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江省名校协作体G12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
《学年浙江省名校协作体G12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江省名校协作体G12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浙江省名校协作体G12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名校协作体(G12)高二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孔子自述身世时尝称:
“而丘也,殷人也”。
(《礼记•檀弓上》)后人也以“殷汤之后”、“微子之后”等称呼孔子。
由此推断,西周时孔子先祖可能受封于
A.晋国
B.鲁国
C.宋国
D.齐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殷汤之后”、“微子之后”可知,微子启不是姬姓贵族,而是商朝旧贵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晋国、鲁国是姬姓贵族,故AB项排除;宋国是微子启的封地,故C项符合题意;齐国是功臣姜尚的封地,故D项排除。
【点睛】“殷汤之后”、“微子之后”是解题的关键。
2.“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是某一古代思想学派的重要主张,下列与该主张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B.“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
C.“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D.“人之性恶……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而辞让亡焉”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反映的是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这是道家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道家思想,符合题意;B项是法家思想,排除;C项是儒家思想,排除;D项是法家思想,排除。
【点睛】“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是解题的关键。
3.唐德刚在《胡适杂忆》中说:
大秦帝国一旦统一天下,当务之急便是来个全国性的“文字改革”。
第一步便是“篆字简化”——把“大篆”变“小篆”;第二步则是废除篆字,代之以效率极高的“”。
中应该是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步便是“篆字简化”——把“大篆”变“小篆”;第二步则是废除篆字,代之以效率极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字体是指隶书,它比小篆更简便,故A项正确;BCD项是汉代出现的,排除;
4.“刘邦在继承秦的制度时,犹豫不决,进两步退一步……采取折中主义。
这似乎是鉴于秦朝短期间内过度集权化导致‘孤立而亡’,又要根绝战国的地域纠纷温床,不得已推行的。
”这里的“折中主义”指
A.刺史制
B.郡国并行制
C.内朝制度
D.三公九卿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刘邦”“在继承秦的制度时,犹豫不决,进两步退一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折中主义”指的是汉高祖刘邦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故B项正确;AC项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排除;D项是秦朝实行的,排除。
【点睛】“刘邦”“在继承秦的制度时,犹豫不决,进两步退一步”是关键信息。
5.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关于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反映了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
B.图二可作为汉代灌溉工具耧车的实物模型
C.图三反映了东汉时期冶铁技术的发展
D.图四显示了汉代农耕工具的进步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图示可知,图1是后母戊鼎,这是商朝的青铜器中的典型代表,反映了商朝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故A项错误;图二是耧车,是播种工具,故B项错误;图三是东汉时期的水排,是冶铁鼓风工具,反映了东汉时期冶铁技术的发展,故C项正确;图四是唐朝出现的曲辕犁,故D项错误。
6.唐代诗人名家辈出,流派众多。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首诗不能说明诗人
A.强烈的忧患意识
B.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
C.荡人心魄的浪漫情怀
D.悲壮激昂的沉痛之情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悲壮激昂的沉痛之情,反映出诗人的忧患意识和人道主义色彩,故AB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是浪漫主义诗歌的特征,而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7.建德二年,恰逢三个宰相相继去职。
宋太祖欲派赵普为相,但皇帝诏敕一定要经宰相副署,因宰相已全体去职,因无相副署该敕旨无法行下,与群臣再三商讨决定由当时开封府尹副署盖印行下。
该事件反映了
A.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
B.中央集权得以减弱
C.皇权与相权的制约与平衡
D.皇权也受到一定的制度约束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皇帝诏敕一定要经宰相副署”“因无相副署该敕旨无法行下”“与群臣再三商讨决定由当时开封府尹副署盖印行下”反映出皇权受制度的约束,故D项正确,A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专制主义的问题,故B项排除;材料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故C项排除。
【点睛】关键信息是“皇帝诏敕一定要经宰相副署”“因无相副署该敕旨无法行下”“与群臣再三商讨决定由当时开封府尹副署盖印行下”。
8.明、清两代设两广总督,管辖广东、广西两省,此后两广地区就成了广东、广西两地的合称。
以下符合两广地区的历史发展史实的是
A.秦朝开凿灵渠、平定岭南,是该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B.秦朝征服百越之后,在该地区设南海、象郡、九原、桂林等郡
C.广州是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也是近代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D.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广东广西两省被确立为最先对外开放的省份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14年,秦开凿灵渠,平定岭南,在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这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故A项正确;秦朝征服百越之后,在该地区设南海、象郡、桂林等郡,九原郡是北方的,故B项错误;西安是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故C项错误;广东被确立为最先对外开放的省份,故D项错误。
