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性结缔组织病.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2156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docx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合性结缔组织病.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docx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是一种以SLE,硬皮病,多肌炎或皮肌炎及RA样症状重叠为特征的风湿病综合征,有极高滴度的循环抗核抗体,即抗细胞核核糖核蛋白的抗体阳性率最高。

肾受累少,对皮质激素反应好,预后良好。

  病因学,发病机制和患病率

  病因和患病率未明.在一些病人,最终会演变为典型的硬皮病和SLE.有很多表现支持MCTD为一个独立的疾病:

重叠的临床表现提示有几种结缔组织病;极高滴度的抗RNP抗体,而其他抗核抗体(ANA)水平不高;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比,大多数本病病人的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能力正常;本病患者免疫调节T细胞发育过程异常,与其他风湿病不同;常见肺动脉高压,伴有轻度纤维化的增生性血管病.

  病理学,症状和体征

  典型临床综合征的特征为:

雷诺现象,多关节痛或关节炎,两手肿胀,近端肌群炎性疾病,食管运动功能低下和肺部病变.雷诺现象在其他临床表现出现前数年就出现,开始的临床所见常提示早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多肌炎/皮肌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不论早期表现如何,都有一种倾向,即从较局限的病变发展为广泛的病变,随着时间推移其临床类型亦发生转变.

  最常见的皮肤表现是双手肿胀,手指外观呈腊肠样.在硬皮病中常见的弥漫性硬皮病样变化与指尖缺血坏死或指尖溃疡在MCTD中较少发生.其他表现包括狼疮样皮疹,指节皮肤红斑,眼睑呈紫罗兰色,弥漫性非瘢痕性脱发,双手和面部的方形毛细血管扩张.

  几乎所有病人都有多关节痛,75%有明显的关节炎.关节常不变形,但也可出现类似RA的侵蚀性变化和畸形.常见近端肌无力,有或无压痛,肌电图显示典型的炎性肌病,肌肉活检示肌纤维变性与间质及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食管异常包括下括约肌压力降低,远端2/3蠕动波幅度降低,80%病人出现上括约肌压力减低,包括70%无症状者.80%的病人可发生肺病变,在临床症状明显以前,可出现弥散功能显著异常.胸部X线可显示胸膜炎或弥漫性间质浸润.部分病人的肺病变成为突出的临床问题,导致活动后呼吸困难或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和增生性血管损伤通常呈隐匿进展,成为某些患者严重的并发症.肾脏病变只在10%病人中发生,常为轻度,但偶可成为主要的临床问题,病人可死于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肾活检通常显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局灶性肾小球肾炎和膜型肾小球肾炎,而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增生性血管损害很少见到.三叉神经感觉支神经病变在本病中比其他风湿病人更为多见。

  实验室检查

   本病几乎所有病人都有高滴度的(常>1:

1000) 荧光抗核抗体,呈斑点型.用血细胞凝集试验可检测到可提取核抗原(ENA)的抗体滴度很高(>1:

100000),因为ENA的组分是一种对核糖核酸酶(RNase)敏感的细胞核糖核蛋白,故以RNase消化后即可消除ENA和血细胞凝集反应,免疫扩散法可以肯定抗RNP抗体的存在,而抗ENA的耐核糖核酸酶的Sm组分抗体一般不存在.通常抗RNP抗体持续多年,但在长期缓解的病人,该抗体水平可显著下降或转阴.

  本病不常见抗DNA抗体及狼疮细胞.类风湿凝集素常为阳性,滴度常增高,血沉常增快,75%病人有弥漫的高丙球蛋白血症,达2~5g/dl.只有约25%病人血清补体有轻度到中度减少.有活动性肌炎时血清肌酸激酶和醛缩酶通常增高.

  本病30%~40%病人有中度贫血与白细胞减少.有临床意义的Coombs试验阳性的溶血性贫血与血小板减少不常见.有肾小球肾炎时尿常规可查到血尿,管型和蛋白。

  诊断和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多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Sjogren综合征,脉管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瘤或病毒性心包炎的病人中,出现额外的重叠症状时应考虑本病.

  死亡原因包括伴肺动脉高压的增生性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结肠穿孔,感染播散和脑出血.一些病人在少量(甚至没有)应用皮质类固醇维持疗法的情况下,亦能持续缓解多年.

