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系统运动学分析流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190547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悬架系统运动学分析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悬架系统运动学分析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悬架系统运动学分析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悬架系统运动学分析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悬架系统运动学分析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悬架系统运动学分析流程.docx

《悬架系统运动学分析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悬架系统运动学分析流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悬架系统运动学分析流程.docx

悬架系统运动学分析流程

编号:

版本:

1.0密级:

秘密

 

悬架系统运动学分析流程

 

编制/日期:

赵晓峰2005-10-22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CAE部

2005年10月22日

前言

悬架是现代汽车上重要总成之一,它把悬架(或车身)及车轴(或车轮)弹性连接在一起。

其主要任务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或车身)之间一切力和力矩,并且缓和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承载系统振动,保证汽车行驶平顺性;保证车轮在路面不平和载荷变化时有理想运动特性,保证汽车操纵稳定性,使汽车获得高速行驶能力。

本流程主要以车轮平行跳动为例,介绍了车轮上下跳动时各主要参数变化情况分析过程。

单轮跳动、反向跳动分析过程及此基本一致。

本版本为第一版本,由于作者能力有限,如果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并在以后版本中逐步改善。

 

1、分析目标

通过对悬架跳动仿真分析来查看各主要参数随轮跳变化状况,从而预估悬架性能,为悬架设计提出建议。

2、问题描述

平行跳动、单轮跳动及反向跳动建模及分析过程所需要步骤基本一致,流程图2-1可以直观反应这一过程。

图2.1.1分析流程图

3、仿真分析过程

3.1、数据准备

在建立悬架模型之前,首先要对所建悬架拓扑结构进行详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详细参数需求。

悬架系统建模时通常也会包含转向系统和稳定杆系统。

悬架系统建模所需数据庞大,但总体上可以分为:

1、关键点

关键点位置及整车状态有关,因此在提供关键点数据时最好说明所提供数据对应整车状态。

各关键点对应状态应该保持一致。

2、元件特性

包括各衬套刚度及阻尼特性、弹簧特性、减振器阻尼特性、压缩及伸张限位块特性、转向助力特性、齿轮齿条传动比,稳定杆扭转刚度等。

3、整车质量及几何参数

整车质量及几何参数主要是指前后轴轴荷,前后轴簧载或非簧载质量。

整车质心位置及轮距和轴距等参数。

4、关键部件参数质量及惯量参数

如控制臂及副车架质量、质心位置及转动惯量等,惯量参数要指明所在坐标系。

可按已有参数需求表模板编制建模所需参数表。

3.2、建模过程

在ADAMS/car中建立模型通常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在templatebuilding界面中建立模板,然后利用所建模板在standardbuilding界面中建立各子系统,最后运用suspensiontestrig将各子系统装配成一个整体悬架系统。

3.2.1、建立模板

在templatebuilding界面中建立模板时基本步骤可参照流程图3.2.1。

图3.2.1建模流程图

3.2.2、建立子系统

模板建立完成后,便可在standardbuilding界面中利用模板新建各子系统。

新建时应该准确设定各子系统MinorRole.如图3.2.2所示。

图3.2.2建立新子系统

3.2.3、建立悬架装配系统

完成各子系统建模后,便可将各个子系统装配起来,形成整个装配系统。

在含有转向系统及稳定杆系统模型中,新建时选择SteeringSubsystem和OtherSubsystem便可将其加入。

整个悬架系统是通过SuspensionTestRig装配起来。

图3.2.3建立新装配系统

3.3、模型检验及调试

◆运动检查:

悬架系统建立完毕后,在作正式分析之前需要查看悬架建模参数设置是否有疏忽,并进行各种跳动检验,以确认建立悬架能否准确完成要求运动分析、各主要结果数据变化是否合理。

◆模型调试:

如果通过检查发现不正常运动或结果,应该查找原因并对模型进行调试,直至达到要求。

错误原因可参考第四部分常见问题描述。

3.4、提交分析

平行跳动分析时,按照图3.4.1设定分析参数:

图3.4.1提交分析

图中设定值只作为参考,根据要求可自行修改。

反向跳动及单轮跳动及此基本相同。

3.5、查看分析结果

分析完成后,在主菜单中找到Review→Animationcontrol,可以查看仿真完成后动画效果。

也可选择Review→PostprocessingWindow或者直接使用快捷键F8,便可转到Postprocessor中进行后处理。

◆查看曲线图:

在Postprocessor中可以查看主要参数变化曲线。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方法一:

在Postprocessor主菜单中选择plot→createplots后弹出如图3.5.1所示界面,便可创建一组主要参数变化曲线。

图3.5.1生成图线

说明:

作图所需结构文件mdi_suspension_parallel_travel.plt位于share文件夹下,点右键即可找到。

方法二:

用方法一有些图形是做不出来,这就需要单独绘制某一分析结果曲线图,具体见图3.5.2。

图3.5.2绘制曲线图

通过以上操作便可得到前束随轮跳变化曲线,如图3.5.3:

图3.5.3前束变化曲线

◆数据输出:

曲线图是由许多数据点组成,如果需要可以通过Export命令将这些数据点以ASCAII、表格或网页形式输出。

◆录制动画:

在PostProcessor中新建页面,点击右键选择loadanimation选择所作分析,便可查看动画,选择控制面板中R键,便可输出AVI等各种格式录影文件。

3.6、分析结果评价

在运动学分析完成后,需要对表3.6.1中参数随车轮跳动而发生变化进行分析:

评价对象

简要评价指标

外倾角

CamberAngle

◆从提高转向性能出发,侧顷时车轮对地面外倾角最好不变。

◆较大前轮外倾角变化会引发横向力,影响直行稳定性。

◆外倾变化上跳时:

-2~+0.5/50mm.

