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2150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经济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经济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经济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经济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论文.docx

《经济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论文.docx

经济论文

目录

 

(1)摘要………………………………………………………………………2-2

(2)关键词……………………………………………………………………2-2

(3)引言………………………………………………………………………3-5

(4)正文………………………………………………………………………5-13

(5)参考文献…………………………………………………………………14-14

   

   

   

   

   

   

   

   

   

   

   

   

   

   

   

   

   

   

   

   

   摘要:

   2008年来,由于受到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物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上涨,2011年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高达5.4%,同比涨幅创下32个月以来的新高。

物价上涨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物价问题涉及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对人民的生活影响重大,物价改革是党和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价格,能够起着促进生产、活跃流通、指导消费和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反之,对国民经济也会产生不小的负面作用。

这些年来,中国买什么,什么就涨价,中国现在大量进口原油、铁矿石、煤炭、大豆、粮食等,这些商品国际上全在涨价,成本上涨,国内物价就不可能不涨,这是全球性的。

而在当前的中国经济中,民工荒、收入差距扩大、拆迁引起的矛盾、通货膨胀、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压力等,都对物价上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所以对物价进行因素分析以及找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对策已经刻不容缓。

   Abstract:

   In2008,duetotheinfluenceofU.S.economiccrisis,ourpricehavearisenunprecedentedriseinMarch2011,theconsumerpriceindex(CPI),ayear-on-yearincreaseashighas5.4%32monthshighs.Risingpriceshavebecometoday'sChinaoneofthehottesttopics.Thepricequestioninvolveseveryfieldofnationaleconomy,thepeople'slife,pricereformisagreatinfluenceontheeconomicpoliciesofthepartyandcountryimportantconstituent.Thereasonableprice,canplayapromoteproductionandactivecirculation,guidingconsumptionandadjusttheroleofnationalincomeredistribution;Conversely,onthenationaleconomyalsocanproducealotofnegativeeffects.Theseyears,Chinawillbuywhat,whatprice,Chinanowimportalotofcrudeoil,ironore,coal,soybeans,grain,etc,thesecommodityprice,allintheinternationalhomeprices,costscouldnothavenotrise,thisisglobal.AndinthecurrentChineseeconomy,Labourshortage,incomegap,demolishingthecontradiction,causedbyinflation,energyresourcesandenvironmentalpressureonprices,hasgreatlyaffected.Soforthepriceoffourfactorsandfindoutthecountermeasuresfortheactualsituationinourcountryisurgent.

天猫返利网

   

   关键词:

物价上涨因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货膨胀

   Keyword:

PriceRiseFactorCPIinflation

 

引言:

   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发展状况可以把我国的物价情况大致分成十个阶段:

新中国建立前后四次物价波动;1953年—1957年,计划价格逐步形成;1958年—1960年,“大跃进”对物价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1961年—1966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经济进行全面的调整,遏制了物价上涨,物价形势好转;1967年—1977年,“文革”时期对物价工作产生了严重的破坏;1978年—1984年,价格出战告捷,1985年—1992年,价格全面展开,并在治理整顿中继续前进;1993年—1998年,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化改革;1999年—2007年,我国物价基本保持稳定;2008年—2011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我国物价上涨迅猛。

从这十个阶段可以大致了解到我国整体物价趋势和特征。

那么让我们先了解两个词汇:

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生活消费品和支出服务项目费用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其目的在于观察居民生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对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PPI即生产者物价指数,是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指数,其目的是衡量各种商品在各个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

   

2009年11月—2011年3月的CPI、PPI

月份CPIPPI

2011年3月5.40%7.30%

2011年2月4.90%7.20%

2011年1月4.90%6.60%

2010年11月5.10%6.10%

2010年10月4.40%5.00%

2010年9月3.60%4.30%

2010年8月3.50%4.30%

2010年7月3.30%4.80%

2010年6月2.90%6.40%

2010年5月3.10%7.10%

2010年4月2.80%6.80%

2010年3月2.40%5.90%

2010年2月2.70%5.40%

2010年1月1.50%4.30%

2009年12月1.90%1.70%

2009年11月0.60%-2.10%

 

各种价格定基指数

年份居民消费 

 商品零售工业品出厂固定资产投资

价格指数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价格指数价格指数价格指数

 

(1978=100)消费价格消费价格 

(1978=100) 

(1985=100) 

(1991=100)

(1978=100)(1985=100)