总体治疗措施与药物疗法类似系统性红斑狼疮.多数病人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效果好,特别是在病程早期.轻度患者常用水杨酸盐,其他非类固醇消炎药,抗疟药或极小剂量的皮质类固醇即可以控制.主要器官严重受累者通常需要较大剂量的皮质类固醇,如开始剂量强的松为1mg/kg。

 

2004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诊治指南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connectivetissuedisease,MCTD)是一种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SSc),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及类风湿关节炎(RA)等疾病的症状相重叠为特征的风湿性综合征,其突出的特点是在其血清中有很高滴度的斑点型抗核抗体(ANA)和抗u1RNP抗体。

该病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明确。

MCTD的发病与遗传素质,尤其是HLA-DR4、DR5有关。

氯乙烯和二氧化硅是目前认为与MCTD有关的环境因素。

与SLE不同,尚未有阳光照射或药物诱发MCTD的报道。

研究资料表明MCTD是一种免疫功能紊乱的疾病,如有极高滴度的抗U1RNP抗体,高球蛋白血症,抑制性T细胞缺陷,循环免疫复合物存在,组织中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等。

有很多表现支持MCTD为一个独立的疾病:

虽具备多种结缔组织病的重叠症状,但按传统分类标准不能确诊为某种特定的结缔组织病,且临床以手指雷诺征和腊肠肿常见;MCTD有极高滴度的抗u1RNP抗体,而其他抗核抗体滴度不高或阴性;与SLE相比,该病网状内皮系统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能力正常;血管的病理改变与SSc一样,均表现为广泛的血管内膜和(或)中层增殖性损害,导致大血管和许多脏器小血管狭窄。

本病患者免疫调节T细胞发育过程异常,与其他风湿病不同;常有肺动脉伴有轻度纤维化的增生性血管病变。

有些患者最终会转变成典型的SSc和SLE,故有人认为MCTD并非为一个独立性疾病。

发病年龄从4岁到80岁,大多数患者在30-40岁左右出现症状,平均年龄37岁。

女性多见,占80%。

日本一项研究表明MCTD的发病率是2.7%,与之对照,SLE的发病率是20.9%,SSc为5.7%,PM/DM为4.9%。

我国发病率不明,但并非少见。

  

[临床表现]

MCTD患者可表现出组成本疾病中的各结缔组织病(SLE,SSc,PM/DM或RA)的任何临床症状。

然而MCTD具有的多种临床表现并非同时出现,重叠的特征可以相继出现,不同的患者表现亦不尽相同。

本病急性发作少见,可以不明原因的发热起病。

在疾病的早期,大多数患者主诉乏力,肌痛,关节痛和出现雷诺现象。

如果发现患者手或手指肿胀并伴有高滴度的斑点型ANA,就应该严密观察病情的进展,是否会发生MCTD。

1.关节

  几乎所有患者都有关节疼痛和发僵。

60%的患者最终发展为明确的关节炎,通常伴有RA常见的关节变形,如尺侧偏斜,天鹅颈畸形和钮扣花畸形,放射学检查缺乏严重的侵蚀性病变,但有些患者也可见关节边缘侵蚀和关节破坏。

少数患者可出现肋骨侵蚀性改变和屈肌腱鞘炎。

50-70%的MCTD患者类风湿因子(RF)阳性。

2.皮肤粘膜

  大多数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皮肤粘膜病变。

雷诺现象伴手指肿胀、变粗,全手水肿有时是MCTD患者最常见和最早的表现。

有些患者的皮肤病变表现为狼疮样皮疹,尤其是颧部红斑和盘状斑块。

粘膜损害包括颊粘膜溃疡,干燥性复合性口生殖器溃疡和鼻中隔穿孔。

前臂屈肌,手、足伸肌和跟腱可出现腱鞘周围及皮下结节。

硬斑病少见。

96%以上的MCTD患者的指纹图形由正常尖形变成半圆形。

3.肌肉病变

  肌痛是MCTD常见的症状,但大多数患者没有明确的肌无力、肌电图异常或肌酶的改变。

有明确炎性肌病的MCTD患者,有时伴高热,其在临床和组织学方面与PM相同,表明疾病活动。

4.心脏

  20%的患者ECG不正常,最常见的改变是右心室肥厚,右心房增大和室间传导损害。

10-30%的患者出现心包炎,是心脏受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心包填塞少见。

早期检测有无肺动脉高压对开始早期治疗很重要。

超声多谱勒估测右室收缩压能检测到亚临床的肺动脉高压。

以下6条标准中如果具备4条或更多,则可诊断肺动脉高压:

