课率,达到50%;人人都能开展小班化教学。
3、强化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构建“集体学习—集体研究—集体实践—集体反思”的“主题式循环研究”的教研模式,有效激活教师发展内需,以“自训”为主体,“他训”为主导,不断增强教师教研参与意识,提高教研实效性。
4、落实“两纲”教育,着眼学生和谐发展,拓展并优化校本课程,丰富自主拓展科目,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5、教学质量在区公办初中名列前茅,初三中考在确保合格率98%的基础上力争100%,优秀率力争超40%(考上区重点);其它年级都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
(三)重点发展项目
1、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效率、质量。
举办**学校教学大奖赛。
2、进一步利用校内网络和教室多媒体,充分发挥校园网作用,重视信息的收集和资料的积累,逐步构建我校教师学科知识资源库和教案集。
3、进一步健全教学常规,着重在备课、教研组活动中落实“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习评价”等教学过程的五环节,强调教学反思与感悟,完善与学科相适应的“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
4、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注重教研组内涵建设。
5、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思考,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使之乐于学习、学会学习。
6、加大特色学科建设力度,构建较为成熟的艺术(版画、管乐、动漫)、体育(健美操、腰鼓)、影视等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培养学有特长、富有个性的学生,提
XX学校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提要:
学校以“师德建设年”为契机,以“师德师能”的提升为目标抓手,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初步建成了一支比较优秀的师资队伍
高在区的知名度。
(四)主要措施
一、通过教学管理落实教学五环节,持续改进课堂教学
1、坚持“骨干教师开示范课,中年教师开研讨课,青年教师开汇报课”的公开课制度,积极组织开展课堂教学观摩和研讨交流活动,培养骨干,典型引路,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要求,形成监控机制,健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加强随堂听课,以此加强教学质量调研,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
2、重视学生反馈,开展实施《针对学生差异的有效教学研究》:
通过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情况的满意度,并将调查统计反馈给教师,提高课堂教学、作业和个别辅导的有效性,提高好课率。
3、强化教学流程“五环节”的管理与监控;以“教学研究月”和“教学专题研究”为载体,以“优质课”各构成环节及“有效课堂”构成要素为研究目标,完善学校“优质课”评价标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总结“改善教学管理、改善教研方式、改善教学行为”在提高教学效率、质量方面的经验,并进行教学成果的展示;完成《针对学生差异的有效教学研究》的编撰工作。
二、围绕有效教学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1、改革校本教研的形式和内容,加大教师群体研究的力度,让教师在“主题式、互助型”的教研活动中获得成长。
a、以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教学为抓手,以课例为载体,开展“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馈评议”的教研活动,将教学、研究与培训紧密结合起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以围绕“有效教学”构成环节及“有效课堂”构成要素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并通过教研组专题活动、课堂教学活动、案例交流等展示形式,务求实效。
b、本着“问题从教学中形成,方法到实践中找寻”的原则,深化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教研实效性研究,逐步提高教师的研修能力。
c、以教研组为单位累积搜集的资料,建立相关的教育资源库;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资源选择,要求积极引进最新学科成果或动态信息,引用更多来自于实际生活中的素材,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和应用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进一步完善教研活动,逐步形成扎实有效的教研机制,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推进师资队伍整体教研水平提升。
a、构建“研究主题鲜明,研究内容适切,研究形式互助、研究效果明显、研究氛围热烈”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借教研机制并行,使教师在合作中提升专业素质。
b、根据学科特点,对教学中教法与学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反思、分析,并通过与自己、与同伴,与理论、与专家的四种对话,寻找差异,提高研修水平。
c、利用网络,丰富我校教学资源库,建立校内教师交流平台,引导教师关注网络学习、网络交流及网络资源的利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d、“科研意识”要自觉地、无痕迹地融入到每一位教师的日常学习、工作之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实践与反思,形成有效教学的课例。
