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复习题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0195096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培育复习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森林培育复习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森林培育复习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森林培育复习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森林培育复习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森林培育复习题汇总.docx

《森林培育复习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培育复习题汇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森林培育复习题汇总.docx

森林培育复习题汇总

森林培育复习题

选择题:

1.树木直径生长规律符合(A)型曲线。

A.S型;B.J型;C.反J型;D.L型 

2.通常根据一年中林木(A)生长期的长短,把林木分成前期生长类型和全期生长类型。

A.高;B.直径;C.材积;D.叶

3.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综合称为(C)

A.环境条件;B.生长条件;C.立地条件;D.生活条件

4.通常立地主导因子的数量为(B)。

A.一个因子;B.一到二个因子;C.三个因子;D.四个因子以上

5.树种选择的生态学原则是指所选择的树种应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即(A)

A.适地适树;B.满足造林目的;C.满足社会需求;D.实现经济价值

6.树木开花过程属于(A)过程。

A.发育;B.生长;C.生长和发育;D.再生

7.在一定范围内,林分的光合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范围后则产量(D)。

A.开始减少;B.继续增加;C.保持恒定;D.不再增加甚至还会减少

8.停止农业利用一定时期的土地称(B)

A.四旁地;B.撩荒地;C.荒山荒地;D.农耕地

9.下列林分中属于特种用途林的是(C)。

A.护路林;B.护提林;C.国防林;D.水源涵养林

10.树种选择的经济学原则是指所选择的树种应尽可能地满足(D)要求。

A.适地适树;B.造林目的;C.社会;D.经济价值

11.树木在花芽分化前的生长为(A)。

A.营养生长;B.生殖生长;C.发育;D.个体生长

12.立地条件也称为(A)。

A.环境;B.立地;C.立地指数;D.生长条件

13.立地指数法是用标准年龄时的(B)评价立地质量的方法

A.林分平均高;B.优势木平均高;C.最近5年高生长;D.胸高以上高生长

14.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之间的关系是(A)。

A.生物学特性包括生态学特性;B.生态学特性包括生物学特性;

C.它们之间没有关系;D.它们都包括在林学特性之中

15.速生的树种(B)丰产树种。

A.一定是 ; B.不一定是;C.肯定不是; D.也是

填空题:

1.我国人工林分级为优势木、亚优势木、中等木、被压木、濒死木。

2.每次抚育采伐时,采伐木体积占伐前林分蓄积量的15%以下采伐强度为弱度,采伐木体积占伐前林分蓄积量的16%-25%采伐强度为中度,采伐木体积占伐前林分蓄积量的26-35%采伐强度为强度,采伐木体积占伐前林分蓄积量的36%以上采伐强度为极强度。

3.根据林地性状和大小,透光伐的3种实施方法为全面抚育、团状抚育、带状抚育。

4.树种选择的原则有经济学原则、林学原则、生态学原则。

5.林分结构包括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和年龄结构。

6.林分密度越大,树高几乎没有影响,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密度越大单株材积越小,密度越大林分蓄积量增大至最终平衡。

7.灌溉方法有漫灌、畦灌、沟灌和节水灌溉。

8.森林采伐类型有主伐、抚育间伐、低产(效)林改造采伐和更新采伐。

9.择伐作业有单株择伐和群状择伐两种方式。

10.克拉夫特林木生长分级法将林木分为优势木、亚优势木、中等木、被压木、濒死木。

11.根据树种特性、林分结构、经营目的等因素,疏伐方法分为5种,分别为下层疏伐法、上层疏伐法、综合疏伐法、机械疏伐法、景观疏伐。

12.混交林的混交方法有:

株间混交、星状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不规则混交、植生组混交等。

13.造林方法有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分殖造林(爆破造林)。

14.土壤改良方法有种植绿肥、固氮树种、化学改良和工程改良。

15.按实施方法,森林更新方式可分为人工更新、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16.典型的渐伐一般可分4次进行,即:

预备伐、下种伐、受光伐和终伐。

17.我国天然林林木分级为优良木、辅助木、有害木。

18.总抚育采伐强度,采伐木体积占主伐时林分蓄积量的40%-50%采伐强度为弱度,采伐木体积占主伐时林分蓄积量的51%-75%,采伐强度为中度,采伐木体积占主伐时林分蓄积量的76%-100%,采伐强度为强度,采伐木体积占主伐时林分蓄积量的100%以上,采伐强度为极强度。

19.绿修切口位置有4种,分别为平切、留桩、斜切和留桩斜切。

20.主伐分为皆伐、渐伐和择伐。

21.按树种起源,森林更新可分为有性更新和无性更新。

22.间伐的类型有透光伐、疏伐和生长伐。

23.播种时期的划分,通常按季节分为春播、夏播、秋播和冬播。

24.人工林五大林种为用材林、薪炭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和经济林。

25.树种间相互关系表现形式包括:

中性作用、单方有害、双方有利、偏利作用、一方有利,一方有害、双方有害。

问答题:

1.苗木直径生长有何特点?

