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90795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6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九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九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九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九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九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 人教新课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 人教新课标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人教新课标版

1.校人①烹鱼

《孟子·万章上》

昔者有馈②生鱼于郑子产③,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烹之。

反命曰:

“始舍之,圉圉焉④;少则洋洋焉⑤;悠然而逝。

子产曰:

“得其所哉⑥!

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⑦,难罔以非其道⑧。

【文化知识】

【实词注释】

①校人:

管理池沼的小吏。

②馈(kuì):

赠送。

③郑子产:

公孙侨的字,春秋时郑国的贤相。

④圉(yǔ)圉焉:

疲劳困倦的样子。

⑤洋洋焉:

舒缓摇尾的样子。

⑥得其所哉:

找到合适的地方了。

⑦方:

指合理和可能发生的事类。

⑧罔:

欺罔,蒙骗。

【练习题】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校人烹之()②孰谓子产智()

③少则洋洋焉()④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2.请用“/”线给下面语句断句。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予既烹而食之B.校人出

聚室而谋曰出则无敌国外患

C.子产使校人畜之池D.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池非不深也安陵君乃使唐雎使于秦

4.选择对原文翻译正确的一项。

(1)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

()

A.从前个姓郑的生产孩子,有人赠送生鱼的。

B.从前有赠送生鱼给郑子产的。

C.从前有个人赠送给郑子产没有烹熟的鱼。

D.从前有一个人送给郑国子产一条活鱼。

(2)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

A.所以君子可以用法来欺骗的,难道就没有用它的道理?

B.所以君子可用正确的方法欺骗,很难说出其中的道理。

C.所以君子很容易用正确方法欺骗,难用不正确的道理欺骗。

D.所以,君子可能被人拿合乎情理的话欺骗,难于被不合情理的话所蒙蔽。

5.子产和校人先后两次重复同一句话“得其所哉”请仔细分析各自的心理。

子产:

校人:

6.写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7.请就文中子产或校人的做法、为人加以评析。

8.你认为在生活中怎样做才能不被校人一类的人蒙蔽?

【答案】

1.①煎②聪明③一会④畜养

2.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3.A。

4.

(1)D。

(2)D。

5.欣慰,觉得鱼得其所讥笑子产,幸灾乐祸

6.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7.提示:

子产:

没有深人实际调查研究就轻信他人;校人:

|狡诈、而善于蒙骗。

8.参考答案:

遇事必须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不能一味只听汇报,看表面文章。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送给郑国子产一条活鱼,子产叫管理池沼的小吏把它放到池子里去。

那小吏却煎着吃了,回报说:

“刚才我把它放到池塘里,它还呆死不活的样子;等了一会儿,就变欢欢的,一甩尾巴钻进深水里去了。

子产说:

“找到合适的地方了!

找到合适的地方了!

那小吏走出来说:

“谁说子产聪明?

我早已煎着吃了,他还说:

‘找到合适的地方了!

找到了合适的地方了!

’”

所以说:

正人君子可能被人拿合乎情理的话诳住,却很难被不合情理的话所蒙骗。

2.画蛇添足

《战国策·齐策》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酒。

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乃左手持卮③右手画蛇曰: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

①祠:

春祭。

②舍人:

战国时候,王公贵族都有舍人,就是门客一类,因成为亲近左右的通称。

③卮(zhī):

古代盛酒的器具。

【译文】

楚国有个人在春祭过后,把一壶祭酒赏给门客们喝。

门客们互相商量着说:

“这点酒大家不够喝,一人喝绰绰有余。

咱们在地上比赛画蛇吧,谁先画完谁就先喝酒。

有一人先把蛇画成了,端起酒壶来正要喝,可是左手拿着酒壶,右手又去画蛇,说:

“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

脚还没有画成,另一个人的蛇画成了,夺过他手中的酒壶,说:

“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

”说罢把那壶酒喝了。

那个画蛇要给蛇添脚的人,最后还是没有得到酒喝。

【习题】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祠者(sì)赐其舍人卮酒(zhī)

B.楚有祠(cí)者子安能为之足?

遂饮其酒(suì)

C.觞数行(gōng)舍人卮酒(shè)

D.觞数行(Shāng)数人饮之不足(shù)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楚有祠者(祭祀)赐其舍人卮酒(赐给、赏赐)

B.舍人相谓曰(互相商量)乃左手持卮(坚持)

C.蛇固无足(固然)子安能为之足?

