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2408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陕西省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陕西省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陕西省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陕西省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docx

《陕西省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docx

陕西省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

陕西省“十二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

(陕工信发〔2011〕579号)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之一,对于促进就业、调整结构、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为推进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本规划。

规划实施期为2011年至2015年。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就

陕西现有电子信息企业1300余家,从业人员约19万人,产品涉及雷达、通信、广播电视、电子计算机、家用视听、电子器件、电子元件、电子测量仪器、电子专用设备、电子信息机电设备、电子信息材料以及软件服务业等十二个行业上万种产品,形成了以西安、宝鸡、咸阳三个中心城市为聚集地的电子信息产业带。

是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生产、研发基地,是西北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区域。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势头良好。

“十一五”以来,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坚持深化企业改革和经营机制转变,结合国家产业政策,进行资源整合、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科研开发,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

2010年实现收入750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年均递增16.1%。

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400多家,从业人员约11.3万人,实现收入350亿元,是2005年的1.76倍,年均递增11.9%,实现工业增加值90亿元,是2005年的1.93倍,年均递增14.1%,实现稳定增长;信息与软件服务业企业900多家,从业人员约8.9万人,实现收入400亿元,是2005年末的4.8倍;出口创汇6.5亿美元,年均增速为27.96%,实现快速增长。

2.产业聚集初具规模,集聚效应彰显。

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在“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宝鸡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咸阳显示器件产业园”即“两区一园”形成聚集发展格局,目前围绕“两区一园”已汇集了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众多制造企业,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产品。

西安高新区共有电子信息企业1000多家,已形成以中兴、华为、电子集团、彩虹资讯、威世、美光、应用材料等龙头企业为核心,科耐特、华晶电子、华山半导体等一大批中小科技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是全省通讯、集成电路、软件服务业、电子元器件及材料产业的主要集聚区。

宝鸡高新区聚集了烽火集团、凌云电器、长岭电气、宝光股份、秦明集团、秦川测控、宝鸡麦克、宝鸡恒通等一批电子信息企业,初步形成了通信导航、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产品主要涉及通信设备、航空仪表、电声器材、导航设备、继电器、传感器、电真空器件、电子专用设备等,在全国军工电子中具有较强的优势。

国家(咸阳)显示器件产业园聚集显示器件生产和配套企业30多家,形成了以彩虹集团、偏转集团、陕西金山等骨干企业为依托的显示器件产业集群。

3.产业特色逐步明显。

我省电子元件、电子器件、通信设备、卫星导航、雷达和电子材料等产业特色明显,具有一定的国内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是全省发展的主导力量和支撑产业规模提升的重点行业。

器件行业基础雄厚,其中电力电子器件(功率半导体器件)和高功率激光器领域具有绝对技术优势;元件行业传统市场规模较大,射频连接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传感器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三;通信领域,国内通讯设备巨头研发中心聚集西安,以3G技术为代表的移动通信与智能终端设备发展迅速,新一代通讯产业技术研发核心领地的雏形已初步显现;卫星导航产业形成了从核心芯片、模块与终端产品、电子地图与应用软件、运营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整体技术处于国内前列,发展潜力巨大;美、德、韩国集成电路半导体行业巨头在陕西不断增资带动了国内企业的集聚,以集成电路设计业为基础、加工测试封装制造为支撑的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电子测量仪器应用领域广泛;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成为陕西最具活力的亮点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引擎。

4.产业转型与优化升级逐步推进,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产业布局日趋合理。

“十一五”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

物联网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其最具活力的亮点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引擎;面向3G的下一代通信网络、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和高端软件等产业已初具规模,将成为拉动我省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产业结构不断完善,新兴产业逐步形成。

主要表现在:

物联网产业发展基础雄厚,产业链较为完整。

从核心芯片、智能传感器、到射频识别RFID、智能终端、物联网中间件、物联网系统集成等涌现了一批如:

西安优势微电子、中星测控、宝鸡秦明集团、中航电测、秦川测控、西安大唐电信、西电捷通、华迅微电子、电子集团、航天恒星、西安元智、贵隆电子、迅腾科技、山脉科技、未来国际等骨干企业。