(1)苗木的直径生长高峰与高生长高峰是交错进行的。

(2)直径生长也有生长暂缓期。

夏秋两季的直径生长高峰都在高生长高峰之后。

2.树种的混交类型有哪些?

(P81)

混交林中的树种,按其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3类。

(1)主要树种与主要树种混交

(2)主要树种与伴生树种混交

(3)主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

(4)主要树种、伴生树种和灌木树种混交

3.造林地整地的作用?

(P185)

(1)改善立地条件,提高立地质量

(2)增强水土保持能力

(3)便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4)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P185)

4.皆伐作业的评价?

(P317)

优点:

(1)利于机械化作业,节省人力,采伐成本低

(2)区划和伐区调查简便易行

(3)便于人工更新,尤其是需要更换树种的林分

缺点:

(1)小气候,植被,土壤条件变化剧烈,常对更新不利

(2)不利于水土保持,降低水源涵养作用

(3)伐后林分龄级简单

(4)天然更新相对困难

(5)严重干扰生态平衡,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5.林木个体生长的相关性?

(P18)

林木各器官生长存在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1)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

根深叶茂;高峰相错,地上部分高生长的速生高峰期与地下部分根系的速生高峰期是交错进行的。

(2)主茎和侧枝的相关性:

茎、根的顶端优势。

(3)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林木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对立关系。

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奠定了物质基础。

生殖器官生长所需的养分,多由营养器官供给。

另一方面,在生殖生长过程中,生殖器官会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反过来影响营养器官的生长。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对立关系,主要表现在营养器官生长对生殖器官生长的抑制,以及生殖器官生长对营养器官生长的抑制两个方面。

由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不协调,经常导致林木结实发现丰歇年交替出现的现象。

(4)极性与再生:

极性:

林木个体或其离体部分(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学两端具有不同生理特性的现象。

再生:

林木个体的离体部分具有恢复其他部分的能力。

6.简述混交树种的选择条件?

/混交林的树种选择要求?

(P83)

(1)具有利用价值:

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美学价值。

(1)具有辅助作用:

改善主要树种的干形,加速自然整枝、护土和改良土壤。

(3)具有不同生态位:

矛盾不大,对养分、水分的要求有差别,生长慢、耐荫。

(4)具有抗逆性:

具有较强的耐火性和抗病虫害的特性,尤其是不应与主要树种有共同病虫害。

(5)具有萌芽能力:

萌芽力强,易繁殖,以便于调整和伐后恢复。

7.抚育采伐间隔期原则?

(P282)

(1)林分郁闭度增长的快慢。

喜光、速生、立地条件好的林分,间隔期短。

反之要长。

(2)根据抚育采伐强度。

大强度的抚育采伐后,林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郁闭度,所以需要较长的间隔期;相反,小强度的抚育采伐,间隔期较短。

(3)间伐类型。

透光伐间隔期短;疏伐、生长伐间隔期较长。

(4)根据林分的生长速度和树种特性。

速生树种容易恢复郁闭,间隔期短;慢生树种不易恢复郁闭,间隔期应长。

(5)根据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不良时,要求强度大而间隔期长的抚育采伐。

8.适地适树的途径和方法?

(P58)

(1)选择,包括选地适树和选树适地。

选地适树:

就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确定主栽树种或拟发展的造林树种后,选择适合的造林地;

选树适地:

是在确定了造林地以后,根据其立地条件选择适合的造林树种。

(2)改造,包括改地适树和改树适地。

改地适树:

就是通过整地、施肥、灌溉、树种混交、土壤管理等措施改变造林地的生长环境,使之适合于原来不太适应的树种生长;

改树适地:

就是在地和树某些方面不太相适的情况下,通过选种、引种和驯化、育种等多种手段改变树种的某些特性使之能够相适。

9.修枝抚育的意义?