1978100.0100.0100.0  

1980109.5109.5108.1  

1985131.1134.2100.0128.1100.0 

1990216.4222.0165.1207.7159.0 

1991223.8233.3168.9213.7168.9100.0

1992238.1253.4176.8225.2180.4115.3

1993273.1294.2201.0254.9223.7145.9

1994339.0367.8248.0310.2267.3161.1

1995396.9429.6291.4356.1307.1170.6

1996429.9467.4314.4377.8316.0177.4

1997441.9481.9322.3380.8315.0180.4

1998438.4479.0319.1370.9302.1180.0

1999432.2472.8314.3359.8294.8179.3

2000434.0476.6314.0354.4303.1181.3

2001437.0479.9316.5351.6299.2182.0

2002433.5475.1315.2347.0292.6182.4

2003438.7479.4320.2346.7299.3186.4

2004455.8495.2335.6356.4317.6196.8

2005464.0503.1343.0359.3333.2199.9

2006471.0510.6348.1362.9343.2202.9

2007493.6533.6366.9376.7353.8210.8

2008522.7563.5390.7398.9378.2229.6

2009519.0558.4389.5394.1357.8224.1

  

   根据国家统计局消费价格统计方法制度,目前我国消费价格指数按对比基期不同,可分为:

以2000年价格为基期的指数(定基比)、以上月价格为基期的指数(月环比)、以上年同月价格为基期的指数(同期比)、本年一月至报告期以上年同期价格为基期的指数(累计比)和以上年12月价格为基期的指数共五种。

国家统计局目前公布的物价指数主要是以上年同月价格为基期的指数(同期比)和本年一月至报告期以上年同期价格为基期的指数(累计比)两种。

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3.3%。

其中,12月份CPI上涨4.6%,涨幅有所回落。

物价涨跌间关系着国计民生,究竟该如何看待当前物价形势?

伴随经济的不断回升向好,2010年我国消费物价呈现逐季加快的趋势:

一季度至四季度CPI分别增长了2.2%、2.9%、3.5%和4.7%。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一、我国物价为何上涨如此迅猛。

  1、通货膨胀的影响。

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对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有如下几种解释。

  

(一)需求拉上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一般说来,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和生产总量的增加,但在达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即达到实际产量的极限之后,总需求任何一点的增加,都会引起价格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就是通货膨胀更加明显。

这种通货膨胀被认为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当产量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时,需求的增加导致两种可能的结果:

(1)产量提高但价格水平不变,由于瓶颈现象,有效需求的增加引起产量增加,同时又引起物价上涨,出现半通货膨胀。

(2)当产量达到充分就业以后,由于生产能力的制约,总需求增长不再引起产量的增加,而只导致物价水平按同一比例增长,出现真正的通货膨胀

天猫返利网。

  

(二)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来自供给方面的冲击主要是受国际市场供给价格和数量的变化,农业的丰欠以及劳动生产率变化而造成的“工资推动”或“利润推动”。

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主要是有四种原因造成:

(1)原材料短缺,因为短缺而价格上涨。

(2)农产品供不应求,农产品的供不应求引起了整个成本上升。

(3)因为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而引起了物价的上涨。

(4)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上升,关于土地价格和房产价格上升,使成本增加。

宏观紧缩政策不能解决原材料的短缺,也不能解决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问题,也不能把劳动成本上升的问题消除掉,可能对房价的上涨、土地价格上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既然已经上升了,成本还在推动着总价格的上升。

  (三)输入型通货膨胀

  目前,控制通胀的主要压力不是来至内部,而是来至外部。

输入型通胀压力明显,现阶段宏观调控应该着重考虑如何消化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

目前我国的输入型通胀主要是能源和基础原材料价格的飙升引起的。

在各种大宗商品中,中国对外依赖程度最高的大宗商品是原油、铁矿石以及大豆,这些商品的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去年这三种商品的总进口金额达到了2389亿美元,约占中国全年进口的17%左右。

如果进口量不变,这三种商品的价格在今年上涨20%,则贸易顺差将减少567.8美元亿元(去年的顺差为1831亿美元)。

从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进口大宗商品价格继续飙升,1至3月份,进口的原油价格涨幅达24%,铁矿石价格涨幅在59%,大豆、食用植物油价格同比涨幅分别为25%、35%,价格涨幅最高的天然橡胶,涨幅达到73%。