9.王阳明的《示诸生诗》:
“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
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
”他所主张的是
A.发明本心
B.格物致知
C.心外无物
D.循序渐进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认为各人都有自己的本性,不用向人问求或从书中获得,只要加强自己内心修养,致良知就可成德业,这反映了王阳明“心外无物”的主张,故C项正确;A项是陆九渊的主张,排除;B项是程朱理学的主张,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循序渐进的思想,故D项排除。
10.1879年沙皇俄国乘机强占我国伊犁。
清政府为了加快沟通军情,派李鸿章负责修建大沽、北塘至天津,以及从天津兵工厂至李鸿章衙门的一条通信线路。
该通信工具最可能是
A.驿站
B.电报
C.邮政
D.电话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1879年”“为了加快沟通军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通讯工具是指电报,故B项正确;驿站和邮政传递信息的速度比较慢,故AC项排除;1900年,中国第一部市内电话在南京问世,故D项排除。
【点睛】“1879年”“为了加快沟通军情”是关键信息。
11.梁启超《新民说》有云:
“聚群盲不能成一离娄,聚群聋不能成一师旷,聚群怯不能成一乌获”,下列说法符合其意的是
A.重视启发民智
B.强调民众的联合
C.主张师夷长技
D.倡导中学西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梁启超希望改变国人对政治麻木态度的迫切性,强调了重视启发民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民众联合的重要性,故B项排除;C项是魏源的主张,排除;D项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
12.商会是中国近代社会影响力最大的社团之一。
1904年,清廷谕令颁布了《察定商会简明章程》、《商会章程附则六条》;1905年1月13日,天津商会正式成立;1912年商会总数猛增至794个。
据此分析,该时期商会的发展得益于
①清政府的支持
②实业救国思潮
③抵制日货运动
④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支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1904年,清廷谕令颁布了《察定商会简明章程》、《商会章程附则六条》”中可以分析出,清政府的支持是推动商会激增的因素,故①正确;根据材料“1912年商会总数猛增至794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业救国思想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支持也是推动商会激增的因素,故②④符合题意;③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项,ACD项排除。
13.“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别为三部:
一为关于过去的理论,就是他的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二为关于现在的理论,就是他的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的经济论;三为关于将来的理论,就是他的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就是社会民主主义。
”此文最可能出自
A.《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B.《天演论》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神圣家族》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别为三部……”表明该文章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论述了李大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见解,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和学说,没有系统介绍马克思的历史论、经济论和政策论,排除A;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与材料中宣传马克思主义无关,故B项排除;《共产党宣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没有“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别为三部”的内容,排除D。
14.溥仪于《我的前半生》中回忆道:
“这天,在长春郊外一个叫杏花村的地方,在临时垒起的一个土坛——代替天坛,举行了告天而后即位的祭天古礼。
我总算穿了一次龙袍,过了一次瘾。
”文中所述事件
A.引发了护国运动
B.揭开了日军侵华战争序幕
C.意味着东三省已沦为日本殖民地
D.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在长春郊外”“总算穿了一次龙袍,过了一次瘾”中可知,此事件是指1932年3月在日本军队的支持下,溥仪在长春成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伪满洲国的建立意味着东三省已成为日本殖民地,故C项正确;护国运动是反对袁世凯称帝,故A项排除;B项是指1931年9月的九一八事变,排除;D项是指1935年的华北事变,排除。
【点睛】“在长春郊外”“总算穿了一次龙袍,过了一次瘾”是关键信息。
15.“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系统论述上述观点的主要论著是
A.《井冈山的斗争》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新民主主义论》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可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的思想,故C项正确;AB项主要内容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排除;D项是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排除。
16.20世纪30年代某年清明节,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在陕北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
“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祭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
曰: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这一年应该是
A.中华民国二十七年
B.中华民国二十五年
C.中华民国二十六年