(1)劳累性呼吸困难,

(2)胸骨左缘收缩期的搏动,(3)肺动脉区第二心音增强,(4)胸片示肺动脉增宽,(5)ECG示右心室肥厚,(6)UC1G示右室增大。

传导紊乱包括束枝传导阻滞和全心阻滞。

5.肺脏

  85%的MCTD患者有肺部受累的证据,但大多数患者没有症状。

症状包括呼吸困难、胸痛及咳嗽。

胸部放射线检查异常表现包括间质性改变、胸膜渗出、肺浸润和胸膜增厚。

最具有鉴别意义的肺功能实验是一次呼吸CO的弥散功能。

间质性肺部疾病通常呈进行性加重,有效容积和肺泡气体交换减少。

肺出血也偶有报道。

6.肾脏

  25%患者有肾脏损害。

高滴度的抗u1RNP抗体对弥漫性肾小球肾炎的进展有相对保护作用。

弥漫性肾小球肾炎和实质间质性病变在MCTD很少发生,通常为膜性肾小球肾炎。

有时也可引起肾病综合征,但大多数患者没有症状。

有些患者出现肾血管性高血压危象,与硬皮病肾危像类似。

长期肾脏病变可引起淀粉样变和肾功能不全。

7.胃肠道

  胃肠道受累是有SSc表现的MCTD患者的主要特征。

65%以上的患者有症状和食道压力改变,与皮肤损伤的严重程度无关。

MCTD的腹痛可能是由于肠道蠕动减少、浆膜炎、肠系膜血管炎、结肠穿孔或胰腺炎。

8.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并不是MCTD显著的临床特征。

与SSc一样最常见的表现是三叉神经病。

头痛是常见症状,多数患者可能是血管性头痛。

有些患者头痛伴发热,有时伴肌痛,有些表现象病毒感染后遗症。

这些患者中有些出现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显示无菌性脑膜炎。

MCTD的无菌性脑膜炎也被认为是一种对非甾类抗炎药(尤其是舒林酸和布洛芬)的高敏反应。

脑出血少见。

9.血管

  中小血管内膜轻度增生和中层肥厚是MCTD特征性的血管病变,组织学改变与SSc所见相似。

所有MCTD患者有SSc样的毛细血管显微镜下改变,73%患者可见灌木丛组织(bushyorganization)。

大多数患者有甲皱毛细血管襻的改变如毛细血管扩张,与SSc所见相同。

甲皱毛细血管襻的SSc样改变是MCTD与SLE的特征性区别。

抗内皮细胞抗体和血清VIII因子相关抗原水平的升高支持MCTD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管造影研究发现MCTD患者中等大小血管闭塞发病率高。

10.血液系统

75%的患者有贫血,表现为慢性炎症性贫血。

60%的患者Coombs试验阳性,但溶血性贫血并不常见。

如在SLE所见,75%的患者有白细胞减少,以淋巴细胞系为主,这与疾病活动有关。

血小板减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红细胞发育不全相对少见。

大多数MCTD患者有高丙球蛋白血症,33%的IgG分子有抗u1RNP特异性。

[诊断要点]

对有雷诺现象,关节痛或关节炎、肌痛,手肿胀的患者,如果ANA呈高滴度斑点型,抗u1RNP阳性,抗Sm阴性者,要考虑MCTD的可能,如果抗Sm阳性,应首先考虑SLE。

高滴度抗u1RNP应高度怀疑MCTD,因为它是诊断MCTD必不可少的条件。

1986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MCTD会议上,Sharp,Kasukama和Alarcon-Segoria宣布了各自的诊断标准,1991年Kahn提出了新的标准。

然而至今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以下四种均被广泛应用。

Sharp诊断标准(美国):

1.主要标准

(1)严重肌炎

(2)肺部受累①CO弥散功能小于70%和/或②肺动脉高压和/或③肺活检显示增殖性血管病变(3)雷诺现象或食管蠕动功能减低(4)手指肿胀或手指硬化(5)抗ENA≥1:

10,000和抗U1RNP阳性和抗Sm阴性;

2.次要标准

(1)脱发

(2)白细胞减少(3)贫血(4)胸膜炎(5)心包炎 关节炎(7)三叉神经病 颊部红斑(9)血小板减少(10)轻度肌炎(11)手肿胀。

确诊标准:

符合4条主要标准,抗U1RNP滴度>1:

4,000及抗Sm阴性。

可能诊断:

符合3条主要标准及抗Sm阴性;或2条主要标准和2条次要标准,抗U1RNP滴度>1:

1,000。

可疑诊断:

符合3条主要标准,但抗U1RNP阴性;或2条主要标准,伴抗u1RNP>1:

100;或1条主要标准和3条次要标准,伴有抗U1RNP>1:

100。

Alarcon-Segovia诊断标准(墨西哥):

1.血清学标准 抗u1RNP≥1:

1600(血凝法)

2.临床标准 

(1)手肿胀

(2)滑膜炎(3)生物学或组织学证实的肌炎(4)雷诺现象(5)肢端硬化。

确诊标准:

血清学标准及至少3条临床标准,必须包括滑膜炎或肌炎。

Kasukawa诊断标准(日本):

1.常见症状

(1)雷诺现象

(2)手指或手肿胀

2.抗snRNP抗体阳性

3.混合症状⑴SLE样表现①多关节炎②淋巴结病变③面部红斑④心包炎或胸膜炎⑤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⑵SSc样表现①指端硬化②肺纤维化,限制性通气障碍或弥散功能减低③食管蠕动减少或食管扩张⑶PM样表现①肌肉无力②血清肌酶水平升高(CPK)③EMG示肌源性损害

确诊标准:

至少2条常见症状中的1条阳性,抗snRNP抗体阳性及三种混合表现中,任何两种内各具有一条以上的症状。

kahn诊断标准(法国):

1.血清学标准:

存在高滴度抗u1RNP抗体,相应斑点型ANA滴度≥1:

12002.临床标准:

手指肿胀;滑膜炎;肌炎;雷诺现象。

确诊标准:

血清学标准阳性,雷诺现象和以下3项中至少2项:

滑膜炎,肌炎,手指肿胀。

[鉴别诊断]

MCTD能否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存在?

这个问题在国内外的学者中都存在很大的分歧。

近来的报道从基因、血清学和临床方面提供了足够的证据,支持MCTD与其他“已确定”的CTDs一样以同样方式定义为独立的疾病。

MCTD临床和血清学异质性与其他CTDs所见相平行。

国内学者认为:

把临床上具有SLE、SSc、PM/DM等重叠症状,无肾损害,血清学检查有高滴度斑点型ANA及高滴度抗u1RNP抗体的患者,且又不能诊断为某一明确的结缔组织病(CTDs)患者,归属于MCTD,即把MCTD从那些尚未分化为典型的、表现得十分混杂的CTDs中区分出来,有着一定的临床意义。

对这些患者以小量激素治疗,或可改变疾病的转归,从而获得良好的预后。

MCTD可能在某一时期以SLE样症状为主要表现,在另一时期又以SSc或PM/DM或RA样症状为主要表现,或最终转为某一特定的CTD。

因此,本病需与SLE、SSc、PM/DM、RA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鉴别。

有些患者可出现以下临床表现中的一项或几项:

如雷诺现象、多关节炎、肌痛/肌炎、皮疹、贫血、肺间质疾病,浆膜炎及血管炎。

但这些症状对各个明确的CTDs又无诊断上的特异性,另外ANA或RF阳性也可在多种疾病中出现。

临床上将这类不符合某一明确的弥漫性CTDs诊断标准的疾患称为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

UCTD与MCTD概念不同,MCTD为一独立存在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而UCTD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当患者具有高滴度抗u1RNP但目前并不满足MCTD或其他疾病的诊断标准时,有人认为可初步称之为UCTD,并应随诊下去。

从长期随访结果看,诊为UCTD的患者确有一部分在随诊中进展成为某一种弥漫性CTDs,如大多数有高滴度抗u1RNP抗体的UCTD患者2年内转变为MCTD,低滴度抗u1RNP的UCTD患者常发展为其他CTDs,另外部分患者“长期”保持一种未分化状态(UCTD)。