3、教研组、备课组开展问题教法、学法研究,收集个案,形成《教学个案集》,并进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评比。
继续结合课堂教学、教法改革、学法指导进行课题研究。
三、通过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的重点建设,推进特色发展
1、认真梳理、总结经验,制定教研组发展三年规划,明确各学科发展的优势、特色、亮点,在各教研组自愿申报的基础上,学校确定重点打造的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
2、完善课程建设,构建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健全的课型体系。
结合学校的特点,进一步建设以艺术和体育为重点的校本课程,凸显特色发展。
3、在巩固和发展现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组建更多的优秀学生社团,培育有学校特色的学生社团文化。
4、坚持开展艺术、体育和读书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举办特色作业、动漫画等作品展览;有计划组织举行文艺汇演、体育运动会等大型活动;扩大科学、艺术和体育三大代表性社团的学生参与度和影响。
四、通过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师生发展
1、探索和初步构建三类课程中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个性发展
2、完善评价内容多样性的基本结构,总结实施教学评价体系中的经验、问题,基本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评价体系。
3、在前三年探索的基础上,出台各学科“一堂好课的标准”,在听课、研课、评课时对照运用,并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五)达成标志
第一年达成的标志(2009——2010)
1、初三毕业生达区平均合格率以上,平均成绩达或超出区平均水平。
2、预备、初一、初二年级成绩比上一届有所提升。
3、初步诊断出教师课堂执教的有效性情况。
4、各教研组交流总结,评选出学校优秀教研组。
5、各教研组打磨出2-3节精品课,制作优秀2-3个。
6、教师评价制度完善
第二年达成的标志(2010——2011)
1、初三总体保持上一届的整体水平,优秀率达到40%以上,中考居区公办初中前十名,取得良好办学声誉。
2、预备、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各科质量稳定进步。
3、继续调整师资力量,培养年轻教师,各年级主要学科师资力量均衡。
4、在“小荷杯”、“百花杯”区级教学比赛活动中有较理想成绩。
5、各年级段教师逐步形成团队意识,有1—2个教研组评为区级优秀教研组。
6、青年教师完成发展规划自我设计。
第三年达成的标志(2011——2012)
1、初三合格率超区平均水平,优秀率超过40%。
预备、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质量稳定,学校总体教学质量位列区公办初中前茅,办学声誉良好。
2、有1—2个教师在区具有良好影响力,青年教师在区教学比赛中获奖。
3、各教研组形成系统的教学资源库。
团队意识强,并进行常态性的教学交流。
4、精品课、优质课比例增加,人人皆有1节。
5、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上进步显著,在教学评优活动和区教学活动中有突出成绩。
四、科研工作
(一).指导思想
近几年来,随着学校的发展,强化教育科研、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了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促进优秀教师群体尽快形成,进一步提升学校教科研品位,特制定本规划。
(二)阶段目标
2010年
1、做好新一轮课题《小班化教育背景下教师课堂成长的实践研究》的开题论证并开展研究工作。
2、做好德育课题《**学校“五心·五会”校本目标德育的构建与研究》结题工作;
3、做好现有校本研修工作,着力增强教师科研意识,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与水平,论文数量和质量有提高。
4、参加新一届长三角小班化研讨会,力争有教学展示及论文发表。
2011年
1、通过多学科、多年级、多层次的小班化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个案进行研讨、分析。
2、推进小班化教学模式培训机制。
3、教师科研水平有较大提升,论文数量和质量有大提高。
2012年
1、实践小班化课堂教学优质策略,推广实践经验,扩大研究范围,吸纳更多研究成果。
2、现有课题结题,力争得奖。
准备好新一轮课题的申报。
3、学校拥有有一定知名度的教科研领军人物,有一支具较高水平的教科研队伍。
教科研成为教师常态的工作内容和自觉需求。
个别教师的论文在较高层面的专业刊物发表。
(三)实施措施
学校教育教研工作的中心就是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个主旋律,通过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管理方面: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管理,形成科研网络:
成立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科研室—课题组长—课题组成员组成的科研网络。
教科室要制定好学校教科研的中长期规划与近期目标,充分发挥其管理,咨询
XX学校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提要:
学校以“师德建设年”为契机,以“师德师能”的提升为目标抓手,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初步建成了一支比较优秀的师资队伍
、研究、协调、指导的职能。
(2)重视制度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