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2469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8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食品安全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食品安全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食品安全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食品安全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论文.docx

《食品安全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论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安全论文.docx

食品安全论文

食品安全的定义: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发表的《加强国家级食品安伞性计划指南》中,食品安伞被解释为“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食品卫生则指“为确保食品安伞性和适合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食品安全(foodsafety是指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从而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

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中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中国是农产品和食品的生产、消费、出口大国,但中国食品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据统计,我国共有100多万家食品生产单位,但许多企业从业人员素质低,生产管理水平不高,生产的规模化和现代化程度低,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难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

目前,国内食品安全的现状是:

一是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二是微生物和化学污染的情况比较严重;三是食品安全卫生标准滞后;四是疫情防治和监控及农、兽药残留监控体系不完全,起步迟;五是关键检测技术与设备落后,检测灵敏度低。

与此同时,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在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同时,往往出于经济、贸易甚至政治的需要,借机设置各种各样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纷纷通过提高标准、增加检验检疫项目、不断制修订新的技术法规等手段,提高进口食品的门槛,给发展中国家的食品出口造成很大障碍。

(1)国内主要食品安全事件

2000年12月初,广东江门市一家5口因食用了有毒大米住进医院;2001年,江苏、安徽等地暴发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卜157:

H7食物中毒,造成177人死亡,中毒人数超过2万人;2003年3月19日。

辽宁省海城市部分小学生及教师饮用豆奶引发食物中毒,其中涉及2556名小学生中毒人数达292人。

2005年,肯德鸡的致癌物苏丹红一号事件和“芙蓉天绿香汤”事件,麦当劳炸薯条含超量致癌物。

2005年6月发生的“孔雀石绿”药残事件;2008年,三鹿等国内品牌奶粉被曝含“三聚氰胺”国内千余婴儿患肾结石。

2009年,台北麦当劳检出致癌“砷”肯德基检出致癌物质.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2)国内食品安全的环境因素

①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均已成为当今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全球性和社会性热点问题。

环境污染以及一系列诸如生态退化、资源枯竭、臭氧层破坏、酸雨等伞球性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水源、大气、土壤污染通过食物链以及饮水、粮食、油料等吸收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我国环境污染物污染食品的关键问题是“家底不清”。

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污染在国际上一直倍受关注,然而,由于检测技术复杂、仪器购置费用昂贵等原因,我国很难开展食品中二恶英类化合物的检测。

②农药,兽药,化肥的滥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目前,农药、兽药、化肥滥用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

为了防止病虫害,提高产量,改进外观品质,大多数农作物、畜禽在生产过程中都要使用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农药、兽药、化肥、饲料。

农药的应用一方面人人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但同时也带来了威胁“食品安全”的复杂局面,农药残毒正危害人类健康。

由于人类随心所欲地使用农药,造成了无法克服的农药残毒污染食物。

据权威部门统计,现在中国蔬菜农药残留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的比例为22.15%,部分地区蔬菜农药超标比例达到80%。

③大量使用催熟剂,违禁使用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未熟的香蕉、西红柿用催熟剂处理;草莓用催牛剂或其他激素类药物催长、催红;蔬菜用剧毒农药杀虫,甚至没过规定期限就上市。

关于食物中毒,小孩性早熟等的报道充盈耳目。

食品、饲料大量违禁使用添加剂。

一种被用作兴奋剂的特殊物质盐酸克伦特罗,猪吃后特别兴奋,不停的跑、不断的跳、消耗体内的脂肪长瘦肉,这就是俗称的“瘦肉精”。

人食用这种动物肉后,会出现血管扩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烦躁不安,肌肉震颤、头晕乏力等不良症状,甚至致人死亡。

然而就是这种“瘦肉精”被一些饲料加工企qk和养殖专业户作为“秘密武器”用于养猪生产中,最终造成了广东、浙江、上海等地悲剧的发生。

大量使用催熟剂,违禁使用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

④生物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包括微生物、寄牛虫、昆虫及病毒的污染。

微生物污染主要有细菌与细菌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

近几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对全国部分省市的生肉、熟肉、乳和乳制品、水产品、蔬菜中的致病菌污染状况进行的连续主动监测结果表明,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仍占首位,高达39.62%。