(你)

3.下列语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一人饮之有余B.舍人相谓C.子安能为之足D.终亡其酒

4.下列语句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

B.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

C.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

5.指出下列语句中“之”字的用法。

(1)数人饮之不足()

(2)吾能为之足()

(3)一人之蛇成()(4)子安能为之足()

6.先画蛇的人为什么没有喝到酒?

7.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

1.D。

2.A。

3.D.

4.C.

5.

(1)代词,酒

(2)代词,蛇(3)助词,的(的代词,蛇

6.画蛇添足

7.说明了凡是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态度,追求之,完成之,实现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

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被盲目乐观所蔽;节外生枝,轻举妄动,意在自我表现,必然招致失败!

3.常羊学射

《郁离子·射道》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

“若①欲闻射道乎?

楚王田于云梦,使瘐人起禽而射之。

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②而过,翼若垂云。

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

‘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

【文化知识】

1.

2.常羊:

虚拟的人名。

3.屠龙子朱:

虚拟的人名。

4.云梦:

地名。

5.养叔:

养由基。

著名的射箭能手。

【实词注释】

①若:

第二人称代词,你。

②旃(zhān):

安置在马车上的红色旗子。

【练习题】

1.请给文中画线的语句加上适当的标点。

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A.楚王田于云梦田:

B.使虞人起禽而射之起:

C.王引弓欲射引:

D.如使置十叶焉置: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于”的含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鹿出于王左

B.王注矢于弓

C.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D.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

4.翻译下列句子。

A.若欲闻射道乎?

B.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

C.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5.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楚王打猎有什么特点?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养叔在什么情况下给楚王讲的故事?

他讲自己射箭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采用了什么说理方法?

(3)屠龙子朱在教常羊射箭之前,讲的“射道”究竟指什么?

【答案】

1.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2.A.打猎;B.轰起;C.牵引,拉;D.搁,放。

3.D。

(ABC句中的“于”都是“在”的意思,D中的“于”是“向”的意思。

4.A.你想知道射箭的道理吗?

B.禽兽都跑了出来,鹿奔在楚王的左边,麋跑在楚王的右边。

C.如果在那里放上十片树叶,那么能不能射中我就没有把握了。

5.

(1)使瘐人起禽而射之。

(2)①楚王见禽鸟兽类过多而分散注意力,举棋不定。

②劝谏楚王射箭时精力要专注集中,否责会错过良机,一无所获。

③比喻说理。

(3)做事要精力集中,不能受外物所干扰。

【参考译文】

常羊向屠龙子朱学习射箭,屠龙子朱说:

“你想知道射箭的道理吗?

从前,楚王在云梦泽打猎的时候,叫虞人把禽兽轰起来让自己射击。

禽兽都跑了出来,鹿奔在楚王的左边,麋跑在楚王的右边。

楚王刚拉开弓要射,忽然又有一只大天鹅掠过楚王的旗子,两个翅膀好象低垂着的云彩,楚王把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该射哪个才好。

这时有个叫养叔的大夫对楚王说:

‘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射十次中十次。

如果在那里放上十片树叶,那么能不能射中我就没有把握了。

’”

4.一鸣惊人

《韩非子》

楚庄王①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

右司马②御坐③而与王隐④曰:

“有鸟止于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

”王曰:

“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

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⑤。

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子释之,不谷⑥知之矣。

”处半年,乃自听政。

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⑦六,而邦大治⑧。

【注释】

①楚庄王:

春秋时,楚国国君。

名旅,为五霸之一。

②右司马:

官职名,主管军政。

③御坐:

待候在旁。

④隐:

隐语,不明言,以打比方来暗示。

⑤民则:

民众的态度,民情规律。

则,态,规律。

⑥不谷:

不善,古代王侯自称的谦词。

谷,善。

⑦处(chǔ)士:

没有做宫的读书人。

⑧邦大治:

国家治理得非常好。

治,与“乱”相对,特指政治清明安定。

【解读】

有一种人个性张扬,锋芒尽现;而有一种人大智若愚,深藏不露,但关键时刻敢于大刀阔斧,兴利除弊,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便是这后一种人。

【译文】

楚庄王执政已经三年了,没有发布一个命令,没有什么政治作为。

一天右司马侍坐,向楚庄王用隐语暗示说:

“有一只鸟栖止在南方的山上,三年了没有展翅,不飞也不叫,默默无声,这是什么意思呢?

