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城镇体系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20011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2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即墨市城镇体系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即墨市城镇体系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即墨市城镇体系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即墨市城镇体系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即墨市城镇体系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即墨市城镇体系规划.docx

《即墨市城镇体系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即墨市城镇体系规划.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即墨市城镇体系规划.docx

即墨市城镇体系规划

即墨市城镇体系规划

目录

一.区位分析

(一)基本概况

(二)地质地貌

(三)历史文化

(四)社会经济

二.规划规模与规划年限

(一)规划规模

(二)规划年限

三.规划原则与指导思想

(一)规划原则

(二)指导思想

四.规划目标

(一)统筹规划目标

(二)战略目标

(三)定位与重点

五.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一)城镇体系现状

(二)城镇化率

(三)人口表

(四)Ⅰ、Ⅱ、Ⅲ级城镇人口数量

(五)据表分析

六.城镇体系规划内容

(一).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二).确定Ⅰ、Ⅱ、Ⅲ级城镇

(三).城镇发展规划

1.中心城镇发展规划

(1)城市发展布局

(2)产业发展布局

(3)生态建设布局

(4)绿地

(5)道路交通

(6)市政基础设施

2.Ⅰ、Ⅱ、Ⅲ级城镇发展规划

(1)产业发展布局

(2)生态建设布局

七.规划实施

一.区位分析

(一)基本概况

即墨市地处山东半岛西南部,其地理位置界于东经120゜17′~121゜23′、北纬36゜18′~36゜37′之间。

即墨市东临黄海,南与青岛市崂山区和城阳区接壤,素有“青岛后院”之称;西临大沽河,与胶州、平度二市毗连;北靠莱西、莱阳二市,东北部隔丁字湾与烟台海阳县相望。

市域纵距36.25公里,横长76.25公里,陆域面积1780平方公里。

海上大小岛屿23个,海岸线长183公里。

(二)地质地貌

即墨市在地质构造上位于鲁东隆起区的胶莱盆地东南部。

分布在境内的主要地层有新生界侏罗系莱阳组、白垩系青山组及王氏组。

即墨地区褶皱构造不发育,以断裂构造变动为主要表现形式。

断裂构造以市区为交汇点,呈放射状分布。

按构造空间、展布特征大致分为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

 即墨市地层自新至老为第四系的海积层、冲积层、坡积层和冲积坡积层;白垩系的王氏组第二段、青山组第二段、青山组第一段;侏罗系的莱阳组第四段、莱阳组第三段及第二段。

因此在东部沿海地带分布着淤泥、淤泥质粉砂及细砂,在沿河地带分布着粘土质砂土及粘土层,在丘陵区分布着砾砂质粘土和砾石,在河谷两侧分布着细砂和粘质土。

岩石的分布在境内西北部为紫色砂页岩、砂页岩,中部地区为安山岩和凝灰岩;东南部为花岗岩;东北部为砾岩、砂砾岩、细砂岩。

 即墨市域受崂山山脉和胶潍河谷的影响,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形成了低山丘陵与平原洼地的东部多为低山丘陵,面积62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5.2%,地面高程海拔20~100米。

中部平原,面积631平方公里,占35.4%,地面高程海拔50米以下。

西部低洼,面积523平方公里,占29.4%,地面高程多在海拔20米以下。

市域平均海拔高度54.5米,最高为四舍山主峰326.8米,最低为金口滩1.7米。

(三)历史文化

即墨历史悠久,境内已发现多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

远在4000年前,这一地区已有人居住。

商周时期,即墨属莱夷地。

公元前722年,夷国古城址在今蓝村镇古城村。

公元前567年,古城址在今移风店镇古城村。

齐灭莱后,即墨属齐。

公元前347年左右,即墨城在今平度县东南部朱毛村一带。

战国时期,即墨城是一个富庶繁华可与都城临淄媲美的地方。

后来的田单以火牛破燕军之战,更使即墨成为历史名城。

(四)社会经济

即墨市下辖1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度假区。

2010年底,全市共有112.93万户。

横向看,与胶南、胶州、平度、莱西四个县级市相比,即墨在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新签外资项目、地方财政支出、各项存款余额、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个体私营税收的数量上均位于第一位。

在青岛所辖的行政区范围内,分布有五个县级市,包括即墨、胶州、胶南、平度、莱西。

其中,即墨市的经济实力在五市之中较为突出。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73.5亿元。

二.规划规模与规划年限

(一)规划规模:

本规划的范围为即墨市行政区域范围。

(二)规划年限:

规划年限为2010—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0-2015年,远期为2016-2030年。