在微牛物污染中,细菌性污染是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问题最多的一种污染。

⑤食品新技术、新资源对食品安全带来了新的影响。

新技术、新资源食品给食品供应带来很大的益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主要是转基因食品,辐照食品,微波食品。

研究认为,在转基因食品中,由于外源基因的插入,一是可能对食品营养价值产生无法预期的变化,会导致一些营养价值上升,而另~些营养价值卜.降;二是外源引进的基因可能会转移到动物或人体肠道的微生物中,进而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三是遗传修饰在打开一种目的基因的同时,可能会析出某些天然的植物毒素,给消费者造成伤害。

四是供体的一些过敏性物质町能会被移植到目的产品中,引起过敏反应。

⑥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残缺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一是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现行的《食品卫生法》,它无法体现从农田到餐桌的伞程管理。

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仍然较重,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假冒伪劣问题突出;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食品卫生事故时有发生。

二是职责不清。

我国现行食品监管机构分工是:

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

质舱部门负责工商部门负责流通环节的食品生产加T环节的监管监管: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综合监管、组织协调和依法查处重大事故。

五部门承担着不同环节的监管职能,极易出现职责不清。

多头管理造就出来的部门利益的驱动“有法难依,执法难严,违法难究”的现象。

三是卫生标准体系太少。

据统计,我国大约有食品卫生标准500个。

四是食品监管部门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也比较落后。

五是检测人员的素质也有待于提高。

(3)我国面临着特有的重任—鉴别食品伪劣(打假)

我国除了与发达国家相类似,在食品安全中要检测农药和兽药残留以及其它有毒有害化学残留物、有毒有害元素、致病菌和毒素等。

此外还有一个带有我国特殊性的困扰,即当今法治不健全,道德观念和生产者自律意识不强,不顾及消费者健康,而只求私利,造成食品的假、冒、伪、劣现象极严重,在国内产生极恶劣的影响。

 

例如:

(1)用奶粉冲出的假鲜牛奶(还原粉),用一般奶冒充早产奶,更严重的是不法商人制作的一系列对人无营养价值、有毒有害的假奶粉及每箱(24盒)13元的超低价“人造奶”;

(2)用做皮具的边角料、甚至破皮鞋、烂皮带经化学处理,水解出人造蛋白,再添加香、色素等原料制成“人造牛奶”;

(3)用致癌物孔雀石绿浸泡甲鱼;

(4)过量添加明矾以延长凉粉保存期,凉粉亮晶晶;

(5)用“铅络绿”的工业颜料染色后、使铅含量严重超标高达60倍的碧螺春茶;

(6)注水肉招摇上市;

(7)劣质面粉渗入滑石粉和增白剂;

(8)渗入滑石粉的鱼皮花生豆;

(9)用代可可脂和鲜奶精加工成的巧克力;

(10)经工业氢氧化钠渍泡和双氧水漂白的莲子;

(11)经苯甲酸纳+吊白块+硫磺加工过的金针蘑;

(12)中国蜂产品协会2004年市场调查,合格率不足50%,符合标准的仅19个厂家20个产品。

主要问题是掺杂、掺假,掺入糖浆、食糖、蔗糖、白糖再加香精、调稠剂、色素、甚至硫酸等。

蜂蜜市场是“假做真时真亦假”,一位老大爷吃了十多年的掺假蜜,有一次偶然买了真蜜,竟说不对味,要求鉴别。

鉴别食品伪劣的检测技术很多,中国农科院张萍研究员和中国农大严衍禄教授等人,充分运用近红外光谱中丰富的信息,近年来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鉴别食品中假、冒、伪、劣问题进行大量实验,研究颇有进展。