截至2010年末,全省与物联网产业直接相关企业达400多家,实现收入约207亿元。

下一代通信网络产业发展基础扎实。

中兴、华为西安研发生产基地的建立,带动了我省新一代通信网络产业快速发展,智能通信终端产品和卫星通信导航产品具有较大优势。

西安中兴通信产业园建成后可实现收入300亿元;华为西安研究所目前从业人员已达近万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依托其20所和39所在西安建设中电科(西安)导航产业园,将在民用导航产业领域,整合全省导航产业资源,招引国内外著名企业,推动我省民用导航产业发展。

新型平板显示部分产业和技术在全国具有一定的领先地位。

彩虹集团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平板显示玻璃基板的历史;海晶、瑞联、彩晶的液晶显示材料市场占有率达到35%以上;西安交通大学和西安创芯科技公司承担着国家核高基项目“数字电视SoC芯片开发与产业化”;西安宝莱特研发的P-LED新型显示器件,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

2010年,全省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实现收入30亿元。

高性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软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美光和威世半导体集成电路封装技术国际领先、771所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装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应用材料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及集成电路测试技术国际领先,为发展高端集成电路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我省信息技术的行业应用和软件服务外包基础较好,优势明显。

西安软件园是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首批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聚集着欧美、日本和国内等众多知名企业,软件出口与服务外包发展迅速,西安被认为是世界BPO之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陕西电子信息产业在“十一五”取得一定发展,已步入转型升级关键期,发展中的制约因素还较多。

1.产业规模优势尚未形成。

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规模相对偏小,产业的规模效应明显不足。

产业总量仍然偏小且增长不大,“十一五”期间,与全国20%的增速存在一定差距。

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省GDP中的比重逐年减小,在我省八大支柱产业中排名靠后。

2.投资有限,缺乏重大产业项目支撑。

每年争取到的国家投资以及省内投资力度不大,难以在资金密集的行业领域有所突破。

平板显示产业亟需增加投资规模,做大产能。

新一代通信企业目前集中在研发领域和产业建设期,还未形成规模化。

缺乏高增长的投资类和消费类终端产品的项目投资。

3.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不高。

在与西部、中部其他省份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中,主动出击进行目标明确的招商活动较少,由此吸引到的制造业重大引进项目十分有限。

4.缺乏带动产业成长的龙头企业。

与发达地区相比,缺乏具有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和优势企业,缺少成长性和爆炸性增长的知名品牌。

同时,省内许多大企业受传统思想的制约,市场竞争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严重不足。

产业资源分散,难以在龙头企业周围形成配套企业集聚,产业链短,省内配套率低。

行业整体效益不高。

到2010年末,仅有2家企业进入全国电子信息企业百强,过亿元企业仅有40多家。

5.军工电子特色优势与民用技术融合能力不足。

虽然我省军工电子优势明显,但长期以来相对封闭的发展格局,目前企业仍然高度依赖国家指令性计划,企业自我独立发展的能力不强,公司对所投资的民用产业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投资项目自我造血功能不强,企业发展缓慢。

军工电子企业应不断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创新管理模式,深化军民融合,加强与资本市场结合,大力发展民用产品,做大产业规模。

(三)面临的形势

1.产业增速放缓,但新的应用有望带来新的产业增长。

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历经高速增长,逐步向平稳增长转变,增速从“十五”期间平均增长超过35%,2006-2009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分别下降到23.6%、17.9%、12.5%和0.1%。

但2010年,逐步摆脱金融危机的困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格局。

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三网融合、节能减排等国家战略性领域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信息产品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电子信息产业预计“十二五”期间有望保持较高增长。

2.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进一步加快,产业融合度提高,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成为未来主流。

信息技术创新进一步加快,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新一代显示技术等逐步兴起,成为新的亮点,传统产业逐步萎缩,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技术和网络的融合加快,两化融合、三网融合、3C融合逐步展开,不断形成新的技术领域和产品门类,极大拓展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空间。

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3.产业转移加快,投资主体由外资企业向内资企业转变,产业链竞争成为关键。

国际向国内,国内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并呈现新的趋势,投资主体由外资企业向内资企业转变,由原来以成本驱动为主导,转向由成本与市场双重驱动;由单个企业分散转移,转向企业集群整体转移;由加工制造单一环节转移,延伸到包括研发、制造、销售在内的产业链多环节转移。