D.中华民国三十七年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名称“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可以看出,当时尚未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红军尚未改编,但是国共两党已经停止了内战。
因此应该发生在1937年,这是中华民国二十六年,故C项正确;A项是1938年,排除;B项是1936年,排除;D项是1948年,排除。
【点睛】关键信息是“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
17.1984年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游行队伍中,北大学生打出“小平您好”的醒目横幅,引起现场群众的一片欢腾。
邓小平赢得当时群众支持的原因应不包括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C.开放部分沿海港口城市
D.实施改革开放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84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故A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是1985年,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点睛】“1984年”是关键时间信息。
18.1991年,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时曾经预言: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可能兼容,社会主义不可能搞市场经济,要搞市场经济就必须实行资本主义,实行私有化。
”下列体现中国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融合的举措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提出“九二共识”
C.形成“不结盟”政策
D.“一国两制”的提出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1991年”“体现中国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融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其中指出了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
,故A项正确;BD项是国家统一方面的政策,排除;C项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排除。
【点睛】“1991年”“体现中国创造性地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融合”是关键信息。
19.某学者认为:
“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已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并非全不合真理。
我们重视这些历史意见,其意正如我们之重视我们自己的时代意见般。
通过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
A.历史意见是判断制度得失的唯一标准
B.时代意见太过于主观,可信度极低
C.尽量将史实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评价
D.历史意见和时代意见易冲突,难以判断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已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并非全不合真理”表明历史认识不能仅仅从现实出发,要把历史认识还原到原有的历史情境中去,故C项正确;历史意见不是判断制度得失的唯一标准,故A项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时代意见的可信度,故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历史认识须还原至历史时空,故D项排除。
20.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他参与创作和设计的作品不包括
A.圣彼得大教堂
B.圣母玛利亚大教堂
C.西斯廷小教堂
D.《哀悼基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米开朗琪罗参与创作和设立了圣彼得大教堂、西斯廷小教堂和《哀悼基督》,故AC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不是米开朗琪罗设计的,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21.美国《独立宣言》序言为:
“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材料中反映的思想应该不包括
A.自然权利学说
B.社会契约学说
C.人民主权学说
D.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可以分析出人人生而平等和天赋人权,这反映出自然权利学说,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反映出社会契约学说和人民主权学说,故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三权分立学说是孟德斯鸠的思想,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22.从政界崭露头角到帝国走向穷途末路,战争贯穿拿破仑政治生涯的始终,下图中拿破仑打过的著名战役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④③①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①④③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是指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②是指1815年滑铁卢战役,③是指1813年莱比锡战役,④是指1793年土伦战役;因此正确顺序是④①③②,故C项正确,ABD选项排除。
23.1933年10月22日晚,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全国做了第四次“炉边谈话”,他回顾了3月份以来“足以自豪的事实和行动”以及所致力于实现的目标。
下列法案不属于此次谈话中涉及的“事实和行动”的是
A.《社会保险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紧急银行法》
D.《农业调整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33年10月22日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保险法》是1935年颁布的,故A项符合题意;《全国工业复兴法》是1933年6月颁布,故B项不符合题意;《紧急银行法》是1933年3月颁布,故C项不符合题意;《农业调整法》是1933年5月颁布,故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1933年10月22日晚”是关键时间信息。
24.近代波兰曾三次亡国,以下不属于二战时期波兰迅速亡国的原因是
A.德国闪电战
B.波兰的部署得当
C.苏联的趁火打劫
D.英法的绥靖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波兰部署得当,不是二战期间迅速亡国的原因,故B项符合题意;德国的闪电战、苏联的趁火打劫和英法的绥靖政策是波兰迅速亡国的因素,故ACD项排除。