三.规划原则与指导思想

(一)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的原则。

一方面,城镇体系规划应该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方针政策相符,符合国家有关发展政策,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他相关法定规划相协调,另一方面,又要符合地方实际、符合城市发展的特点,具有可行性。

2.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互相促进的原则。

一方面,把产业布局、资源开发、人口转移等与城镇化进城紧密联系起来,把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城镇体系规划之间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城镇化战略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城市、重点城镇的作用,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

3.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

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兼顾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要充分考虑到自然资源的长期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的长期承受能力,在确保区域社会经济获得稳定增长的同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

5.坚持率先发展。

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把握发展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率先发展Ⅰ级城镇。

坚持绿色发展。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促进绿色增长。

尤其加强中心城镇级别以下的村镇绿色发展。

6.坚持创新发展。

以中心带动二三级城镇协调发展。

坚持统筹发展。

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着力点,统筹城乡发展。

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内需与外需的关系,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协调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和谐发展。

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促进城镇体系一体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指导思想

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突出抓好中心城市和重点小城镇的发展壮大,调整优化城镇空间结构,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完善城镇功能,凸显城镇特色,提升城镇品位和综合竞争力,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城市群,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经济区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四.规划目标

(一)统筹规划目标

从即墨市的特点出发,将全市作为一个整体的地理单元进行统筹规划,研究解决全市产业布局、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

按照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合理配置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将各部门规划、行业规划落实在具体的空间区位上并加以协调。

作为指导全市城乡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建设的依据。

(二)战略目标

1.城镇化水平有较大提高。

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80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00亿元以上。

2.城镇体系较为完善。

调整结构。

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0亿元以上。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4:

51:

45,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提高。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

3.城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城乡统筹形成新格局。

城乡布局进一步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机制基本建立。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发展新格局。

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65%。

4.城镇环境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降低,生态环境改善成效显著。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布局不断优化,林木覆盖率提高到34.3%,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5.城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努力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8000元和18000元。

五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超过5000套。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以内。

居民平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2岁左右。

每千人口拥有医疗床位数增加到4.5张。

(三)定位与重点

以调整产业结构保证发展质量为关键,以统筹城乡发展保证民生改善为重点。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一)城镇体系现状

表1-1

行政区划

名称

村民委员会(个)

居委会(个)

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

经济开发区

30

8

24.07

环秀办事处

38

5

33.06

通济办事处

69

27

86.10

北安办事处

57

1

88.41

龙山办事处

36

-

58.46

田横度假区

48

-

108.29

龙泉镇

61

-

103.51

鳌山卫镇

63

-

108.94

温泉镇

53

-

110.34

王村镇

35

-

99.48

丰城镇

42

-

129.14

金口镇

36

-

85.67

店集镇

66

-

108.37

华山镇

50

-

105.61

灵山镇

42

-

83.41

段泊岚镇

42

-

94.88

刘家庄镇

28

-

72.11

移风店镇

66

-

120.54

七级镇

34

-

67.30

蓝村镇

20

5

44.26

南泉镇

33

-

57.98

普东镇

48

-

89.24

大信镇

32

-

41.75

(二)城镇化率

2010年度各城镇的城镇化率(单位:

人)

名称

总人口

非农人口

城镇化率

自然增长率

通济办事处

178875

178875

100%

3.66%

环秀办事处

57979

57979

100%

3.54%

经济开发区

62413

62413

100%

3.60%

蓝村镇

37713

31240

82.84%

0.10%

南泉镇

36326

4989

13.73%

-0.30%

龙山办事处

37767

37767

100%

-0.20%

鳌山卫镇

52265

9197

17.60%

-1.80%

大信镇

27350

1696

6.20%

0.80%

北安办事处

47572

47572

100%

0.00%

普东镇

39133

1983

5.07%

-2.80%

华山镇

44702

6968

15.59%

0.30%

段泊岚镇

32888

3848

11.70%

-1.20%

七级镇

35149

4633

13.18%

-2.00%

移风店镇

57601

8567

14.87%

-1.80%

王村镇

39672

8394

21.16%

-0.60%

龙泉镇

51853

2770

5.34%

-0.60%

田横度假区

14787

0

0.00%

-3.60%

店集镇

48373

6475

13.39%

-1.80%

温泉镇

50861

2798

5.50%

-0.50%

金口镇

32971

3839

11.64%

-0.30%

丰城镇

50512

1810

3.58%

-4.10%

刘家庄镇

29694

4867

16.39%

-4.20%

灵山镇

30443

4941

16.23%

-6.10%

201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12.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3.31万人,非农业人口49.62万人。

城镇化率为43.9%。

表1-2

根据城镇化率对即墨市各城镇进行分级

表1-3

Ⅰ级城镇(80%-100%)

