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朝鲜近代史复0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0128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朝鲜近代史复0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研朝鲜近代史复0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研朝鲜近代史复0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研朝鲜近代史复0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研朝鲜近代史复0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朝鲜近代史复0习.docx

《考研朝鲜近代史复0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朝鲜近代史复0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朝鲜近代史复0习.docx

考研朝鲜近代史复0习

 

朝鲜近现代史期末复习

2012年6月12日

一、名词解释

1)势道政治2)大院君3)云扬号事件4)‘东学思想’5)‘东道西器’思想

6)三国干涉7)俄馆播迁8)天津条约9)执纲所10)日俄战争11)乙巳条约12)朝鲜总督府13)海牙事件14)间岛问题15)金玉均16)全琫凖

二、简答题、论述题

1)如何评价大院君的改革及其历史地位?

同学对此评价标准是什么?

2)论述在日本出现‘征韩论’的背景。

(1)

3)论述江华岛条约对朝鲜近代史进程的影响。

4)论述“开化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意义。

5)壬午军人暴动的原因、经过、意义、失败原因、历史意义。

(4)

6)甲申政变的经过、政纲内容、失败原因、历史意义。

(7,6)

7)甲午农民战争的原因、性质、历史意义。

(13)

8)文化启蒙运动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9)朝鲜灭亡对中朝日三国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

(简16)

10)独立运动战争论。

11)独立运动的种类。

 

一、名词解释

1)势道政治

势道政治是指受到国王委任而掌握政权的特殊人物及其追随者主导国家发展的政治形态。

势道政治原指“世道政治”,即以引导世道人心为正道;然后随着外戚权臣势力坐大,把持朝政的不公正的政治形态出现。

该词演变成“势道政治”,即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政治联合集团。

1800年,纯祖11岁即位,由于年幼,后党安东金氏掌权。

以外戚安东金氏为中心,形成了六大家族。

垄断国家统治机构,完全破坏封建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

最大的弊端是卖官鬻爵。

2)大院君

李昰应是朝鲜王朝高宗的生父、朝鲜近代史上著名的保守派政治家。

他早年被封为“兴宣君”,1863年其子李熙即位以后晋升为“兴宣大院君”。

由于高宗年幼,由大院君掌握实权,并且推动了一系列改革。

1873年,高宗的王妃闵妃以“国王亲政”为由,排斥大院君势力,夺取大权。

1894年,日本扶植大院君上台,成立亲日傀儡政府。

1898年,逝世。

大院君执政时期是朝鲜近代社会的开端。

他改革的目的是巩固维护封建统治,具有封建性质。

但是由于违背历史潮流,以失败告终。

3)云扬号事件

云扬号事件是1875年日本武装侵略朝鲜的一个事件。

1875年,云扬号军舰到江华海峡,向江华岛草芝镇发起武装挑衅,随后占领永宗岛要塞。

云扬号武装侵入朝鲜江华湾,是无视和践踏国际法的海盗行为,是国际性犯罪。

以“云扬号事件”为借口,日本对朝鲜施加压力,强迫朝鲜于1876年签订‘江华岛条约’。

这是朝鲜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朝鲜开始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4)‘东学思想’

东学思想是19世纪60年代,在李朝封建社会危机加深,为了反对正统的朱子学和天主教而提出来的具有反封建、反侵略性质的进步思想。

1860年,崔济愚融合了儒学的人伦大纲、仙道的清净自修、佛教的普渡众生,创立了民族宗教--东学道。

东学的根本出发点是“人乃天”思想,并倡导辅国安民、广济众生。

他主张人与人应当绝对平等,反对封建门阀制度和封建等级观念。

“人乃天”思想的哲学意义,抬高人的作用,以否定神的支配作用,从而把人从儒教和天主教的正统神学观念中解脱出来。

但是,他没有彻底否定神的存在,把自然现象和人的动作都归为鬼神的造化。

5)‘东道西器’思想

‘东道西器’是产生于近代朝鲜的一种社会思潮。

东道—三纲五常的儒学思想,万固所不变之理;器—器械之精,富国之术。

欲变者,是器也,非道也。

与中国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日本的“和魂洋才”很相似。

主张外来之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反对政治思想上的变革。

力求在封建制度下实现富国强兵。

东道西器思想是开港之前,朝鲜内治外交的主要指导思想。

 

