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下58单元教案.docx
《小学语文二下58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二下58单元教案.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二下58单元教案
09学科:
语文教材:
人教版设计者:
俞静娴
课题
17、《古诗两首》
教学
内容
分析:
两首诗均为七言绝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和赞美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句情景交融,诗中形象生动逼真,是古诗中写景名作。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过程与方法
1.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课时安排
2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学习小组名单
教学
过程
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观察:
教师出示准备的课件或是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问:
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
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二、初读
1、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
引导学生初读诗句,也可以让课前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指读。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识字经验,抓住重点字进行正音和识记,如:
“紫”应读“平舌音”、“川”应读“翘舌音”;“瀑”由“三点水”加熟字“暴”组成、“炉”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们要生火炉取暖。
”的方法记忆等,教育要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
4、同伴练读诗句,争取背诵。
三、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
“炉、烟、流、银”。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
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进行示范书写。
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
(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取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四、 研读
1、自学诗句。
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
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
4、边读边想每句诗都写了怎样的景色。
五、悟读
1、自由读诗,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小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图描述画面,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生动,说具体。
3、启发:
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4、组织学生扮演诗人,借助教师准备的课件或挂图,进行角色换位,体会诗句的含义和情感。
六、诵读
1、带着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感情朗读。
如:
评读、赛读、加动作读、看画面读等,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回顾
1、背诵《望庐山瀑布》,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二、自读
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
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
2、交流自学情况。
出示卡片认读生字,(鹭、含、岭、泊、吴)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学生对字意的理解,促进识记。
3、指读诗句。
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
如:
“翠”读“平舌音”,“泊”读“bo"不要发成"be"的音等。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吴、含、窗、岭、鸣、绝、泊、柳”,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
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
如:
“窗”注意不要丢掉“囱”字上面的小撇。
“含”和“岭”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岭”里面的是“令”。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四、感悟
1、出示诗句(不出现插图),默读诗句,利用工具书自学诗句内容。
2、启发思考:
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并说出理由。
3、组内交流。
有条件的可采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画简笔画,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
交流过程中要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
如:
“含”“东吴”
五、诵读
1、出示插图或学生的优秀画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图文对照,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以及诗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浓的特点。
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读背诗句。
如:
自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读、指画面读等,实现美读成诵的学习目标。
六、拓展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有条件的可以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积累情况。
修改意见:
先出示“瀑布”,读好“瀑”
你们觉得庐山的瀑布怎么样?
区别“庐”和“炉”
重点指导“流”
结合词语手册来理解诗句的意思
“三千尺”作者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大”和“长”
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绝句》的学习做准备
理解诗题,绝句是诗的一种体裁
重点指导“窗”
作业
布置
1、背诵、默写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板书
设计
绝句
黄鹂白鹭(静态描写)
千秋雪万里船(静态描写)
教学
反思
两首古诗并不陌生,这两首古诗画面感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教学的时候,抓住这一特点至关重要。
在反复的读中背诵古诗。
学科:
语文教材:
人教版设计者:
俞静娴
课题
第18课《雷雨》
教学
内容
分析:
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
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过程与方法
1.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课时安排
2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插图及雷声录音。
2、有条件的可课布置学生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3、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
学习小组名单
教学
过程
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引发想像:
教师播放雨前和雨时的两段音像资料(风声、雷声、雨声),启发学生闭目想像。
听着这两段录音,你们都想像到了什么?
相机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像把两段录音和插图进行正确搭配。
教师板题。
二、自学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交流,促进学生丰富识字经验。
如:
用动作记住:
“压”"垂";用换偏旁记住“虹”等。
3、利用生字卡片进行同桌互检。
也可设计识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认读。
如:
开火车读、摘果子等。
或引导学生找出这个字在文中的那句话,结合文中的句子朗读进行巩固。
4、小组读课,互相正音,评价。
5、全班合作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三、细读
1、范读,引导学生谈谈听读的感受。
启发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进而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2、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划分出来。
3、图文对照读,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课文语言的简炼。
4、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
)
如:
“虹、蜘、蛛、蝉”都是虫字旁,书写时要注意“扁口”上宽下窄;“压、逃、越”都是半包围构;“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
“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等。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重点笔画。
3、学生临写,同桌交流评价。
对照总结之后,再进行书写,写得好的全班展示。
第二课时
一、回顾
1、读写上节课学习的字词。
利用生字卡片或课件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分段读文,回忆课文内容。
二、研读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划分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部分内容,进行合作读书。
思考:
你认为这个部分写得怎么样?
结合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由。
2、交流读书感悟的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互相提问题。
如:
描写雷雨前的部分“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
能把它去掉吗?
为什么?