产业整合提速,产业链成为产业竞争的关键。

4.中西部增势明显,成为未来投资与发展的重点。

以2009年为例,2009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4.1%、25.6%,成为遏制全行业下滑势头的重要力量,东部地区销售产值同比仅增长1.5%。

从效益看,中西部地区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9%、17%,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3.4%、2.4%,但东部地区收入利润同比分别下降了2.3%、5.4%。

从投资看,全年中西部地区增速均同比达40%以上,四川、陕西、河南、湖南、安徽增速同比均超过35%;东部地区同比基本持平,广东、江苏、北京、上海、福建同比降幅均达两位数。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陕西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需求为导向、创新为动力、增效为目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为主线,围绕基础产业优化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两大基本任务,本地企业培育与外商投资引进并驾齐驱,抓优扶强、重点突破、错位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做大电子元器件,形成产业规模优势;做强新一代通信产业,力争在关键和核心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做优物联网和集成电路产业,树立国内知名品牌形象;做特导航产业,保持在国内继续领先地位;做精软件服务业,创西安软件名城;逐步扩大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各环节的应用、渗透和融合,有效拓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空间。

“十二五”末培育出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的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立足现状,统筹规划,对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的传统细分行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制定整体规划,分类指导,分步骤、分阶段推进。

2.强化招商,项目带动。

抓住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不断筹划本省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升级重大项目,下大力气招商引资,利用外力推进项目投资,依托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效应,通过大企业、大项目、大平台,强化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集群化与规模化发展。

3.坚持创新,科技引领。

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加强技术创新,重点突破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网、新型电子元器件、高性能集成电路、新型电子材料、基础软件和中间件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抢占市场制高点。

4.应用牵引,融合发展。

以重大工程带动技术突破,以新的应用推动产业发展。

面向市场需求,以提升效能、产业升级、节能降耗等重大领域为突破口,以重大工程项目为载体,示范开路,加快电子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推动电子信息产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拓宽产业发展空间。

(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稳步发展,产业转型与优化升级有序展开,在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以及电子专用设备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影响力、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与产业聚集区,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产业结构合理、配套完善、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强的良好发展格局,对我省其他产业形成有力支撑。

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位居全国电子信息行业前列。

主要指标:

“十二五”末,电子信息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年均递增32%左右;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00亿元左右,年均递增34%左右;培育收入过百亿的企业9个。

空间布局:

以西安为中心,宝鸡和咸阳为两翼,汉中为补充,多地竞发,逐步形成分布合理、区域特色鲜明、集聚效应突出的产业空间格局。

西安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依托西安高新区、经开区、航天基地、国际港务区,积极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导航、新型电子元器件、高性能集成电路、软件服务业、物联网等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做强西安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西安软件园和西安光电子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做专西京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陕西物联网应用产业示范基地,做大长安通信产业园、草堂导航产业园和西安半导体产业园,多业并举,多元发展;宝鸡充分发挥其装备工业优势,依托宝鸡高新区,发展航空电子和电子元器件,振兴电子专用设备和整机制造产业;咸阳以国家(咸阳)显示产业园为核心,依托咸阳经开区,重点发展新型平板显示器件、新型电子元件和材料产业;汉中以多品种的智能化微型化传感器为着力点,重点突破物联网核心基础产业;西咸新区充分发挥其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园区契机,重点发展物联网、云计算、通讯呼叫中心建设等产业。

通过集聚效应,有效吸引国际国内电子信息优势企业向核心区集聚。

空间布局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提升核心基础产业

立足产业发展,加强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基础产业的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有效突破关键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产业转型与优化升级奠定良好基础。

1.做强电子信息材料产业。

依托我省材料领域技术研发优势,根据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基础材料产业:

面向元器件产业,积极发展覆铜板、磁性材料、电子浆料、MLCC(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等特色材料;面向新型显示器件产业,以液晶材料为突破口,做大玻璃基板,推进TFT(薄膜晶体管)用混合液晶和OLED材料的研发;面向半导体产业,大力发展LED材料,提升GaAs(砷化镓)、SiC(碳化硅)等晶体材料的研发和与外延片管芯制造水平。

2.做大电子元器件产业。

紧跟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巩固半导体分立器件、继电器、电阻器、电感器等基础元器件地位,加快新型元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实现向片式化、微型化、集成化、高性能、智能化、环保节能方向的战略转型,加快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提升产品档次,努力占领国内高端产品市场,向国际市场拓展。