6)三国干涉

三国干涉还辽是在1895年4月,俄德法三国为了维护各自的侵略权益,迫使辽东归还清朝的历史事件。

清朝政府与日本1895年4月17日签署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于日本。

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各国在朝鲜和中国的侵略权益,于是在1895年4月23日,俄、德、法三国对马关条约中规定的辽东半岛进行积极干涉。

最终,日本被迫答应将辽东归还中国,但是以3000万两白银作补偿。

三国干涉还辽反映了帝国主义在东北亚侵略中既充满矛盾又相互勾结,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由商品输出转向占领地盘和资本输出。

三国干涉还辽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也发出了中国即将遭受列强瓜分的警号,日俄成为主要竞争对手。

7)俄馆播迁

“俄馆播迁”是1896年朝鲜国王高宗不堪忍受日本和亲日派欺凌,出逃到俄国使馆的事件。

1895年,日本发动乙未事件,刺杀闵妃;之后又迫使朝鲜政府发布剪发令,义兵斗争爆发。

在前俄国公使和亲俄派大臣的劝说与帮助下,高宗携王世子于1896年2月11日秘密出逃到俄国使馆。

在“入御”俄国使馆后,下令逮捕“逆贼”五大臣,沉重打击了日本扶植的亲日政权。

为了解决事态日本与俄国进行多次谈判,以平衡双方在朝鲜的利益,次年2月高宗还宫,事件结束。

俄馆播迁使俄国在朝鲜的力量进一步膨胀,从而使俄国与日本在远东的争夺更趋激烈,为日后的日俄战争埋下了伏笔。

8)天津条约

天津条约是甲申政变后的1885年伊藤博文、李鸿章分别代表日清双方签订的一个条约。

条约主要内容是:

a.双方同时撤兵;b.朝鲜的军队由朝鲜自己聘请的外国教官训练,双方不得派教员练兵;c.双方任何一方向朝鲜出兵必须照会对方通知。

《中日天津条约》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大失败。

使日本逃避了罪责;使中国对朝鲜的宗主权发生根本动摇;成为9年后日本挑起甲午战争的借口。

甲申政变,清朝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是却在外交上屈辱让步。

日本通过外交讹诈,反败为胜,取得了与清朝相等的权力,侵略权益进一步加大。

9)执纲所

执纲所是甲午农民战争期间所设立的的行政机关和自治机关。

甲申政变后,朝鲜的局势相对安定,但是横征暴敛、飞扬跋扈、卖官鬻爵,民众起义不断。

1894年,全琫准在全罗道古阜郡发动起义,树起“保国安民倡大义”的旗帜。

起义军发展迅速,6月,农民军主动撤离全州。

与政府达成12条协议书,农民军要求改革的基本纲目。

为执行全州协议,决定建立执纲所。

由执纲总管一切事务。

6月-9月执纲所履行自己的职责。

但是,执纲所成员复杂,未能真正代表农民和贱民利益。

12月,全琫准被捕。

农民军改革中途而废。

 

10)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是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权益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

1904年,日舰突袭旅顺口俄国舰只,战争爆发。

主要战场在中国东北,由于清朝软弱无力,在列强的胁迫下竟然宣布局外中立,战争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

在美国调停下,日俄于9月5日签订《朴茨茅斯和约》,主要内容为:

俄国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将南满铁路、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割让库页岛南部给日本。

日俄战争是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北进”政策和沙俄帝国主义“远东”政策相冲突的产物。

11)乙巳条约

“乙巳保护条约”是1905年日本以武力胁迫韩国大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905年日本派遣数万军队开入汉城,包围王宫,迫使韩国外部大臣朴齐纯签订了《乙巳保护条约》。

根据这个协约,韩国撤消外交机关,不设外务大臣职务,这样,韩国就失去外交及内政主权,变成日本的保护国,实际上已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1906年,汉城设立日本统监府。

此后,在韩国全国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反抗运动和第二次反日义兵斗争。

继甲午清日战争和日俄战争之后两次胜利之后,日本在朝鲜的势力进一步加强。

12)朝鲜总督府

朝鲜总督府是1910年日韩合并后,日本对朝鲜实施殖民地统治的最高机关。

朝鲜总督直属于日本天皇,不受日本政府内阁的统制。

掌握朝鲜的行政、立法、司法和军权。

总督拥有绝对权力,相当于专制君主。

首相和总督通常兼任,因此朝鲜总督的职位常常成为他们追求个人的政治资本、政绩的工具,推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中枢院是总督咨询机关,多由亲日分子充任,实质上是完全的傀儡。