Ⅱ级城镇(10%-22%)

Ⅲ级城镇(7%以下)

通济办事处

王村镇

大信镇

环秀办事处

鳌山卫镇

温泉镇

经济开发区

刘家庄镇

龙泉镇

龙山办事处

灵山镇

普东镇

北安办事处

华山镇

丰城镇

蓝村镇

移风店镇

田横度假区

南泉镇

店集镇

七级镇

段泊岚镇

金口镇

(三)人口表(见表1-2)

(四)Ⅰ、Ⅱ、Ⅲ级城镇人口数量

表1-4

Ⅰ级城镇人口数量(人)

Ⅱ级城镇人口数量(人)

Ⅲ级城镇人口数量(人)

通济办事处(178875)

王村镇(39672)

大信镇(27350)

环秀办事处(57979)

鳌山卫镇(52265)

温泉镇(50861)

经济开发区(62413)

刘家庄镇(29694)

龙泉镇(51853)

龙山办事处(37767)

灵山镇(30443)

普东镇(39133)

北安办事处(47572)

华山镇(44702)

丰城镇(50512)

蓝村镇(37713)

移风店镇(57601)

田横度假区(14787)

南泉镇(36326)

店集镇(48373)

七级镇(35149)

段泊岚镇(32888)

金口镇(32971)

(五)据表分析

1.发展基础。

(1)城乡建设呈现新格局。

城镇化水平有较大提高。

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57.7%。

扎实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三年攻坚活动,加快建设德馨大厦等地标性建筑,建成了实验高中、图书馆等一批彰显城市特色的精品工程。

顺利实施了蓝烟铁路电气化改造等交通路网建设工程,交通设施进一步完善。

供热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50%。

村庄“五化”工程全面完成,农业电气化等工程加快推进,村庄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2)城镇环境明显改善。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预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3%,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17个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五年新造林9.38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31.8%。

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7%,超额完成“十一五”目标。

(3)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汽车及零部件、船舶两大功能区被列为青岛市新增重点工业功能区。

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五年累计吸收到账外资12.3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457亿元,位居青岛五市前列。

(4)城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荣获“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强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普九”水平稳步提高,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

深入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

成功举办田横民俗文化节、“和谐即墨”文化广场周周演等群众性文体活动。

(5)城镇体系较为完善。

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190元和10408元,分别为“十五”末的1.95倍和1.8倍。

建设保障性住房2530套,初步构建了以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100%。

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

2.人口预测

(1)人口发展规模预测

根据2010年即墨市总人口112.93万,人口自然增长率-0.11%。

预测5年后2015年即墨市总人口数为112.93*(1-0.11%)5=112.31万人。

(2)人口发展特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人口呈负增长。

应及时合理安排年龄结构,防止人口老龄化。

3.城镇性质

青岛都市圈核心区的北翼,以商贸、轻工业、旅游和农副产品出口加工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4.面临形势

(1)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2)从国内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十二五”期间的重大战略任务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

从省市看,山东省将实施经济文化强省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为我市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

青岛市着力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作为支撑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和对半岛城市群的带动作用将更加突出。

青岛市把即墨纳入“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内圈层,即墨进入与青岛同城发展的时代,这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3)总体看,“十二五”时期我市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挑战。

一是转型升级压力加大,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加大,服务业能级不高,工业大而不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三是民生改善和社会保障压力较大,社会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4)面对未来更加复杂多变的宏观发展环境,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到了转型升级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

我们要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主动适应国内外环境新变化,全力以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5)90年代以来,即墨城市化发展进入高速发展时期,非农人口年均增长6.4%,三次产业就业比例从59%:

29%:

12%演变为30%:

42%:

28%。

与此同时,城区的中心作用急剧增强,除传统的行政、商业、文化、教育、体育等中心职能外,成规模的各类市场的快速发展,包括经济开发区和多个工业区的集中建设,成就了城区的极核作用。

各乡镇在原有低水平均衡的基础上也呈现出差异化发展。

六.城镇体系规划内容

(一)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表1-5

城镇体系现状表(根据地区生产总值划分/单位:

万元)

Ⅰ级城镇

Ⅱ级城镇

Ⅲ级城镇

通济办事处(1159040)

蓝村镇(333358)

普东镇(163786)

环秀办事处(937831)

南泉镇(261135)

华山镇(155067)

经济开发区(610819)

龙山办事处(252387)

段泊岚镇(148903)

鳌山卫镇(228761)

七级镇(140831)

大信镇(223841)

移风店镇(134960)

北安办事处(222328)

王村镇(128982)