运用化学计量学处理数据,用聚类分析和模式识别等手段,确定样品间的一致性程度和归属关系,鉴别食品真伪和掺假,很有效、快速和方便。

已积累了大量实验资料和方法。

中国食品安全与国外的差距:

(1)食品安全的系统监测与评价背景资料方面的差距。

我国在食品中农药和兽药残留以及生物毒素等的污染状况方面尚缺乏系统监测资料,一些对健康危害大而贸易中又十分敏感的污染物,如二恶英及其类似物色括多氯联苯、氯丙醇和某些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及对健康的影响尚不清楚。

食源性(生物性与化学性)危害是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而当前缺乏食源性危害的系统盆测与评价资料。

在微生物造成的食原性危害方面,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通过主动监测网络对其进行监测和评价。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积极开展禽、肉制品中沙门氏菌以及乳制品中李斯特菌的动态监测和定量危险性评估。

而中国目前尚缺乏定点主动监测网络,没有对引起中毒事件中常见重要致病菌(如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梭菌、李斯特单核细胞增生菌和大肠杆菌O157:

H7等)进行危险性评价的背景资料。

在化学污染方面,早在20世纪70年代WHO就与联合国环境保护署(UNEP)、FAO共同启动了“全球环境监测规划食品污染与监测项目”,主要目的是监测全球食品中主要污染物的污染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一些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固定的监测网络和比较齐全的污染物和食品监测数据,如美国积累了近20年来动物性食品中农药(如DDT等)的残留量资料。

而中国在一些重要污染物(农药、兽药、重金属、真菌毒索等)方面仅开展了一些零星工作,缺乏系统的监测数据。

(2)关键检测技术与设备方面的差距。

我国目前缺乏一些对健康危害大而国际贸易中十分敏感的污染物(如二恶英及其类似物、氯丙醇和某些真菌毒素)的关键检测技术。

如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美国的FDA的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360多种农药,德国的DFG方法可检测325种农药,加拿大多残留检测方法可检测251种农药(其中Gc—Ms检钡11239种,HPLC—Fluor检测12种),而中国缺乏同时测定上百种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技术。

在环境污染物检测方面。

发达国家拥有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超痕量检测技术、“瘦肉精”、激素、氯丙醇的痕虽检测技术和大型精密仪器,而中国尚缺乏这些环境污染物的有效、快速检测方法、技术和设备。

此外,一些发达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研究食品中疯牛病朊蛋白和禽流感病毒的检测方法,而中国尚未有可供监督检测的实用方法和技术。

河豚鱼中毒死亡人数占食物中毒总死亡人数的3%,居中国食物中毒死亡人数之首,但目前尚未有河豚鱼毒素(TTX)的监督检验的快速检测方法。

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现状:

科学仪器和测试技术是保证食品安全的技术支撑。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八大类仪器与方法:

检测农药残留的仪器;检测兽药、渔药残留的仪器;检测有毒有害元素及其价态分析的仪器;致病菌检验和细菌鉴定的仪器;转基因农产品检测仪器;检测农产品品质和营养成份的仪器;样品前处理的仪器设备;实验室必备的中小型仪器设备。

(一)检测农药残留的仪器。

包括以下几大类:

1、有机氯农残检测的仪器

广泛采用配以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GC-ECD),使用毛细管柱,具有高灵敏度、高分离、定量准确等优点。

当基质或成分较复杂时,根据GC的保留时间很难定性,则要用质谱检测器,借助选择离子检测(SIM)模式来定性,即使用气/质联用仪(GC-MS)甚至GC-MS-MS仪。

【产品概述】:

     TSTD-5茶叶安全速测仪项目是由厦门大学与厦门斯坦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开发,其检测成本低、方法简便,并且结果与实验室方法具良好相关性,适用于基层监测和生产单位质控使用。

基层工商和卫生等部门通过现场监测可对我国城乡普遍存在的大量小规模、零散的茶叶店进行监控,同时茶叶生产经营单位通过自律自检也可有效地减少问题茶、垃圾茶的流通,从而为茶叶消费者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该项目严格按《茶叶安全快速检测仪》生产标准(Q/XSTD013-2007)进行生产,部分检测方法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产品经福建省技术监督局等单位检测合格,,并获得国家计量器具许可证。

