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考点梳理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0196020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考点梳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考点梳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考点梳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考点梳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化学考点梳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考点梳理解析.docx

《中考化学考点梳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考点梳理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考点梳理解析.docx

中考化学考点梳理解析

中考化学考点梳理解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考点梳理]

考点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

1.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棉线、外壳石蜡

由石蜡制成

2.

八、、燃刖

⑴观察蜡烛的颜色、形态、形状

孚L白色固态圆柱状

颜色:

乳白色状态:

固态

⑵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

浮在水上,难溶于水,硬度小

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

溶于水

3点燃蜡烛

⑴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火焰分三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

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

⑵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变黑

外层温度最高,加热用的是外层

⑶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4.熄灭蜡烛

⑴将蜡烛熄灭观察

有白烟

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

⑵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白烟燃烧

考点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

1•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⑴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水中。

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

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内充满气体

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没有溶于水

⑵在水中集满气体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上

气体无色

呼出的是无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2•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⑴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

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石灰水变浑浊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CQ+Ca(OH2===

CaCOj+H2O

⑵将燃着的木条分另膈入盛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燃烧的木条在盛空气的集气瓶中持续燃烧一会熄灭;燃烧的木条在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立即熄灭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

⑶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有水珠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考点3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作用(见课本附录1)

考点4药品的取用

1.识记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

2•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

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

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

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

液体取1〜2mL;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

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

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

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

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将滴管悬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触烧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乱放或平放。

⑵从细口瓶倒出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药液;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以防瓶口残留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以免药液流出。

倒完药液后立即盖紧瓶塞,以免药液挥发或吸收杂质。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取。

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

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线。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注意:

俯视则读数偏大,仰视则读数遍小。

考点5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⑴酒精灯的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应用外焰部分加热;

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绝对禁止用一只

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使用完毕,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⑵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

烧杯、烧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

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等。

2•给物质加热:

加热玻璃仪器前应把仪器外壁擦干,以免使仪器炸裂;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应先使

试管均匀受热——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约成45度角,且试管

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准对着有人的地方。

注意:

给试管里固体加热时,试管口一般应略向下倾斜,以免湿存水或生成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考点6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考点7化学研究的对象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考点8近代化学理论的建立

1•原子、分子理论:

由道尔顿(英国人)、阿伏加德罗(意大利)建立了原子一分子理论。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由门捷列夫(俄国人)发现。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点梳理]

考点1空气成分的发现

1•科学史: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2•实验方法及原理:

曲颈甑(盛空气)的热汞。

汞+氧气>氧化汞

3•实验现象及分析

⑴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粉红色粉末。

-体积减少约1/5

⑵容器里的空气'

剩余气体约4/5

4.实验结论: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考点2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体积分数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考点3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氮气(N2)、二氧化碳(CQ)等是纯净物。

2•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如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混合,是混合

物。

考点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

成分

主要性质

主要用途

氧气

化学性质: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

登山和宇宙航行等

氮气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不活泼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根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作冷冻麻醉;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等

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

很不活泼(惰性)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

利用惰性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源;用于激光

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等

考点5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是否溶于水、挥发性、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等。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

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

考点6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有害气体: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L

烟尘(可吸入颗粒物)

2•空气污染的危害:

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3•保护空气的措施: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城市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的特点和污染防治重点,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

目暂定为: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考点7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法

1•实验原理及方法:

利用过量的红磷在集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使集气瓶中气体体积减小,压强

减小),观察集气瓶中进水的多少,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实验现象:

⑴红磷燃烧时产生白烟;⑵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里,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

1/5体积。

3.实验成功的关键:

⑴装置不能漏气;⑵集气瓶中预先要加入少量水;⑶红磷要过量;⑷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讨论:

⑴不能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做上述实验,原因是木炭、硫粉燃烧产生的分别是二氧化碳气体和二氧

化硫气体,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有明显变化,不能很好地测出氧气的体积。

⑵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一般小于瓶内空间1/5的可能原因是:

①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②瓶

塞未塞紧,是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瓶塞,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考点8氧气的化学性质

⑴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时的现象、化学方程式及注意点(见下表)

物质

反应现象(在Q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

注意

木炭

1•发出白光

2.放出热量

点燃

C+O2===CQ

盛有木炭的燃烧匙应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

1•发出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2.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放出热量

S+O

)2点燃SO2

硫的用量不能过多,防止空气造成污染

点燃

红磷

(暗红)

1产生大量白烟

2•生成白色固体

3.放出热量

4P+502===2P2Q

此反应生成的P20为白色固体,现象应描述为白烟

(银白色固

体)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2•生成白色固体

3.放出大量的热量

点燃

4AI+302===2AI2Q

•.铝非常薄

2•预先放少量水或沙,防止生成物溅落瓶底,炸裂瓶底3•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镁条