也许随着我们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对这些“长期”未分化状态的UCTD患者能提出明确的诊断。

因此,UCTD应保留用来描述那些临床状态:

患者有某种CTDs的表现,但又符合某种特定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包括MCTD在内)的诊断。

[治疗方案与原则]

治疗本病以SLE、PM/DM、RA和SSc的治疗原则为基础。

1.雷诺现象:

首先注意保暖,避免手指外伤,避免使用振动性工具工作和戒烟等。

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予扩血管药物如钙通道拮抗剂硝苯地平每日30mg,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每日6.25-25mg。

局部可试用前列环素软膏外用。

如出现指端溃疡或坏死,可使用静脉扩血管药物,如前列环素。

2.以关节炎为主要表现者,轻者可应用非甾类抗炎药,重者加用甲氨蝶呤或抗疟药。

3.以肌炎为主要表现者,选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轻症和慢性病程应用小-中等量激素如波尼松每日10-30mg,急性起病和重症患者应用波尼松每日60-100mg,同时加用甲氨蝶呤,必要时可采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4.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是MCTD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所以应该早期、积极治疗。

除了阿司匹林、钙通道拮抗剂如硝苯地平10mg,每日3-4次,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12.5-25mg,每日2-3次外,还可应用中-大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首选环磷酰胺和甲氨蝶呤。

5.肾脏病变:

膜性肾小球肾炎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如波尼松每日15-60mg。

肾病综合征对激素反应差,可加用环磷酰胺或苯丁酸氮芥等免疫抑制剂。

有肾功能衰竭患者应进行透析治疗。

6.食道功能障碍:

轻度吞咽困难应用泼尼松每日15-30mg。

在治疗过程中,无菌性脑膜炎、肌炎、浆膜炎、心包炎和心肌炎对糖皮质激素反应好,而肾病综合征、雷诺现象、毁损型关节病变、指端硬化和外周神经病变对激素反应差。

胃、食道病变治疗方案参考SSc。

为减少激素副作用,应加用免疫抑制剂如抗疟药、甲氨蝶呤和环磷酰胺等。

在使用上述药物时应定期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避免不良反应。

[预后和转归]

MCTD预后相对良好,但并非所有的患者都如此,如肺动脉高压有时进展迅速,患者可在几周内死亡。

进展性肺动脉高压和心脏并发症是MCT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此外,心肌炎是少见的致死原因。

与SLE相比,继发感染和院内感染在MCTD患者中相对少见。

日本报道表明,MCTD患者5年生存率为90.5%,10年生存率为82.1%,SSc-PM重叠的患者预后差,10年生存率为33%。

总之,MCTD的病程难以预测,大多数患者预后相对良好,但主要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关。

如果已有主要脏器受累则预后差。

国内随诊50例MCTD患者,5年生存率为80%。

其中13例(26.0%)发展为其他CTDs,包括7例SLE,6例SSc。

23例符合Sharp标准的MCTD患者中1例(4.3%)发展为SSc,23例符合Kasukawa标准的患者中7例(30.4%)发展为其他CTDs,27例符合Alarcon-Segovia标准的患者中12例(44.4%)发展为其他CTDs。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概述: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是一种血清中有极高滴度的斑点型抗核抗体(ANA)和抗U1RNP抗体,混合结缔组织病是一组具有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或其他部分结缔组织混合症状,血中有高滴度ANA抗体,尤其是抗核糖蛋白抗体阳性率最高。

肾受累少,对皮质激素反应好,预后良好。

症状表现:

1.系统性红斑狼疮样表现,面部可有蝶形斑、疤痕性盘状红斑狼疮或亚急性皮肤性红斑狼疮样疹、关节炎、脱发、光敏等。

2.系统性硬皮病样表现,85%有雷诺氏现象,早期即有,手指肿胀、硬化、指端变细如腊肠样,食道蠕动减慢。

3.皮肌炎样表现,眼睑紫红色水肿性斑,指关节背紫红色丘疹和萎缩性斑,近端肌无力,肌痛。

4.心、肺、肝、脾及中枢神经系统可受累,可全身乏力和发热。

5.高效价抗nRNP抗体(有特征性),抗核抗体呈斑点型,且滴度高,血清肌酶升高,贫血,白细胞下降,γ球蛋白高,血沉快。

诊断依据:

1.临床兼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系统性硬皮病三者的部分混合症状,难以确诊属哪一种疾病。

2.明显早期即有雷诺氏现象,手指硬性肿胀,如腊肠样,面部水肿、皮肤绷紧、增厚、弹性差。

3.血清高效价抗nRNP抗体和斑点型荧光抗核抗体,且滴度高,即可确诊。

                      Sharp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

            次要标准

(1)      严重肌炎

(2)      肺部受累

Co弥散功能小于70%和/或

肺动脉高压和/或

肺活检显示增殖性血管病变

(3)      雷诺现象或食管蠕动功能减低

(4)      手指肿胀或手指硬化

(5)      抗ENA>.=1:

10,000(血凝法)和抗U1RNP阳性和抗Sm阴性

(1)      脱发

(2)      白细胞减少

(3)      贫血

(4)      胸膜炎

(5)      心包炎

(6)      关节炎

(7)      三叉神经病

(8)      峡部红斑

(9)      血小板减少

(10)  轻度肌炎

(11)  手肿胀

治疗:

1.一般治疗;2.血管扩张药、抗炎药、软化皮肤药物;3.对症治疗;4.支援疗法。

预防常识:

本病是一种有部分结缔组织病混合症状综合出现的疾病。

以30岁左右女性发病多。

早期开始手指动脉痉挛,出现一过性皮肤苍白、紫绀、麻痹、疼痛,保暖后可缓解,而后手指出现硬肿,似腊肠样,又可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样或皮肌炎或硬皮病样的某些混合症状,血中有特殊的物质称为抗核糖蛋白抗体,发现有此现象,应速求医检查。

早期加强保暖,避免外伤,内服皮质激素和活血通络的药物,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获得痊愈的可能性很大。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是share于1972年提出的具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及系统性硬化症等结缔组织病的临床表现,但又不符合其中一种疾病的诊断,且在血清中有高效价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女性多见,约占80%,30岁戏右为发病高峰,发病率介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多发性肌炎之间。

  [病因]

  1、遗传:

部分患者HLA-DR4、-DR5抗原频率增高。

  2、免疫因素:

高滴度免疫荧光抗核抗体及抗核糖核蛋白抗体,循环免疫复合物及补体改变等。

  [病理]

  主要表现为广泛血管增生性病变,动脉和小动脉内膜及中层增生,可引起血管腔狭窄。

  [诊断]

  

(一)临床表现

  1、皮肤:

手指呈腊肠样肿胀,但不伴明显硬化,肿胀不过腕,狼疮样皮疹,网状青斑,上睑紫红斑。

  2、雷诺现象:

见于85%左右病人。

  3、关节肌肉:

多关节炎,非畸形性,约占75%。

近端肌肉痛、肌肉压痛,无力。

  4、肺:

呼吸困难,肺弥散功能降低,少数胸膜炎,非间质纤维化,肺动脉高压。

  5、食管:

食管扩张,蠕动减弱或消失。

  6、心:

可有心包炎、心肌炎、心律失常,心瓣膜病变如二尖瓣脱垂、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心功能不全。

  7、肾:

28%病人有血尿、蛋白尿、管型尿,严重时肾功能衰竭。

  8、神经病变:

约10%,最好常见三叉神经痛,此外有多发性神经炎、无菌性脑膜炎、癫痫等。

  9、其他:

1/3患者发热、淋巴结肿大,少数肝脾大。

  

(二)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

中、轻度贫血,白细胞养活血沉加快。

  2、免疫学检查:

高滴度抗核糖核蛋白抗体,抗核抗体呈高滴度斑点型,免疫球蛋白增加,免疫复合物阳性。

  3、肌酶活性增高:

如肌酸磷酸激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增高。

  4、肌电图异常:

炎性肌病表现。

  (三)诊断标准

  1、主要标准:

①肌炎(重度)。

②肺部受累:

CO弥散功能<肺动脉高压,肺活检示增生性血管损伤。

③雷诺现象或食管蠕动功能降低。

④肿胀手可手指硬化。

⑤抗ENA抗体≥1:

10000,抗U1RNP抗体(+)及抗Sm抗体(-)。

  2、次要标准:

①脱发。

②白细胞减少,<4×109/L。

③贫血:

血红蛋白女性<100g/L,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