地方设道、府、郡、面等各级行政单位,朝鲜人可以参与,但是日本人把持了高级职位和行政、财政大权。

13)海牙事件

海牙事件是1907年,朝鲜派使前往荷兰参加万国和平会议失败的一次外交事件。

1907年,万国和平会议在荷兰海牙召开,大韩帝国皇帝高宗秘密派遣李俊等官员持其委任状及亲笔信赴海牙,向和平会议控诉日本侵略韩国罪行,同时表达独立愿望,呼吁国际社会声援。

但由于与会的列强已经承认了日本对韩国的保护权。

和平会议以身份不明为由,拒绝这些代表出席。

同时,和平会议向高宗询问的电报又落入了伊藤博文之手,伊藤博文以无派使之事复电海牙。

此后日本威逼高宗让位,由其子继位为纯宗。

14)间岛问题

间岛问题是韩国提出的所谓了间岛主权领有问题。

“间岛”是韩国人对中朝界河图们江以北,海兰江以南的中国延边朝鲜族聚居地区的称呼。

1904年,朝鲜与清朝订立《边界善后章程》十二条,明确予以澄清,“间岛”主权属于中国,此时“间岛”范围仅限于图们江中滩地。

1909年,中日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

中日两国政府彼此声明,以图们江为中韩两国国界。

之后,日本以边界未定为借口,扩大间岛范围,入侵延边。

1962年和1964年,中朝两国两次确定中朝边界线。

但是,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韩国的一些议员、学会和民间人士,多次提出对长白山无理的领土要求。

 

15)金玉均

金玉均,是朝鲜近代史上的一名政治家、改革家,朝鲜开化党的领袖。

金玉均出身没落贵族家庭,科举及第进入政界,学习了实学思想,1881年赴日本考察,之后与洪英植等结成开化党。

为了推翻守旧派的政府,金玉均于1884年12月4日发动了“甲申政变”,组织了新政府,并发布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新政纲。

但由于清军的镇压,甲申政变仅过三天便告失败。

金玉均逃亡日本,随后遭到守旧派的暗害。

此外,他不仅熟谙儒家经典和唐诗宋词、琴棋书画,还,金玉均参与设计了朝鲜第一面国旗—太极旗。

虽然,金玉均脱离群众而单纯依靠国王来夺取政权,对日本的侵略本质缺乏清晰的认识,不可避免遭到失败。

但是,不可否认金玉均是朝鲜近代化的先驱,金玉均主导的甲申政变推动了朝鲜向现代化迈进的进程。

16)全琫凖

全琫准是朝鲜近代的东学道的首领和甲午农民战争的领导者。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封建王朝腐败不堪。

1860,崔济愚创办东学道,倡导斥倭斥洋、惩贪。

1894年2月,全琫准打着“辅国安民”、“逐灭倭夷”的旗号,发动起义,发展迅猛。

6月,清朝和日本相继出兵。

朝鲜政府对起义军剿抚并用,农民军撤出全州,6月11日,农民军与政府达成“全州和议”,并设立执钢所。

在官军日军联合镇压下,1894年12月,全琫准被俘,次年斩首,起义失败。

甲午农民战争是一场以农民为主,贱民、小官吏、东学教徒广泛参加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揭开朝鲜近代群众武装的斗争序幕;促进朝鲜社会的发展。

 

二、简答题、论述题

1)如何评价大院君的改革及其历史地位?

同学对此评价标准是什么?

一、改革背景

1863年,兴宣君李昰应12岁的儿子李命福继承王位,为高宗。

由于高宗年幼,以兴宣君为大院君,掌握朝鲜王朝的实权,大院君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二、大院君的改革

一)排斥后党势道政治势力

1、势道政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政治联合集团。

垄断国家统治机构,卖官鬻爵,完全破坏封建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

2、排斥外戚,设宗亲科,选拔王族亲属,置于国家重要部门。

3、以才择官,四色平等(老论、少论、南人、北人,即身份和地位),任用人才。

4、重建景福宫

二)调整三政剥削

1、田政(田赋)

2、军政(军籍)

3、还政(还谷)