围绕电连接器基地建设,努力打造电连接器科研、加工生产、出口、配套服务产业群,积极向小尺寸、窄间距、多功能、长寿命、表面安装、复合化以及嵌入式等方向发展,提高产品的技术层次和品种范围;围绕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大力推进平板电视玻璃基板、OLED/PLED器件及面板、显示控制模组、彩色液晶显示材料等的发展;抓住智能电网和高铁建设机遇,整合力量做大电力电子器件产业规模;充分发挥高功率激光器技术领先优势,尽快提升产业化程度,推向市场;面向需求,加快技术升级,做强做专“阻位容压”元件等产业。

3.做优高性能集成电路产业。

整合集成电路产业链条,围绕集成电路产业链,提高集成电路设计水平,引导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与嵌入式软件技术、系统应用解决方案紧密结合,力争在通信设备、汽车电子、工业控制、数字家电等领域取得一定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产品;加强IC封装、测试制造业,推动现有生产线,尤其是本地企业生产线的技术升级,开展先进微电子封装技术工艺开发,提升高密度封装测试能力;逐步突破部分关键设备和材料,形成有力的产业支撑。

重点发展大功率半导体芯片和封装、碳化硅外延片、半导体封装测试,生产整流器模块、快恢复二极管、大功率晶闸管与GTO模组等产品,形成区域具有影响力的高性能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4.振兴电子信息专用设备产业。

依托西北机器厂(平板显示设备、能源机械设备、LED专用设备)、陕西渭河模具总厂、西安理工晶科(单晶炉)、长岭科技(纺织设备)等骨干企业,发展特色电子信息专用设备,加快向数字化、高精度、集成化、智能化的战略转型,在向客户提供硬件设备的同时,逐步向全面解决方案和全方位服务提供商的方向拓展,实现从生产制造向生产服务的转变。

5.做精高端软件产业。

把握软件服务化、网络化、融合化、平台化发展趋势,推动软件服务业创新化、高端化、服务化和国际化发展。

依托西安高新区,创建“中国软件名城”,在芯片研发设计、嵌入式软件、移动互联网应用、物联网软件、信息安全产品等领域确立竞争优势,服务外包产业在国内居领先地位。

促进软件与服务、内容与网络的融合,加快推进软件与芯片、网络通信等软硬件技术的融合,推进软件服务业与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结合,为两化融合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市场需求,积极培育下一代通信、卫星导航、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抢占市场制高点。

1.加快发展下一代通信产业。

以第三代移动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为契机,加快3G关键技术攻关,以及LTE、4G等后续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积极开展通信交换技术和系统、IP设备、WLAN手持终端、有线/无线接入网系统和终端设备等产品的研发,在西安地区建立以通信设备技术研发和终端产品制造业为核心的通信产业集群,打造成为中国通信产业的第三极。

2.寓军于民,战略推进卫星导航产业。

充分发挥陕西军工导航产业优势,战略部署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北斗卫星导航和通信技术。

进一步加强卫星应用技术的研发,重点发展北斗导航芯片、雷达制造、面向多模导航接收终端、智能导航终端,以及围绕卫星通信导航定位(GNSS)和授时通信功能的各种地面监控检测、星载通信与成像设备、各种卫星导航接收机、测试设备等配套产品。

3.积极发展物联网产业。

抓住物联网产业全球布局的战略先机,突破物联网中的射频识别与传感网节点技术、新型传感器设计与制造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和组网技术、行业系统集成方案与开放性海量数据管理平台技术等关键核心领域,加快建设开放性共性技术平台、西北虚拟计算服务中心和国家级灾备数据中心,推进物联网核心芯片产业化、有效提升我省智能传感器产业能级,并以特色行业应用示范为主线,形成一批能够复制推广的标准化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基本确立我省在全国物联网产业中的举足轻重地位,形成千亿级的产业规模。

四、重大工程

重点推进六大工程,全面振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

(一)通讯产业培育工程

以新一代移动通信为切入点,加快推进长安中兴通信产业园、华为西安公司全球交换技术中心建设,组织实施通信设备、终端、网络和关键零部件四大专项,打造移动通信、微波通信和关键零部件三大核心产业,强化产业集聚,完善3G产业链条,形成以通信设备为核心、智能终端与关键零部件为支撑、核心元器件为基础、通信软件为依托、运营与增值服务为有效补充的集通信技术研发与产品生产、应用与服务为一体的通信产业集群。