(P220)

(1)提高木材的材质

(2)提高林木生长量

(3)增加树干的圆满度

(4)改善林内环境和林木生长条件

(5)提供燃料、饲料等,增加收益。

10.根据育苗材料和方法苗木分为几类?

(1)实生苗:

由种子繁殖的苗木称为实生苗。

播种苗与野生实生苗

(2)营养繁殖苗:

插条苗、埋条苗、插根苗、根孽苗、嫁接苗、压条苗

苗木高生长和直径生长的特点

(一)苗木的高生长

根据苗木高生长期的长短,可把树种分为两大类,即春季生长和全期生长两种类型:

(1)春季生长类型(又称前期生长类型)

这类苗木的高生长期及侧枝延长生长期很短,多数为1-3个月,而且每个生长期只生长1次,一般到5-6个月高生长即结束。

北方树种,1-2个月。

南方树种1-3个月。

(2)全期生长类型

全期生长型苗木的生长特点是高生长在全生长季节中都在生长,到秋季达到充分木质化。

这类苗木高生长速度在年生长周期中不是直线上升,一般要出现1次(南方1-2次)生长暂缓期,即苗木高生长速度明显缓慢,有时会出现生长停滞状态。

(二)苗木直径生长

苗木的直径生长高峰与高生长高峰也是交错进行的,直径生长也有生长暂缓期。

夏秋雨季的直径生长高峰都在高生长高峰之后。

秋季直径生长停止期也晚于高生长,这是很多树种的共同规律。

11.抚育采伐开始期的确定方法?

(P278)

(1)根据林分生长量下降期确定

(2)根据林木分化程度确定

(3)根据林分直径的离散度确定

(4)根据树冠大小变化确定

(5)根据林分密度管理图、表确定

(6)根据林分的外貌特征确定

(7)根据经济条件确定

确定抚育采伐强度的方法?

定性方法:

(1)根据林木分级确定抚育采伐强度

(2)根据林分郁闭度确定抚育采伐强度

定量方法:

(1)根据树冠确定抚育采伐强度

(2)根据林分密度管理图表确定抚育采伐强度

12.培育过程中不断调节混交林中种间关系的主要方法?

(1)造林前:

确定合理混交方法、混交比例和配置方法

(2)造林时:

控制造林时间、造林方法、苗木年龄和株行距等。

(3)林分生长过程中:

采用平茬、修枝、抚育间伐、环剥、去顶、施肥、灌溉等经营措施进行调整。

13.薪炭林及能源林选择树种的要求?

(P53)

(1)生长迅速,生物产量高

(2)木材热容量大,易燃,火旺

(3)具有萌蘖更新的能力

(4)适应性强

(5)其它性能:

能兼顾取得饲料饲草、编制材料和发挥防护效益

14.确定林分密度的方法?

(P70)

(1)经验的方法,造林经验

(2)试验的方法,对比试验

(3)调查的方法,现有的森林中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的生长。

(4)编制密度管理图,查阅图表的方法。

15.幼林地抚育管理包括哪些技术?

(P223)

(1)修枝林分和林木的选择

(2)修枝的开始年龄,间隔期和修枝高度

(3)修枝的强度

(4)修枝的季节

(5)修枝切口的愈合

16.密度对干材质量的影响?

(P64)

(1)干形

造林密度适当增大,能使树干饱满、干形通直、分枝细小、有利于自然整枝及减少木材中节疤的数量及大小;但若林分过密,树干过于纤细,树冠过于狭窄,既不符合用材要求又不符合健康要求。

(2)材质

稀植使林木幼年期年轮加宽,初生材在树干中比例较大,对材质有不利的影响。

17.简述树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林木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对立关系。

营养生长为生殖生长奠定了物质基础。

生殖器官生长所需的养分,多由营养器官供给。

另一方面,在生殖生长过程中,生殖器官会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反过来影响营养器官的生长。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对立关系,主要表现在营养器官生长对生殖器官生长的抑制,以及生殖器官生长对营养器官生长的抑制两个方面。

由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不协调,经常导致林木结实发现丰歇年交替出现的现象。

18.树种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

(1)机械作用方式:

是混交群落中一树种对另一树种造成的物理性伤害,如树冠树干的摩擦、撞击、藤本的绞杀等

(2)生物作用方式:

不同树种通过根系连生和寄生等方式发生的一种直接的种间作用关系。

(3)生物化学作用方式:

是植物在代谢过程中释放一些化学物质,抑制或促进其邻近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4)生物物理作用方式:

是指在植物周围形成特殊的生物场,其中包括辐射场、电磁场等,而对其它植物产生的影响。

(5)生理生态关系:

是树种通过改变林地环境条件而彼此产生影响的作用方式。

(6)竞争的作用方式:

是指两种或多种植物对同一环境资源的争夺关系。

论述题:

1.森林更新方式有哪些,每种更新方式的特点及其适用对象?