三)撤消书院(600多)

1871年,只允许一人一院,只留47个赐额书院。

朝鲜后期随着党争的激化,发生滥设问题。

渐变为乡村社会的强大的权力机构,直接影响政权的党论,左右儒林的舆论,欺压剥削良民。

四)加强官僚的纪律

1、加强国防建设

2、改革军事体制

3、加强军事装备

五)镇压天主教

三、大院君改革的评价

改革目的是提高封建王权王威,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是一种封建性质的改革。

四、大院君掌权为朝鲜近代史的开始

一)东北亚处于‘西势东侵’的大环境中

1854年3月,美国用炮舰政策,日美和亲条约。

二)1860年以后,朝鲜成为外来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对象。

三)改革颇有特色

大院君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传统意义上的英雄,现时代的反动。

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

1、历史舞台

2、客观局限性

3、个人局限性

4、功过与时代、民族、国家的关系

2)论述在日本出现‘征韩论’的背景。

征韩论即是指日本针对朝鲜的一种对外扩张的论调。

征服朝鲜的野心在古代的日本已经产生,在幕府末期得到迅速发展,在明治维新以后成为的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想基础。

1、19世纪中叶—1910年,朝鲜社会处于历史巨变时期。

朝鲜和亚洲许多封建国家一起卷入被殖民化的浪潮,中国为中心的传统秩序转向近代国际秩序。

在对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解决国内阶级矛盾的过程中,近代民族国家开始建立。

2、经济。

经济发展条件。

1860年代,日本没有具备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直接转化的社会经济条件。

日本动用国家力量自上而下地强制推进资本主义改革。

为了获得发展的资源和市场,需要对外扩张。

欧美商人垄断日本对外贸易,在中朝日之间通过三角贸易获取暴利。

对朝殖民贸易,日本侵朝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社会条件。

阶级和社会矛盾。

农业破产,农民的反抗,封建武士的没落,士族的不平不满。

西南战争,日本社会不安定因素。

对外扩张是日本转移国内矛盾的一个手段。

4、历史渊源

1)日本建国神话和古代传说和历史上的朝鲜观。

日本曾在朝鲜南部建立统治朝鲜的机构--任那日本府,在明朝曾经发动了壬辰侵朝战争,妄图吞并朝鲜,甚至征服中国。

2)17世纪后半期,随着日本国内的国粹主义的滋长,形成了上自统治者,直到学者的对朝鲜蔑视观。

3)18世纪末开始,日本对朝鲜的蔑视观变为为日本的国防而推行海外侵略的论调,成为海外雄飞论的基础。

国粹主义资本主义民族主义的一种表现。

它对内企图用“国家至上”的口号,取消阶级斗争,欺骗劳动人民服从剥削阶级的奴役;对外宣传“民族优越论”,唆使本国人民与他国人民处于对立、仇视状态,甚至以“保卫祖国”为名,叫嚣侵略战争。

4)尊王攘夷派的兴起

幕府末期,面临欧美列强的入侵,尊王攘夷运动高涨,主张对外扩张,侵略朝鲜和中国。

代表人物是日本幕末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吉田松阴。

认为海外扩张是富国强兵的手段。

主张‘失之欧洲,取之亚洲’以侵略得来的利益,去弥补因受西方列强侵略造成的损失。

在“松下村塾”中,高杉晋作、木户孝允、伊藤博文、山县有朋、井上馨这些日本近代的著名人物均受到很大影响。

5)福泽谕吉的‘脱亚入欧论’。

5、明治政权的性质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为日本推行征韩论,实行对外扩张提供了经济基础,同时也助长了对外扩张的野心。

1)独立富强和对外侵略扩张同时产生是明治维新运动的畸形的产物。

明治政府在外交上有两条道路,一条是亚洲邻国友好合作,另一条是对外扩张。

2)明治政权的性质,特定的历史条件,封建武士掠夺本性。

6、西方殖民主义强权政治的影响。

7、对马岛危机是征韩论提出的历史诱因。

在英国交涉下,俄国放弃对日本对马岛的占领。

对马危机使日本充分认识到了对马海峡和朝鲜半岛在近代东北亚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地位,随着日本幕府对朝鲜事务的重视,导致了日本政府“征韩论”的出笼。