”楚庄王说:

“三年不展翅,是为了使羽翼长得丰满。

不飞不叫是为了观察民情规律。

虽然没有飞,一旦飞翔,一定会冲入云霄;虽然没有鸣叫,一旦鸣叫必定惊人。

您放心吧,我知道了。

”过了半年,才亲自处理政事,所废掉的事情有十件,所兴起的政策有九项,杀了五个不法大臣,选拔任用了六位有才有德的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国家治理得清明安定。

【习题】

1.请找出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释义。

通,意义: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楚庄王莅政三年莅政:

执政B.子释之释:

解释

C.乃自听政听政:

处理政事D.举处士六举:

选拔任用

3.朗读下列文言句子,语气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无政/为也B.有鸟/止于/南方之阜C.所起者/九D.鸣/必/惊人

4.选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三年不翅B.有鸟止于南方之阜C.无政为也D.不飞不鸣

展翅高飞不谷知之矣此为何名鸣必惊人

5.下列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无令发”的意思是“没有发布一个命令。

B.“将以长羽翼”的意思是“是为了使羽翼长得丰满。

C.“所废者十”的意思是“所废掉的事情有十件。

D.“此为何名?

”的意思是“它叫什么名字?

6.右司马使用隐语的目的是:

7.在沉默了三年多以后,楚庄王有何惊人之举?

结果怎样?

【答案】

1.“嘿”通“默”,默默,沉默。

2.B。

3.A。

4.D。

5.D。

6.是在试探,也是在暗示楚庄王要有所作为。

7.①所废掉的事情有十件,所兴起的政策有九项,杀了五个不法大臣,选拔任用了六位有才有德的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②国家治理得清明安定。

5.刘伶病酒

《世说新语》

刘伶病酒①,渴甚,从妇求酒。

妇捐酒毁器②,涕泣谏曰:

“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③,必宜断之!

”伶曰:

“甚善。

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④。

便可具酒肉⑤。

”妇曰:

“敬闻命。

”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

伶跪而祝曰: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⑥,一饮一斛,五斗解酲⑦。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

”便引酒进肉,隗然⑧已醉矣。

【文化知识】

【实词注释】

①病酒:

饮酒成性。

②捐:

舍弃。

③摄生:

养生。

④祝:

祷告。

⑤具:

准备。

⑥名:

通“命”。

⑦解酲(chéng):

解除醉酒的状态。

⑧隗然:

醉酒的样子。

【解读】

酒是中国文人未曾辉煌或辉煌落幕后无可归依的孤寂灵魂的最后家园。

既然清醒后的痛苦和痛苦后的清醒都是痛苦,倒不如长醉不用醒。

只是不明白这究竟是文人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悲哀。

【译文】

刘伶饮酒成癖,一次酒瘾发作得厉害,向他的妻子要酒。

他的妻子倒掉酒,毁了酒器,哭着劝说道:

“你喝酒太过量,这不是养生之道,一定要戒掉酒!

”刘伶说:

“太对了!

但我不能自己戒掉酒,只有向鬼神祷告,再自己发誓戒掉酒。

那你就准备酒肉吧。

”他妻子说:

“就照你的吩咐办。

”于是在神面前摆上酒肉,让刘伶发誓。

刘伶下跪祷告说:

“天生刘伶,以酒为命。

一次喝一斛,五斗解除酒病。

女人的话,千万不可听从!

”于是喝酒吃肉,一会儿就颓然醉倒。

【练习题】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渴甚()涕泣谏曰()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刘伶病酒B.君饮太过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过故人庄

C.便可具酒肉D.不能名其一处

故人具鸡黍以酒为名

3.翻译下列句子。

(1)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

译文:

(2)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

译文:

4.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刘伶每次饮酒之后都十分口渴。

B.刘伶的妻子坚决反对刘伶饮酒。

C.刘伶嗜酒成性,说“自禁”只是欺骗妻子而已。

D.按文章内容推断,刘伶永远都不会“禁酒”。

5.历代文人与酒都有不解之缘,而且留下了大量的与酒有关的名篇名句。

试在下面至少写三个与酒有关的名词。

6.谈一谈你对刘伶病酒的看法。

【答案】

1.很、非常眼泪方法应该、应当

2.C。

3.见译文。

4.A。

5.略。

6.或同情或反对,言之成理即可。

6.子罕不受玉

《左传·襄公十五年》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①。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

“以示玉人②,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

“我以不贪为宝,尔③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④有其宝。

【注释】

①子罕:

宋国大夫。

②玉人:

雕琢玉器的匠人。

③尔:

你。

④人:

指各人。

【解读】

新闻传媒不时报进某某借权利之便贪赃受贿,被绳之以法的案例,而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子军已把“不贪”看成'珍宝,为我们树立了“人民公仆”的光辉典型,为后人敬仰。