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上游企业成本的增加,外在表现就是PPI的不断上涨。

上游成本的增加能否转嫁到下游产品,要看企业的定价能力、利润空间以及政府的价格管制力度。

   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通胀预期的影响。

直接影响即直接导致物价的上涨,需要经历投入产出环节,影响比较隐蔽,具有滞后效应;大宗商品的上涨,特别是成品油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成本,使人们对物价上涨的感受更加贴切,加剧了人们的通胀预期。

2011年4月7日,发改委再次上调了成品油的价格,平均涨幅在5%左右。

在这次上调成品油价格时,原油移动变化率已经达到14.38%,超过了定价机制4%的调价线,因此,这次调价符合成品油的定价机制。

成品油价格的上涨主要影响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所消耗的汽、煤、柴三大成品油约占总消费量的70%。

成品油价格上涨将给农业带来较大影响,直接增加农资运输、灌溉、耕田、收割等农机具的燃油成本。

由于农业的利润空间较低,成本的增加通常直接转嫁到食品价格的上涨。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对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与国内的物价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如果进口大宗商品的价格在2011年的上升幅度超过20%,其对PPI和非食品CPI的中期影响(3个月)将分别达到3.6个百分点以及0.72个百分点。

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飙升,输入型通胀愈演愈烈,在国内货币政策空间渐行渐窄的背景下,如何在短期内消化输入通胀以及在长期内改变输入通胀给国内造成的冲击,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不管是哪种通货膨胀,都是对物价有机极大的影响。

通货膨胀,流通中的货币增加,从而使货币贬值,人们手中的现金值钱,购买力下降。

物价暴涨、资产暴涨、归根到底都是过多货币追逐的结果。

如果现在还不及时调整货币政策,付出代价将更加严重。

任何情况下,滥发货币都会导致通胀,只是时间迟早而已。

当前,中国经济并没有走出危机,但是已经走进通胀了。

滥发的货币已经流入消费品市场了,物价普遍上涨也是难以避免的。

在既定的生产条件下,通货膨胀不会使实际国民收入总量增加,也不会使之减少,但要改变社会成员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例和实际收入水平。

由于社会各个阶层收入来源极不相同,在通货膨胀时期,各成员工资收入增长不一致,因此其名义收入比例会发生变化,承受的物价上涨损失呈现出不平衡状态。

  2、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危机

   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更于2008年起名为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

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

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

直到2008年9月9日,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我国也受到美国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发展明显放缓。

自从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发生了几个变化,以前拿百元大钞,能买很多东西,现在再拿百元入菜市,随便转一圈就能花完;其次,有多少人倾其一生所有,用忙碌几十年的积蓄,加上负债20-30年,为房子而奋斗。

从目前的经济形势和产能过剩情况看,流动性必须回笼,泛滥的流动性积聚的能量涌入商品市场,商品价格迅速上涨,已带来猛烈的通胀。

而通胀就是导致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二)国际原油和有色金属价格

  国际原油、有色金属价格反弹。

2011年1、2月份原材料、燃动力价格同比涨幅比2005年12月有较大程度的扩大,主要原因在于其中的燃动力价格和有色金属价格同比涨幅有较大提高。

   国际原油价格反弹和国内天然气价格上调导致燃动力价格上升。

年初以来,国际油价有所反弹,1-2月份WTI原油价格平均收盘价格高达63.59美元/桶,比2005年同期上涨34.2%,受此影响,2006年1、2月份,我国原油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0.7%、43.1%。

另外,我国积极推进天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改革,2005年12月26日起,上调了天然气价格,平均提价幅度在10%左右。

在国际石油价格反弹和国内天然气提价的共同作用下,1、2月份原材料、燃动力价格中的燃动力价格同比分别上涨了17.7%和17.8%,涨幅比2005年12月分别提高了5.9和6.0个百分点。

   国际有色金属价格反弹带动国内有色金属价格上升。

1-2月份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总体上涨较快,伦敦金属交易所主要有色金属价格上涨幅度在7%-22%。

在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上涨的带动下,1、2月份我国原材料、燃动力价格中的有色金属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4.6%、19.2%,涨幅比2005年12月分别扩大2.4和7.0个百分点。

国内三大石油巨头已几次上书要求成品油涨价,如果油价得到相应的调整,我国CPI会受到直接影响,并成为通胀的主要压力之一

天猫返利网。

  (三)对外汇率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4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301,较上一交易日走升38个基点,再度刷新汇改以来新高。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1年4月15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