(一)人工更新:

是用人工植苗、直播、插条或移植地下茎等方式恢复森林的过程。

下列情况可采用人工更新:

①改变树种组成;②皆伐迹地;③皆伐改造的低效林地;④原集材道、楞场、装车场、临时性生活区、采石场等清理后用于恢复森林的空地;⑤工业原料林、经济林更新迹地;⑥非正常采伐破坏严重的迹地;⑦采用天然更新较困难或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达到更新要求的迹地。

(二)天然更新:

是没有人力参与或通过一定的主伐方式,利用天然下种、伐根萌芽、地下茎萌芽、根系萌蘖等方式形成新林的过程。

可分为天然下种和萌芽或萌蘖更新。

①天然下种

利用林木种子恢复幼林,是有性更新。

目前大多数针叶树种更新依靠这种方式。

其成功与否同树种更新能力、环境条件和主伐方法密切相关。

通常阳性树种结实较丰富,种子飞散力强,幼苗生长较快,并能抗日灼、霜冻等灾害,因而在皆伐迹地或火烧迹地上可实现天然更新;耐荫树种的幼苗需要适度庇荫,采用择伐或渐伐方式才能实现天然更新。

保证有性更新的措施是选好母树,做好迹地清理和整地工作。

母树应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和结实能力,干形、冠形优良,发育良好。

②萌芽或萌蘖更新

利用林木营养器官的再生能力恢复幼林,是天然无性更新。

大多数阔叶树种的更新用此方式。

影响萌芽更新的因素有树种、年龄、采伐季节、伐根高低和环境条件。

阳性速生树种萌芽力最旺盛期出现早,消失也早;缓生树种则相反。

优点:

可充分利用原有林木的种子及幼苗幼树,节约人力和物力;且更新树种均为乡土树种,适应力强,一般多形成混交或多层的林分,不易遭受病虫害。

缺点:

林木结实有大、小年,不能保证年年有足够的种源,更新苗木稀密不匀,通常需要5~10年或更长时间,才能使迹地达到符合要求的数量。

适用于:

①择伐、渐伐迹地;②择伐改造的低效林地;③采伐后保留目的树种的幼苗、幼树较多,分布均匀,规定时间内可以达到更新标准的迹地;④采伐后保留天然下种木梳较多,或具有萌蘖能力强的树桩(根)较多,分布均匀。

规定时间内达到更新标准的迹地;⑤自然生长状况良好,立地条件好,降雨量充足,适于天然下种、萌芽更新的迹地。

(三)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是以弥补天然更新过程的不足所采用的某些单项采用某些单项措施,如人工补播补植,以弥补天然种苗的分布不匀,进行部分块状或带状松土,除去过厚的枯枝落叶层或茂密的草类、灌木,以改善种子发芽和幼苗幼树生长发育的条件等。

适用于:

①渐伐迹地;②补植改造或综合改造的低效林;③采伐后保留目的树种天然幼苗、幼树较多,但分布不均匀、规定时间内难以达到更新标准的迹地。

2.客观评价3种森林收获作业法。

(一)择伐:

指在异龄复层林种,每次仅伐除一部分成熟的林木,依靠天然更新的方式始终保持异龄复层结构。

优点:

1.使森林的整体性、连续性、再生性、长期性、动态性的特点不收破坏,使作业后的林木作为整体仍处于永续生存的状态,保持良好的更新与结构,并一直保持多树种、多层次、多龄级、多功能、高生产力、高生物量的状态。

2.择伐作业在采伐成熟木的同时,也对保留木尤其是中小径木进行了抚育,改善了林分结构与卫生状况,因此,使中小径木得以更好的生长,更快地提高生长量,并缩短轮伐期。

3.择伐可推动系统的演化与物种的进化,使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最高的生物多样性。

4.择伐可保证林地上永远有森林植物的庇护,保持一个稳定的环境,因子,能较好的地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防止滑坡与泥石流的发生。