【译文】

宋国有人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

子罕不肯接受。

献玉的人说:

“我把它给雕琢玉器的匠人看,匠人认为是宝物,所以我才敢把它献给您。

子罕说:

“我把不贪当作宝玉,你把玉当作宝物。

如果你把它给了我,我们都丧失了宝物。

不如各人都拥有自己的宝物。

【习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宋人或得玉或:

或许B.子罕弗受弗:

不肯

C.以示玉人示:

给人看D.不若人有其宝有:

拥有

2.用“/”线标出下面的句子的诵读节奏(有一处)。

不若人有其宝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词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献诸子罕③故敢献之

②投诸渤海之尾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相同。

C.①和②不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相同,③和④也不相同。

4.下列与“若以与我”一句中的“与”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威与维新B.君与俱来C.与朱元思书D.尝与人佣耕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译文:

(2)不若人有其宝。

译文:

6.子罕为什么不肯接受宝玉?

①从献玉者角度看:

②从子罕角度看:

7.简单概括一下子罕的为人之道。

【答案】

1.A。

2.不若/人有其宝

3.B。

4.C。

5.

(1)我把不贪看成宝物,你把玉看成宝物。

(2)不如各人都拥有自己的宝物。

6.①担心玉是假的。

②把不贪看作宝玉。

7.为人清廉方正。

7.割肉自啖

《吕氏春秋·当务》

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卒然①相遇于涂。

曰:

“姑相饮乎?

觞数行②。

曰:

“姑求肉乎?

一人曰:

“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③求肉而为?

于是,具染④而已,因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

勇若此,不若无勇。

【文化知识】

【实词注释】

①卒然:

突然,这里是偶然的意思。

“卒”通“猝”。

②觞:

酒杯,指吃酒。

行(háng):

巡行,轮流喝一次叫一行。

③革:

更。

④染:

酱油。

【解读】

为勇而勇,没有理想,没有目的,这是傻瓜,是白痴,只能说是无聊,称不上什么勇士。

哀莫过于愚昧无知!

一个勇敢的人起码要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在必要的时候站出来维护他人和多数人的性命,而这两个齐国好勇的人却恰恰相反。

【练习题】

1.请给文中画线的语句加上适当的标点。

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卒然相遇于涂。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A.卒然相遇于涂

B.姑相饮乎

C.因抽刀而相啖

3.请选出和“齐之好勇者”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黔之驴》

B.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C.君之病在肌肤《扁鹊见蔡桓公》

D.何陋之有?

《陋室铭》

4.翻译下列语句。

A.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求肉而为?

B.勇若此,不若无勇。

5.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两个齐国好勇者实在是愚昧无知,你知道他们错在哪里吗?

(2)读了本文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

1.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卒然相遇于涂

2.A.突然,这里是偶然的意思;B.暂且;C.吃。

3.B。

(A.代词,它,指代驴。

B.与例句的“之”都是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结构助词“的”,定语标志。

D.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翻译。

4.A.你身上是肉,我身上也是肉,还去买肉做什么?

B.象这样的勇敢,还不如不勇敢好呢。

5.

(1)一个勇敢的人起码要能保全自己的性命,在必要的时候站出来维护他人和多数人的性命,而这两个齐国好勇的人却恰恰相反。

他们错把杀人和被人杀,吃人和被人吃的野蛮和残忍行径当成了勇敢的表现。

实在是愚蠢至极。

(2)做人要做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人。

不要盲目追求勇敢或者做没有意义的盲目崇拜,否则会弄出笑话,严重的会受到伤害,后果不堪设想。

【参考译文】

齐国有两个好逞愚勇的人,一个住在东城,一个住在西城,两个人偶然在路上遇见了。

他们说:

“咱们且去喝几杯吧!

两个人刚轮流喝了几杯。

一个说:

“买点肉来下酒吧!

另一个说:

“你身上是肉,我身上也是肉,还去买肉做什么?

于是,他们准备好了蘸肉吃的酱油,各自抽出刀相互割着对方的肉吃起来,直到两个人都死了才停止。

象这样的勇敢,还不如不勇敢好呢。

8.哀溺文序

《柳柳州集》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③湘水中济④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⑤。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曰:

“吾腰⑥千钱,重,是以后。

”曰:

“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

“汝愚之其!

蔽之甚!

身且死,何以货为?