“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你认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描写“雷雨中”的部分,为什么用3个“哗”?
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
等等。
三、 诵读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练习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雨越下越大。
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 )了,( )也( )了。
3、照样子写词语:
黑沉沉( )( )( )
五、拓展
1、你还读过其他描写下雨的文章或段落吗?
把自己收集的材料在组内或全班交流。
2、观察一个自然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
修改意见:
雨是我们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你们都知道有哪些雨呢?
雷雨前:
1-3自然段
雷雨中:
4-6自然段
雷雨后:
7-8自然段
重点指导“越”“彩”的三撇起笔要在同一条线上
作者抓住了哪几样景物描写雷雨前的景象?
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物对比学习
作业
布置
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
设计
18、雷雨
前中后
可怕越下越大清新、明亮、生机勃勃
渐渐变小
教学
反思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图文对照入手,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
特别是我抓住了雷雨前后的景物变化,让学生在观察、发现中对比阅读,读出雷雨前后景物的不同特点。
学科:
教材:
设计者:
课题
第19课《最大的“书”》
教学
内容
分析:
本文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
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融地质知识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过程与方法
1.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课时安排
2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地壳变迁、化石等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
学习小组名单
教学
过程
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依题激疑:
你们读过书吗?
你们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
(板题)课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
你们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
二、初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
出示“我会认”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识字交流,可以采取组内交流的形式,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样认识的?
同时交流记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换偏旁、组词语以及学生个性化的记字方法。
同时把自己不懂的词语作一标记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2、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巡视吸收反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相机引导学生交流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同时,教师强调重点字读音、字形等相关内容。
如:
“册”是平舌音;“质”读第四声;“岩”和“印”的声母都是“y"而不是"r";“痕”字的下面是“艮”不是“良”等。
三、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岩、册、宝、刨、痕、质”
2、引导学生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相机强调。
如:
“厚”字上下都无点。
“宝”字下边是“玉”不是“五一”。
“印”字右边是单耳,不能写成双耳。
3、“挑战难点字”。
启发学生到板前书写大家认为不好写的字,师生评议。
4、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互相评议。
展示优秀的作品。
四、质疑
1、快速读文,思考: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或者提出问题考考
大家?
2、组织交流,解决疑难。
第二课时
一、回顾
1、听写(指读)词语:
地质队员、勘探、岩石、波痕、煤炭、认真 奇怪 闪光 透明 宝藏 足迹 创根问底
2、接读课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进一步检查学生的读文情
况。
二、研读
针对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互动中有所得。
(问题假设:
A、文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B、这本书里有什么?
(有字吗?
有图画吗?
)C、读了这本书,我们能知道什么?
D、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
)
引导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看看以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
如:
自由读、小组交流读等。
在此基础上组织全班进行交流,互相补充,教师相机点拨。
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深
入理解。
如:
宝藏、刨根问底等。
四、演读
1、小组合作演读课文。
角色选定。
熟读对话。
分角色朗读,熟悉人
物的语言特点。
创编动作。
2、朗读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加强对话的朗读指导。
3、猜中想。
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
说说你的根据。
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
你有什么样的感想?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埋、陆、铁、底、趴”。
组织学生观察其笔划、
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
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问题。
3、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六、拓展
1、通过课外的阅读和收集,你还知道其他相关的资料吗?
组织学生
交流展示。
修改意见:
为什么会被称为最大的书呢?
理解“地质勘探队员”
重点指导“厚、痕”
这位地质勘探队员和川川说了些什么?
一层一层的,像一本书
还有哪里像书?
这本书上有哪些字?
作业
布置
布置课外收集活动,准备一次规模适当的的“自然界的奥秘”展。
板书
设计
19最大的“书”
字 雨痕 波痕 矿石
岩石画 找宝
画 树叶 贝壳 小鱼
教学
反思
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突出,教学时紧扣住这一表达特点,从川川和地质勘探队员的问和答入手,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寻找答案中理解课文内容。
而理解对话内容的最好方式就是放手让学生去读,通过分角色朗读再现情境、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在读和演中,了解地质学的相关知识,同时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学科:
教材:
设计者:
课题
第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教学
内容
分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歌。
全诗融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之中,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中许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
诗歌易读易懂,节奏感强,诗句韵脚整齐,适合朗读。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观察自然,探究发现的美好愿望。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启发学生儿童观察研究大自然,发现更多的天然指南针,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1.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辨别方向的几种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怎样识别方向。
课时安排
2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插图和指南针等相关用具。
2、指导学生收集有关辨别方向的资料
学习小组名单
教学
过程
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理解课文2-4节,教学有关的生字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3、初步懂得一些利用自然现象辨别方向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说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迷路)你能不能帮帮她?