【检测项目】:

有机磷、有机氯、三氯杀螨醇、菊酯和重金属铅

【适用样品】:

绿茶、红茶、花茶和乌龙茶等

【检测条件】:

适用于非专业人员现场快速检测,无须特殊实验条件

【仪器特点】:

1.仪器测量速度快,每个检测项目时间约为15分钟;

2.检测方法采用国标法及改进法;

3.采用高集成微电脑控制系统,无需与电脑串联可实现自动储存、自动计算、稳定性高。

可免费升级;

4.大屏幕液晶汉字显示,汉字提示操作,操作简单、方便;

5.试剂盒显色,样品和时间用量少,防止二次污染; 

6.无需任何计算,自动显示结果;

7.带有RS-232接口和USB接口,数据可即时传送到计算机或自动打印自由切换;

8.内置热敏型快速打印机,可自动打印;

9.外观设计独特且精美,手提式便于携带;

10.交直流两用型,车载功能,现场可直接检测。

11.具备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应用程序,方便仪器与电脑联机;

12.具备强大的网络处理技术和网络直联功能。

 【仪器指标】

1.光源:

带稳压电路的超高亮LED光源组

2.光电传感器:

高灵敏度硅光电池

3.稳定性:

<2.5%/3min漂移

4.准确度:

±5% 

5.重复性:

RSD≤1.0%

6.存储容量:

1600组数据

7.数据接口:

RS-232C和标准USB2.0接口

8.电源:

220VAC,50/60Hz和车载12VDC/2A

9.输入方式:

软触摸按键

10.显示方式:

超大液晶显示屏,320×240点阵,带背光

11.打印机:

嵌入式热敏打印机

2、有机磷农残检测的仪器

广泛使用配以火焰光度检测器或氮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GC-FPD或GC-NPD或GC-ECD),为了准确定性,也常用GC-MS。

对于高沸点或热不稳定性的有机磷农残,应该用配以紫外—可见光检测器的液相色谱仪(HPLC-UV)。

美国AOAC有机磷农残的检测标准方法使用HPLC。

近年来也有使用液/质联用仪(LC-MS)进行有机磷多残留分析。

3、氨基甲酸酯农残检测的仪器

对于热稳定性较高的氨基甲酸酯农残,虽可用气相色谱仪检测(GC-FID/NPD/ECD),但大多氨基甲酸酯农药热稳定性差,所以广泛采用柱后衍生,配用荧光检测器的液相色谱仪(HPLC-FLD)。

对于农产品和土壤等基质复杂样品,HPLC的峰分离有诸多困难,所以近年来以液/质联用仪(LC-MS)作为优选的手段。

4、拟除虫菊酯类农残检测的仪器

广泛采用带电子俘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GC-ECD),也有用HPLC-UV,而确证则采用GC-MS。

5、除草剂农残检测的仪器

广泛采用(GC-ECD或GC-NPD)作为检测仪器,也常采用HPLC以弥补GC的不足,并用配有大气压化学电离源(APCI)的HPLC-MS和GC-MS-MS用于确证。

6、农药多残留检测的仪器

当今农药多残留检测得到世界发达国家高度重视,近年我国也公布实施了8个农药多残留检测的国标即:

GB/T19426-2006蜂蜜、水果和果酒中497种农药多残测定;GB/T19648-2006水果和蔬菜中500多残留测定;GB19649-2006谷物中475农药多残留测定;GB/T19650-2005动物组织中478农药多残留测定;GB/T20769-2006水果和蔬菜中405种农药多残留测定;GB/T20770-2006粮谷372种农药多残留测定;GB/T20771-2006蜂蜜、果汁和果酒中420种农药多残留测定以及GB/20772-2006动物骨(这个也需进一步确认)肉中380种药多残留测定。

