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组群文阅读实录与反思.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2080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国诗组群文阅读实录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爱国诗组群文阅读实录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爱国诗组群文阅读实录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爱国诗组群文阅读实录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爱国诗组群文阅读实录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国诗组群文阅读实录与反思.docx

《爱国诗组群文阅读实录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国诗组群文阅读实录与反思.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爱国诗组群文阅读实录与反思.docx

题目:

爱国诗组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实录

作者:

振兴小学刘刚

教学内容:

课内篇《己亥杂诗》、课外篇《过零丁洋》、《示儿》、《从军行》

实录:

一、导入

师:

今天有许多兄弟学校的老师来我校参加本次教研会,有朋至远方来,不亦说乎。

上课之前,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

《精忠报国》)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

生(齐答):

精忠报国!

师:

古人的“精忠报国”的爱国情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愈是危难时期,这种情感表达的就愈强烈、愈是令人感动。

二、教学课内篇《己亥杂诗》

教师出示《己亥杂诗》并板书课题,生齐读。

一生读作“已亥”,教师板书“己和已”

师问“这两个字怎样区分?

一生:

完全开口的念ji,半开口的念yi。

师:

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谁能给这两个字组词?

生:

自己,已经。

师:

“己亥”指己亥年,即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

因为都写于己亥年,又因为诗的内容繁杂,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己亥杂诗》(教师板书:

析题目)

师:

1839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是知道?

生沉默。

师:

老师提示,这个事件的主人公叫林则徐。

生恍然大悟,齐喊:

虎门销烟!

师笑:

对了!

(师出示清朝百姓吸食鸦片图)大好男儿因为吸食鸦片变成东亚病夫,许多百姓流离失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师面色沉重:

第二年,1840年又发生什么大事?

生:

鸦片战争!

师出示图片:

英国人用洋枪大炮撕开了清朝的大门开启了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

战败、割地、赔款让本就艰难的大清百姓生活更加悲惨。

龚自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了本诗。

(教师板书:

知背景)

师:

学习爱国古诗,必须要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古诗。

师: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己亥杂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同桌互相评价。

生自由读,同桌互读。

小组内推荐代表展示读。

全班评价。

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自由评价。

学生结合老师的示范朗读进行练读。

师:

我们能把这首诗读得很准了,但是还是没有读出作者心中那种忧国忧民的味道。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研读诗意。

(教师板书:

解诗意)

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并推选代表进行汇报。

代表1:

第一句是说中国生气勃勃要依靠风和雷。

师:

是现在的中国吗:

生:

不是,是大清朝。

师:

风和雷又是指什么?

是指强大的力量。

就是社会变革。

师:

现在谁能再来解释一下?

另一代表:

清朝要想再繁荣富强就要靠革命的力量。

师微笑。

出示下一句。

学生代表:

全社会死气沉沉毕竟也太悲哀了。

师:

全社会包括谁?

生:

皇上

生:

官员

生:

老百姓

师:

所以说万马齐喑——

生齐答:

究可哀!

师出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作者也是万马中的一员吗?

生:

不是,他在劝皇上,要振作精神,选用人才。

师:

很好,掌声送给他。

师:

既然理解了诗意,就练习有感情朗读和背诵。

师:

你认为适中的哪一个字最能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

生:

生:

师:

哀是一种情感,劝是一种行动,你认为那个字更适合?

生齐答:

劝!

诗板书:

悟诗情。

师:

请大家看板书,我们应该怎样学习一首爱国诗呢?

生:

析题目、知背景、解诗意、悟诗情。

(此时上课18分钟)

三、同样方法学习课外篇

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阅读资料上的三首古诗,完成下表。

题目

创作背景

最能体现爱国之情的诗句

诗眼

不同情感

过零丁洋

被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悲壮豪迈

示儿

临终前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忧国忧民

从军行

投笔从戎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杀敌报国

  师:

这四首诗歌的爱国之情,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你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学生回答:

我喜欢《从军行》,报国要靠行动。

师:

是啊,犯我中华者——

生齐答:

虽远必诛!

师:

这些诗人,他们都处于王朝的没落时期,却成就了不朽的诗篇。

时代的不幸,是诗歌的大幸。

时代的苦难,国家的衰败,造就了文学艺术的繁荣昌盛。

四、小结

师:

学了这组爱国诗歌,相信同学们的心中也涌动着一股澎湃的爱国激情。

那么,从现在起就用这种激情用于学习,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吧!

师:

老师布置两项作业(大屏幕出示):

1、收集整理爱国的诗词名句、名人故事等。

2、用本节课的学习方法来学习拓展阅读的《满江红》。

教学反思:

为了上好这节课,为了探索一条语文学科综合实践的可行之路,本人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每一首爱国诗都做了文本细读。

从作者到时代背景,再到诗人创作时的状态与情绪,再到诗人的其它代表作品……但是上课时学生明显跟不上教师的思维,课上的气氛比较压抑。

痛定思痛,经过近一周的反思,偶有所得,与君共享。

群文阅读,区别于我们平时教学的一个关键之处就是,它要做到的是一个“广”字,我们平时教学要做到的是一个“精”字。

拓展三首课外古诗完全可以采用以名句代整诗的教学,把名句读熟,读透,能背,能默。

以点带面,学生对整诗的情感体悟也会更具体。

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进一步延伸:

你还知道这四位诗人的那些名句?

除了这四位诗人你还知道那些爱国诗人和诗句?

这样就会达到一个课内深入,课外浅出的效果。

另外,群文阅读的教学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直接关系,而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学生初次接触群文阅读,对这种新鲜的教学形式不适应,也是他们跟不上教师思维的原因之一。

感触最深达到一点:

不论是语文学科综合实践还是群文阅读,它们所要直面的是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力,而不是具体的哪一个知识点!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