25.为了防止德国发动对苏联的进攻,苏联从1939年9月到1940年8月,建立了一条从波罗的海到黑海的“东方战线”,下列不属于“东方战线”范围的是
A.从芬兰割得的部分领土
B.立陶宛、拉脱维亚等波罗的海三国
C.罗马尼亚比萨拉比亚等地
D.捷克斯洛伐克的部分领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方战线”包括从芬兰割得的部分领土,立陶宛、拉脱维亚等波罗的海三国和罗马尼亚比萨拉比亚等地,故ABC项不符题意;1939年3月德国就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因此D项不属于“东方战线”的范围,符合题意。
26.二战期间的某一年,德国实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以闪电战的方式突然袭击了某个国家。
反法西斯国家在这一年采取应对该事件举措有
①通过新的《中立法》、《租借法》,方便其他国家购买美国武器
②签订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
③发表《大西洋宪章》,反对纳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
④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组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巴巴罗萨”计划是德国突袭苏联的计划,即1941年6月苏德战争的爆发;新《中立法》是美国国会于1939年11月通过,新《租借法》是美国于1941年3月通过,故排除①;1941年10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莫斯科议定书》,这是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故②符合题意;1941年8月,发表《大西洋宪章》,反对纳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故③符合题意;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是在1942年元旦,故排除④;所以答案选C项,ABD项排除。
27.下图形象直观地反映了某一科学理论,该理论
A.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
B.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C.最先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
D.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中有所阐述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图中可知,图所描述的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广义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故A项正确;BCD项是指狭义相对论,排除。
28.有学者认为:
“1947年的公告阐释了美国对被分成自由和遭受奴役的世界的新理解。
所以,美国制定了干涉主义的外交政策,致力于遏制共产主义,这意味着阻止苏联影响的进一步扩大。
”关于此公告说法正确的是
A.实际上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B.阐述了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C.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作用
D.标志着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1947年”“致力于遏制共产主义”“阻止苏联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中可以看出,“1947年的公告”是指杜鲁门主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主义阐述了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故B项正确;A项是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排除;C项是指马歇尔计划的影响,排除;D项是指1955年华约的成立,排除。
【点睛】“1947年”“致力于遏制共产主义”“阻止苏联影响的进一步扩大”是关键信息。
29.它“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根据各自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使他们不同的权益和要求得到很好的平衡”。
该组织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承认多样化,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根据各自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中可以分析出这一组织是指亚太经合组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指欧盟,排除;B项是指北美自由贸易区,排除;C项是指亚太经合组织,符合题意;D项是指世界贸易组织,排除。
30.2003年德国开展“谁是德国最伟大的人物”的投票,位列前三的是:
二战后联邦德国的第一位总理阿登纳、倡导宗教改革的新教领袖马丁·路德、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阿登纳能位于榜首主要是因为他
A.发展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
B.实行中央统制经济
C.建立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D.推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登纳废除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B项排除;A项是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排除;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故D项排除。
二、问答题(共3题,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也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其起因当然与战国时代的纷争有关,为了避免再度出现这种状况,只有不再实行西周的封建制度。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封建制度本身的离心力,必然导致分裂割据的局面,不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发展。
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其历史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嫌过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早在公元前3世纪,罗马就开始积极向外扩张……与此同时,各种社会矛盾、阶级矛盾,特别是奴隶主和奴隶的矛盾、被征服地区的臣民和罗马公民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共和国出现严重危机……由于贸易的发展和加强统治的需要,罗马统治者于公元前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