专栏1通信产业四大专项

1.通信设备:

依托中兴西研所、华为西研所、西安民兴、新邮通设备、大唐电信、航天恒星等,发展下一代移动与互联网设备和宽带交换设备;依托电子集团,发展国军标专用通信产品;依托普天、富士通,发展大型微波传输设备;依托蓝牙通信、达威通信,发展中小型微波通信设备和无源微波部件。

2.通信终端:

依托中兴西研所、宇龙通信和龙旗等,研究开发智能通信终端技术与产品,包括智能手机、无线数据卡、无线接入盒。

3.通信网络:

依托电子集团、西安大唐电信,联合西安电子科大、西安交大等,突破通信网络关键技术,发展短距离无线传感网络。

4.关键零部件:

依托普天通信设备厂、摩比科技等,做强天线产业,发展微波天线、中/短波天线、WiMax/WIFI天线,超宽带天线、多频天线、智能天线等产品;依托飞秒科技、炬光科技,做大光通信器件;依托华经微电子,做专发展厚膜通信电源等产品;依托西电光缆、西古光纤光缆、古河光缆等,大力发展光纤光缆产品。

(二)导航民用化工程

加强卫星遥感、通信、导航定位等空间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市场开拓,加快中航618所导航、制导与控制(GNC)产业园、航天恒星卫星应用产业园、中国电科(西安)导航产业园、大唐电信西安科技园特殊通信研发与产业基地、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平台陕西西安服务平台、西安航天基地卫星应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多个园区(基地)和平台的建设,积极实施导航芯片、通信设备与终端、辅助设备、位置云四大专项,提升产业能力,强化区域产业特色,力争成为我国导航民用化的重要积聚基地与示范区。

专栏2导航民用化四大专项

1.导航芯片产业化:

依托西安电子科大、西安邮电学院等,加强北斗二号接收机射频芯片研制;依托西安北斗恒通、西安华迅微电子,推动多模多通道导航定位芯片组研发及产业化;依托西安航空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推动大型客机高速机载通信网络核心SOC(系统级)芯片组产业化。

2.导航通信设备与终端:

依托中电科技集团20所、电子集团、航天恒星,发展多模导航接收终端和导航终端产品;加快推进西安航天恒星科技实业(集团)公司应急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和航天恒星空间技术应用有限公司低成本、小型化多模北斗终端产业化项目的落实。

3.辅助设备:

依托中电20所、航天504所、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等发展各种地面监控检测、地面卫星通信设备、星载通信与成像设备、各种卫星导航接收机测试设备等;依托陕西海通天线,开展用于卫星导航定位的用户机系列天线研制与产业化。

4.“位置云”:

依托合众思壮,加快推进位置云战略,以位置服务开发平台、3S行业解决方案开发平台和终端产品开发平台为支撑,以3S领域的服务、应用和产品为交付的技术开发和产品应用体系。

(三)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工程

以西京电子元器件基地为重点,推动省级新型电子元器件基地与创新中心,加强电子元器件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研究,提高产品生产效率、推进产品升级换代。

充分发挥整机需求导向作用,围绕国内整机配套调整元器件产品结构,实施电连接器、电力电子器件、激光器件、阻容元件、元器件材料及其他六大专项,有效提高片式元器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高频频率器件、混合集成电路等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

专栏3新型电子元器件六大专项

1.电连接器:

依托富士达科技、安费诺科耐特、华达科技等,发展射频同轴连接器及组件、低频电连接器;依托西康科技,推动光缆光纤连接器的产业化。

2.电力电子器件:

依托西安电力电子产业联盟,加快推进新型节能大功率电源及特高压大功率阀片的产业化;依托宝光真空电器,扩大真空灭弧室产能,进行高铁用自动过分相负荷开关研制;依托长岭科技,建设电力逆变控制器生产线。

3.激光器件:

依托西安炬光科技,联合中科院理化所等单位,生产半导体激光器耦合模块、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依托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研制激光加工用高功率光纤激光器、高亮度光纤激光器;依托陕西西大科里奥,发展固体激光器产业化项目和高效率高功率固体激光器。

4.阻容元件:

依托电子集团,推动片式电位器产业化,发展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