1美元对人民币6.5301元,1欧元对人民币9.4611元,100日元对人民币7.8079元,1港元对人民币0.83985元,1英镑对人民币10.6806元。

   汇率的变化,首先将影响到我国的对外贸易。

现今人民币不断上涨,美元不断下跌,如今的商人用等额的外汇只能兑换比原来更少的本币。

这对于我国来说,限制了出口,但同样的,鼓励了进口,因为在一方面出口商品所换取的外汇,在本国兑换却比原本的还要少,出口商必定会采取压低出口产品的收购价和提高出口商品的销售价来实行他的出口计划。

这样的结果将会降低本国产品出口的竞争离和打击商品生产企业的积极性。

  3、居民收入的增长

  2011年一季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6472元。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63元,同比增长1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

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0.2%,转移性收入增长8.5%,经营净收入增长32.6%,财产性收入增长23.6%。

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187元,增长2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3%。

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8.9%,家庭经营收入增长21.4%,财产性收入增长13.3%,转移性收入增长27.9%。

劳动工资水平上升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的扩大,一方面将直接抬高企业成本和产品成本,诱发成本推动型通胀;另一方面,将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导致需求推动型通胀。

  4、消费势头回升,食品价格上涨有蔓延之势。

      

   上半年,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044亿元,同比增长15.4%,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增幅为1997年以来的新高。

根据历史数据,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中的40%左右将逐步转化为消费资金,近几年高速增长的投资资金必然释放出巨大的消费能力,而强劲的出口也会提高企业的效益和就业岗位,另外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扶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这些因素累积起来将共同促进消费增长。

  5、银行信贷

  物价上涨终究可以归结于货币现象。

由于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居高不下,导致经由外汇占款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持续多增。

6月末M2同比增长17.06%,增幅比5月末高0.32个百分点,也超出年初确定的目标增速1.06个百分点。

同时,信贷投放也有较大增幅,上半年新增贷款2.54万亿元,创历史同期纪录。

充裕的资金终将会形成购买力,促进物价水平上扬。

  二、物价上涨对策研究

  1、紧缩性货币政策

  根据现在的情况因改采取紧缩性政策,加强控制。

同时提高货币政策的遇见性和有效性,保持人民币在合理范围内浮动,提高法定法定准备金,减少流动中的货币。

运用货币政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七个方面:

(一)、控制货币发行。

这项措施的作用是,钞票可以整齐划一,防止币制混乱;中央银行可以掌握资金来源,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基础;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二)、控制和调节对政府的贷款。

为了防止政府滥用贷款助长通货膨胀,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规定以短期贷款为限,当税款或债款收足时就要还清。

(三)、推行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它的公开市场业务,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银行信贷,进而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

(四)、改变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据以控制商业银行贷款、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五)、调整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贴现行为。

调整再贴现率,可以控制和调节信贷规模,影响货币供应量。

(六)、选择性信用管制。

它是对特定的对象分别进行专项管理,包括:

证券交易信用管理、消费信用管理、不动产信用管理。

(七)、直接信用管制。

它是中央银行采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直接进行干预和控制的措施,以控制和引导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

  2、紧缩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能有效的在国内抑制社会需求,对抑制物价持续增长十分有效。

人民币升值会对国内出口造成较大影响,紧缩的财政政策缓解了国内的通胀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物价的上涨。

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不仅要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减少对基础建设项目的投资力度,尽量减少由于投资带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

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未来,中国政府应当进一步采取一系列手段减少内需,积极推动物价的持续回落。

主要采取以下手段:

  

(一)、限制一系列包括“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环保补贴”在内的鼓励消费的惠民政策,减少市场需求。

  

(二)、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坚决抵制国外大量“热钱”的流入,对大量流入的“热钱”实施更为严厉的制裁以期达到遏阻作用。

  (三)、央行应当顺应发展,继续推行“加息”政策,减缓国内CPI增速。

  (四)、增收“汽车税”和“二套房产税”,增大养车及买房成本,控制房价过快增长,这对阻挡大量“游资”的侵入将会产生良好的成效。

  (五)、加大对欧盟的投资,保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

  (六)、有计划的抛售美国国债,减轻对美元的过度不良依赖。

  3、收入政策

  稳定通货膨胀需要时间且会造成失业,而要消除失业就要使工资的变化率下降。

收入政策就是试图直接抑止工资和价格上升的这样一种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