”又摇其首,遂溺死。

【注释】

①永:

永州,唐辖境相当于今湖南省零陵、广东和广西全州等地。

②氓:

古代指百姓,多指外来客户,也指奴隶。

这里可解作当地老百姓。

③绝:

渡,横渡。

④中济:

渡到河中来。

济,渡。

⑤寻常:

古代八尺为寻,再加倍为常。

⑥腰:

腰中围着。

【解读】

贪欲,犹如喝盐水,越喝越渴,越渴越喝,它永远是人生的大敌。

贪欲的洪流,使“永之氓”命丧湘江,可怜、可悲、可叹!

【译文】

永州的老百姓都善于游泳。

一天,江水暴涨,有五六个老百姓坐小船横渡湘水。

渡到江的中间,船破了,他们就叫下水游泳。

其中一个尽力游而游不动,游不了几尺远。

他的同伴问他说:

“你是最会游水的,现在为什么落后了?

”他说:

“我腰上围着很多钱,很重,所以落后。

”同伴说:

“为什么不扔掉钱?

”他不回答,只是摇头。

过了一会儿,他更疲倦无力了。

已经渡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大声呼喊说:

“你蠢极了,糊涂极了!

你快要淹死了,还要财物干什么啊?

”他还是摇头,于是就淹死了。

【习题】

1.下列对“柳宗元”的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A.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山水游记与郦道元的《水经注》被誉为古代游记文学的“双璧”。

B.柳宗元是唐朝文学家,曾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被贬为永州刺史。

C.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洞东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D.柳宗元在被贬期间,写了一组很有名的山水游记被后人称为《永州八记》。

2.请用“/”线给下面文字断句。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3.开头“永之氓咸善游”一句有什么作用?

4.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的突出特点,如“永之人”开始还能“曰”,后来却只能“”、“”。

写同伴们的焦急,不解,气恨的样子,传神之笔是“”。

(用原文词语回答)

5.文章给你的启示:

(只用四个字)

6.读了本文后,你想对“爱财如命”者说些什么?

【答案】

1.B。

2.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

3.非常必要的交代,暗示如果有人淹死,必有非正常的原因。

4.“摇其首”;“又摇其首”;“呼且号”。

5.贪财亡身(或人为财死)

6.略。

9.南辕①北辙②

《战国策·魏策》

魏王③欲攻邯郸④,季梁⑤闻之,中道而反,衣焦⑥不申⑦,头尘不去⑧往见王,曰: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⑨,方北面而持其驾⑩,告臣曰:

‘我欲之楚。

’臣曰: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

‘吾马良!

’臣曰: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用多⑾。

’臣曰:

‘用虽多,此非楚路也。

’曰:

‘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今王动欲成霸王⑿,举欲信于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⒀。

王之动愈数⒁,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注释】

①辙:

车前驾车的车杠。

②辙:

车轮行过留下的印迹。

③魏王:

即安厘王圉。

④邯郸:

赵国国都,在今河北省邯郸市。

⑤季梁:

魏国贤人。

⑥衣焦:

衣服褶皱。

⑦申:

通“伸”,伸展。

⑧去:

一作“浴”。

⑨大行:

大路,一说指太行山。

⑩持其驾:

手持缰绳驾着车。

⑾用:

资用,指路费。

⑿霸王:

指霸业,王业。

⒀广地尊名:

扩充土地,煊赫名声。

⒁数(shuò):

频繁。

【解读】

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时时明确自己想要做什么,不然所有的努力都毫无价值。

【译文】

魏王想去攻打邯郸,季梁听说了,半路赶回来,衣服褶皱顾不得舒展,满头尘土顾不得冲洗,匆匆去谒见魏王,说:

“现在,我来时,看见一个人在大道上,正驾着车向北走,告诉我说:

‘我要到楚国去。

’我说:

‘你到楚国,为什么往北走?

’他说:

‘我的马快。

’我说:

‘马虽然快,但这不是去往楚国的路啊。

’他说:

‘我的路费多。

'我说:

‘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往楚国的路啊。

’他说:

‘我的车夫技术高。

’——这几样越好,就离楚国越远啦!

如今大王一动就想成霸业王业,一举就想取信于天下。

仗着大王的国土广大,军队精锐,去攻邯郸,以扩充土地,煊赫名声。

大王这种不合理的行动愈多,离大王成霸业、王业的目标就越远了。

正像要到楚国去而向北走一样呀。

【习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B.举欲信于天下

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C.中道而反D.我欲之楚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辍耕之垄上

2.“南辘北辙”成了沿用至今的成语。

它的本意是:

后来人们经常用它来比喻

3.反映季梁对魏王攻邯郸之事极度重视的语句是:

4.欲之楚之人,认为自己占有哪几点优势?

季梁是怎样评价他的这些优势的?

5.季梁急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