侵略朝鲜成为明治政权既定方针、一项基本国策。

征韩论是大陆政策的原形,大陆政策是征韩论的发展。

日本在征韩论的鼓动下,先后与清朝和俄国在朝鲜半岛展开较量,逼迫朝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通过1910年的《日韩合并条约》,实现对朝鲜的完全吞并。

3)论述江华岛条约对朝鲜近代史进程的影响。

1875年,日本云扬号军舰入侵江华岛。

强迫朝鲜于1876年签订‘江华岛条约’。

主要内容:

一、切断朝鲜与中国的传统的藩属关系;二、开放釜山、元山和济物浦(仁川);三、丧失关税自主权;四、丧失主权(领事裁判权);五、租界。

1、该条约的签订使得朝鲜的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并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之后彻底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做了铺垫。

2、朝鲜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朝鲜的关税、司法、军事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并使外国侵略势力开始侵入朝鲜。

 

3、外国商品涌入朝鲜,而朝鲜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用品(如粮食等)则源源不断地输往外国(主要是日本),造成朝鲜的进一步贫困,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4、同时,《江华条约》也使朝鲜开放了国门。

这客观上使朝鲜开始接触西方先进科技和文化,促进了朝鲜民族意识的觉醒。

朝鲜开始汇入世界文明的大潮中,并由此走上近代化道路。

4)论述“开化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意义。

“开化思想”是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在朝鲜流行的资本主义改革性质的社会思想。

在封建制度框架内解决社会矛盾

一、背景

1、朝鲜进入近代以来,“礼义之邦”“小中华思想”的迷梦被打破。

儒生和佛僧,怀疑传统儒学和秩序。

2、西方资本主义近代思想文化,产生开化思想

3、朝鲜的资本主义萌芽,19世纪中期得到进一步发展代表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4、朝鲜实学派,丁茶山的著作,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畬的《瀛寰志略》---奇书必需之书。

5、‘江华岛条约’以后,卷入近代文明的旋涡之中,朝鲜两条道路:

要么灭亡,要么采用资本主义制度。

6、世界形势。

向日本派遣修信使视察团密使;更为加强与中国的传统关系;注视着天下大势的变化。

1840年以后清朝的没落,1868年的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洋务运动及西学风潮。

二、内容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治思想界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以金玉均为首的朴泳孝、洪英植、徐光范、俞吉俊等青年官吏和知识分子组成了开化派。

封建统治阶级家庭出身,比同时代的人较早的、较多的接触资本主义文化,了解资本主义文化和社会,认真探索保国之途。

1、主张1)改革制度2)引进技术3)发展工商业4)富国强兵5)抵御外国侵略6)维护国家独立

2、19世纪70年代,金玉均编辑《箕和近事》,朴泳孝编写《地球图经》。

开化思想作为一个思想潮流,日益被人接受。

3、开化派秘密组织--忠义契。

在政府中任职,著书立说,宣传开化思想,努力扩大思想影响和政治力量。

三、意义

1、开化思想旨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引进先进技术来发展工商业使朝鲜走上近代化道路,以实现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维护国家独立。

开化派发动甲申政变虽未成功,但在朝鲜近代革命运动史上却有启迪民智、争取进步的重要意义。

2、但是开化思想接纳北学派的重商主义,没有关心丁若容等主张的土地改革问题,没有悟到农民抗争原因在于封建土地制度;没有充分认识到朝鲜社会的根本矛盾。

5)壬午军人暴动的原因、经过、意义、失败原因、历史意义。

1882年7月19日,在汉城发生的一场士兵自发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史称“壬午军乱”。

一、原因

1、闵妃后党政权的腐败,对外妥协投降政策。

1873年11月5日,高宗亲政,闵妃后党政权建立,全盘否定大院君的改革。

2、大院君与闵妃之间的矛盾。

1866年3月,16岁入宫为后,闵妃后党势力的开始成长。

3、旧式军队与“别技军”的差别待遇。

1881年4月,别技军。

4、13个月的军粮问题。

连续十三个月未发军饷,1882年7月只发了一个月的饷米。

“和糠换米”,不堪食用。

二、军人暴动经过

1882年7月19日,柳春万、金长孙带领下起义,一队奔向日本公使馆,日本人多人被杀,日本公使花房义质等逃往仁川。

一队袭击闵妃后党的显赫人物,闵妃逃走。

高宗委托大院君处理军国大事,恢复原有的行政机构和军队编制;削去闵氏家族的政府要职;重新组织以他为中心的封建统治机构;发放军饷;筹备闵妃的国葬。

三、起义结果

当时有三派政治势力:

开化派、大院君、闵妃的后党势力。

军变时,开化派主要成员在国外,大院君是卫正斥邪论者。

起义士兵受这种思想影响,士兵把希望寄托在大院君的身上,为大院君掌握政权打开了方便之门。

闵妃与在天津的金允植取得联系,要求清政府派兵,清政府派三千多士兵开赴朝鲜,拘捕大院君,闵妃后党政权重新建立起来。

四、历史意义

(1)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士兵起义

(2)推动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五、失败原因

(1)仅仅依靠没有权势大院君。

(2)斗争方式只停留在自发和一时的暴动上,缺乏周密的准备和计划。

(3)力量对比悬殊,遭到占绝对优势的清军的武装镇压。

 

6)甲申政变的经过、政纲内容、失败原因、历史意义。

在江华岛条约签订之后,朝鲜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一批有志之士开始摒弃旧思想,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以封建地主阶级开明人士为主的开化党。

开化派与守旧派的矛盾日益加深。

开化派反对穆麟德在铸造当五钱的做法,遭到了守旧派的打击,两派矛盾更加激化。

一)经过

1884年12月,开化派与日本相勾结,趁汉城邮政局落成之机,发动了武装政变,除掉了守旧派的主要人物,组建了以金玉均为首的新内阁。

新政府断绝与清朝的藩属关系,宣布独立。

并且,实行新政纲,主要内容是推行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12月6日,袁世凯率兵前往朝鲜镇压政变,金玉均亡命日本。

“甲申政变”三日而亡。

甲申政变是朝鲜第一次资产阶级改革的尝试,但是改革派没有依靠群众,没有认清日本的侵略本质。

政变之后,通过朝日《汉城条约》、《中日天津条约》的签订,日本反败为胜,不仅获得了永久驻兵的权力,而且取得了与清朝的朝鲜的平等地位。

二)14条政治纲领和80余条施政措施

第一、要结束与清的宗属关系;第二、废除封建身份等级实现人权平等;第三、发展经济的措施;第四、社会文化领域内的改革措施。

由于政变失败,所以政纲基本没有得到实施。

三)政变失败原因

甲申政变以“三日天下”而宣告失败

第一、没有形成社会力量。

第二、开化派根本不想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政变缺乏充分的准备。

原想利用清日两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最大的错误、致命的弱点。

四)历史意义

第一、变封建朝鲜为近代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的首次尝试,朝鲜近代民族民主运动的序幕。

第二、推动反侵略和反封建斗争。

第三、社会启蒙作用开辟近代启蒙运动。

7)甲午农民战争的原因、性质、历史意义。

1894年2月,全琫准打着“辅国安民”、“逐灭倭夷”的旗号,发动起义,发展迅猛。

6月,清朝和日本相继出兵。

朝鲜政府对起义军剿抚并用,农民军撤出全州,6月11日,农民军与政府达成“全州和议”,并设立执钢所。

在官军日军联合镇压下,1894年12月,全琫准被俘,次年斩首,起义失败。

(一)甲午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1、日本等列强的侵略加剧

2、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飞扬跋扈、卖官鬻爵。

3、阶级矛盾激化,各地民众起义不断。

4、东学的创立与发展。

东学作为反侵略反封建的思想,主张辅国安民、广济众生。

遭到政府的压制和打击。

社会矛盾的已到一触即发。

甲午农民战争便是这种矛盾的总爆发

(二)性质:

农民为主,贱民、小官吏、东学教徒参加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三)东学农民战争的评价(历史意义)

1、促进朝鲜社会的发展。

2、揭开朝鲜近代群众武装的斗争序幕。

3、推动后来义兵斗争的发展。

8)文化启蒙运动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0世纪初期,朝鲜的知识界为增强综合国力,以“自主独立、恢复国权、文明开化”等为口号开展启蒙活动。

1、文化启蒙运动的内容

1)政治团体。

从1904至1907年,李俊、李东辉创办了协同会、保安会、共进会,大韩协会、大韩自强会、宪政研究会、新民会等一系列的政治团体。

反对日本人的殖民活动和“一进会”亲日卖国官吏的活动;探索国家的政治近代化问题,提出最理想的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