同其他采伐方式相比,择伐林的环境保护作用是最好的。

5.择伐后形成的异龄复层林,比皆伐、渐伐形成的同龄林具有更好的抵抗风倒、风折与病虫害的能力。

6.能充分利用森林的自然更新能力,大大降低更新费用。

择伐的天然更新与原始林的自行更新过程相似,林内存在着永久的母树种源,幼苗、幼树在老林的庇护下很容易获得成功。

7.择伐林的林木具有大小参差不齐的多层性,并有单株与群团采伐后形成的林隙,因而风景和美化作用保持得好,旅游与保健价值更高。

8.由于择伐作业法始终是边采伐利用、边更新、边抚育,而成为在所有森林收获作业法中最适于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之路的作业方法。

缺点:

1.择伐的采伐木比较分散,难以发挥机械效能,伐木和集材的工作复杂、费用高,再加上采伐强度小、间隔期短,使得采伐集材比较费工,木材成本较高。

2.由于伐木是在林分中进行,伐倒木很容易砸坏中小径木与幼树。

3.择伐要求的技术条件高于其他的作业方式。

4.森林调查和林分生长量、产量的估算都比较困难,而且费事。

5.不利于喜光树种的更新与成长,不能用于速生丰产林。

(二)渐伐:

是在较长时间内,分2次或多次将伐区上的林木全部伐光的作业方法。

优点:

1.渐伐因有丰富的天然种源和上层林冠对幼苗的保护,所以森林更新一般既省力又有质量上的保证。

目的树种种粒大,不易传播,或幼树需要老林庇护时,渐伐是最适宜的作业方式。

2.渐伐形成的新林,是发生在采完老林之前,不仅缩短了轮伐期,而且不影响森林的水源涵养作用和水土保持作用

3.渐伐不仅具有皆伐作业比较集中的优点,而且具有择伐法加速保留木生长、提高木材利用价值的能力。

4.渐伐主要用于单层林与同龄林,与择伐相比,渐伐作业较为简单。

5.每次采伐后的剩余物较少,同时在遮阴条件下容易分解,降低了火灾发生的危险性。

6.渐伐保留的林木不仅具有美学价值。

缺点:

1.采伐和集材时对保留木和幼树的损伤率较大,同时也不利于采伐和林地清理。

2.渐伐中的采伐、集材费用均高于皆伐,同时,第一次采伐多是有缺陷的林木,因此在经济上收益不大。

3.渐伐是分2-4次将成熟木砍完,每次采伐时对确定采伐木与保留木、计算采伐量的技术要求较高。

4.林分稀疏强度较大时(如简易渐伐),保留木由于骤然暴露,容易发生风倒、风折和枯梢等现象,尤以一些耐荫树种较为严重。

(三)皆伐:

是将伐区上的林木在短期内一次伐完或者几乎伐完,并于伐后采用人工更新或天然更新恢复森林的一种作业方式。

优点:

1.利于机械化作业节省人力,成本低

2.区划和伐区调查简便易行

3.便于人工更新尤其是需要更换树种的林分

缺点:

1.小气候,植被,土壤条件变化剧烈,常对更新不利

2.不利于水土保持,并降低水源涵养作用

3.伐后林分龄级简单

4.天然更新相对困难

5.严重干扰生活平衡了破坏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3.森林个体生长发育时期的特点及应采取的经营措施?

(1)幼年期:

从种子萌发开始,到第一次开花结实时为止。

特点:

a、从种子萌发到幼树生长,主要是营养生长;

b、生殖器官尚未形成、不能开花;

c、在幼年发育阶段可塑性大、适应性强、枝条再生能力强、适于营养繁殖。

经营措施:

a、促进种子的萌发和幼苗幼树的生长,加强抚育管理;

b、幼年期长短因树种而异有的树种几年、有的需要几十年。

(2)青年期:

从第一次开花结实到大量结实之前(3-5次结实)。

特点:

a、开始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开花结实;

b、仍以营养生长为主,生长较快,结实不多,空籽较多;

c、种子可塑性大,适合于引种。

经营措施:

加强抚育管理、疏伐、改善光照条件。

(3)壮年期:

结实盛期,从开始大量结实起,到结实开始衰退为止。

特点:

结实数量大而稳定,量多质好,是种子工作的主要时期。

经营措施:

加强林分管理,搞好种实采集、处理、贮藏。

(4)老年期:

从结实量大幅度下降开始,直至个体死亡。

特点:

结实逐年减少,种子质量差,树木抗性弱,生理机能衰退,枝、梢逐渐枯死。

经营措施:

在生产上无应用价值,一般生产上不用此时期种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