2、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怎样在野外辨别方向。
出示课题: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导:
想不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帮我们辨别方向?
接下去我们一起自学一下课文,大家把生字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并想一想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帮我们辨别方向?
自学课文。
三、自学检查
(一)指名分节读课文,并正音。
(二)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事物能帮我们分清南方和北方。
1、出示图,说说你知道哪一面是南方,哪一面是北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2、课文是怎么写的?
从这节中你还读懂了什么?
有什么想问的?
(1)学习第二节。
A、教学生字“影”。
B、理解词“忠实的向导”,把“太阳”比作了什么?
并说说为什么说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2)学习第三节(引:
如果是在晚上,我们怎么来辨别方向呢?
)
A、你学懂了哪几个生字,教学生字“盏”“永”“闯”。
B、说说什么是“指路灯”?
为什么说它是指路灯?
C、介绍北极星。
(3)学习第四节
A、理解字词“碰、稠、稀”。
B、说说怎样来辨别方向的?
理解“树叶稠的一面是南边,树叶稀的一边是北方”。
四、课堂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4节。
2、小结:
现在你能不能帮帮这个小姑娘?
如果在晴天的中午——,如果在晚上——,如果在雨天——。
3、指导书写“导,盏,永,稀,碰”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仿照课文段落,写一写自己所知道的天然指南针。
2、知道一些利用自然现象辨别方向的方法。
一、说说通过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1、说说你知道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怎样用它辨别方向?
完成练习。
(1)中午的时候,太阳所在位置是()方,地上的树影所指的方向是()方。
(2)在晚上,北极星永远指着()方。
(3)在树林里,树叶稠的一面是()方,树叶稀的一面是()方。
2、齐读课文2-4段。
二、请小朋友们,再自由读一读课文2-4小节,说说这几小节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怎么写的?
提示:
都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
(先说明是什么指南针,然后说怎么样利用它来识别方向。
)
三、学习课文第一,五节。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了以后知道了什么。
2、交流:
A、与第一节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B、说说自己对“只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的理解。
知道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才是最聪明、最有办法的人;知道自己也应该多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中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发现其中的规律。
3、指导朗读1,5两小节课文。
四、齐读全文。
修改意见:
理解“要是”——如果、假如
它们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呢?
创设情境,了解看“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重点指导“盏”
想一想:
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是()面,化得慢的是()面
作业
布置
1、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用你喜欢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2、试着把自己你了解的天然指南针续写进诗歌里。
板书
设计
11、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南面 北边
中午:
太阳 树影
黑夜:
北极星 细细观察,
阴雨天:
树叶稠 树叶稀 多多去想
教学
反思
在了解诗歌中所介绍的四种天然指南针时,我逐步从扶到放,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并在这一自主探究中,进一步感悟到观察的重要性,只有留心观察,才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变化,从变化中获得发现。
学科:
教材:
设计者:
课题
语文园地五
教学
内容
分析:
了解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
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
在搭配词语,“节气歌”中巩固识字,积累语言。
认识二十四种节气。
感知动物的奇妙,能吧自己了解的动物讲给同学听,并把说的话写下来。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
2、学习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
在搭配词语,“节气歌”中巩固识字,积累语言。
认识二十四种节气。
3、感知动物的奇妙,能吧自己了解的动物讲给同学听,并把说的话写下来。
4、通过课内外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细心观察、了解自然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
1.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细心观察、了解自然的习惯。
2.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交流共享
课时安排
3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收集资料
学习小组名单
教学
过程
设计
第一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句子,体会句子的不同语气。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2、介绍三种标点符号的形状特点,应表达的语气。
3、说出发现。
说说每组两个句子的意思一样吗?
有什么不同。
全班交流后归纳:
同样的内容,标点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4、组内读句子的,比比谁读得好。
5、拓展。
◎游戏强化标点用途:
同桌选择自己喜欢的标点,各说一句话,互相表演,表达自己扮演的标点所表达的语气。
如:
生1:
吃饭啦!
生2:
吃饭啦?
◎进一步发现:
同样的内容,标点标在不同的地方,表达的意思就不一样。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现在,我们到字词游戏宫去看看吧!
(2)小组内互相合作,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又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
(4)游戏巩固生字。
2、我会连
①生读一读,连一连。
②交流
③拓展练习
打开( )茂密的( )( )的乌云
辨别( )满天的( )( )的空气
寻找( )清新的( )( )的枝叶
3、 读读背背
(1)自读节气歌。
(2)说说自己已知道的节气。
(3)再读读后面的24节气的名称。
(4)对比说说儿歌每一行都讲了哪些节气。
(5)看挂历,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