所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方法各异,但所用的仪器均为GC-MS或LC-MS-MS,同时检测多种农药残留。

名称:

NY-Ⅳ型农药残留检测仪

产品介绍:

NY系列农药残留速测仪是农业部农药残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与强盛中心合作的新型检测设备(专利号ZL200420047695.0、国家计量器具许可证号京制01060121号-01),多年来以其质量可靠、检测精确、方法快速,大批量用于农业执法、工商质检、酒店宾馆食堂、农业示范基地、绿色食品基地、蔬菜市场等单位对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快速检测

检测原理:

农药残留速测仪也叫农残速测仪,是按照国家标准酶抑制率法,采用新型药剂,快速显色、室温培养,上机检测6分钟即可完成,经国家和地方政府使用验证,检验符合率在95%以上

检测范围:

有机磷农药敌敌畏、氧化乐果、对硫磷、甲基异柳磷、甲基对硫磷、辛硫磷、甲胺磷、马拉硫磷、敌百虫、乐果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灭多威、丁硫克百威、呋南丹、叶蝉散、涕灭威等(对国内几十种农药都能检测)

仪器特色:

◎八通道独立比色装置设计,可以同时检测1-8个样品(国内首家创造三个以上 同时检测)

◎人机互动对话界面,5.1英寸超大型液晶显示屏幕、引导式汉字操作菜单

◎人性化程序设计,可以在1-8之间任意设定检测样品的数量

◎此NY仪器为农业部监制,国家蔬菜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家国家机构检测 认证

◎喷塑钢板外壳,抗外界电磁干扰,坚固耐用;

◎配备《NY农药残毒测试设备系统》软件,实现数据自动上传,自动计算、结果 评价,具备保存、打印、发邮件,查询功能,数据库可存储几万组数据,通过 网络可以发送报告

◎选装网络监控系统软件,检测数据可通过网络传输,实现远程监控、数据管理 汇总等功能

◎仪器内置普通纸打印机,可以自动计算、打印检测结果

◎采用新型国标药剂,室温或恒温显色培养方式,上机测量时间短

◎交直流两用,车载和实验室兼容、内设电脑时钟记时功能,自动计时

主要技术指标:

★检测方式:

自动检测

★波长:

410±2nm

★依据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09.119-2003《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快速检测》

★灵敏度:

重铬酸钾溶液≥3.17×10-3(A/ug.ml)、硫酸铜溶液≥4.50×10-5(A/ug.ml)

★稳定性:

3分钟内透射比T值变化不超过1.0%(或吸光值小于0.003)

★吸光度值范围:

0.1000~3.100(优于国家规定的0.1—0.8标准)

★透射比准确度:

±0.5%T(0~100T)

★工作光源:

长寿命无热固态光源

★抑制率显示范围:

0~110% 

★抑制率测量范围:

0~100%

★吸光度准确度:

±0.5%

★显示方式:

LCD液晶5.1寸

★检测速度:

13分钟

★电脑数据接口:

RS232(USB选配)

★电源:

交流220V50HZ 直流12V

★使用环境:

温度:

3℃~55℃;湿度:

≤90%

当今农药多残留检测得到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我国也公佈实施8个农药多残留检测的国标所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方法各异,但所用的仪器均为GC-MS(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器)或LC-MS-M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器)。

仪器介绍                               

质谱仪及其联用技术是当今科学仪器中应用最广、发展前景最好的科学仪器之一。

其应用领域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涵盖的主要领域有原子能、生命科学、临床和医药科学、化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验检疫、法医学、刑侦科学、化工、石油化工、电子和地质光等,并为这些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分析检测手段。

自1912年第一台质谱仪雏形形成至今,先后有六次10位从事质谱研究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也说明了质谱技术在当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本产品旨在推动色质联用仪的小型化、专用化及国产化,特别是在检验检疫、食品安全、能源、农业等领域中的专业化应用,形成国家、科研单位、企业、用户多方共赢的局面。

技术参数

1.质量数范围:

1.5~800amu,并为进一步达到2000u提供一定基础;

2.质量分辨率(半峰宽定义):

1.5M-2M

3.扫描速度:

全程可调,最高6000amu/sec(数字扫描,每步0.1u)

4.质量准确度:

±0.2u

5. 质量稳定性:

±0.15u/24h

6. 灵敏度;1pg八氟奈,(信噪>30:

1)

7. 联用仪的接口;直接联接毛细管柱,氦载气流量≤1ml/min

8.离子源:

EI电子轰击源,独立加热系统120~350℃可控

9.检测器:

电子倍增器

10.真空系统:

(标准配置)70L/s空气冷却涡轮分子泵加前级真空泵,可选240L/s涡轮分子泵

11.色谱配置:

GC-4000A系列单检测器色谱配毛细管进样系统,GC-MS通过毛细管直接连接,传输线温度50~350℃可控

12.计算机系统:

内部己有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处理与自动控制。

可加配任何型号PC机及打印机

主要特点:

(1)、离子源:

双灯丝﹑封闭式电离盒﹑辅助小磁铁及透镜聚焦离子光学系统。

结构合理,方便使用,不用拆整个离子源即可更换灯丝。

离子流的稳定性可保证很好的重现性。

(2)、质量分析器:

①双曲面四极杆的高精度加工与装配②高稳定度高压高频线路

(3)、离子检测器:

在离子检测方面,主要是开发了高速微电流接收系统,该系统不但可以将倍增器输出的离子流完整无损的接受,而且在放大电路系统得到107放大之后,并没有使本底电噪声增大,大大提高了仪器的信噪比,在实际化学分析中降低了仪器的检出限.大大缩小了GC/MS的分析盲区。

(4)、色谱/质谱接口技术:

通过大量的试验加之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研究开发的直接插入式GC/MS接口,结构得到了简化,减少了漏气的概率;色谱柱易准确定位安装,操作方便;同时可精确控温,不存在冷点,无吸附,无催化分解效应,样品损失几近零,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5)、车载减震系统设计:

本套车载质谱分析系统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精密减震器进行缓冲,又通过加强刚性,以及改良四极杆结构和关键部件悬浮式设计,比较完美的解决了抗震问题。

车内装有二级减震设计的专用工作台,保证了质谱仪器分析的稳定性和分析精度。

车内设备配置齐全,除了专用的分析仪器外,还配置了专用气源、专用电源系统、工业控制计算机及分析软件、打印机、标准气体和各种备品备件,保证在接到报告诉时及时启动,开赴现场展开分析工作,为流动现场工作提供第一手科学数据。

对车身进行了特殊改造,使在车内的工作人员感到非常舒适,而且内配置仪器和设备结构紧凑,操作方便,伸手可及。

今年该车载系统将在一系列平路进行抗震性能测试,检验减震效果,下一步即将在路况极差的土路和山路上,进行颠簸,检查仪器的性能

(6)、数据处理及软件:

①高速数据采集②软件系统(实时分析工作站和数据处理系统)

农残检测设备生产厂家主要有:

东西分析,北京强盛,北分,天美,智云达,厦门澳法,等之系列厂家;他们的报价4000-10000价格不等。

(二)检测兽药、渔药残留的仪器

兽药大致可分15类,检测的方法和仪器有同有异。

现归纳如下:

1、检测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的仪器

绝大多数检测该类抗生素的残留采用HPLC,但残留物的确证主要靠LC-MS和LC-MS-MS,以取代以往曾使用过的GC-MS。

2、检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残留的仪器

除了庆大霉素等可用GC-ECD仪器外,绝大部分该类抗生素的残留检测靠HPLC-FLD。

LC-MS-MS主要用于牛奶样品中抗生素残留的确证。

3、检测大环内酯抗生素残留的仪器

以前曾用薄层色谱(TLC)和GC,现今均被HPLC替换了。

其中有些抗生素可用GC-MS检测和确认,绝大多数需用LC-MS-MS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