龙泉镇(126786)

田横度假区(126600)

店集镇(123922)

温泉镇(101631)

金口镇(99621)

丰城镇(89435)

刘家庄镇(72517)

灵山镇(66978)

表1-3

Ⅰ级城镇(80%-100%)

Ⅱ级城镇(10%-22%)

Ⅲ级城镇(7%以下)

通济办事处

王村镇

大信镇

环秀办事处

鳌山卫镇

温泉镇

经济开发区

刘家庄镇

龙泉镇

龙山办事处

灵山镇

普东镇

北安办事处

华山镇

丰城镇

蓝村镇

移风店镇

田横度假区

南泉镇

店集镇

七级镇

段泊岚镇

金口镇

结合表1-5和表1-3(根据城镇化率划分的城镇等级)。

综合这两方面对城镇进行最终的分级。

得到表1-6。

 

表1-6

Ⅰ级城镇(6)

Ⅱ级城镇(7)

Ⅲ级城镇(10)

通济办事处

南泉镇

大信镇

环秀办事处

鳌山卫镇

温泉镇

经济开发区

王村镇

龙泉镇

龙山办事处

华山镇

普东镇

北安办事处

移风店镇

丰城镇

蓝村镇

七级镇

田横度假区

段泊岚镇

刘家庄镇

灵山镇

店集镇

金口镇

(二)确定Ⅰ、Ⅱ、Ⅲ级城镇(见表1-6)。

(三)城镇发展规划

中心城镇带动二三级城镇的发展结构。

1.中心城镇发展规划

(1)城市发展布局

优化整合空间资源,按照区域协调、城乡统筹、产业引导、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形成“一主一副多组团”的市域城镇发展布局。

1>一主

中心城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主中心,主要承担行政、商贸、公共服务功能。

按照“强化核心、轴向辐射、分区发展”的原则,升级改造中心城区,形成“一核两轴三片”的空间布局结构。

到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达到60万左右。

一核。

指青威路以南、城阳界以北、华山三路以东、烟青一级路以西区域,承载行政办公、文化教育中心、商业金融中心功能,形成居住功能齐备、配套设施完善、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城市中心。

两轴。

指由城市核心沿公共交通走廊向外延伸的烟青一级路和蓝鳌路两条集聚发展轴。

——烟青一级路发展轴。

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发展轴。

——蓝鳌路功能轴。

以行政、文体服务为主的公共服务功能轴。

三片。

形成龙泉、龙山和通济三个功能片区。

——龙泉功能片区。

威乌高速以南、青威路以北、龙泉镇以西、宋化泉水库以东区域,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

——龙山功能片区。

蓝鳌路以南、城阳界以北、烟青一级路以东区域,以环保产业为基础,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综合性片区。

——通济功能片区。

青威路以南、城阳界以北、华山一路以西区域,以先进制造业和商贸物流业为主导的综合性片区。

即墨市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示意图

2>一副

温泉新城作为城市发展的副中心,包括温泉镇和鳌山卫镇,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旅游科研新城。

到2015年,温泉新城人口规模达到20万左右。

加快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促进人口集聚。

依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加快引进科研院所,打造国家海洋科研创新基地。

依托港中旅青岛海泉湾、温泉国际会展度假城等项目,提升旅游度假、会议接待等主体功能,打造山东半岛高端会议中心、商务会展中心和旅游度假中心,集聚形成温泉新城。

3>多组团

对一些产业发展潜力较大、环境承载力较好、人口集聚条件优越的区域进行组团式开发,逐步承担起城市建设、人口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实现剩余劳动力的城镇化和本土化。

华山组团。

该组团包括华山镇、店集镇、灵山镇、省级高新区。

发挥交通区位优势,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高新技术产业扶持力度,壮大组团高端产业规模。

将华山组团打造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综合性城镇。

田横组团。

该组团包括田横镇、王村镇、丰城镇。

区内以临港、旅游度假为主导产业,是承载我市蓝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

推进田横岛的开发,完善城镇基础设施,促进城镇化发展。

将田横组团打造成以临港和旅游为主导产业的东部新型城镇。

南泉组团。

该组团包括蓝村镇、南泉镇。

做好统筹规划,加快完善基础设施。

依托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建材物流,统筹推进区域内制造业的发展。

将南泉组团打造成半岛地区的重要物流节点。

移风组团。

该组团包括移风店镇、刘家庄镇、段泊岚镇、七级镇。

依托现有农业基础和农业高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将移风组团打造成为供应青岛、面向全国的高新农业、农产品批发和深加工基地。

即墨市城市空间布局示意图

(2)产业发展布局

中国针织服装名城、中国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