 

前束角

ToeAngle

◆保持车轮在上下跳动过程中前束不变。

◆前束变化影响直行稳定性、车辆稳态响应。

◆车轮上跳时前束值多设计成零至弱负变化,取弱负变化是为了使车辆获得弱不足转向特性。

◆设计值取在零附近是为了控制直行时由路面凹凸引起前束变化,确保良好直行稳定性。

◆上跳对应前束变化最好呈直线。

◆前束变化理想特性为:

上跳,零至弱负变化(-0.5°/50mm)

◆当前轮驱动时,前轮在外力作用下有增大前轮前束趋势。

因此,可以有适当负前束。

主销内倾角

KingpinInclinationAngle

◆转向主销倾角7°~13°,希望取小值

主销偏置距

ScrubRadius

◆为了保证制动时左右车轮既存在制动力不同也能稳定运动效果,主销偏置距多为负

◆转向主销偏移距-10~30mm希望为负。

◆较小偏置距使转向操纵轻便。

主销后倾角

CasterAngle

◆主销后倾设计较大时,外顷转向轮外倾角会向负方向变化,这样车辆不足转向特性较弱,最大横向加速度会增大。

◆前置前驱:

0~3°;前置后驱:

3~10°

◆当设计范围合理时,及之相应回正力矩,角反馈较为合理。

主销拖距

CasterMomentArm

◆后倾拖距大,有利于提高转向轮回正能力和直行稳定性。

◆使转向轮保持力及转向力加大。

◆设计范围:

0~30mm.

悬架刚度

WheelRate

◆普通级别以下轿车满载时,前悬架偏频在1.00~1.45Hz,后悬架要求在1.17~1.58Hz

◆高级轿车满载时,前悬架偏频要求在0.80~1.15Hz‘后悬架要求在0.98~1.30Hz

◆为了使汽车有较小纵向角振动,推荐后悬架静挠度是(0.8~0.9)前悬架静挠度

悬架侧倾刚度

TotalRollRate

◆0.5g侧向加速度下整车侧倾角一般在2°~5°范围内

◆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应略大于后悬架侧倾角刚度,比值一般为1.4~2.6

悬架侧倾中心高度Roll

CenterLocation

◆独立悬架侧倾中心高度一般在0~150mm范围为宜。

随车轮跳动,侧倾中心高度变化最好控制在3070mm内,希望取较小值。

侧向力变形转向系数

LateralForce

SteerCompliance

◆轿车前悬架侧向力变形系数为0.6(不足)~0.22°/KN(过多)

◆后悬架侧向力变形系数为0.02(不足)~0.22°/KN(过多)

侧向力变形外倾系数

LateralForceCamberCompliance

◆轿车前悬架侧向力变形外倾系数为0.24~0.75°/KN(不足)

◆后悬架侧向力变形外倾系数为0.20~0.82°/KN(不足)

悬架横向刚度

LateralForce

SteerCompliance

◆一般取横向柔度为0.3mm/980N(接地点负荷)~2mm/980N(接地点负荷)

悬架侧倾外倾系数

RollCamberCoefficient

◆轿车前侧倾外倾系数要求为0.61~0.88°/°(不足)

◆轿车后侧倾外倾系数要求为0~0.86°/°(不足)

悬架侧倾转向系数

RollSteer

◆侧倾转向系数在0.2(不足)~0.1°/°(过多)

◆侧倾转向系数在0.13(不足)~0.06°/°(过多)

轮距变化

TotalTrack

◆轿车轮距变化应该在-5mm/50mm~5mm/50mm(单轮)范围内

说明:

简要评价指标只是做了最一般性描述。

最好指标是各参数有相应目标值,当然各工程师经验在这里也显得非常重要。

3.7、数据提交及存档

仿真分析完成后,可将模型源文件夹(*.cdb)及分析报告等文件存档。

4、常见问题描述

悬架系统运动学分析过程中常见到问题可参照表4.1:

编号

常见问题

一般修改方法

 

1

 

悬架不能跳动或者跳动不正常

1、检验Communicator设定是否正确。

2、检查运动副及衬套设置是否存在过约束或者过多自由度问题。

 

2

 

悬架实际跳动行程及提供值不符

1、适当调整bumpstop和reboundstop行程。

2、适当调整bumpstop和reboundstop刚度特性,使其压缩量及实际值保持一致

表4.1常见问题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