••发出耀眼的白光

2•生成白色固体

3.放出大量的热量

2Mg+02点燃=2Mg0

铁丝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2•生成黑色固体

3.放出大量的热量

3Fe+202====Fe3C4

••预先放少量水或沙,防止生成物溅落瓶底,炸裂瓶底

2•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⑵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具有氧化性。

考点9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

汽油挥发、冰雪融化、电灯发光等。

2•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

镁条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等。

⑴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⑵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是: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⑶化学变化中发生能量变化,这种变化以放热、发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一定不发生

化学变化。

考点10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缓慢氧化

••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它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2•氧化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它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关系:

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也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同时也一定是一个氧化反应。

4•缓慢氧化:

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

通常无发光现象,但会放出热量。

如:

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等。

考点1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

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2•反应原理:

MnO2

⑴2H2Q======2H2O+02f

⑵2KMn0=====K2MnQ+MnO2+02f

⑶2KCIQMnO=22KCl+3O2?

3•实验装置:

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见右图)

4.收集方法:

⑴排水法:

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⑵向上排空气法:

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5•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步骤可以概括如下:

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⑵将药品装入试管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用带导管的单孔胶

塞塞紧试管;

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

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⑷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受热后固定加热;

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

⑹收集完毕,将导管移出水槽;=

>这样做的目的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

⑺熄灭酒精灯。

J裂。

6•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氧气已满;⑵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外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考点12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考点13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

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考点14氧气的工业制法一一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考点15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把导管一端浸入水里,两手紧贴试管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考点梳理]

考点1水的组成

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现象:

正、负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所收集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

2。

且将负极试管所收集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燃烧呈淡蓝色火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正极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

通电

⑴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

2HO====2"f+02f

⑵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⑶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考点2物质的简单分类单质(一种元素):

如:

出Q、Fe、S等r纯净物(一种物质)v

物质[I化合物(多种元素):

如:

H2OKMnO、CO等

混合物(多种物质)

考点3分子

1•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

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2.分子的基本性质

⑴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⑵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⑶分子在不停运动。

用⑵⑶两条性质可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分子扩散、蒸发物质三态变化、气体压缩等。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的内部结构

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⑵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考点4原子

••概念: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4•分子与原子的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金属单质,如:

铁、铜、金等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Y固体非金属单质,如:

硫、磷、硅等

'、稀有气体单质,如:

氦气、氖气等

考点5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⑴物理变化:

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⑵化学变化:

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⑴纯净物: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

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⑵混合物: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3•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如:

衣服晾晒,花香等。

考点6生活用水的净化

生活用水的净化主要目的是除去自然水中的难溶物和有臭味的物质。

1•净化方法

⑴静置沉淀:

利用难溶物的重力作用沉淀于水底,这样的净化程度较低。

⑵吸附沉淀:

加明矶等凝剂使悬浮物凝聚沉淀。

⑶过滤:

分离固体物质和液体物质。

⑷吸附:

除去有臭味的物质和一些可溶性杂质。

2•自来水厂净化过程

原水t静置t絮凝沉淀t反应沉淀t过滤t吸附t消毒t生活用水

考点7过滤

1•过滤所需的仪器和用品:

漏斗、烧杯、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和滤纸。

2•过滤操作要点: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以免影响过滤速度)

二低:

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倾倒液体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轻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考点8硬水及其软化

1•硬水与软水

⑴硬水: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河水多为硬水。

⑵软水:

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雪水、雨水是软水。

2•硬水和软水的检验:

把肥皂水倒入水中搅拌,若水易起浮渣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

(或若泡沫较多的是软水,反之为硬水)。

3.使用硬水对生活生产的危害

⑴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还会使衣物变硬。

⑵锅炉用硬水,易使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严重者可引起爆炸。

4.硬水软化的方法:

⑴煮沸;⑵蒸馏

考点9制取蒸馏水

过程与装置见课本图3-21和图3-22,

实验讨论:

1•冷凝管内的水流方向是从下而上,是为了提高冷凝效果。

2•蒸馏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支管口处是为了测定水蒸气的温度。

3•简易装置中导气管很长起冷凝作用。

考点10玻璃棒的使用

•引流:

用于过滤或倾倒液体,防止液体外溅。

2•搅拌:

用于物质溶解或液体物质蒸发。

⑴溶解时,搅拌的作用是加速物质的溶解;

⑵蒸发时,搅拌的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

3.蘸取:

用于蘸取少量液体。

如蘸试液滴在试纸上。

.•转移:

将药品转移到指定的容器。

考点11爱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

••爱护水资源的措施:

防止水体污染

-⑴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水中

2•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

.⑵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⑶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V⑵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3•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⑶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一⑷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考点12氢气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密度最小)。

2.化学性质:

⑴可燃性: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氧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

点燃

2H2+O2====2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